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春縣產業路打通脫貧致富「大通道」

2021-01-20 雲南網

「公路修通後,老闆自己開著大車來收購,直接到達林子邊上,13畝杉木樹收入8萬多元。」回想起當年背著杉木種苗走了4個小時才回到村裡,李合鬥頗為感慨。

李合鬥是綠春縣大黑山鎮嘎處村委會臥馬村民小組村民,這幾年,他帶領村民發展山地黃連雞養殖,種上了美國山核桃、雪芽100號茶葉,是村裡的明白人、帶頭人。54歲的他,見證了交通設施的變遷。

脫貧攻堅、交通先行。近年來,綠春縣著眼「以路興產,以產脫貧」目標,加快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全面落實脫貧攻堅農村公路建設目標任務,全縣村村通公路,組組成通達,戶戶有便道,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和通戶便道,猶如一條條血管,暢通了群眾脫貧的「微循環」,打通地方產業發展的「大動脈」。2016年以來,全縣累計投資9.8億元,建設農村公路1145公裡。截至2019年底,全縣公路通車裡程4134.08公裡,其中農村公路4083.2公裡,全縣83個貧困村公路通暢率100%、自然村公路通達率100%。

「2016年,我到外地尋找茶葉合作夥伴,老闆第一個問題就是路通了嗎,交通方便嗎?」如今,李合鬥和村民們成立了合作社種植有機茶葉,因為品質好、綠色生態,普洱茶商上門收購,價錢一路走高,5噸茶葉收入達50多萬元, 「沒有這條路,哪有今天!」李合鬥看著家門口寬敞平坦的水泥路,滿心滿眼都是歡喜。

「要把路修到群眾的田間地頭,修到脫貧產業發展的第一線、最前沿,切實修出一條脫貧路、致富路、產業路。」綠春縣農業農村和科學技術局局長李文說。據介紹,2018年以來,綠春縣打造了個戈奎鄉、大黑山鎮等146條846.6公裡農村生產發展示範路,有效發揮了以點帶面、示範帶動作用,推動農村富民產業蓬勃發展。

「以全新的視角,全面分析綠春縣交通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性,針對交通發展中存在的關鍵問題和薄弱環節,以戰略思維謀劃未來發展。」縣交通局局長羅裡沙介紹,目前,綠春正在規劃實施「十四五」金點子項目行動計劃,計劃實施綠春至墨江高速路、綠春至金平高速公路(綠春段)、綠春縣哈尼梯田旅遊環線公路建設項目等公路建設項目及普洱至蒙自鐵路(綠春段)建設。

雲南網通訊員 陸靜 記者 李樹芬

相關焦點

  • 橫縣:打通群眾脫貧致富「小康路」
    近年來,橫縣按照「精準脫貧、交通先行」的工作思路,加大貧困村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切實解決群眾出行難題,為當地群眾打通了一條便民路、致富路、小康路,貧困群眾出行條件明顯改善,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支撐。橫縣平馬鎮大茶村是革命老區村,當地村民積極發展桑蠶、肉雞養殖、小龍蝦等種養產業。
  • 齊齊哈爾:特色產業鋪就脫貧致富路
    以開發式、造血式、輸血式扶貧,讓貧困戶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特色產業鋪就脫貧致富路。梅裡斯前平村言約菇娘合作社的育種基地菇娘喜獲豐收,今年合作社培育新品種的梅菇娘6號每畝的產量據測算將達到3千斤左右,有效帶動貧困戶增收。「我是去年加入的合作社,種了五六畝地菇娘,收入能達到四萬多塊錢,挺高興的。」前平村建檔立卡戶張雪紅介紹說。
  • 小拉麵大產業 青海化隆的脫貧致富路
    (中國減貧故事)小拉麵大產業 青海化隆的脫貧致富路中新社北京9月12日電 題:小拉麵大產業 青海化隆的脫貧致富路作者 陳康亮 張添福「一碗拉麵雖小而今,在當地政府的護航下,這條道路有望讓更多貧困民眾脫貧致富。青海省化隆縣地方品牌產業培育促進局副局長馬建國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青海省化隆縣搶抓脫貧攻堅等重大戰略機遇,通過設立駐外拉麵經濟服務辦、註冊「化隆牛肉麵」品牌、發放拉麵貼息貸款、創新開展「帶薪在崗實訓+創業」培訓等措施,有效推動拉麵產業高質量發展。
  • 天水清水縣:「四好農村路」打通鄉村「大動脈」(圖)
    原標題:【四好農村路】天水清水縣:「四好農村路」打通鄉村「大動脈」(圖)  「十二五」以來,清水縣堅定不移地把交通道路建設大突破列為加快發展、決戰貧困、決勝小康的首要任務,全面建成了天平鐵路和莊天二級公路過境段,通鄉通村瀝青(水泥)路、自然村砂礫路、產業路和旅遊路,以及上邽大道、軒轅大道和溫泉大道等一大批交通大動脈
  • 【招商項目】綠春縣瑪玉茶莊酒店建設項目
    項目名稱 綠春縣瑪玉茶莊酒店建設項目項目所屬行業 旅遊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地點綠春縣大興鎮苦麼山項目概述項目位於綠春縣城西方向苦麼山處的瑪玉茶山項目建設內容 建設規模:整個項目分為三期:一期鋪幹道;二期建景點,三期抓配套,酒店住宿建設點狀安插在環山路空曠區域,擬建設40-60間客房。建設期限:3年。佔地面積:55畝。
  • 合江:打通大通道,跑出加速度
    「十三五」期間,為構建外聯外通大通道,合江縣範圍內實施了多處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施工建設,促進了城市功能發揮,改善了居民出行條件,讓合江縣發展煥發新活力。作為「十三五」重點大通道建設項目,省道438現場挖掘機和大貨車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作業,轟鳴聲中,一條連接著江北片區20餘萬人口的公路正在慢慢成形,並不斷向前延伸。
  • 平壩:完善交通網 打通致富路
    2018年全村退出了貧困村的行列,在這期間交通建設工作發揮了非常突出的作用,一條條通村路、組組通路交錯縱橫,為我村的扶貧產業發展打通了最後一公裡。」白雲鎮花柱村黨支部書記張洪瑞說,2020年我村發展了400畝的金絲皇菊,漫山遍野的菊花吸引了十裡八鄉的遊客,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為了做好鄉村振興工作,打造農旅結合,我村新修了外環路,也打通了村組幹線,實現主幹線加寬到6.5米,全長3.8公裡。
  • 產業實現從無到有 甘孜州鄉城縣定波鄉「鋪」就脫貧致富路
    脫貧路上,定波人迎難而上,提升「造血」功能,樹立文明村風、調整產業結構,用一件件實事摘掉了貧困帽,走上了致富路。以脫貧攻堅工作為主導、以「工作能力提升年」及「三新工作」為契機,在全鄉範圍內大力開展「最美庭院」「最美村寨」評比活動,通過評比,切實培養出了群眾的好習慣、形成了好風氣;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暨「長青2號」玉米的試種成功,全鄉範圍內大規模種植玉米,農田從原來的三年兩熟地轉變為兩年三熟地,戶均可增收5500元;成立絨公村高山犛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從理塘縣引進高質量高山犛牛170頭、農戶自籌入股280
  • 涿鹿肖家堡村:走上產業脫貧致富路
    地處河北省西北部、桑乾河下遊的涿鹿縣,近年來,一批村莊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走上了致富路。肖家堡村是其中的典型,村裡通過興辦加工企業、發展種植產業、發力農旅融合,積極探索強產業、促增收的脫貧致富之路。駐村工作隊把推動產業發展作為開展精準扶貧、實現脫貧增收的關鍵,推動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發展,想方設法謀劃項目,打贏肖家堡村脫貧攻堅戰。2019年10月,王國順擔任肖家堡村第一書記,和另外兩人組成了工作隊。王國順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做好現有項目的同時,謀劃2020年的扶貧項目。
  • 興仁市林下菌藥產業鋪就脫貧致富路
    興仁市林下菌藥產業鋪就脫貧致富路 2020-05-30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鐘山區:小草莓種成大產業 拓寬脫貧致富路
    近年來,鐘山區因地制宜、科學施策大力發展草莓產業,目前正值草莓成熟上市的時節,市場銷路穩定,草莓種植產業真正成為當地拓寬脫貧致富增收的新渠道。草莓作為大眾較為喜愛的水果,近年來價格一直比較穩定,是一個經濟價值較高的特色產業,對拓寬當地致富增收渠道及帶動就業起到了很大的效果。 鐘山區與大連農業扶貧協作的草莓高寒育苗產業項目,就是用高山冷涼區域氣溫比平原地區氣溫低的特點來培育優質草莓苗,更容易達到草莓進行花芽分化所需的蓄冷量,從而促進草莓花芽提前分化並儘早上市,增加其經濟價值。
  • 清水:農村路鋪就脫貧致富坦途
    一條條通村公路像一個個「毛細血管」,把偏遠村落串連起來,為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鋪平了道路。全長22.7公裡的硬化路,讓當地群眾出行不再難。依託公路帶動,沿線各村發展起了一批特色產業基地。路通產業興。環縣山城鄉八里舖村賈塬組,兩年前通了硬化路,吸引甘肅慶環肉羊制種有限公司在塬上落戶。企業佔地430畝,目前存欄良種肉羊超過2萬隻,致力於肉羊良種雜交選育和先進技術示範推廣,帶運環縣肉羊全產業鏈綠色循環發展。目前,已輻射帶動周邊12個合作社和3000多戶養殖戶科學養殖,吸納50名本地貧困勞動力就業,人均年務工收入4萬元以上。
  • 彭水三義鄉築就三條脫貧致富「路」
    修「道路」 基礎設施短板得到全面彌補清晨,趁著太陽還沒上山,家住彭水縣三義鄉龍陽村4組的脫貧戶歐大用就騎著農用三輪車出門了,沿著3米寬的入戶路走了不到200米,就上到4.5米寬的組級公路,再行駛幾百米又轉入一條3.5米寬的產業路,不到10分鐘就來到了村裡的瓜蔞基地。「現在路修好了,我們搞藥材生產、管理、採摘都很方便。」
  • 【雲端上的小康路】巖頭寨村遇見「網際網路+」 打通脫貧致富路
    該村 耕地面積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產業結構單一。近年來,中國電信湘西分公司駐村扶貧工作隊藉助通信網絡優勢,扶助多個合作社帶動農戶發展茶葉、油茶、生豬養殖等產業,順利實現「戶脫貧、村退出」目標,為精準扶貧工作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 「世界柚鄉」蜜柚產業走出擴大開放脫貧致富路
    近年來,從推廣種植到質量提升,從品牌打造到綜合開發,平和蜜柚產業逐漸發展成為多品種、有市場、有活力的蜜柚產業鏈,成為平和縣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支柱產業,蜜柚果成了平和人的「致富果」。果農正在進行蜜柚採摘。 龔雯 攝「全縣有90%的農業人口從事涉柚產業,農戶收入80%依靠蜜柚產業。」
  • 建甌:紙燈籠「照亮」婦女脫貧致富路
    在產業發展的迅猛帶動下,建甌全市18個鄉鎮(街道)有兩萬名婦女在「家門口」從事紙燈籠加工,邁向脫貧致富路。  產業振興「新引擎」  「既想離家近,方便照顧孩子;也想就業發展,增收致富。」這是建甌眾多婦女的心聲。由於紙燈籠製作工藝簡單、上手快,對工作環境要求低,除了集中生產外,工人還可以將材料領走,在家加工。
  • 武漢城市圈大通道開工!「中國星谷」從「新」出發
    待武漢城市圈大通道打通,一頭是雙柳長江大橋將光谷與星谷串聯;另一頭是由漢南過江通道串起嘉魚、車谷,並同時聯通網谷以及大臨空區域。在此基礎上,隨著江北快速路東延長線建設,也將進一步打通星谷交通「任督二脈」。
  • 「飛天鴨」飛出山區,鋪就脫貧致富路
    廣州番禺警方幫扶五華縣華安村脫貧工作「感謝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還有廣州市公安局番禺區分局的對口幫扶,現在我走上了養殖路、致富路,實現了脫貧,自己也要自立自強,努力奔小康。」在幫扶單位番禺區公安分局和駐村第一書記的精心幫扶下,顏鏡清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決心依靠扶貧政策和自己勤勞的雙手來脫貧致富,連續養了幾批番鴨,產銷兩旺,他們家庭人均年收入15700多元,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如今已成村裡脫貧致富的典型。賴宇朋顏鏡清一家成功脫貧致富只是華安村扶貧工作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
  • 打通「斷頭路」「腸梗阻」,川渝間這些大通道有新進展
    上月月,時速350公裡的成達萬高鐵可研報告獲國家發改委批覆,作為又一條出川高鐵大通道,將成渝地區和全國高鐵網聯繫更為緊密。目前,項目正開展初步設計,並力爭年內開工動員。渝昆高鐵(川渝段)先期開工點瀘州站加快建設、渝西高鐵完成可研報告鑑修審查……其他川渝共建高鐵項目也在大步前行中。這些時速350公裡的高鐵,將為雙城經濟圈建設搭建起「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