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人民智慧的傳唱——閩南童謠介紹

2020-12-21 閩南網

  童謠為民間口傳文學,它是歷代勞動人民以口耳相授方式流傳並繼承下來的。閩南話童謠的起源、沿革沒有詳細的文字記載,但從福建地方典籍中記載著唐代福建觀察使常兗州曾看到閩地民間流行著《月光光》的童謠。這首《月光光》童謠與今天閩南各地流傳的《月光光》童謠,雖然文字或多或少做了改動,但主題和結構十分相似。由此可見,閩南童謠的歷史源遠流長。明朝中葉以後,隨著閩南人大批過臺灣、下南洋,閩南童謠也隨之傳播到臺灣、南洋。

  閩南童謠以閩南方言創作和傳唱的兒童歌謠,它流行於閩南、臺灣和東南亞華僑華裔的居住地。它大多是歷代閩南百姓根據兒童的理解能力、心理特點,用閩南方言複雜而富有音樂美的韻語和平仄節奏創作,並在傳唱過程中不斷修改、補充而成的。是老百姓集體創作智慧的結晶。

  閩南話童謠從內容可分為時政(如《拍日本》)、育兒(如《搖啊搖》)、遊戲(如《拍手歌》)、動物(如《小蜜蜂》)、植物(如《果子歌》)、知識(如《一二三》)、民俗(如《圍爐過年》)、趣味(如《阿不倒》)等類。從形式上分,有搖籃曲(如《唔唔睏》)、敘述式(如《和順歌》)、問答歌(如《草蜢公》)、連鎖調(如《白鷺鷥》)、謎語(如《一點一划長》)、繞口令(如《銅釘釘銅版》)等形式。從表演上看大體有念謠(即口頭朗讀或吟誦)、唱謠(將童謠配曲來唱)、戲謠(在做遊戲時念童謠)、舞謠(邊念童謠邊舞蹈)等種。

  閩南童謠是一座豐富的知識寶庫,是幫助兒童學習語言、認識社會、認識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近年來由於閩南童謠是以閩南方言傳唱,方言的流失和危機也使得童謠漸漸遠離了少年兒童。另一方面,臺灣當局提出「臺語不是閩南語」,企圖把臺灣的閩南文化,包括閩南童謠,從整個閩南文化中割裂出去,以達到「文化臺獨」的陰謀。這就使得搶救、傳承、推廣閩臺童謠,不僅具有文化傳承發展的意義,而且是增進兩岸民眾了解、認同,爭取臺灣民心,促進祖國統一的深遠意義。另外,閩南童謠逐漸流失,許多生動活潑的童謠尚無收集、整理,後繼乏人。因此,必須要有歷史的使命感和積極搶救的緊迫感,採取各種有力的措施,抓緊抓好閩南話童謠的搶救和保護工作。

相關焦點

  • 「吟唱閩南童謠 歡喜來逗陣」系列主題活動
    閩南童謠,是以閩南方言進行創作和傳唱的兒童歌謠,是閩南歌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老百姓集體創作智慧的結晶。為進一步傳承閩南文化,讓閩南童謠文化重煥生機,7月20日起,北星社區「同心圓」兒童之家開展「吟唱閩南童謠 歡喜來逗陣」系列主題活社區志願者吟誦的充滿童趣的閩南童謠把小朋友們吸引住了,小朋友們聽得津津有味,沉浸在閩南童謠的美妙世界之中。
  • 創作上百首新童謠傳承閩南文化 童謠爺爺作品登上「學習強國」
    鋪張浪費破財氣,勤儉節約偆紙字……」如今,走在臺商投資區洛陽鎮街頭巷尾,不時能看到有孩童們嘴中念著各種閩南新童謠,朗朗上口,富有童真童趣。這些童謠很多來自鎮裡年已七旬的「童謠爺爺」楊安東。16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楊安東創作了一首閩南方言新童謠《惠安女 水茫茫》,之後廣為傳唱,自此開始他潛心童謠創作,並堅持義務到幼兒園和小學向師生們教授閩南童謠。
  • 重慶舉行「童謠裡的11·27」傳唱活動...
    創作紅色童謠、傳唱童謠、書畫童謠、猜謎語兒歌、講紅色故事,「拉歌」表演……童謠裡的11·27——重慶市「講紅色故事,講革命精神」童謠傳唱活動。我們在一些活動排練時就能看出來,孩子們學會童謠之後,就算在課間有時候也會不經意地哼唱」,重慶市人民小學校長助理劉欣介紹,重慶市人民小學一直非常重視傳承紅色文化,「紅色文化基因」已經是校園文化建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學校有「紅巖班」「周恩來班」等,用高年級帶動低年級,用這些班級來帶動全校,引導孩子們愛國愛黨愛家鄉。
  • 閩南語童謠大賽舉辦 傳承閩南文化
    人禮做,天禮看,愛拼才會贏……」在馬巷中心小學,經常都會響起一陣陣如此有趣的閩南童謠朗讀聲。這些童謠,或描述幼兒遊戲,或刻畫年節喜慶活動,或表現田園風光、農家生活,將閩南歌謠和童真童趣結合在一起,既繼承創新了閩南古老的童謠文化,開啟了孩子們活潑可愛的天性,又保護普及了閩南方言。
  • 童心抗「疫」守護糧「心」 徐匯舉辦童謠傳唱展示活動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引導全區中小學生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自覺養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行為習慣,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文明觀念。
  • 閩南傳統童謠歷史傳承
    作為民間口傳文學、以口耳相授方式流傳和繼承的閩南話童謠的起源、沿革沒有詳細的文字記載,但福建地方典籍記載著唐代福建觀察使常兗州曾看到民間有人傳授和流行著《月光光》的童謠,並記下該首童謠:「月光光,渡池塘。騎竹馬,過洪塘。洪塘水深不得渡,小妹撐船來前路。問郎長,問郎短,問郎一去何時返。」
  • 又一首臺山版客家童謠火了!請傳唱
    又一首臺山版客家童謠火了!請傳唱 2020-11-11 21: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西:「童心向黨」童謠兒歌在桂林市校園傳唱
    童謠唱給太陽聽,我跟太陽親又親,歌海浪花就是我,燦爛陽關歡我心……伴著一首簡潔輕快的新童謠《童謠唱給太陽聽》,5月20日下午,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婦聯、團市委和七星區共同主辦的我市「童心向黨——中華優秀童謠兒歌推廣傳唱校園行
  • 【文心寄語】侯修圃 | 大海的歌——青島童謠的海味兒文化
    民國時期,青島地區流傳一首童謠:「日本鬼,喝涼水,生地瓜,不離嘴。到青島,吃炮子,坐輪船,沉了底。今日是個人,明日是個鬼。」1914年和1938年,日本兩次佔領青島,對青島人民的政治壓迫和經濟掠奪無疑使人民忍無可忍,就用童謠的形式發洩和詛咒,很快流傳於大街小巷;到了抗日戰爭即將勝利,就流傳「日本話,不用學,再住三年用不著」的童謠。
  • 第三屆閩南童謠大賽 小導遊閩南語講述開元寺傳說
    豐澤區閩南童謠大賽中,幼兒園的小朋友的表演萌態百生  閩南網5月28日訊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開元寺,傳說這裡原來是一片桑林,由黃守恭所有……」  昨天上午,來自鯉城區小學的12名小朋友,用地道的閩南話,帶大夥遊歷古城泉州的景點,講述古城故事。這是鯉城區婦聯聯合區文體新局、區教育局舉辦的一場鯉城區少兒閩南語講古大比拼活動,鯉城區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婦兒工委主任費森平出席活動。
  • 閩南夜話|童謠裡的慢生活
    童謠裡的慢生活作者/ 天敏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上了花甲之年的閩南人,肚子裡都會存幾首童謠。吟唱童謠,是他們兒時消遣時光的一項遊戲。彼時,文化生活貧乏,可供小孩子們玩耍的物件(玩具)也很少。於是,哼唱童謠,也是兒時愛做的「嘴上」遊戲。我家屋後有一個沙場地,是孩子們玩鬧的好去處。沙場地的邊上,放著好幾塊長石條,夏秋夜晚,不少鄰家老人和小孩,都喜歡來這休閒。一彎明月下,老人家也喜歡和孩子們一起哼唱童謠。
  • 學唱閩南童謠 練習刣獅表演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王麗虹 通訊員蘇毓茹 文/圖)為了讓轄區內的青少年學習、了解優秀傳統文化,近日,鯉城區常泰街道錦田社區成立「閩南文化傳承室」,今後,社區裡的孩子們可以在這裡學閩南童謠、刣獅等傳統文化。 「閩南文化傳承室」位於錦田社區居委會辦公樓4樓,雖然面積只有20多平方米,裡面卻收藏著不少「寶貝」,一個木質陳列架上擺滿大刀、雙鐧、斧頭等武器,其中有一個「面目猙獰」的黑面獅頭,十分醒目,這些都是錦田刣獅表演的道具。「錦田刣獅又叫『妝宋江』,幾十位表演者手持武器,先按照陣法,將獅子圍困其中,再輪番上陣和獅子『搏鬥』,其中蘊含著武術套路,展示出一種勇猛氣概。」
  • 好童謠的「雨露」滋潤孩子茁壯成長
    哈爾濱文明網   哈爾濱市香坊區以原創傳唱優秀童謠為載體,創新德育教育方式,經過十年的堅持、探索與實踐,如今創編童謠、傳唱童謠、感受童謠已在全區80餘所中小學校
  • 快快樂樂唱童謠
    優秀童謠推廣傳唱發布儀式 為進一步豐富廣大少年兒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未成年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9月18日,滁州市2019年優秀童謠推廣傳唱發布儀式在解放小學舉行。
  • 集美街道潯江社區:免費開辦閩南話課程
    每周四晚,去社區書院免費學閩南話,已成為集美街道潯江社區流動人口最熱衷的事。  為促進流動人口社會融合,弘揚閩南文化,4月12日起,潯江社區居委會、潯江社區書院、廈門市閩南音樂交流協會聯合開辦為期8周的閩南話系列課程。
  • 閩南童謠,歇後語你記得幾條!
    編者按:時過境遷,因網路遊戲盛行、外來文化傳入等諸多原因,許多本地早期傳唱的童謠已經殘缺,甚至失傳。故本期部分輯錄,以留遺存。各位讀者若還記起昔日童謠,煩請在文章底部留言處錄入,以期挖掘、傳承更多的本地童謠作品!
  • 蒼南首獲文化類國字號金名片 背後是一個關於童謠的傳承故事
    挖掘童謠 保存老一輩人記憶「割秋稻,爾莫慌,天光早,紫菜泡卵湯……」對於蒼南老一輩人來說,童謠就是成長的記憶搖籃,也是代代相傳的一段歷史。每一首童謠,都帶著泥土的芳香,見證著當地人民生產生活的變遷。在錢庫鎮項東村文化禮堂民宿文化館裡,布滿了蠻話童謠元素。
  • 2020年慈谿「多彩少年」優秀童謠徵集傳唱活動獲獎名單來了!
    ,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團市委、市文聯、市融媒體中心聯合組織開展了以「多彩少年」為主題的優秀童謠徵集傳唱活動。經專家組評定,《我是一隻啄木鳥》等175首童謠分獲少兒組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畫春天》等18首童謠分獲成人組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慈谿市實驗教育集團等10所學校積極組織獲優秀組織獎。讓我們來看看獲獎名單吧!
  • 成語故事鬧新春,長樂幼兒園童謠傳唱迎新
    為期三日的「我愛母語」童謠傳唱迎新活動,讓孩子們在有趣的成語故事、好玩的傳統遊戲中一同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古韻與精彩,為長樂幼兒園第五屆遊戲節閉幕式落下完美的帷幕,共度一場極具老底子風味的傳統新年。成語是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
  • 谷斯媽媽童謠 | Down at the station
    點 擊 音 頻 收 聽 這一首童謠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被廣泛地傳唱。那個年代是火車革命的時代。人們特別流行傳唱關於火車的童謠。時至今日,火車已成為人們出行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它的發明和創造,帶給人類的便利,值得後代人永遠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