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點面燈,即墨正月初六起作,已有50多種造型

2020-12-17 騰訊網

  正月十五元宵節,在山東普遍有用黃豆面捏豆面燈的習俗,蘊含著農家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寄託著對人壽年豐、平安幸福的祈盼。而在即墨東部沿海地區,農家巧婦們從正月初六就開始製作豆面燈,如今隨著人們對生活的不斷追求,面燈造型也發展到50多種。

  從正月初六就開始製作面燈

  金光熠熠的彩鳳、威風凜凜的騰龍、憨態可掬的大象、身披紅甲的螃蟹……農曆正月十三,在即墨田橫鎮楊哥莊村張彩鳳的家裡,擺放著一個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黃豆面燈。「從正月初六就開始忙活著捏面燈,一直忙到現在還沒忙完呢?」張彩鳳一邊拿著毛筆給面燈上色一邊說道,每年從正月初五六開始,即墨東部沿海一帶的農家巧婦們就開始忙碌著製作面燈。

  張彩鳳說,豆面燈是以上年打的新黃豆磨成的麵粉為主要原料,做燈前先用清水摻和豆面反覆揉成麵團,使其柔韌筋道,所以面燈能夠做到十分精細。製作豆面燈先用豆面做成的不同形狀的麵塑,麵塑前面為碗狀,內插一纏繞棉絮的小木棒,倒入豆油,正月十五元宵節晚上點燃面燈,不僅寄託著濃厚的親情和鄉愁,也蘊含著對美好生活的祈盼。

  四五個小時製作一個面燈

  今年60多歲的張彩鳳,製作豆面燈多年,她的手藝在十裡八疃也是小有名氣。記者看到,她做豆面燈手藝嫻熟、拿捏得當,做出來的面燈也是纖毫畢現、活靈活現。「大一點兒的面燈相對來說比較費時,最多需要4、5個小時才能完成。」張彩鳳舉例說,製作大象面燈時,先把大象的身軀和頭部捏成,再具體塑造耳朵、腿等各個部位,然後利用梳子、頂針、剪刀等工具,按造型要求在各相應部位進行精細的局部加工,最後一道工序就是上色,用不同的顏色在麵塑上進行點綴,一件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精美麵塑燈就誕生了。

  據了解,即墨當地製作的豆面燈,構思新穎,寓意深刻。除了傳統的龍、鳳、金蟬、大象等造型外,還演變出瓜果、海鮮等具有地域特色的面燈造型。無論從技藝到內涵,都堪稱一絕,具有很高的影響力。

  目前已發展到50多種造型

  據了解,豆面燈製作技藝已經傳承數百年之久,是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寄託著農家人對人壽年豐的祈盼,蘊含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帶來溫馨和祝福的同時,也豐富了元宵節的文化內涵。近年來,隨著當地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物質生活的不斷追求,豆面燈的品種越來越豐富多樣,從最初的幾種發展到如今的50多種,並且造型五花八門、更加形象逼真。

  「你看,這個螃蟹捏得多像啊,像真的一樣。」一位村民指著剛剛上好顏色的螃蟹面燈說。

  據即墨田橫鎮政府工作人員介紹,豆面燈製作在當地傳承已久,形成一種特有的民俗。如今,螃蟹、大蝦、八帶、比管魚、扇貝、蝦虎等當地特色海鮮也被製作成了豆面燈造型,承載著漁民們對漁家文化深情眷戀,寄託著對人壽年豐的美好祈願,具有濃厚的民俗內涵及特徵,對研究當地區域歷史特色、人文文化有獨特的價值。同時,豆面燈具有當地濃鬱漁家文化,風情獨特,是一項寶貴的民俗資源。

  鄉村裡,每一盞小小的豆面燈,都承載著農家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盼。當燈點亮那一刻,不僅寄託了農家人的濃濃親情和鄉愁,也照亮了未來的日子愈發美好幸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祖鋒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即墨豆面燈製作技藝傳承百年 盞盞面燈慶元宵
    張彩鳳在製作豆面燈 馮健偉攝青島新聞網3月1日訊(記者 陳志偉 通訊員 劉耀澤)說起元宵節的習俗,大家一般都會想到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然而還有一種習俗,那就是正月十五點豆面燈。《膠澳志》記載:「上元蒸面做燈,注油點之,視其燼花以佔五穀豐歉,曰燈花。」
  • 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中國傳統習俗知多少?
    正月初六正月初六是「馬日」,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大年初六也是啟市日,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正月初七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通常不外出拜年。正月初八年初八是開工日,年初八前走親訪友拜年基本完畢,從年初八起民間便陸續開展敬神、遊神、擺宗、舞獅、舞龍、飄色、遊燈、做醮、標炮、做大戲以及各種文藝表演活動。
  • 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中國傳統習俗知多少?
    正月初六正月初六是「馬日」,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大年初六也是啟市日,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正月初七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通常不外出拜年。正月初八年初八是開工日,年初八前走親訪友拜年基本完畢,從年初八起民間便陸續開展敬神、遊神、擺宗、舞獅、舞龍、飄色、遊燈、做醮、標炮、做大戲以及各種文藝表演活動。
  • 捏面燈、吃元宵、看花燈 宿州人正月十五這樣過
    正月十五,市民們忙著採購面燈,熱熱鬧鬧歡度佳節。而這一天,在宿州,捏面燈則是傳統習俗,各種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的面燈,讓人愛不釋手。街頭手工製作元宵的攤點也忙乎起來,引得市民紛紛前往購買。
  • 2020年正月十五點面燈
    今年的正月十五熱鬧全掃,封城了,大街小巷,都有防疫據點,拉上鐵絲網和紅色標語條幅,有人在那裡排查,並檢查出入證,你看:大街小巷都空蕩蕩的,從這頭能望到那頭,疫情真可怕!但願熱鬧的街景早回歸,街燈好幾條,買燈的擠破腦袋,看燈的成群結隊,光復前景多美好!張洪峰開了出門證,出來買青菜,只看到一家賣面燈的,她照例買了兩個龍燈,兩個鼠燈,龍燈要到二月二,龍抬頭再吃;今年是鼠年,點亮鼠燈寓意著這一年來都活得亮亮堂堂。他愛人張美鳳說:「買面燈幹啥?
  • 正月初六 | 送窮迎福!
    農曆正月初六,又稱為「馬日」。 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廣州漢族民間流傳的農曆新年習俗歌當中提到:「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窮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尋春去,初八八不歸,初九九頭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火明,十五祈完燈
  • 老北京特色年俗:正月初六「送窮」也「送神」
    老北京的年俗  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送窮」,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  在這一天老北京家中主婦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謂之送「窮鬼」。門上的掛箋也可摘下來同時扔出去,叫作送「窮神」。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12是6的二倍,可稱六六順。
  • 2020「來即墨古城過大年」!50餘商家集體開業
    1月17日上午,2020「來即墨古城過大年」啟動暨古城50餘商家集體開業儀式在青島市即墨區啟動。當日是中國傳統節日「小年」,即墨古城張燈結彩,熱鬧非凡,財神廟小吃街開街,古城年貨大集、文化大集開市,舞龍巡遊、舞獅點睛、鑼鼓助威,處處洋溢著濃鬱的年味。
  • 正月十五做面燈 傳承元宵節沂蒙山區老習俗
    15:12:03   來源:中國山東網     作者:胡立榮   11日上午,臨沂市沂南縣一農戶家裡一家老小正在做面燈和蘿蔔燈
  • 2020「來即墨古城過大年」啟幕 50餘商家「集體」開業
    中國山東網1月17日訊 1月17日上午,2020「來即墨古城過大年」啟動暨古城50餘商家集體開業儀式在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啟動。當天開幕的2020即墨古城新春燈會將持續到2月23日,在古城東、南城牆及墨城東街、南街區域舉辦,設置4大主題燈區,29組特色花燈,既有生肖拜年、儒家思想、即墨老酒、柳腔等地域傳統元素,又有愛情、童年、燈謎、音樂等主題互動燈組。1月25日起,古城環秀門、潮海門、通濟門廣場及周邊還將舉辦2020即墨區大型主題燈會。
  • 1月30日(正月初六)和2月8日(正月十五) 鐵路部門將迎來節後返程雙...
    1月30日(正月初六)和2月8日(正月十五) 鐵路部門將迎來節後返程雙高峰每日甘肅網1月3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1月2日,全國鐵路將通過網際網路、電話訂票方式,開售農曆正月初七(1月31日)車票由於當天是春節後首個工作日,鐵路部門預計正月初六(1月30日)將是旅客集中返程的最高峰,從目前火車票預售情況來看,1月30日,蘭州前往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南京、烏魯木齊、成都、重慶、武漢、深圳等熱門方向的火車票非常搶手。
  • 農曆正月初六「送窮」
    作者 趙建林【一】農曆正月初六,這一天又稱馬日:中國民間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正月初六馬日:下田備春耕,窮氣送出門,叫「送窮」,把窮氣送走趕跑,這是中國民間一種特色的歲時風俗。
  • 正月初六為什麼稱「送窮」 大年初六送窮習俗來源
    ­  正月初六馬日:下田備春耕,窮氣送出門。這一天的中國民俗有送窮鬼,棄破衣,供煎餅。寄託了中國群眾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除夕14個習俗介紹】【大年初一禁忌事項】【大年初三不外出拜年】【大年初四的習俗與禁忌】【大年初五為什麼叫破五】­  正月初六「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
  • 今年正月不「上燈」
    試想,從年三十開始起,在跨入正月的大門後,天增歲月人增壽,人們一直在家裡忙吃忙喝忙慶賀,忙著串門拜年走親戚,忙著敬祖宗,忙著敬財神爺,一下子就十多天下來了。之前的活動都是在白天和室內進行,十多天下來了,加之氣溫開始走高,人們再也安耐不住了,春節期間,擁有豐富的戶外夜生活已經成為必須。在生活條件尚未進入電燈照明時代,打著燈籠遊玩,是我們的先人營造的一種浪漫與精彩,「上燈」習俗應運而生。
  • 面燈,不一樣的花燈文化
    關於佛教的說法,查閱相關百科:正月十五原來是祭祀主管陰陽變化和農業豐歉的太陰神。後來佛教傳入中國,佛教教義把火光比作佛的威神,所謂「無量火」,照「無極」,因此,佛教視燈為光明。同時佛教中的燃燈佛,是授記釋迦牟尼的老師,釋迦牟尼前世為菩薩時,就預言釋迦牟尼會成佛。而釋迦牟尼示現神變時,又恰恰是東土正月十五日。
  • 正月初六習俗有哪些? 大年初六送窮習俗及來源(圖)
    正月初六馬日:下田備春耕,窮氣送出門。這一天的中國民俗有送窮鬼,棄破衣,供煎餅。寄託了中國群眾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 今年正月不「上燈」
    試想,從年三十開始起,在跨入正月的大門後,天增歲月人增壽,人們一直在家裡忙吃忙喝忙慶賀,忙著串門拜年走親戚,忙著敬祖宗,忙著敬財神爺,一下子就十多天下來了。之前的活動都是在白天和室內進行,十多天下來了,加之氣溫開始走高,人們再也安耐不住了,春節期間,擁有豐富的戶外夜生活已經成為必須。在生活條件尚未進入電燈照明時代,打著燈籠遊玩,是我們的先人營造的一種浪漫與精彩,「上燈」習俗應運而生。
  • 正月初六的習俗及禁忌有哪些?開市送窮送財(圖解)
    春節假期最後一天,打掃衛生,送窮神正月初六"送窮",是我國古代從宮裡傳到民間的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窮神)。那麼,送窮的來歷是怎樣的?又有哪些習俗?來歷送窮之俗,自漢已有之。傳說窮神穿破衣,吃稀飯;在正月最後一天死去。人們在這天熬粥、扔破衣、結柳為車、縛草為船,在巷口焚之。祝送窮神,永不回來。至唐仍有此俗。
  • 來即墨古城,尋最濃年味兒
    1月12日(臘月初七),一年一度的「來即墨古城過大年」盛事將如約而至,買年貨、觀舞龍、賞花燈、拜孔子、聽柳腔、接繡球、品美食、秀幸福……即墨古城將邀請廣大市民和遊客在此感受濃鬱的新年民俗風情。    2018年春節假期7天,即墨古城過大年活動吸引超過59萬人次前往。
  • 今起開搶正月初六火車票 放票前兩三分鐘更易「秒殺」
    鐵路迎來節後返程搶票高峰今起開搶正月初六火車票放票前兩三分鐘更易「秒殺」華聲在線1月22日訊 經過幾天的沉寂,隨著2月20日(正月初五)、21日(正月初六)春節後返程火車票於1月22日、1月23日開售,春運搶票高峰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