轉給家人看!「毒」從口入 一旦食物中毒如何自救?

2020-12-20 中華網新聞

原標題:轉給家人看!「毒」從口入一旦食物中毒如何自救?

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一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引發食物中毒事件,又有壞消息傳來。國家衛健委通報,該事件唯一的倖存者昨天(19日)也已去世,至此,該中毒事件已致9人死亡。現已查明致命食物就是被病菌汙染的酸湯子。

記者從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獲悉,10月5日當天,居民王某及其親屬共9人在家中聚餐,均吃了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成的粗麵條,當地稱為酸湯子。之後,9人均出現了食物中毒的症狀。經調查,該酸湯子食材為王某自製,已在冰箱中冷凍近一年。

此後,根據黑龍江省衛健委食品處發布的消息,雞西食物中毒事件經流行病學調查和疾控中心採樣檢測後,在玉米面中檢出高濃度米酵菌酸,同時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檢出,初步定性為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昨晚(19日),國家衛健委官方微信公眾號「健康中國」發布提示:夏秋季節製作發酵米麵製品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汙染,該菌能產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溫煮沸不能破壞毒性,中毒後沒有特效救治藥物,病死率達50%以上。

北方的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南方發酵後製作的湯圓、吊漿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

為保證生命安全,最好的預防措施是不製作、不食用酵米麵類食品。

俗話說「病從口入」,而黑龍江這起中毒事件再次給我們敲響警鐘,遠遠不止「酸湯子」和米酵菌酸,很多食物及病菌都能導致人罹患食源性疾病,嚴重的能要命。那麼什麼是食源性疾病?哪些食物會導致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又該如何預防呢?

先來看看

大家認為有哪些食物不能吃

人們又是否了解食源性疾病呢?

看來大家對於食源性疾病還並不太了解

那麼什麼是食源性疾病呢?

世衛組織認為,凡是通過攝入食物而使病原體進入人體,導致人患上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統稱為食源性疾病。包括常見的食物中毒、腸道傳染病、人畜共患傳染病、寄生蟲病以及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病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發病率高,是當前世界上最突出的衛生問題之一。

那麼在臨床上

最常見的食源性疾病都是哪些情況導致的呢?

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成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急診臨床研究中心副主任梅雪:夏秋季的大腸桿菌,痢疾桿菌,我們的肉類,尤其做熟的肉類吃不完我們放在冰箱裡面,時間長了會出現肉毒桿菌,也是一種非常非常厲害的細菌感染。還有一些是有毒的食物,比如毒蘑菇,還有比如豆角不做熟了豆角很容易中毒,土豆有的時候放的時間長了有一點點發芽,家裡人一般喜歡削掉發芽部分,沒有發芽部分大家覺得它就沒有危險了,實際上細菌是你發現不了的,這些都是臨床上我們比較常見的食物中毒的因素。

專家表示

食物中毒是食源性疾病的首要致病因素

但食物中毒能都怪食物本身嗎?

這就要分兩種情況了,一種情況是食物本身的確具有毒性,最常見的就是毒蘑菇。毒蘑菇中毒有多危險呢?

今年8月底,山東淄博有一個7歲的小男孩,因和親戚一起,採食了一種名為肉褐鱗環柄菇的劇毒菌類,出現肝衰、腎衰等多臟器功能衰竭,同時伴有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症狀,被送進了山東省立醫院重症監護室。搶救期間,小男孩每天都要進行血漿置換,日血漿使用量超過3000毫升。醫院血液告急,為了挽救這個小生命,10天時間裡,有近千人前往山東省血液中心各獻血點捐獻血液超過32萬毫升。但不幸的是,經過15天的全力搶救,孩子還是因為中毒過深,離開了人世。可見毒蘑菇這種本身有毒的食物真的不能碰。

還有一種情況

食物本身並沒有問題

但人吃了卻發生中毒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大家可能還記得,同樣是在今年8月底,廣西防城港市東興市江平鎮當地村民和遊客撿食榴槤中毒一事。

當時有貨船在距離東興萬尾金灘海域離岸幾百米處發生側翻,4噸左右的榴槤漂浮在海面上,面積將近一平方公裡。部分村民和遊客紛紛前往打撈,當晚就有不少人因食用了這些榴槤出現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被送進醫院。而最終統計,出現不適症狀人員達523人次。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這是一起群體性的食物中毒事件,真兇並非榴槤本身,而是海水中的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了榴槤。

那麼一旦發生食物中毒

該如何自救呢?

專家指出,食物中毒的首發症狀是胃腸道的不適,並伴隨噁心、嘔吐、肚子疼等症狀。由於食物中毒機制不同,部分毒素可對肝臟、腎臟、血液等系統造成嚴重危害,病原微生物還可從胃腸道感染到全身,所以出現食源性胃腸道不適切不可大意,並且要格外注意聚會中的群體發病。出現食物中毒應第一時間自我催吐,並立即到醫院就診,查清毒源。

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成員北京朝陽醫院急診臨床研究中心副主任梅雪:我們第一步就是要催吐,就是讓吃進去的東西儘快排出體外,因此如果我們在家庭裡面,幾個人短時間內同時出現了問題,那麼您到醫院前能做什麼?最好的方法我們也建議催吐,讓它吐出去,把沒有吸收的有毒物質儘快排出去,是自己能處理的辦法,剩下的就交給醫生了。

專家表示,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有著明顯的季節性,掌握了相關知識,可以有針對性地預防。

那麼一年四季

分別是哪些類型的食源性疾病高發呢?

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成員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李鳳琴:春季最常見的引起中毒的有黴變甘蔗中毒,同時還有野菜中毒,黴變甘蔗中毒是黴菌產生的一種毒素叫三硝基丙酸引起的,最常引起中毒的野菜有鉤吻,我們俗稱斷腸草、還有曼陀羅海芋等等。那麼夏天,尤其是5-10月份呢,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高發季節,最常引起中毒的細菌有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腸埃希氏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等。毒蘑菇中毒一般來說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生,但高發季節是6到9月份。民間有各種鑑別毒蘑菇的說法,比如通過顏色鑑別蘑菇有毒等等,但這些說法都是不科學的,所以為了大家的健康還是勸大家不採、不買、不吃野生蘑菇。秋冬季是諾如病毒的高發季節,諾如病毒可通過食物和水傳播,同時呢也可以通過人和人之間傳播,那麼最常被汙染的食品是貝類,如牡蠣、貽貝等等。

最後一個問題

食源性疾病該如何預防呢?

世衛組織曾發布過

食品安全五大要點

遵循要點就可以預防大多數的食源性疾病

1、保持清潔

飯前便後洗手;清洗消毒用於準備食品的所有場所和設備;避免蟲、鼠及其它動物進入廚房和接近食物。

2、生熟分開

處理生的食物要有專用的設備和用具;使用器皿儲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觸。

3、做熟

食物要徹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產品;湯要煮開確保達到70ºC,肉類和禽類的汁水要變清,不能是淡紅色;熟食再次加熱要徹底。

4、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

熟食在室溫下不得存放2小時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爛的食物應及時冷藏最好在5ºC以下;熟食在食用前應使溫度保持在60ºC以上;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過久儲存食物;冷凍食物不要在室溫下化凍。

5、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使用安全的水或進行處理以保安全;挑選新鮮和有益健康的食物;選擇經過安全加工的食品;水果和蔬菜要洗乾淨;不吃超過保鮮期的食物。

相關焦點

  • 食物中毒如何自救
    很多食物中毒的患者不能及時發現自己的中毒症狀,往往在送到醫院的時候,症狀已經非常嚴重。因此,食物中毒後早期的發現和處理十分重要。   解放軍總醫院附屬第一醫院急救科主任何忠傑提示,食物中毒後第一反應往往是腹部的不適,中毒者首先會感覺到腹脹,一些患者還會腹痛,個別的還會發生急性腹瀉。與腹部不適伴發的還有噁心,隨後會發生嘔吐的情況。
  • 食物中毒的識別與自救法則
    食物中毒的識別與自救法則 2012年05月10日07:22 來源:中國廣播網
  • 食物中毒的預防和自救小妙招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食物中毒一般具有潛伏期短、症狀明顯等特點,臨床表現為上吐、下瀉、腹痛、頭暈、乏力等,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因此,一旦發生食物中毒,千萬不能驚慌失措,應冷靜分析發病的原因,分辨可能會引起中毒的食物,及服用時間長短,及時採取有效措施。
  • 食物中毒一年「殺人」過百,天漸熱請注意餐廳消「毒」
    對於餐廳而言,食品安全風險不是「有」和「無」,而是「大」與「小」,如何降低風險才是最實在的。01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是食物安全的重災區說起食物中毒,大家最害怕吃死人。如今,我國食品的數量安全問題(指舊社會中或第三國家遭受的飢餓災難)基本上已經解決,現在正在解決食品的質量安全問題(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
  • 柬埔寨現中毒事件10人致死 專家教你食物中毒判斷方法
    原標題:柬埔寨現中毒事件10人致死 專家教你食物中毒判斷方法   據報導,柬埔寨東北部桔井省警方5日說,該省芝博雷縣發生村民中毒事件,死亡人數已經增至10人,入院救治人數達121人。   日常中出現食物中毒的現象是非常多的,那麼我們應該怎麼來判斷是不是中毒了呢?
  • 《淮南子》《論語》告訴你古人夏日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導讀: 夏季高溫,食物很容易變質引起食物中毒。古人在夏天如何保證食物乾淨衛生、不腐壞?春秋時期,齊國丞相管子已提出了夏季預防食物中毒的問題,《管子·度地》云:「夏有大露原煙,噎下百草,人採食之傷人……毋令毒下及食器,將飲傷人。」 其中的所謂「傷人」,即是指現代所說的食物中毒。
  • 家庭聚餐為何變成「滅門慘案」|食物中毒|米酵菌酸|酸湯子|單胞菌|...
    初步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是我國學者1977年在東北酵米麵中毒食品中發現的一種食物中毒菌,與1934年印度尼西亞發酵豆製品食物中毒分離株同源。
  • 一家四口誤食致肝損害,每年這個季節都容易發生!
    類似的案例今年在深圳並非首次發生日前,在緊挨著深圳龍崗的惠州3名市民在山上採摘蘑菇不料吃完噁心嘔吐,情況嚴重被緊急送往深圳醫院治療近日,惠州有三人從居住地附近的山上採回蘑菇,還贈送給另一名朋友,幾家人各自在家中與家人煮蘑菇湯喝或炒著吃
  • 平昌冬奧會安保員宿舍曝集體食物中毒 出現食物中毒該怎麼辦?
    韓國平昌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組委會4日說,江原道一處安保人員宿舍出現集體食物中毒事件,大約30人送醫。這些人出現上吐下瀉的症狀,其中部分人員承擔奧運村安保工作。江原道保健環境研究院推斷,這些安保人員感染諾如病毒。宿舍工作人員說,食堂一名廚師感染這種病毒,帶病上崗導致安保人員集體食物中毒。
  • 杭州市民卡開通社保查詢 醫保歷年帳戶餘額如何轉給家人
    很多人工作多年卻從不知社保繳納情況,偶爾想查社保卻不知去哪裡查,想把醫保餘額轉給家人卻不知如何操作?昨天,杭州市民卡APP推出社保查詢功能和醫保帳戶共濟功能,醫保歷年帳戶餘額可以轉給家人使用啦。  市民卡app裡社保怎麼查?先下載「杭州市民卡」APP進行實名認證,在首頁右下角點擊個人中心,進入社保查詢。
  • 全國食物中毒致死案例毒蘑菇佔1/3 該如何鑑別
    雖然童話故事裡總有「毒蘑菇」的傳說,但是那似乎又離我們的日常生活比較遙遠。  然而衛生部的有關數據卻顯示:全國範圍內的食物中毒致死的案例當中,毒蘑菇佔了1/3。可謂食物界當之無愧的頭號「殺手」。這是蘑菇家族最毒的一個門類,誤食毒蘑菇致死的95%都是由毒鵝膏所致,世界範圍內最毒的幾種蘑菇也都出自這個屬系。  歐洲和美洲人會稱呼兇險的毒蘑菇為「毀滅天使」或「死亡天使」。
  • 廣西一場婚宴新郎家四口食物中毒 酒店已被整改
    新郎一家4口「肚子痛」  5日晚,記者在鳳山縣喬音鄉衛生院見到,班先生正躺在椅子上打點滴,病情已明顯緩解。據班先生說,1日上午,他到縣城的桃源大酒樓喝朋友陳某的喜酒,第二天就覺得肚子疼,腸胃也不舒服。
  • 帝王蟹裡全是蟲卵,一條魚吃倒一家6口!
    大型珊瑚礁魚類易聚集雪卡毒素,一旦食用後引起嚴重食物中毒,會出現口腔麻木、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主要為水樣便)以及知覺麻痺或運動麻痺。這種毒素比河豚還要強100倍,嚴重可能致死而沿海地區常出現由於進食野生海魚(珊瑚魚為主)引起雪卡毒素中毒的事件,全球每年發生的雪卡毒素中毒人數達5萬人之多。
  • 14種會吃死人的食物 食物中毒該怎麼辦
    食物中毒的症狀都有哪些?中毒後我們應該採取怎樣的相關措施呢?現在就隨小編一起來看文章了解吧!食物中毒是怎麼回事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不利於人體健康的物品而導致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通常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食物中毒。
  • 單位食堂如何做好食物中毒防控
    原標題:單位食堂如何做好食物中毒防控   隨著氣溫逐漸升高,群體性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也會進入一個高發期。近日,嘉興秀洲區市場監管局通過微信群和簡訊等方式,向轄區內企事業單位食堂發出了食品安全預警,要求各企事業單位食堂務必落實各項食品安全制度,做好食品中毒的防控工作。
  • 雞西食物中毒事件最新調查:不是黃麴黴素,而是它→
    根據黑龍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處發布的消息,雞西食物中毒事件經流行病學調查和疾控中心採樣檢測後,在玉米面中檢出高濃度米酵菌酸,同時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檢出,初步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其罪魁禍首並非是之前報導的黃麴黴素。更為揪心的是目前對米酵菌酸尚無特效解毒藥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達40%-100%。
  • 冰箱裡的一碗麵,為何要了9口人的命
    光看名字,很多人會把它當作一種細菌,但嚴格意義上來講,它並不是細菌,而是一種毒素。椰毒假單胞菌最適宜的繁殖溫度是22~30攝氏度,而冰箱冷藏室的溫度大概在4℃左右.這家人食用的酸湯子是我國北方省份特有的食品,加工過程中需要把玉米、高粱米等加水浸泡10~30天,使其在室溫中發酵軟化。然後將其磨漿過濾,晾曬成粉狀,再將其製成麵條、餅、餃子皮等等。
  • 國慶中秋如何平安過節?6條安全小貼士轉給家長孩子
    節日來臨,無論如何安全都是第一位的。⑤提升自救能力乘坐小船或皮艇時應穿救身衣。遇突發狀況,不要慌張,發現周圍有人時立即呼救;盡力保持仰面漂浮狀態,將頭露出水面,等待救援。不坐超速、超載、酒駕、毒駕、疲勞駕的車輛,發現立即報警。
  • 滷味拼盤引發細菌性食物中毒 如何避免冷盤的危險?
    一份滷味拼盤引發的細菌性食物中毒某學會在桂林某酒店開會,突然有上百人同時出現不適症狀,胃腸難受、上吐下瀉、虛弱發燒……程度輕重不同,重者入院治療。對有經驗的疾控人員和醫生來說,這種情況首先就要懷疑是細菌性食物中毒。大家都吃了同樣的食物,症狀都很相似,而且在夏秋季節又是微生物繁殖速度最快、最容易出現這類問題的時節。
  • 培訓團隊寧波「一家人飯店」聚餐 18人疑似食物中毒
    和邱先生一起送到醫院的,還有參加培訓的十多位來自浙江各地的經銷商老闆及員工,他們都是從昨天凌晨後開始出現多次嘔吐和拉肚子,直到在醫院急診室輸液後,症狀才稍有緩和,醫生懷疑這是一起集體性食物中毒。  邱先生和他的同伴究竟吃了什麼導致食物中毒?嚴重程度如何?昨天上午,錢江晚報記者來到寧波市第一醫院了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