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巍巍燕山高,瀟瀟易水寒;英雄五壯士,威震狼牙山」,79年前,五位戰士在狼牙山上奮不顧身的一躍,被永遠定格在了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光輝歷史上。
2005年3月很平常的一天晚上,在湖南的一家醫院裡,一位老人去世了,這樣的畫面在醫院中經常上演,但是這次卻也不普通。
這位老人是當年「狼牙山五壯士」倖存者之一的葛振林,享年88歲。
1941年的一躍,葛振林和戰友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大英雄,他們的事跡被寫進了書中,他們無畏的愛國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晉察冀根據地
1937年,「盧溝橋事變」的槍聲揭開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軍隊來勢洶洶,殘忍的槍聲在各地響起,短短幾個月,我們有好幾個城市已經淪陷。
國民黨一直奉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內」,雖然已經聯合抗戰,但是在正面戰場上並不積極,他們的目標還是在對抗共產黨上。
國民黨派人士可以等,但是中華民族等不了,生死存亡的時刻,共產黨人繼續扛著抗日的大旗前進。
1937年11月,晉察冀根據地創立,這是我國第一個抗戰根據地,這時候葛振林才20歲。
他雖然沒有讀過幾年書,但是也知道現在是國家生死存亡的時刻,他毅然投身革命,並且在1938年成為了一名解放軍戰士。
敵人來勢洶洶
1938年10月,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當時日軍司令岡村寧次提出共軍是抗日遊擊主力,我們要把共軍看作是主要敵人。
因此日軍將攻擊矛頭指向了「八路軍」和「新四軍」,作為首個革命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是日軍攻打的重點。
1941年,岡村寧次指揮調動了7萬多名日偽軍戰士,向根據地發動了規模最大也最殘酷的掃蕩運動。
狼牙山地區是晉察冀根據地的重點地區,敵人自然會更加注意,葛振林所在班接到任務,拖慢日偽軍隊的速度,幫助大部隊和普通群眾轉移,給他們增加時間。
葛振林所在的6班,有五名戰士,當時他們的平均年齡才20歲,別看年紀輕,但他們都是戰鬥經驗豐富的「老兵」。
班長是馬寶玉,副班長是葛振林,他們根據當地地形,採取了獨特的戰術,出色的完成了阻擊任務。
完成任務
任務完成,大家自然要歸隊,他們按照規劃的路線準備追上大部隊,但是沒走多遠,馬寶玉停了下來。
大家沒明白怎麼回事,開始催促他快走要不來不及了,但是作為副班長的葛振林明白了他的想法,對他說:「班長,我們都是老兵了,你下命令吧」。
原來前方隊伍大部分是後勤和鄉親們,他們還帶著物資,這個時間他們肯定還沒有走多遠,如果現在追上去說不定會被敵人發現。
戰士們現在只有兩條路,一條是追上部隊,另一條路是通往狼牙山主峰棋盤陀,如果走上這條路就永遠不能回頭了。
6班的戰士沒有猶豫,毅然走向了棋盤陀的方向,5名戰士再次利用地形打擊敵人,但是敵人的武器十分先進,而且人數眾多,5名戰士被逼到了狼牙山的頂峰。
僅剩的彈藥打完後,戰士們開始用石頭攻擊,但是石頭很快也被用完。戰士胡才福身上還剩最後一顆手榴彈,看著衝上來的敵人,班長馬寶玉拉開了手榴彈向敵人扔去。
縱身一躍
他們望向遠方,知道任務已經完成,露出了笑容,把帶的槍枝砸碎後,他們毅然決然的跳下了山崖。山谷中響起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
但是很幸運,葛振林和宋學義被掛在了山間的樹上,當時作為青救會的幹部於藥夫冒著被敵人發現的風險,進入深山搜救,成功救下葛振林和宋學義。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後,葛振林重返部隊,他又參加了解放戰爭,繼續為民族解放做努力,之後還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戰爭結束後葛振林的身體已經全是傷病,被判定三等甲級傷殘,1966年,葛振林提交了離崗退養申請,1982年,葛振林正式退休。
安守清貧的老戰士
退休後的葛振林閒不住,他非常喜歡小孩子,在20多所學校擔任過校外輔導員,他經常給孩子們講戰鬥的故事。
但是他卻不願意講他最光榮的事跡,狼牙山的事他總是不願意提及,有一次報紙上有有篇文章講到了狼牙山五壯士,旁人想讓他看一看,但葛振林搖著頭走了。
他認為,當年在狼牙山上的事,是所有戰士都該做的,而且他還因此失去親密的戰友,這不值得提起。
1971年,另一位倖存的五壯士——宋學義去世了,葛振林曾對他的子女說「我已經替老班長他們多活了60多年,但還想替學義多活兩年,最好活到抗戰勝利60周年。」
葛振林從不以英雄自居,一生都很節儉,當時住院護士想開空調,他卻對護士說「國家還不富裕,我們要節省,支援國家建設」。
2005年3月21日,88歲的葛振林因為肺功能、心功能和腎功能衰竭搶救無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