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重讀小學課本,還能翻看到《狼牙山五壯士》描寫的英雄壯舉,英雄和普通人不同的就是他們視死如歸、不怕犧牲的精神。
早在戰國時期,就在此地留下了「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壯烈悲歌,而兩千多年後又有五位八路軍前輩續寫了燕趙英雄視死如歸的傳統。
他們的名字不應該被後人忘記,六班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以及三名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他們面對敵寇臨危不懼,一直戰鬥到最後一顆子彈。眼見敵人逐漸逼近,他們毀掉自己的武器,縱身一跳在丹青上留下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要講述的就是倖存下來的兩位英雄之一葛振林的故事。
《狼牙山五壯士》影視圖片
縱身一跳
時至今日,老一輩口中在講述當年的故事時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落後就要挨打」,當整個國家都不再強盛,人民就只有任人魚肉的份了。
當年的中國就曾慘遭多個國家入侵,而我們的前輩和先烈們也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了整個世界,我們中華民族並不是能夠任人欺負的。
1941年8月,侵略者在華北調集了七萬餘兵力準備對晉察冀邊區的我黨根據地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試圖對我黨的根據地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掃蕩了一個多月,敵軍約三千五百餘人圍攻易縣狼牙山地區,準備一舉消滅該地區的我黨軍隊和黨政機關。
晉察冀軍區某部隊第七連奉上級命令掩護群眾、部隊、當地軍政幹部撤退。為了給人民群眾爭取撤離時間,七連六班的五名戰士負責後衛狙擊敵人。
為了讓大部隊更加安全,這五名戰士決定拿自己當誘餌將大部分敵人引上狼牙山。
《狼牙山五壯士》影視圖片
他們一邊射擊敵人一邊有計劃的往狼牙山方向跑去,班長馬寶玉指揮戰鬥,四名戰士全神貫注、彈無虛發。
他們已經成功地完成了掩護的任務,有一條通往生存的路擺在他們的面前,但是他們只能選擇往死路上走,因為敵人始終還在後面緊追不捨,不能讓大部隊有被敵人攆上的危險。
「群峰聳出,狀如狼牙」,故得名狼牙山,其整個主峰高一千一百多米,雲纏霧繞的峭壁北邊就是當年的易水河。
五位戰士一邊依據有利地形向敵人射擊一邊向狼牙山的頂峰攀爬。他們每一個都是攀爬的高手了,居高臨下的射擊讓不少敵人葬身山澗粉身碎骨。
但是雙拳難敵四手,再厲害的人也擋不住對方千軍萬馬。五位戰士很快就將自己的子彈打光,只剩下唯一的一顆手榴彈。班長馬寶玉沒有將手榴彈立刻投向敵人,而是讓所有戰士就地取材用山頂上的石塊砸。
那些石頭帶著戰士們必死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敵人被砸下去一批後立刻惱羞成怒,更多的人撲了上來。
《狼牙山五壯士》影視圖片
這時候班長看準時機,掄圓了胳膊將手榴彈扔在了敵人最多都那一塊,一聲巨響帶起塵土飛揚,敵人又傷亡了一大片。
五位戰士真的到了最後的時刻了,他們不但沒有了子彈,連全身力氣也用盡了,但是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笑容,因為站在山頂上可以望得見群眾和大部隊撤離的方向,此時那條路上已經看不見人了。
他們五個人互相支撐著站了起來,將手上的槍枝砸了,然後走到了懸崖邊上。敵人和他們對峙在懸崖邊,戰士們都昂首挺胸高喊著打倒侵略者和我黨萬歲的口號,那聲音是自豪的是驚天動地的。
五個人相繼縱身一跳,留下了站在崖邊傻眼的敵人。
班長和兩名戰士壯烈犧牲,副班長葛振林和另一名戰士宋學義僥倖被樹枝掛住,雖然也摔成了重傷,但是好歹撿回來一條命。
他們被崖下的一個小夥子救了下來送到一個古廟搶救,之後這個小夥子還想跟著葛振林一起去投身軍隊,但是念著他家裡有老人、小孩沒有允許他入伍。
葛振林老人為年輕人講述歷史
安享晚年
狼牙山五壯士的事跡被寫入了小學教材傳遍全國,葛振林老人和宋學義老人卻都十分低調,兩個人過著平靜簡樸的生活。
葛老的家在衡陽市警備區旁邊,是一個一百二十平米左右的小四合院,家裡有一塊「革命老人」的紅匾和一些老物件。
當年葛振林老人傷愈後很快趕上了部隊,之後又陸續參加了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立下了赫赫戰功。
國家太平後,他被調到湖南衡陽擔任警衛團後勤處主任後又一直升調到警備區後勤部副部長,1981年以副師長的待遇離職光榮退休,兩年後又提為正師長。
葛振林老人
葛振林老人雖然自己有了很高的榮譽,但是從來不為自家人謀半點福利。他的兒子在工廠工作因為效益不好而下崗在家,他沒有麻煩任何人,也不準兒子去找「關係」。
他的孫子有一次發高燒,老人家急得拿起電話準備要求衡陽市警備區幹休所派車,但是電話都拿起來了又放下,他寧願讓兒媳自己帶著小孩打車去醫院,也不想麻煩組織。
儘管葛老對四個兒子諄諄教導,但是第三個兒子還是走錯了路。
1993年,老三葛擁憲因吸D被警方抓獲,派出所因為顧念葛老革命英雄的形象和名聲,沒有將葛擁憲拘捕,只是對其批評教育和幫助其戒D。
但是葛老認為兒子吸D是害人又害己,到時候甚至要危害社會,怎麼能顧惜他的臉面,1998年一份由葛振林親自籤名的申請交到了衡陽市公安局,隨後葛擁憲被逮捕往勞教所。
葛振林老人
2005年3月21日,葛振林老人因病去世。老人家的遺體身著軍裝,蓋著鮮豔的我黨黨旗,安詳地躺在水晶棺材中。一幅幅輓聯和一張張流滿淚的臉寄託著人們對老英雄的哀思和悼念。
英雄已去,只留下後人筆下懷著沉重紀念的文字,葛老的長子和孫子都繼承了他的腳步,孫子更是到了葛老生前所在的部隊服役,這也算英雄後繼有人了。
我們如今的太平盛世都是由前輩們不怕犧牲、艱苦奮鬥而得來的,就像我們小時候加入少先隊所說的那樣「紅領巾是由革命先烈的鮮血染就,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應該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