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黑木耳產業如何助力密雲脫低增收

2020-12-21 瀟湘晨報

點擊「宜居密雲」獲取權威信息!

脫低攻堅,產業支撐是關鍵。針對密雲區山多耕地少,林下發展潛力大的特點,對症下藥。通過發展林下黑木耳產業,有的放矢助力低收入戶精準脫低。目前,密雲區黑木耳種植面積達2378畝,累計幫扶低收入戶860戶,實現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

今年,不老屯鎮北香峪村的黑木耳喜獲豐收,並且受到市民的歡迎,吸引了不少客戶訂購,高玉華就是木耳種植戶之一,自己種植的木耳大受歡迎非常高興,這不又有人訂購了自家的木耳,高玉華細心篩查好木耳、稱重,給客戶打包好。

北香峪村共種植黑木耳80畝,涉及25戶低收入戶,通過區鎮相關部門提供配水、菌棒等項目支持,並進行跟蹤技術指導,北香峪村村的木耳種植取得良好經濟效益,低收入戶實現增收脫低。

從2017年,密雲區重點發展林下黑木耳產業,相關部門深入低收入村了解村內資源和勞動力結構等情況,逐村逐戶確定幫扶目標,併集成了一整套「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的黑木耳種植栽培技術,促進產業發展,目前全區共有11個鄉鎮25個低收入村種植黑木耳。大城子鎮蒼朮會村從2018年在相關部門的幫扶下開始試種木耳,11戶低收入戶變身「耳農」,當年收穫木耳12000斤, 11戶參與種植的低收入戶全部脫低,年收入超過2萬元,也為村裡發展黑木耳產業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如今,蒼朮會村的木耳種植面積已達到150餘畝,全村73戶低收入戶早在2019年底就實現全部「脫低摘帽」。

通過產業幫扶,林下種植黑木耳已經成為密雲區產業幫扶的突破口,密雲區部分低收入村、低收入戶也成為黑木耳產業的最大受益者,一部分低收入戶還實現了由低收入向脫低致富帶頭人的轉變。真正實現了從「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幫扶的轉變。

文:李芸倩

攝:孫徵

編輯:付聖傑

【來源:宜居密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五天開出「脫低增收」速通路 不老屯紅薯走出大山
    據了解,燕落村地處密雲水庫北岸,由於地處首都水源保護區,產業發展受到很大限制,產業結構較為單一,農民經濟收入較少。自2018年起,北京市工商聯與密雲區政府組織民營企業,結合當地的開發特點和產業政策,採取「輸血」和「造血」等多種方式,幫助農民脫低增收。「不老屯糖心蜜薯」的種植,正是燕落村落地的脫低增收項目之一。
  • 大窩鋪村:疫情期間不誤木耳種植 保證村民脫低增收
    3月14日,新京報記者從村委會了解到,再過幾日,菌棒就能進地了,疫情期間大窩鋪村根據村內的實際情況,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做好脫低增收工作。大窩鋪村位於不老屯鎮東側7公裡處,大窩鋪村黨支部書記朱曉軍介紹,村內以林果業為主且成規模,為了給村民增收,密雲區農業服務中心和村委會決定實施「林下經濟」。
  • 密雲蜂蜜獲「國民好蜜」大賽金獎和銀獎
    密雲區是蜜蜂之鄉,蜂產業已經成為密雲區特色產業之一,以優化蜂產品品質,「蜂業興農」「蜂業富農」為目標,打造「密雲蜂業」品牌,成為踐行「兩山」理論的成功典範。截至目前,全區共有養蜂合作社28家,登記入社戶數1816戶,工商註冊655戶,帶動戶數605戶,蜂群11.5萬群,佔全市蜂群總量的44%,是「北京市養蜂第一大區」。
  • 灑金街道林下黑木耳進入豐收採摘季
    本報訊 (記者 楊朝敏 攝影報導) 近日,興義市灑金街道林下菌藥種植基地的防野生黑木耳迎來了採摘季,鬱鬱蔥蔥的樹林裡,一排排整齊劃一的黑木耳菌棒特別顯眼,村民們分散採摘,將菌棒上成熟的黑木耳摘下裝入各自的框內
  • 密雲水庫一甲子:從「大水缸」「後花園」邁向「聚寶盆」
    「保水是密雲首要的政治責任。」密雲區委書記潘臨珠說,多年來,密雲人民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加強水源保護,加大環境治理,來保護幾輩人舍家棄業修建起來的密雲水庫,使庫區水質長期保持國家地表水Ⅱ類水標準。村裡環境髒亂差,沒有像樣的產業,村民人均只有幾分地,靠外出打零工維持生計……想起當初回家鄉挑大梁時面臨的多道難題,尖巖村第一書記王淑平仍然記憶猶新,「我當時就下定決心,不把老百姓的問題解決好,我絕不走!」這一幹就是8年時間。尖巖村盛產油慄,王淑平瞄準了這一特點,帶領村民重點打造「慄子宴」,並確立了民俗旅遊主導產業。
  • 北京市密雲360社區網團支部:本地化平臺助力青年創新創業
    2013年9月4日,秦宜智書記蒞臨指導密雲360團支部,並於2016年2月親自給支部回信,在充分肯定支部工作成績的同時,鼓勵支部成員繼續努力、爭取取得更大成果。在秦宜智書記的關懷與指導下,密雲區委、密雲區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經過全體團員的辛勞努力,密雲360團支部通過實實在在的工作成績,得到了密雲地區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 密雲依託良好生態環境發展特色養蜂產業
    北京市密雲區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特色養蜂產業,截至目前,擁有蜂農2072戶、蜂群11.5萬群,蜂群總量佔全市的44%,成為「北京市養蜂第一大區」。針對密雲養蜂實際情況,當地出臺了一系列養蜂扶持政策,對各級蜂場、合作社等新型蜂業經營主體進行分級扶持,累計扶持項目30多個、投入資金近億元,有力推動了蜜蜂養殖規模化、產業化和標準化發展。密雲區強化技術指導和培訓,安排專家通過技術諮詢服務熱線等平臺,幫助養殖戶解決養蜂實際問題。
  • 黑木耳「綻放」 中陽人吃上產業飯
    大棚裡,掛袋栽培的黑木耳像花一樣綻放,甚是喜人。中陽縣曾是山西省國家級貧困縣。近年來,中陽縣致力於把貧瘠的黃土地變成富足的金土地,深入挖掘黑木耳等特色地域資源,不斷壯大特色農業產業,以產業振興帶動全縣脫貧攻堅工作。
  • 楊志奇到石門鄉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時要求 把黑木耳產業做成石門的...
    {"title":"楊志奇到石門鄉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時要求 把黑木耳產業做成石門的亮點和特色",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yunyang/yunyangxinwen/2020-07-17/2701041.html", "image":"https://image2
  • 發展蜜蜂產業共築生態家園 北京密雲全力推進「甜蜜事業」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9日訊(記者楊學聰)11月8日,由中國養蜂學會、國家優質蜂產品科技創新聯盟、北京市密雲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1世紀第三屆蜂業科技與產業發展大會、海峽兩岸產業交流合作論壇、首屆北京密雲蜂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正式開幕
  • 穩主導產業 興特色產業———吉安縣推進產業扶貧工作掠影
    近年來,吉安縣始終把產業扶貧放在突出位置,堅持「四個一」產業扶貧主旋律,大力發展特色扶貧產業,全面推廣「一領辦三參與」產業扶貧新模式,繼續加大「四輪驅動」金融扶貧力度,進一步規範扶貧專業合作社的運行。大衝鄉的百香果產業發展,正是全縣大力發展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  持續壯大主導產業  橫江葡萄是吉安縣支柱農業產業之一。
  • 陝西:商洛市山陽縣黑木耳產業再現「新花蕾 」
    近年來,山陽縣以鄉村振興戰略和精準扶貧精神為指導,立足縣域發展食用菌產業。依託歷史悠久、生態環境好、資源利用高、晝夜溫差大、地域面積廣五大優勢,定位以黑木耳為主,兼顧香菇的食用菌產業發展種類格局,形成「一心二帶三流域六園區」的區域布局,建立「一會兩組十企百社」服務體系,帶動「1111」示範工程發展,將實現年產值4億元,戶均純收入1萬元規劃。
  • 保水 護山 守規 興城——奮發有為推動密雲新發展
    眾所周知,密雲的鐵礦資源儲備極其豐富,北京地區蘊藏的鐵礦石有98%集中在密雲。可是為了保水,到2019年底,區內五家礦山企業將全部關停退出。在巨大的經濟利益和就業需求面前,密雲再次毅然做出「保水」的選擇。密雲人民堅守住了治水的初心,勇敢擔負起了保水的使命責任,像這萬頃碧波般默默滋潤著京華大地。
  • 檔案見證小康路,回顧房山脫低攻堅路上的光輝事跡!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房山區派出多批駐村幫扶工作隊幫扶幹部深入脫低增收攻堅一線帶領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幹繪就了一幅幅幫難扶困情滿山鄉的動人畫卷>針對實際我區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解決了「幫扶誰」「誰來扶」「怎麼扶」的問題為低收入增收工作全面開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責任採取扶持產業幫扶一批
  • 保水、護山、守規、興城——奮發有為推動北京密雲新發展
    當前密雲正在全力創建全國森林城市,到2020年,密雲將全面提升密雲人居生態環境,使林木覆蓋率由74.42%提高到75%,城區綠化覆蓋率由55.22%提高到60%,城區人均公園綠地提高到15平方米,中心城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由56.10%提高到82%,城鄉居住環境明顯改善,初步形成青山環繞、林城相映、林水相依、林路相襯、林居相嵌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空間格局
  • 山中自有「黃金屋」——林下經濟助力湖南生態脫貧
    新華社長沙5月9日電  題:山中自有「黃金屋」——林下經濟助力湖南生態脫貧新華社記者周勉茂密的樹葉把刺眼的陽光過濾成了太陽花兒,柔柔地灑落在杉樹林下,這是喜陰的魔芋最喜歡的環境。
  • 木耳有才持紫橐 ---林甸縣黑木耳產業發展工作紀實
    「黑土綠水大平原,藍天白雲黑木耳」。當歷史的車輪駛進21世紀二十年代,松嫩平原上的林甸縣,對生活充滿追求的人們把地栽黑木耳的培育從山間林地拓展到了曠野良田,或是耕地上,或是棚室裡都能看到白色的菌袋上旺盛地生長著一片片黑木耳,黑土地上的黑木耳栽培產業方興未艾。這不僅是一種因地制宜的變通,更是致富路上的加油站。
  • 貴州興義市:基地黑木耳、竹蓀等已進入採摘季
    12月中旬,貴州省興義市灑金街道易地扶貧搬遷新市民到林下食用菌基地採收木耳,最近,木耳豐收,新市民幾乎每天都來採摘,每天有收入80元。     為充分盤活森林資源,有效解決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就業問題,今年5月以來,興義市灑金街道林下菌藥產業開始實施,其中,核心示範區主要採取農投公司統一規劃、統一種植的方式,規劃在灑金村雷打田組、毛慄坪組、大坪子組三個組發展1100畝林下灰樹花、紅託竹蓀、黑木耳等產業,帶動新市民發展產業、穩定就業,打贏脫貧攻堅戰,助推鄉村振興。目前,基地黑木耳、竹蓀等已進入採摘季。
  • 京郊密雲 瑤池仙境——不能錯過的網紅打卡美景
    作為北京市面積最大的生態涵養區,首都最重要的水源保護地,這可不是密雲第一次「高光」時刻,此前密雲區先後獲得了國家生態縣、全國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等稱號。這些殊榮是對密雲生態環境建設成果的肯定,也讓我們對密雲的「綠水青山」多了一份嚮往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