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可「掘金」!興仁市林下菌藥產業鋪就脫貧致富路

2020-12-21 澎湃新聞

林下可「掘金」!興仁市林下菌藥產業鋪就脫貧致富路

2020-05-30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黔西南日報 中國黔西南

近日,走進興仁市梨樹坪林場食用菌種植基地,樹林下的枯竹柴草已經被清理得乾乾淨淨,200餘畝食用菌將在這裡進行套種。一大早,數百名農戶就在基地裡忙活了起來,一邊手腳麻利正忙碌著搬裝運木屑、製作菌棒,一邊談論著家常,一串串勞作的歡聲笑語不時從林間傳來,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據了解,興仁市計劃今年發展林下菌藥產業10000畝,其中食用菌產業6000畝,中藥材產業4000畝。6月30日前,發展林下菌藥產業3760畝,佔全年目標任務的37.6%,其中食用菌產業2400畝(薏品田園街道種植大球蓋菇200畝,梨樹坪林場木耳200畝,真武山街道種植木耳2000畝),中藥材產業1360畝(城南街道種植桔梗、龍膽草、山豆根680畝,屯腳鎮種植天麻680畝)。

截止到5月23日,共帶動3205人就業(貧困戶2130人),共計發放工資25.6萬餘元。(文/圖 黔西南日報實習記者 錢凌芸)

來源:中國黔西南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彤彤 舒舒 姝姝

本期審稿:然然

值班主任:郭連軍

黔西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微博:@中國黔西南

微信/易信:中國黔西南

APP:北緯25°的黔西南

數字報:http://www.qxnrb.com

官網:http://www.zgqxn.com

郵箱:zgqxnw@163.com

聲明

凡「中國黔西南微信公眾號」刊發的原創內容,均保留版權,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黔西南微信公眾號(微信號:zgqxnw)」。

原標題:《林下可「掘金」!興仁市林下菌藥產業鋪就脫貧致富路》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貴州三穗:幹部群眾齊心協力鋪就林下經濟致富路
    19 來源: 貴州民族報黔東南新聞周刊編輯部 舉報   幹部群眾齊心協力  鋪就林下經濟產業致富路
  • 黑龍江:林下路鋪就林區發展新路徑
    近年來,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加大林下經濟節點對外連接道路建設,讓昔日因為偏遠而被「埋沒」的景點一一呈現,讓因路而生的林下產業帶鋪就在大地上。今年預計交工6項,一條條旅遊路、產業路正成為林區經濟轉型的增速器。
  • 「353」模式發展林下菌藥產業助農增收
    「事情還得從縣裡的產業規劃說起。」吳修飛介紹,今年以來,晴隆縣樹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探索「353」模式(發展路徑——「三結合」,工作落實——「五到位」,帶貧成效——「三增收」),依託普晴林場優秀的自然條件,選擇交通便利、地勢平坦,林地相對集中連片的地區因地制宜發展林下食用菌產業。
  • 羅平歹墨村:白芨產業鋪就致富新路
    白芨產業鋪就致富新路沿著彎曲的公路,一路驅車來到歹墨村白芨種植示範基地,一群村民正在林下進行白芨移栽,翻土、擺苗、蓋土……大家來來往往,各司其職,呈現出一派忙碌勞作的景象。目前,村裡流轉荒山林地,完成林下種植300餘畝,農戶分散種植200餘畝,總計500餘畝。白芨產業鋪就致富新路「三年的白芨種植實踐表明,我們這種林下種植方式很好,既保護了林地,又發展了產業,而且經過採點檢測,這裡培育的白芨符合中國藥檢標準。」
  • 「聚焦12大產業·林下經濟」冊亨:因地制宜抓特色,林下靈芝產銷兩旺
    53歲的王安貴從廣漂農民工,到貧困戶,再到產業工人一系列身份的轉變,得益於縣裡發展的林下靈芝種植產業。  山巒翠峰,氤氳靈氣。冊亨大山獨特的「天然溫室」裡盛產野生靈芝。在當地加工靈芝酒與食用靈芝雖由來已久,但因野生靈芝產量有限,靈芝加工產業小而散,難以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發展。
  • 林水相映 林路相隨 林田相依 林村相襯
    走進雙河鎮,鄉村道路兩旁,優美整齊的行道樹一字排開,形成一道道靚麗風景線,桃樹杏樹花團錦簇,陽光下分外明媚。說起環境的變化,群眾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一位過路的村民說:「現在鄉村都成了花園,能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我們感到很幸福。」該鎮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農村環境整治。
  • 羊肚菌林下種植,哪些要點,需要注意呢?
    羊肚菌俗稱羊肚菜、草笠竹、羊肚蘑等,屬盤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屬。此菌屬於一類珍貴的食、藥兩用菌,由於其菌蓋表面呈褶皺網狀,非常像羊肚而得名。該菌屬分為多個品種,有梯稜羊肚菌、尖頂羊肚菌、圓頂羊肚菌和七妹羊肚菌等。
  • 林水相映 林路相隨 林田相依 林村相襯
    走進雙河鎮,鄉村道路兩旁,優美整齊的行道樹一字排開,形成一道道靚麗風景線,桃樹杏樹花團錦簇,陽光下分外明媚。說起環境的變化,群眾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一位過路的村民說:「現在鄉村都成了花園,能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我們感到很幸福。」該鎮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農村環境整治。
  • 齊齊哈爾:特色產業鋪就脫貧致富路
    以開發式、造血式、輸血式扶貧,讓貧困戶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特色產業鋪就脫貧致富路。梅裡斯前平村言約菇娘合作社的育種基地菇娘喜獲豐收,今年合作社培育新品種的梅菇娘6號每畝的產量據測算將達到3千斤左右,有效帶動貧困戶增收。「我是去年加入的合作社,種了五六畝地菇娘,收入能達到四萬多塊錢,挺高興的。」前平村建檔立卡戶張雪紅介紹說。
  • 昔日林下靈芝草 今朝產業致富苗
    木蘭縣柳河林場發揮技術優勢,緊貼北藥種植產業發展,發展棚室靈芝產業,將林下靈芝草打造成了產業振興致富苗,帶領鄉親們闖出了一條增收致富新路。  溫室棚區共有17棟大棚,種植赤靈芝10棟、松杉靈芝7棟。這個季節,赤靈芝大棚內開著大馬力鼓風機,鼓風機後面扯著一個十來米長的布口袋。
  • 浮梁打出「組合拳」發展林下經濟
    一直以來,油茶、茶葉都是浮梁的傳統產業。如何進一步提高林地利用率,促進林農增產增收,是浮梁林業人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而油茶抗汙染能力強,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同時還可增強茶葉抗病蟲害能力,「油茶+茶葉」套種,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資源,有提高生物多樣性優點的作用,起到相互受益的效果。
  • 雷山:林下天麻產業鼓足農民「錢袋子」
    近年來,雷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林下經濟產業,大力發展林下烏杆天麻產業,牢牢把握「八要素」,深入踐行「五步工作法」,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突出重點,大力發展以天麻種植為重點的林藥產業。2020年以來,雷山縣累計投資5000萬元發展林下天麻產業,建成林下天麻基地2.36萬畝,目前正值天麻採挖季,林下天麻產業基地裡擠滿了人群,天麻產業是雷山縣的主導產業,是村民致富的地下「黃金果」,預計可收入2.6億元,涉及項目區內貧困戶戶均增收3400元以上。
  • 江西:鉛山林下經濟生出「金元寶」
    中國園林網12月4日消息:鉛山縣把林下經濟發展作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來培育,按照「產業化推進、市場化運作」的工作思路,育龍頭、建基地、帶農戶,推動林下經濟發展,形成了從產品種養到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多元格局,既鞏固了退耕還林成果,又促進了農民增收,實現了經濟、生態、社會效益三贏目標。
  • 九大玩法,讓森林旅遊與林下經濟完美「混搭」
    發展森林旅遊、森林康養、森林教育等產業是有效利用森林資源、發展現代林業,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林下經濟就是在林下,發展種植、養殖、採集、初級加工等產業,壹度創意總結,森林旅遊與林下經濟「混搭」,主要有以下九種玩法:九大玩法,讓森林旅遊與林下經濟完美「混搭」
  • 林下養雞「邊坡地」變聚寶盆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金田村依託地理環境和生態優勢,積極轉變種植觀念,精準施策,引導村民在房前屋後的「邊坡地」發展砂仁等中藥材產業和養殖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對症下藥撂荒地上種砂仁在金田村,院壩邊、房屋後、田坎邊、山坡上的「邊坡地」由於不便勞作,基本上處於撂荒狀態。
  • 宜昌:林下經濟 樹蔭下面好掘金
    中國園林網12月4日消息:樹林下養雞養兔,油茶田裡種上辣椒。近日,記者在省內多地發現,如今林下經濟正在成為農村發展經濟的一條新路。什麼是林下經濟?它又能給農民帶來怎樣的變化?
  • 十部門聯合印發意見 全面推動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
    記者今天(24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國家發改委、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科技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中國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及證監會等10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意見,提出要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全面推動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陝西黃龍縣白馬灘鎮:林下經濟助推脫貧攻堅
    脫貧攻堅以來,鎮村幹部經過多方學習和考察,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把發展林下種植產業作為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來抓。合理利用林上、林中、林下空間,確立發展林下蔬菜、林下菌、林下雞、林下蜂等「短平快」產業,同步推進中藥材、精品蜂蜜、綠色蔬菜和天然羊肚菌等特色產業。
  • 林下黑木耳產業如何助力密雲脫低增收
    脫低攻堅,產業支撐是關鍵。針對密雲區山多耕地少,林下發展潛力大的特點,對症下藥。通過發展林下黑木耳產業,有的放矢助力低收入戶精準脫低。目前,密雲區黑木耳種植面積達2378畝,累計幫扶低收入戶860戶,實現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