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即使沒有讀過什麼書,做好這四件事,也是一個大學問的人

2020-12-13 昭思教育

在這裡要講一下「論」的讀音及意思,有很多人會誤讀。《論語》中的「論」作第二聲,讀lún,是整理編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意思,而不是「討論」的意思。

人倫世事就一個「誠」字,簡單的一個誠字對人做事的要求卻很高。

一、對待賢的態度

子夏說:賢賢易色。意思是想成為一個賢聖的人,就要移換自己的好色之心,這就是大賢之人,可以當做老師了。

人的學業,要在綱常倫理上才看得清晰明了,才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別人看見不好的行為,就不會去模仿他,

要讓自己變成賢者,就要移易自己的好色之心。能注意到這個的人,可以做個大賢之人,再次的話都可以把他親近為朋友,有這樣正確的認知,就是移掉好色之心,好善的心就會越來越真誠。

不要讓自己有太多不好的欲望,做一個正直的人,給別人一個良好的形象,別人自然也會來模仿你,

從而影響社會的良性發展,也能塑造自己的內心世界,讓清晰變得更好,看世界的態度就會寬廣,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拓寬自己的認知。

二、對待父母的態度

子夏說:事父母能竭其力

對於父母,人人都有孝心,但是都沒有真誠、完全盡力的去盡孝,委屈自己去順承那孝道,盡到做人子的義務,這是不真誠的。反而是自己的力量能做到的,竭盡全力而不留餘力,那麼盡孝道就非常的真誠了。

這幾天辱母殺人案的小夥子於歡被放出來了,他在那種極端的情況下,不計後果地保護自己的母親,盡到了自己做兒子的義務。

事親已經相當真誠了。這是對待大事件之上都是如此真誠,然後我們更多的人都是在小事情上事親,必須要更加真誠,不敷衍父母。

三、對待君王的態度

子夏說:事君能致其身

侍奉君主必須要忠誠,可是世人都只愛自己,忠誠一定不會全力去盡。如果是實實在在的去任職,把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去回報君主,

即使煩悶也不會離開,即使遇到國家患難也不會躲避,一心報效君主、國家,不會為自己圖一點私利,那麼事君就相當真誠了

現在我們的人民子弟兵,堅守在國防線上,風吹日曬雨淋,都毫無怨言,他們愛著國家,人民愛著他們,在寒冬季節,生凍瘡、臉蛻皮,一個小女孩拿自己的壓歲錢買了霜給邊防的士兵送去。

士兵們不為自己的身體找一個休息的理由,反而是為自己找堅守邊防的理由,不把邊防越守越小的信念,繼續堅持站崗下去。

他們把事國做到如此地步,真是令人佩服,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不留下遺憾。

四、對待朋友的態度

子夏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朋友必須要有信任,但是世界上輕諾的人很多,有信用的人很少。如果可以誠心相待,和朋友相處都是實打實的言語,內不欺己,外不欺人。這樣的話,時間再長,也不至於失去信用,那麼交友就是非常真誠了。

這四件事情,都是人倫常理的大事,如果做這些事都皆盡其誠,這就是見解分明,學問之道也不過如此。

如果別人說他未曾為學,我必謂之學矣。意思是:如果別人說做到這四樣的人,沒有讀過書,那麼我也一定會說他是個有大學問的人。

因為有的人沒有學習過學問,但是資性聰明,沒有學習不過是一個巧合,一時間得不到學習而已,根本做不到事事盡美。

只要他如此忠於人倫就可以了

人與人的成就不同,不在於你做了什麼,而在於你做到了什麼程度,這就是根本問題,但總是被忽略。《論語·學而第一》講的待賢、孝親、事君、交友的道理,都貴在一個「誠」字。

相關焦點

  • 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講的到底是什麼?
    這還得從《論語》本身的內容說起,《論語》講的到底是什麼?按照一般的說法,《論語》記錄的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這個說法沒毛病,但是還是不足以讓我們了解《論語》講的是什麼。我讀《論語》讀了五六遍。最開始覺得《論語》的內容很散亂,甚至都沒有一個主題。
  • 大四畢業生應該做些什麼?畢業前這四件事一定要放在心上
    對於大四學生來說還應該做好哪些事呢?下面四件事一定要放在心上。01、對照畢業條件,確保能夠按時順利畢業。大四是大學生活的最後一年,我覺得對於大四的應屆畢業生來說,首先要做的就是對照畢業條件,確保自己能夠按時順利畢業。
  • 從買書這件事能悟到什麼了?
    雙節前在淘寶賣了本二手書,期間我出門旅遊了五天,回來後還沒有收到書。我查了淘寶的快遞周三在淘寶賣了本二手書,期間我出門旅遊了五天,回來後本周三還沒有收到書。我查了淘寶的快遞,天哪,快遞單顯示它不但跑去了深圳,而且已經被人籤收了!可我在寧波啊! 我急忙去問店主,店主一會說沒有此訂單,一會說要我提供截圖證明,最後來了句發錯了,你退款好了。
  • 粉絲寄給丁真的書堆成小山,沒有讀過書的丁真,成名以後收穫一切
    網友們瞬間就被丁真這樣原生態純淨質樸的臉龐所吸引,這是在都市之中少見的感覺。儘管丁真的臉上並不精緻,但是丁真符合了很多網友們對於野生美好的想像。在意外走紅之後,直播間內有人問他的願望是什麼,他也傻呵呵地說自己不是說要賺多少錢,而是希望成為「賽馬王子」,自己的小馬的第一名。
  • 《論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準備讓人生快速起飛
    子貢問孔子,怎樣才能成就仁德,孔子說,意思是工匠要想做好工,必須先把工具打磨鋒利,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孔子的這句話成為千古名言,這是一句話富有哲理的話,它揭示了一個簡單而深刻的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首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沒有事先的準備,就不會取得成功,起碼不能順利地取得成功。
  • 大一新生開學後,做好這3件事很重要,讓你贏在起跑線上
    今年的高考已經落幕了,今年的高考志願學生已經填完了,信有很多的準大學生已經接到錄取通知書了,那麼學生接下來就是要迎接新的新的校園生活了,這是你們這些考生寒窗苦讀做夢都行進入的校園生活。但是,進入了大學的校園裡,不要只想著吃喝玩樂,還有這3件重要的事情需要做。
  • 專訪|周志文:只要有文明存在,《論語》絕不會消失的
    《論語》是中國人必讀的一本書,因為它是塑造中國文化最重要的一個基礎。歷史上,註解《論語》的書非常多,近人錢穆、楊伯峻、李澤厚、李零等都有新的讀解,甚至為此引發爭議。市面上幾乎每隔一陣就會出現新的闡發,臺灣大學中文系周志文教授的《論語講析》(北京出版社2019年10月版)即是其中之一。周先生說他從醞釀、構思到準備,斷斷續續花了三四十年的光景,書中確有新的見解。
  • 劉成庚解讀《論語》學而時習之「學」字,用傳統文化儒家思想創業
    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劉成庚解讀:「學」字到底是什麼意思?《論語》是講人道的書,是學習做人處事的書,所以,開篇第一個字就是「學」字,因為這個字太重要了,做人做事都一定要學。有些人學習了《論語》反而變壞了,還不如不學。但是,不學習就什麼都難做好,想拍馬屁就會拍在馬腿上,然後就會冷漠,因為你不懂得讓領導舒心,就結交不到有本事的人,時間久了,心理扭曲,甚至嘲笑那些學習過拍會馬屁的人,看不起那些日子過得好,老婆比你老婆更有氣質、更漂亮的人,越不學習,就越迂腐,越頑固,越無知,就被時代淘汰了。
  • 51歲的王菲上熱搜:一個女人最好的生活狀態,就是做好這四件事
    必須得說,王菲就是一個傳奇,人不在江湖,江湖自有她的傳說。只要她出來幹點什麼事,一般都會上熱搜,她還是那麼紅,喜歡她的人還是一如既往地喜歡著她。51歲的王菲因狀態上熱搜,她告訴我們:一個女人最好的生活狀態,就是做好以下這四件事。
  • 那個吃了退燒藥避開安檢的人,肯定是沒讀過大學
    怕死並沒有什麼可恥的,可恥的是自己有問題不敢接受治療,還要拉上別人一起。突然理解了為什麼要提高全民素質,為什麼大學要擴招,讓更多的人去讀書,如果能夠多讀書,必然思維、心胸都比較開闊,在遇到這樣的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隔離,如何不牽涉到家裡人,這樣的人逃走了,雖然躲過了安檢的檢查,到了家裡也是感染了家裡人。我想,這樣自私的人肯定沒讀過大學。
  • 大一新生暑假要做什麼?暑假必須做好這三件事,上大學優勢很大!
    高考錄取後,我們已經差不多結束一個月了,很多同學在這一個月裡,不管是旅遊還是兼職,相比都已經體會到了自由的一位,不過隨著大學開學的臨近,我們更不應該放鬆警惕,畢竟大學學習也是極為重要的,不管是學習什麼內容,我們都需要確定好我們的大學要怎麼學習,怎麼奮進,而不是放縱自己,縱情遊玩,暑假多多學習
  • 凡夫俗子讀國學之論語篇——《論語》是一本越讀越厚的書
    所以我雖學業不精(數理化對我猶如天書),可看「閒書」的興趣卻一直伴著我,閒的時候就想看看書或者一些影像資料之類。於是,閱讀量加上經歷與思考就有了這些關於《論語》的釋讀與感悟。《論語》成篇一定不是隨意的,不管輯《論語》的人是誰或者誰們,他或他們都一定是真正理解了夫子思想的精髓!
  • 這世間萬物,什麼是最大的?宰相給出二字,皇上甚是開心!
    文/行走天涯這世間萬物,什麼是最大的?宰相給出二字,皇上甚是開心!論語是孔子所著,一直受後人所傳頌和閱讀,北宋時期著名的宰相趙普就曾被記錄,此人一生當中只讀過論語這一本書籍,仿佛做了兩代帝皇治國安家平天下事,那麼這趙普只讀過這一本書,真的有能耐去輔佐一個國家嗎?
  • 人這一輩子,有四件事不能太執著
    文|嘉禧《鎮魂》中有一句話:「人這一輩子,有四件事不能太執著,一是長久,二是是非,三是善惡,四是生死。」面對自己的是非,不擾亂初心,做好自己比什麼都重要。面對他人的是非,學會明辨是非,如果不能明辨是非,學會閉嘴。看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弟子對弘一法師說,現在的僧人濁俗,不戒行,讓人們憎惡,自己不知道如何讓他們改掉毛病。
  • 去機場,我們被計程車師傅放鴿子了,他沒有做好這件事
    如果這一點做好了,客戶對你的認可度就很高,他會始終記得你最後對他好。 我發現這一點後,客戶付款後,我哪怕再忙,都會提前交接給其他同事,然後問他還有什麼問題嗎?你可以回憶一下,你對一個熟人的印象,第一時間想到的,基本是你們剛分開這一次發生了什麼。
  • 畢業季︱畢業了,那些讀過的書怎麼處理?
    有人找來快遞公司,不惜血本全數寄回家,有人一個電話喊來學校裡「一至三折收書」的小攤販,有人發條朋友圈開列書單轉贈給自己的學弟學妹,還有人直接在校園主幹道佔攤設點、大肆吆喝體會一把當舊書攤主的感受。但不論選擇哪種方式,說到底也是個讀書人,賣也不會賣淨全部身家,總是默默地藏下數本留於身側,期待著未來會再度翻開。
  • 大一可以為考研做什麼?有考研打算的同學,大一可以做好這4件事
    導語:有考研打算的學生,大一別閒著,可以做這4件事,增加競爭力 眾所周知,考研的人數每年都在增加。從每一年研究生報考人數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考研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考研的難度在逐年提升,學生想要成功成為一名研究生,就需要在激烈的鬥爭中打敗競爭者。那麼,如何才能打敗競爭者呢?
  • 高僧告訴我一個天機:少做這兩件事,會福澤圓滿,為什麼呢?
    ,高僧聽後對施主說:「人生之路本是一場修行,一切事物都在依照規律前行,卻又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所謂種善因,得善果,一個一定要從自身找原因,尤其是不要做兩件事,往往會福澤圓滿。」我聽到這句高僧的開悟之語後,我十分尊敬的問大師:「師傅,您所說的兩件事到底指什麼呢?
  • 關於李敖 你可能不知道的15件事
    1、他的名字是李敖,不是李熬(這可怪罪輸入法,至少50%人會打錯),出過的書有100多本,被禁96本,世界之最,《北京法源寺》蠻好…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馬悅然的回答就打過李敖的臉:「他(李敖)寄給我那麼多書,但我一本都沒看過。因為要看的太多,顧不過來。另外,我看書習慣自己挑。」5、娛樂圈公認李敖一輩子三件事貫徹比較徹底:反臺獨、懟國民黨、撩妹子。
  • 淺談《論語》:孔子的偉大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今河南),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