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的習俗及禁忌有哪些?開市送窮送財(圖解)

2022-02-05 洛陽人事

【導語】:【正月初六:送窮,迎財[發紅包][發紅包]】①送五窮: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②垃圾是「窮鬼」象徵,要打掃乾淨;③送窮要送得遠遠的,放鞭炮「崩窮」,可郊遊;④休息幾天,今天努力幹活,稱「恨窮」。送走窮鬼,才有財運!春節假期最後一天,打掃衛生,送窮神

正月初六"送窮",是我國古代從宮裡傳到民間的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窮神)。那麼,送窮的來歷是怎樣的?又有哪些習俗?

來歷送窮之俗,自漢已有之。傳說窮神穿破衣,吃稀飯;在正月最後一天死去。人們在這天熬粥、扔破衣、結柳為車、縛草為船,在巷口焚之。祝送窮神,永不回來。至唐仍有此俗。姚合有《晦日送窮》詩:『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習俗春節期間的諸多禁忌中,不倒垃圾最為突出。民俗認為,春節至初五不倒垃圾,能夠聚財,否則就倒了「福氣」。然而,垃圾堆多了,畢竟影響衛生,所以到了初六要倒出去,叫「送窮」。人們通過倒垃圾來送窮,如此則一年與窮無幹,當然也就富貴有餘了。送窮的方式也頗多,簡單點的是清早響著爆竹把垃圾倒出門外。

  正月初六的習俗1、挹肥

  初六是馬日,古稱挹肥,人們在這一天才真正開始工作或做生意。而自進入正月以來,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掃,廁所中的糞便累積,於是這一天做一大掃除,並祭拜廁所神明,將平日汙穢的廁所清掃乾淨。所以稱為「挹肥」(但現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衛浴設備,故已無此俗)。這一天也表示舊時農民於此日開始下田,準備春耕。

  中國民間信仰普遍認為廁神即紫姑神,紫姑又作子姑、廁姑、茅姑、坑姑、東施娘等。自明清時期開始紫姑就不單純作為廁神,而世人謂其能預言未來,有先知先覺,多迎祀於家,佔卜。

  正月初六客家人挹肥之後拜祭紫姑有三重寓意:其一,祈禱豐年;其二,感謝神恩;其三,問卜吉兇。清理或清潔完廁所等衛生場所後,客家婦女就會在該場所的門前點亮紅蠟燭或茶油燈,焚燒線香敬拜,在門楣或門框上粘貼紅紙表示吉慶。

正月初六的習俗2、送窮

  初六佔馬,送窮鬼。傳說窮神是姜子牙的妻子,人們為了防止春節期間窮鬼進家,門上掛紅掛箋可以防她。不知什麼時候,北京的窮神變成了男性,而且成了槓夫供奉之神。這一天,家中主婦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謂之送窮鬼,門上的掛箋也可摘下來同時扔出去,叫做送窮神。

  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12是6的二倍,可稱六六順。又傳說福神劉海是北京人,是個穿紅披綠的胖小子,民間流傳著「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的俗語,其形象很受市民歡迎。正值本命年的男孩,以劉海打扮,背著5個用白紙或彩紙剪成的小人上街,誰搶到就算誰搶到了財神,被搶者叫扔掉窮鬼。

  如果兩位均值本命年者相遇,誰先搶到對方背後的小人誰吉利。也有用布制小包當窮鬼向外扔的,雙方背後均要背個小筐,先把小包投入對方背後筐中者為先扔窮鬼,吉利。今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狩獵」即從「扔窮鬼,搶財神」遊戲發展而來,惜此活動在遼寧尚有,而北京卻很少見到了。該日小販上街,因是馬日,家中應給「扔窮」男孩買「驢打滾」吃。

  正月初六"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窮神),又稱"窮子"。

  民俗有曰

  ◆作糜、棄破衣、祀於巷。就是把汙穢雜物、破衣爛衫均打掃出門外火燒祭祀。

  ◆供煎餅,芭蕉船,點明燭,送窮鬼上路。

  ◆廁神要來檢查衛生,所以要清理廁所。

  ◆三六九,朝外走。

  以芭蕉船送窮

  韓愈《送窮文》中,提到要為窮鬼"結柳作車,引帆上牆。"這就是說,送窮時既要為"窮鬼"準備下象徵性的車船,還要給"窮鬼"帶上乾糧。有的地方還有" 以芭蕉船送窮"的做法。看來,各地送窮,各有各的的辦法。民間廣泛流傳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窮神是誰呢?

  唐代文學家李邕《金谷園記》說:「高陽氏子瘦約,好衣敝食糜。人作新衣與之,即裂破,以火燒穿著之,宮中號曰窮子。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棄破衣,是日祀於巷,曰送窮鬼。」 據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文宗備問》記載:"顓頊高辛時,宮中生一子,不著完衣,宮中號稱窮子。其後正月晦死,宮中葬之,相謂曰'今日送窮子。'"

  民間相傳窮鬼是上古帝王顓頊之子。他身材贏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爛衫,喝稀飯。即使將新衣服給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燒出洞以後才穿,因此,大家都叫他「窮子」。正月的晦日,窮子死了,宮人把他理葬,並說:「今天送窮子。」從那之後,窮子就成了人人害怕的窮鬼了。

  據錢鍾書先生《管錐編》考證,我國唐代民間便開始盛行送「窮鬼」,然而只稱「鬼」而不稱「神」。明清之後,「窮鬼」才被尊為「窮神」。到底是神是鬼,也沒人說得清。

  送窮之俗在唐代相當盛行,大文學家韓愈曾寫過一篇《送窮文》,其中說:"(主人)三揖窮鬼而告之曰:'聞子行有日矣,我有資送之恩,子等有意於行乎'?" 唐詩人姚合還寫有詩《晦日送窮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從最後兩句可以窺見送窮風俗在當時已相當普遍。宋朝以後,送窮風俗依然流行。清人俞曲園《茶香室三鈔·送窮鬼》錄前朝人的詞有:奉勸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窮鬼。

  正月初六的習俗3、開市大吉

  大年初六,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於除夕的境況。正月初六,在舊時是大小商家「開市」的日子,門板要貼上「開市大吉,萬事亨通」的大紅對聯。營業前大放鞭炮,以示吉利。

  到了正月初六,經商做買賣的人們的生活也就恢復了正常。

  商家們所準備的鞭炮數量之多不亞於除夕夜的盛況,鞭炮聲長久不謝。

  開市時燃放鞭炮,一是告訴四鄰和路人商家們已經營業了,歡迎光顧;

  二來鞭炮炸出的一地碎紅是商家期望自己的生意能紅紅火火,也讓進門光顧的人們踏著碎紅沾上點喜氣。

  這天也是農民們開始下田勞作、準備春耕的日子。

  有的人家在初六開市前,找一個「全可人」(丈夫、孩子、公婆都有的婦人)來到各屋轉一下,嘴裡說吉慶話,如「開市大吉、吉慶有餘、事事平安,多賺銀子多賺錢,金子銀子賺一炕」等。開市前忌諱外姓婦女到家裡串門,等到「開市」以後,所有春節禁忌即告結束,一切恢復如常,鄰裡也可恢復串門交往。

  檔口門前擺上一盆或多盆大橘子,橘子一定要多,否則就會空多橘少(廣州話諧音「兇多吉少」)「意頭」不好。另外按照「三六九,朝外走」的傳統習俗,大年初六應到公園等場所遊玩,在遊玩時如果有意識地把行走線路定為一個圓周,據聞可為實現在新一年「行大運」拿個好彩頭。

相關焦點

  • 正月初六 | 送窮迎福!
    關於送窮的日期,有幾種說法:《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說,是在"人日"(正月初七)前一天,即正月初六。則是一本書,其引《圖經》又說:"池陽風俗,以正月二十九日為窮九日,掃除屋室塵穢,投之水中,謂之送窮。"
  • 2019大年初六是幾月幾號哪一天?大年初六的習俗禁忌
    大年初六是春節的第六天,春節放假時間也馬上就要結束。很多上班族已經回到工作崗位或正奔赴在返程的路上,準備重新出發去外地打拼事業了。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2019年大年初六是幾月幾號,以及大年初六的習俗禁忌有哪些吧!
  • 大年初六|辭舊迎新 送窮迎福!
    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大年初六這一天有送窮鬼,棄破衣,供煎餅等習俗寄託了人們希望辭舊迎新祝親們新年新氣象,歡樂常相伴~~正月初六趣味習俗知多少?習俗三:開市大吉大年初六,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於除夕的境況。正月初六,在舊時是大小商家「開市」的日子,門板要貼上「開市大吉,萬事亨通」的大紅對聯。營業前大放鞭炮,以示吉利。
  • 正月初六是幾月幾日? 大年初六的拜年禁忌及各地習俗
    2015年大年初六習俗 (圖片來源:三晉熱線 版權為原作者所有)2015年正月初六是2月24日,星期二。農曆正月初六又稱馬日,在這一天要送窮,是漢族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正月初六的習俗正月初六馬日:下田備春耕,窮氣送出門。 初六是馬日,古稱挹肥,人們在這一天才真正開始工作或做生意。而自進入正月以來,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掃,廁所中的糞便累積,於是這一天做一大掃除,並祭拜 廁所神明,將平日汙穢的廁所清掃乾淨。所以稱為「挹肥」(但現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衛浴設備,故已無此俗)。
  • 農曆正月有哪些禁忌?
    那麼,正月裡有哪些日子對於某些屬相是不太適宜辦大事的呢?如果你是生意人,那麼,正月裡哪些日子不適宜開市呢? 正月初五日寅、辰、午、未時。凡屬蛇者忌。 正月初六日寅、卯、巳時。凡屬馬者忌。 正月十二日卯、巳、未時。凡屬鼠者忌。
  • ...的習俗及禁忌 正月初五財神日習俗有哪些及大年初五有什麼禁忌
    正月初五,就是財神日,需要在零點時放鞭炮迎財神。尤其是經商、做生意的人,一定會迎財神。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從春節開始,年初一到年初四有很多禁忌,而到了初五,這些禁忌都將會被破除,類似祭祖的供品要撤、可動刀剪等。除此之外,還有著許多習俗。》》》推薦閱讀:正月初五為什麼要迎財神?
  • 【話民俗】大年初六 店鋪大開張 馬日送窮神
    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這一天的中國民俗有送窮神,棄破衣,供煎餅。寄託了中國群眾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農曆正月初六,又稱為「馬日」。 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
  • 大年初六「送窮神」,怎樣才能將富貴迎進門?
    農曆正月初六是中國傳統節日馬日。這一天的中國民俗有下田備春耕窮氣送出門。為了大吉大利過完這個農曆中國年,還有哪些風俗禁忌是你不知道的?大年初六是什麼節日?馬日:按照我國傳統,我們把大年初六稱為「馬日」。
  • 正月有哪些習俗禁忌?正月習俗匯總
    春節是中國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從古至今流傳著很多傳統習俗,尤其是在正月裡每天都有不同的傳統習俗與禁忌,反映了中國濃厚的文化特色。那么正月都有哪些傳統習俗呢?本篇文章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正月傳統習俗匯總,一起來了解一下。
  • 初五是什麼日子 大年初五的習俗和禁忌又是什麼?
    大年初五是農曆新年的第五天,傳說這天是牛日,也是財神聖日,是民間接路頭神的日子,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大年初五的習俗有哪些嗎?有習俗自然也有禁忌,那麼大年初五的禁忌是什麼呢? 大年初五的習俗有哪些? 1、     原標題:初五是什麼日子 大年初五的習俗和禁忌又是什麼?
  • 大年初五習俗有哪些 大年初五是什麼日子?
    大年初五習俗有哪些 大年初五是什麼日子?時間:2018-02-20 10:47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五習俗有哪些 大年初五是什麼日子? 牛日:傳說女媧先用六天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最後在第七天創造了人類,而第五天就是對應著牛,所以大年初五又叫牛日。
  • 正月初一到初七這幾天都有什麼忌諱呢?
    春節是個重要的節日,也是個古老的節日;正月又是一年之始,在民間最受重視。整個正月期間的習俗、禁忌特多。那么正月初一到初七都有哪些禁忌,還不知道的,快來看!初一: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
  • 春節後,正月初一到十五的忌諱和習俗
    春節是我們國家一個盛大的傳統節日,而農曆新一年第一個月是重要月份,聚集很多節日,因此需要注意習俗與禁忌也不少。那麼2018年新年正月初一到十五都有哪些習俗與忌諱講究? 2018年新年正月初一到十五都有哪些習俗與忌諱講究? 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不倒垃圾準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 在農村,為什麼把正月初五稱為「破五」?這天習俗和禁忌你知多少
    今日是正月初五,在農村,很多地區稱今天為「破五」,一些朋友會有疑問,為什麼沒有「破四」、「破六」,只有「破五」呢?先說習俗,「破五」這天的習俗,主要有3點:1、迎財神初五這天迎財神,相信是所有地區的一個習俗,今天在朋友圈,看到好多朋友在迎接財神,希望新的一年發大財,以我們豫東這邊的農村舉例,在初五這天,過了0點後,就有很多家庭燒香放鞭炮來迎接財神,晚一些的,會等到吃早飯的時候迎接財神
  • 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不出門,這兩天有哪些習俗和禁忌?
    正月初二禁忌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都要帶女婿回娘家,稱為「回門」。民諺有「正月初二路上看,儘是小生和小旦」,這正與如今正月初二上午滿街巷攜夫牽兒回娘家的景象相映成趣。出嫁女回門有下列禁忌。正月初三的禁忌正月初三的禁忌是較特殊的,也很有特色。大年初三俗稱為「赤狗日」。人們認為這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傳說中赤狗是「熛怒之神」,會帶來不順利,因此農曆正月初三是兇日。
  •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習俗
    中國傳統春節貫穿了臘月到正月,特別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習俗,每天都不一樣,您知道,春節年初一到十五都有什麼習俗嗎?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不倒垃圾準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 正月初一到初八!春節習俗你都知道嗎?
    燈籠掛起來   春聯貼起來   還記得小時候從初一到初八   有哪些習俗講究麼?正月初六「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是祭送窮鬼、窮神。詩人姚合寫有詩《晦日送窮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 正月初五!送走窮神迎財神!
    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破五是有眾多禁忌包含其中的而最重要的還是能不能趕走「窮運」就看今天這一「哆嗦」了初五這天在古代,滿滿的都是禁忌和「性別歧視」由於這一天承擔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所以古代這一天的禁忌就特別多比如在這一天必須吃餃子
  • 大年初五初五到十五還有這些習俗和禁忌 不看你就虧大了!
    大年初五初五到十五還有這些習俗和禁忌 不看你就虧大了!時間:2020-01-28 23:5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五初五到十五還有這些習俗和禁忌 不看你就虧大了! 時間過得真快,明天就到了大年初五。
  • 【春節文化】正月初二習俗和禁忌
    正月初二習俗回娘家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