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2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嚴順龍 通訊員 林海)「生活節節高,黨的政策好;全面奔小康,中華民族一家親……」近日,羅源縣八井村畲族文化民俗展示館內,縣裡的「同心」宣講小分隊在此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羅源縣組建『同心』宣講小分隊,赴全縣34個民族行政村開展面對面、雙語化、互動式宣講活動,讓五中全會精神的學習宣傳在全縣少數民族村全覆蓋。」羅源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謝婧介紹,羅源縣將學習宣傳貫徹五中全會精神,與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15次到羅源調研的指導指示精神結合起來,與今年全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結合起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線上線下發力,迅速掀起熱潮。
「我們要搶抓國內大循環新機遇,把家鄉優質農產品賣出去,賣出好價錢。」正在福州大學考研的阿卜力克木·阿卜杜外力介紹,他和幾名新疆同學成立「一袋一果」創業團隊,主營新疆特色產品。這是福州大學「劉敏榕工作室——少數民族學生之家」宣講五中全會精神、指導少數民族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成果之一。
福州大學現有少數民族學生2000多名,其中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260多名。學校各單位聯動、多措並舉,開展「感恩中國共產黨,感恩偉大祖國」少數民族學生徵文活動及「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與服務」教師徵文活動,舉辦「愛祖國·愛時代·愛生命」主題班會,讓全會精神第一時間走進少數民族學生。
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少數民族學生的愛國熱情。來自新疆的努爾扎提·努爾買買提說,是福大培養教育了他,將來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綻放自己的青春年華。
8日至9日,在省委統戰部、省民族宗教廳的組織下,來自全省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團體和民間信仰活動場所的代表人士50多人,赴寧德開展「砥礪初心,愛我中華——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系列活動」首場活動。在福鼎市赤溪畲族村,大家看到了「中國扶貧第一村」煥然一新的面貌;在「擺脫貧困之路」寧德扶貧開發主題展示館,大家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當年高瞻遠矚、嘔心瀝血為寧德謀出路開新篇的歷程,切身感受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寧德的生動實踐和結出的豐碩成果。
活動期間,結合參觀考察的收穫,宗教界人士進行交流座談,暢談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體會,交流堅持宗教中國化的探索與實踐。大家紛紛表示,要立足新發展階段,以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增進「五個認同」「四個自信」為目標,以憲法和法律為準則,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積極引導宗教與中國國情、中華文化、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堅定不移走宗教中國化的道路。
健康是老百姓的期盼和追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任務。為此,廈門南普陀寺慈善會12日赴三明舉辦「百名專家義診進泰寧」活動,全國上百位醫療專家齊聚泰寧,深入老區基層開展慈善義診,送醫送藥,同時進行中醫科普、慢病預防與「治未病」教育。
近年來,南普陀寺慈善會等宗教界組織興辦中醫院,以醫療扶貧為突破口,擴大慈善幫扶覆蓋面,走進八閩革命老區與少數民族村落,為基層送健康送溫暖,以慈善義診展現宗教界在「健康中國」建設、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中的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