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倩《賞燈謠》正月走紅 傳唱華人世界

2020-12-14 網易娛樂

元宵節即將來臨,歌壇中一首來自「客家歌后」潘倩的新歌《賞燈謠》被廣為傳唱,而這首歌也正是潘倩最新專輯《倩影歌聲》中的一首郎朗上口的主打歌。


潘倩《賞燈謠》

網易娛樂2月10日報導

春節剛過,元宵節即將來臨,伴隨著節日的喜慶,歌壇中一首來自「

客家歌后

」潘倩的新歌《賞燈謠》被廣為傳唱,而這首歌也正是潘倩最新專輯《倩影歌聲》中的一首郎朗上口的主打歌。

「歲歲元宵燈,今年好風景,品不夠人間真愛,唐宋詩情,歲歲元宵燈,今年好風景,賞不完百姓安寧,盛世太平……」當輕盈而深情的歌聲隨音樂緩緩流出,來自潘倩歌中那真誠的祝福會在不經意間沁入心扉,不知不覺地讓人跟著輕輕相和。沒有激昂煽情的辭藻,更不是簡單的抒情,《賞燈謠》承載著客家人在節日裡的一段段內心獨白,從潘倩的口中唱出,傳遍了華人世界。

潘倩說:「每到傳統的元宵佳節,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花燈,希望這首歌曲能為他們送上來自故鄉的祝福。」從小在客家山鄉長大的潘倩,一路走來,四處求學,相信隨著《賞燈謠》以及《倩影歌聲》專輯的發行,潘倩這位從客家走出的姑娘會更加自信地在中國當代歌壇站穩腳跟!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楊明坤_nk5101

相關焦點

  • 《長城謠》:喚起同胞抵外侮 共築長城萬裡長
    原標題:《長城謠》:喚起同胞抵外侮 共築長城萬裡長 「萬裡長城萬裡長,長城外面是故鄉;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敵人逞豪強……」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一曲《長城謠》曾經喚起海內外中華兒女抗敵禦侮的共同心聲,築起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心靈長城。
  • 今年正月不「上燈」
    今天是年正月十三,傳統習俗中,今天是「上燈」節。有「上燈」就有「落燈」,所以,傳統習俗也規定,在正月十八這天「落燈」。也有的地方是正月初十「上燈」、正月十六「落燈」的,如「兩廣」地區「客家人」就是如此。
  • 《長城謠》:新的長城萬裡長
    四萬萬同胞心一條,新的長城萬裡長……」一曲《長城謠》,多少故園情。1937年,20歲的周小燕站在武漢街頭,第一次唱出這首深情的歌。這首《長城謠》由潘孑農作詞、劉雪庵作曲,「七七事變」後在上海創作,原本作為電影《關山萬裡》的插曲,後因為抗戰爆發,影片擱置未能拍攝。幸運的是,《長城謠》已被廣泛傳唱。
  • 聆聽,一曲長城謠
    長城謠萬裡長城萬裡長,長城外面是故鄉。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黃金少災殃。——歌曲《長城謠》這首莊嚴又動聽的歌曲曾被收錄進小學音樂課本,那時的孩子們尚年幼,未能全懂其中的含義。經年後旋律再響起時,誰人不熱淚盈眶?
  • "龍鳳呈祥-全球華人新春音樂盛典2015"喜慶登場(圖)
    喜氣洋洋:頂尖藝術家炫技鬧豐年  華人新春音樂盛典自2008年首次舉辦以來,今年邁入第八個年頭,是華人世界首屈一指的全球音樂盛事。在表演嘉賓的邀請上,音樂盛典一貫秉承「華人」和「頂尖」相結合的理念,當今活躍於海內外的華人藝術家,幾乎都曾登上過華人新春音樂盛典的舞臺。
  • 楊瀾:《長城謠》優美 旋律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松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長城謠》……在抗日戰爭期間,曾有一大批經典的抗戰歌曲響徹中華大地,激勵著千千萬萬愛國將士和民眾奔赴抗日救亡的戰場。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戰火硝煙中誕生的那些旋律至今仍然帶給我們無限激情與感動。
  • 請傳唱
    請傳唱 2020-11-11 21: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泉州正月初九「拜天公」 5公裡撥撥燈祈福
    泉州正月初九「拜天公」 5公裡撥撥燈祈福 2015年02月28日 14:36   來源:東南早報
  • 面燈的製作是小時候正月裡難忘的記憶
    在過去正月裡送燈都是用面製作的,不像現在都是買石蠟做的。 70後,80後的人對這個還有印象,看到這些面燈就勾起小時候的回憶。花燈製作是正月裡一件大事,做面燈時先準備好材料,面,香,棉花,豆油。 一般做生肖面燈,或者簡單做個茶碗形狀的。
  • 正月帶魚來看燈
    過年前親戚送了兩條帶魚,一條新鮮的,一條鹹醃的,魚身足有手掌寬,奈何正月肉菜多,足足吃了一個月。
  • 勞動人民智慧的傳唱——閩南童謠介紹
    閩南童謠以閩南方言創作和傳唱的兒童歌謠,它流行於閩南、臺灣和東南亞華僑華裔的居住地。它大多是歷代閩南百姓根據兒童的理解能力、心理特點,用閩南方言複雜而富有音樂美的韻語和平仄節奏創作,並在傳唱過程中不斷修改、補充而成的。是老百姓集體創作智慧的結晶。
  • 唐僧元宵節賞燈竟賞出了妖怪,西遊記中的元宵節有什麼玄機?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漢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
  • 「野孩子」中秋回蘭州吟唱「黃河謠」
    「野孩子」中秋回蘭州吟唱「黃河謠」  「大河之上」系列專場音樂會蘭州站9月8日開唱  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訊(記者平麗豔)「每當我醒來的時候/想起了家/想起了蘭州/想起路邊槐花香/想起我的好姑娘/黃河的水不停地流/流過了家/流過了蘭州/流浪的人不停地唱/唱著那黃河謠。」
  • 正月十五點面燈,即墨正月初六起作,已有50多種造型
    而在即墨東部沿海地區,農家巧婦們從正月初六就開始製作豆面燈,如今隨著人們對生活的不斷追求,面燈造型也發展到50多種。   從正月初六就開始製作面燈   金光熠熠的彩鳳、威風凜凜的騰龍、憨態可掬的大象、身披紅甲的螃蟹……農曆正月十三,在即墨田橫鎮楊哥莊村張彩鳳的家裡,擺放著一個個栩栩如生
  • 從「十裡洋場」到「東方明珠」 滬語歌曲傳唱城市鄉愁
    原標題:從「十裡洋場」到「東方明珠」 滬語歌曲傳唱城市鄉愁   「我家在上海,一代又一代……」近日,在上海市寶山區智慧灣
  • 燈!等燈等燈!
    ▲ 明代,佚名,上元燈彩圖唐代是傳統節日形成的重要時期,國家把元宵列入法定節假日,有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假期,並且取消了宵禁。也就是說,黃金小長假期間,人們可以徹夜遊賞觀燈,想浪到幾時都沒人管。女子這時也被允許走出深閨,穿街走巷,這樣狂歡狂躁的氣氛,遇到心上人的機率自然加倍了……
  • 燈燈燈燈燈燈~~南通紫琅燈會搶先看!免收門票政策也公布了!
    門票實行階梯票價1普通門票40元/張(除正月初一至十五外,周一到周四)周末票50元/張(除正月初一至十五外,周五到周日)節日票60元/張(正月初一至十五),除夕閉展在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期間根據人流量適時增開青年路、環西廣場、永興佳園3條燈會公交專線,對77路公交延時加班,並視客流情況,增開附近社會停車場至環保公園主入口的接駁車,確保滿足群眾觀燈交通需求。
  • 正月新春華人「辦年華」 日本各地中國食品熱銷
    在日本這個異國他鄉過春節的華人們尋找能夠體現年味的春節氛圍並不容易,但有一個地方卻是年味十足,這個地方就是中國食品店。據對幾家中國食品店的調查發現,今年新春正月以中國食品為代表的中國物產迎來了一個暢銷高潮。  提起中國物產,很多華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在日本中國物產的旗艦——位於大阪的上海新天地。
  •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
    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中國古俗中,上元節(天官節、元宵節)﹑中元節(地官節、盂蘭盆節)﹑下元節(水官節)合稱三元。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秦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