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綠春縣子雄村哈尼族生態博物館引發關注

2020-12-26 騰訊網

子雄村哈尼族生態博物館引發關注

記者近日從有關部門獲悉,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戈奎鄉子雄村委會下子雄寨哈尼族生態博物館建成並向公眾開放。這是繼脫貧攻堅之後,綠春縣首個社會力量參與的非營利性文化建設項目,更是當地哈尼人自力更生,探索民族文化發展道路,實現鄉村文化振興的縮影。專家參觀後表示,該博物館濃縮了下子雄厚重的人文底蘊和民間藝術精華,是社會公眾乃至學術界陶冶情操、觀摩學習的理想場所。

子雄村哈尼族生態博物館引發關注

子雄村,是子雄上寨和子雄下寨的總稱。歷史上的下子雄寨偏居一隅,鮮為外人知曉,但也正是因此保留了較為完整的哈尼族民間歌舞和生活習俗。隨著國家對哈尼族傳統村落及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力度的加大,下子雄寨以莫蹉蹉為代表的哈尼族傳統舞蹈被列入雲南省級非遺名錄、以阿茨為代表的哈尼族多聲部合唱被評為紅河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優秀的哈尼族文化遺產也逐漸走進公眾視野。近年來,來自中國舞蹈學院、雲南藝術學院等學校的師生和專家學者也開始關注下子雄的歌舞文化,這個傳統村落在新時代下逐步煥發出別樣生機。

子雄村哈尼族生態博物館引發關注

據介紹,下子雄寨的哈尼族生態博物館位於村內的文化廣場,從概念提出、項目論證到設計施工共經歷了三個多月。博物館分為禮樂文化區、農耕文化區和服飾文化區,展陳設計以中華民族禮儀文化為主線,通過以莫蹉蹉為代表的哈尼族傳統舞蹈來展現哈尼族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傳達了哈尼族作為古氐羌民族的後裔,與其他民族文化同源、根脈相通的理念。

【新聞多一點】

博物館落成的背後的故事

博物館的設計者和投資人潘君喜畢業於雲南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專業,他研究生畢業以後一直致力於從事民族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工作,為了解哈尼族文化遺產,他先後多次來到綠春縣進行調研和學習,並最終決定在下子雄按照文旅融合思路建成一個展示哈尼族傳統文化的平臺。這與當地村委和文藝隊的想法不謀而合,也符合綠春縣及紅河州文旅事業發展的需求。

隨後,他找到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紅河州世界文化遺產研究的紅河學院張紅臻老師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並得到大力支持。在綠春縣相關部門和子雄村委會的協調下,潘君喜自籌經費,博物館所用物料就地取材,村民也積極參與。子雄村委會張然六書記、李然成主任負責具體領導工作,潘君喜負責博物館用房的改造設計和展陳設計,下子雄文藝隊李術龍隊長負責具體施工協調,加上其他村民共同努力,這才有了今天的下子雄哈尼族生態博物館。

下一步,子雄村將在現有基礎上不斷豐富和完善生態博物館的內容,做好後續的經營管理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該博物館會成為「歌舞子雄」的人文經典,帶動哈尼族民間文化走向更廣闊的平臺。

雲南網記者 李洪峰 通訊員 汪洋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2月最新獲批重點工程項目匯總
    找甲方發布了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2月最新獲批重點工程項目匯總,總共包含28個項目詳情如下表:1. 綠春縣大水溝鄉攪拌場建設項目2.綠春縣鉅公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肉牛養殖場建設項目4. 綠春縣大水溝鄉採石場建設項目5. 石屏縣龍武鎮吾邑扎養殖場建設項目6. 開遠市年產1.5億平米瓦楞紙箱生產線建設項目(一期)項目7.
  • 綠春哈尼族,雲南15個少數民族之一,世外桃源的綠春縣值得一去!
    哈尼族完美保存了自身民族文化特色,世代農耕,能歌善舞,人文脈絡悠久,民族特色鮮明。早在秦朝時期,便有了有關哈尼族先民的記載,經過歲月長河洗禮,哈尼族的民族文化底蘊愈加深厚,愈加質樸靜雅。 了解哈尼族文化,如觀看一部慢慢回放的老電影,如品一壺高山香茗,悠然、愜意之感,遍布身心。
  • 來雲南綠春,我們「氧」你呀
    為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雲南綠春縣積極開展「中國天然氧吧」創建活動。綠春縣擁有濃鬱的民族文化和豐富的自然生態旅遊資源,被上海市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譽為「天下最長宴席」的哈尼十月年長街古宴之鄉,是哈尼文標準語音所在地和哈尼原始宗教文化發源地,有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臘姑和桐株梯田溼地公園、大風丫口石林、魯珠壩水庫、二甫雲海日出、李仙江熱帶雨林等自然或人文風光,有中國哈尼城和阿倮歐濱森林公園,有三猛鄉燈馬和戈奎鄉託牛等民俗文化旅遊特色村,有世界唯一的哈尼族博物館等景觀
  • 雲南綠春,一座建在山頂上的縣城,伸手可摘星辰
    雲南綠春,是一座少數民族多、經濟落後的邊境縣。此外,綠春縣縣城是建在海拔1640米,長6公裡的山頂上;有人形容站在綠春縣城,可伸手摘星辰。雖然這種說法有點誇張,但綠春縣縣城建在山頂上,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例。因此,綠春縣有「中國山頂第一縣」之稱。
  • 綠春哈尼族傳統盛大的節日——長街古宴
    當天16時左右,有「世界最長的宴席」美稱的紅河州綠春縣哈尼族長街宴開宴,一張接一張連起來的篾桌沿縣城主街長龍般擺開,每張桌子上用芭蕉葉當桌布,葉子上擺滿各家各戶製作的各種菜餚,所有參加節日活動的人均可以享受豐盛的宴席,其景況極為壯觀。
  •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2019事業單位法人年度...
    趙正良  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天馬路63號   古亞明  紅河州箇舊市雞街鎮倘甸龍潭口村
  • 雲南18地擬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快來吸氧吧
    瀾滄縣是世界茶葉歷史的發源地,被譽為「世界茶葉歷史博物館」,千年萬畝古茶園就在這裡。景邁山上還有芒景、景邁、翁基等著名的特色村寨。綠春縣在紅河州西南部,原名"六村",1958年建縣時,周恩來依據境內"青山綠水,四季如春"的特點,親自定名為綠春。
  • 無量子:雲南哈尼族婚嫁習俗與民俗禁忌
    雲南是一個少數民族大省, 包含了彝族、白族、哈尼族、 壯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依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諾族、水族、蒙古族、布朗族、獨龍族、滿族。
  • 農村過節:雲南此地過大年,3000桌排成4公裡,號稱世界最長宴席
    此地位於雲南紅河流域的綠春縣,這裡以哈尼族人為主,過新年是此地哈尼族人最盛大的節日。哈尼族人以農曆十月為歲首,因而他們過年是在十月初一,所以又叫「十月年」。此地過大年非常隆重,無論身在何處,十月年這天都要趕回來團聚。這個節日在此地已經傳承數百年,在當地逐漸演變形成了特殊的節日風俗。此地哈尼族人非常敬重祖先,過節期間早晚吃飯前都要紀念一下先祖,以表示不忘血緣祖根。
  • 雲南最危險的縣,竟然用防滑栓綁著,生怕縣城滑到溝裡!
    雲南有座縣城竟然建在了山頂上!從航拍的角度看,這個縣城似乎一不小心,就會從山頂滑落下去。對於常年居住在平原或壩子裡的人來說,要想住在這裡,還是要點膽量的,對於恐高的人來說,光是這樣看著,腳已經開始抖了。周恩來總理命名這座建在山頂上的縣城就是雲南的綠春縣。
  • 雲南民族村 景點之 哈尼族寨
    來到哈尼山寨,大家看到的寨門,也稱「龍巴門」,是哈尼族社神的象徵,神聖不可侵犯,寨門分為正門和左右側門,上掛木刀和驅邪逐鬼的器物,哈尼人認為寨門內能受到神的保佑。其寨門外還樹立著木雕的男女生殖神,象徵人口繁衍,民族興旺,實際上是祖先崇拜的古風遺俗在民族精神中的延伸。
  • 雲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紅河綠春供電局(2019年12月02日-12月08日...
    二、35kV大水溝變10kV宋壁077線T牛洪村支線#18桿斷路器至10kV宋壁線T牛洪村支線#33桿段停電 1.停電時間:12月02日08:30-18:302.停電範圍:5臺變壓器(186戶)綠春縣共達水泥有限公司(2臺)、朱立功磚廠、坡頭寨、大果馬村變壓器所供用戶。
  • 雲南綠春「綠胡椒」紅了,農民豐收在望
    胡椒陽春三月,百花齊放,萬物復甦,在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和諧生態的熱土上,胡椒也陸續進入了成熟期。一串串「紅果子」已經掛滿藤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這個初春有了更生動的闡釋。在綠春縣騎馬壩鄉秀水河社區胡椒連片種植區,一群粉色裝扮的傣族婦女正在輕巧地尋找紅黃相間的成熟果子。粉與綠相映相襯,令人賞心悅目。由於去年雨水來得晚,花期推遲,今年胡椒採摘時間也相應比往年晚了將近一個月,目前採取的是成熟一撥、採摘一撥的方式進行選擇性採摘,採摘期將持續到5月底。
  • 雲南少數民族集體舞蹈都有著什麼樣的特點
    雲南是少數民族大省,具有極強的包容性和民族文化多樣性。少數民族舞蹈從表演人數上可分本文所探討的雲南少數民族集體舞蹈,是指雲南省內各少數民族在民族節日、民俗活動中的集體參與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舞蹈。本文擬通過雲南少數民族集體舞蹈的案例淺略分析雲南少數民族集體舞蹈的特點。哈尼族是雲南世居少數民族之一,大部分生活在紅河、瀾滄江中間地帶,屬哀牢山區內。哈尼族起源於青藏高原的古氐羌人,後遷徙至滇南地區,信仰「萬物有靈」和祖先崇拜,有著豐富的民族民間藝術尤其在音樂舞蹈方面,例如哈尼族最出名的八聲部民歌。
  • 「共同聯合起來固我邊疆」——抗日戰爭中的哈尼族
    1941年,日本兵分兩路入侵雲南,西路逼近滇西的保山,南路逼近滇南。滇軍第一集團軍將駐守紅河南岸的部隊收縮至紅河北岸並修築防禦工事。由此,哈尼族所在的江外成為滇軍駐守的「真空」地帶。江外,指以紅河為界,紅河南岸一帶當地自稱為江外,包括今綠春縣和元陽縣等地。江外土司和民眾自發成立「滇越邊區抗日遊擊隊」,並得到第一集團軍司令盧漢的支持。
  • 綠春縣產業路打通脫貧致富「大通道」
    李合鬥是綠春縣大黑山鎮嘎處村委會臥馬村民小組村民,這幾年,他帶領村民發展山地黃連雞養殖,種上了美國山核桃、雪芽100號茶葉,是村裡的明白人、帶頭人。54歲的他,見證了交通設施的變遷。脫貧攻堅、交通先行。
  • 紅河州綠春縣發生4.4級地震,當地震感強烈,無破壞發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7月12日13時21分在雲南紅河州綠春縣(北緯22.89度,東經102.53度)發生4.4級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最新進展<<<<紅河州消防救援支隊綠春縣消防救援大隊1車10人已到達綠春縣平河鎮略馬村,消防救援隊員正在震區開展房屋勘察工作,已對村內22戶居民家進行排查,還未發現房屋倒塌和人員被困等受災情況。
  • 哈尼族發展歷史
    在傣族封建領主的統治下,愛尼族雖然失去獨立發展的條件,但本民族內部有一套完整的社會組織一直延續著,至新中國成立時,哈尼族社會中還存在著稱為「阿谷」或「阿恰」的家族組織,村社組織及村社土地公有制。除村社頭領「追瑪」外,哈尼族社會還有管理小區域(若干個自然村)的行政首領「著巴」,負責在一定區域內貫徹執行地方政權機構的決議決定,辦理有關政務。「著巴」實行世襲,多數「著巴」還被傣族土司封為「大帕雅」,從而加強對哈尼族的層層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