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第四屆「廣州合唱節」暨廣東省「百歌頌中華」廣州地區選拔活動在廣東藝術劇院舉行。千餘名廣州的歌唱愛好者,用優美的聲線,唱響夏日的舞臺,為祖國頌歌。
廣州,一座愛唱歌的城市。歌聲,講述著廣州故事,成為觀察城市的一扇獨特「窗口」。
透過它,可以看到宜居品質。如專家所言,合唱與其說是一種藝術,倒不如說是一種生活。清晨傍晚,在城裡轉轉——白雲山下、珠江岸邊、城市公園裡、街心廣場上,到處可以聽到嘹亮的歌聲。據統計,在廣州這座音樂之城裡有超過3000支業餘合唱隊伍,閒暇周末,合唱歌詠,已成為廣州市民的一種生活方式。聽聽他們的歌聲,或鏗鏘有力,或娓娓動聽,呈現著市民的文化獲得感,展現著幸福廣州的魅力。
透過它,可以看到文化底蘊。在世界知名的音樂之城,人們往往把是否懂得欣賞合唱視為藝術修養高低的重要標準。廣州有著深厚的音樂文化積澱,從「何氏三傑」、冼星海,到全國流行音樂的發源地、主陣地,再到酷狗音樂等網際網路企業,廣州一直在「音樂圈」佔據著重要位置。僅以合唱而言,據《廣州發展紀事》記載,1995年,廣州《黃河大合唱》萬人合唱團成立,這在世界合唱藝術史上是空前之舉;2012年,廣州獲得「世界合唱之都」稱號,這是世界合唱界的最高榮譽……合唱,展現著廣州的文化底蘊、文化風採。
古以文載道,今以文聚力。在歌聲中凝聚力量,這是合唱藝術的魅力所在。合唱不僅能陶冶心靈、滋養身心,更能凝聚人心,提振精神。當前,廣州正著力建設文化強市,打造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城市範例。持續擦亮廣州「世界合唱之都」品牌,對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提升城市文化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如何擦亮這一品牌?首先,要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用好「廣州合唱節」、廣東省「百歌頌中華」等平臺,強化組織引導、用好激勵手段、擴大文化惠民力度,讓合唱進一步「出圈」,讓更多人了解合唱,發現合唱藝術的魅力。
其二,要在「國際範」上下功夫。近年來,廣州已成為國際著名合唱團爭相「打卡」的城市。今後,廣州既要持續引進世界級名家名團,也要著力提升廣州本土合唱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積極推動優秀合唱團體走出去,進一步提高廣州合唱的輻射力和顯示度。
其三,繼續在創新上發力。合唱,古老、悠久,而又不斷變化發展。近年來,國內一批原創合唱作品風格活潑,讓人眼前一亮。這也提醒人們,增強合唱魅力要持續在創新上做文章。在內容上,不妨立足廣東音樂、粵劇等嶺南文化精粹,推出更多原創曲目。在形式上,也要推陳出新。比如去年合唱節在廣州地標建築、旅遊勝地等空間,以快閃、真人秀的方式進行演繹,同時利用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進行推送、傳播,此類嘗試多多益善。
(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