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文章:中企積極參與敘利亞戰後重建

2020-12-12 新華社客戶端

原標題:日媒文章:中企積極參與敘利亞戰後重建

參考消息網1月15日報導日本《每日新聞》1月14日報導稱,中企正在積極對敘利亞進行投資。在從2011年開始的敘利亞內戰中,巴沙爾政府確立了優勢地位。對於倡導建設從亞洲至歐洲、非洲巨大經濟帶「一帶一路」的中國來說,敘利亞是鄰近地中海的重要據點。中國此舉似乎是瞄準內戰之後,希望獲得「重建權益」。

文章稱,中國領導人去年7月在中阿合作論壇上宣布,中國將再向敘利亞、葉門、約旦、黎巴嫩人民提供6億元人民幣援助,用於當地人道主義和重建事業,表明了參與中東地區事務的態度。

此外,有報導說,中國通信設備巨頭華為技術公司去年宣布,將對敘利亞通信基礎設施重建提供合作。另據敘利亞鄰國黎巴嫩媒體報導,中國的建築公司已提議,修建從黎巴嫩港口城市的黎波裡至敘利亞邊境的鐵路。

文章稱,與巴沙爾政府對立的歐美企業很難對敘利亞進行投資。在此狀況下,瞄準未來發展,中國開始積極投資。今後,中國企業與同樣希望從敘利亞獲益的俄羅斯企業將展開競爭。

文章稱,也有人對過於迅速的投資行為感到擔心。美國川普政府去年12月以「打敗了『伊斯蘭國』」為由,宣布將撤回美軍。但分析認為,敘利亞和伊拉克依然潛伏著幾千名「伊斯蘭國」殘餘分子,美軍撤出後,治安再度惡化的可能性還存在。

相關焦點

  • 敘利亞戰後重建,中國製造持續發力,基建狂魔並非浪得虛名
    與其說是敘利亞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之間的較量,不如說美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大國之間的博弈。美國支持叛軍,而俄羅斯支持敘利亞政府軍。如今的敘利亞在歷經多年的戰火洗禮以後,似乎就快要迎來自己勝利的曙光,其局勢也越發明朗起來。敘利亞開始逐漸將戰後國內的重建工作提上日程,但是在敘利亞的重建工作中,中國製造卻有幸參與其中,還發揮了重要作用。
  • 敘利亞重建速度驚人,美衛星拍到震撼一幕,東方工程車深夜仍施工
    12月16日,據敘利亞國內媒體消息表明,在國內和平仍未取得實質性成果的困難環境下,敘利亞正在加快重建任務,並展現出了令人印象的速度。從先前美國衛星拍攝到的信息來看,東方的工程車正在該國某基地內連夜推動相關工程進度。
  • 戰後敘利亞:人去樓空的戰爭廢墟
    被炸毀的屋頂散落下的石塊被整整齊齊擺放在地上,等待在戰後重建中使用。阿勒頗是敘利亞政府戰後重建的樣板城市,倭瑪亞清真寺更是重點中的重點,帶有復甦的跡象。然而放眼看看四周,殘垣斷壁、滿目瘡痍,沒有一座建築有完整的玻璃窗,沒有一座建築沒有彈孔,甚至沒有一座建築不帶有炸毀塌方的痕跡,這才是真實的阿勒頗,一座空無一人的死城。整個敘利亞逃出的幾百萬難民,很少有人還能回到自己的家鄉。
  • 96億援助被凍結,敘利亞重建陷入困局,外媒支招:你們應去找中國
    近日,英國《阿拉伯周刊》刊登了一篇討論敘利亞局勢的文章。文章認為,現如今的敘利亞戰爭已近尾聲,敘利亞總統巴沙爾親口承認,長達9年的衝突破壞了整個國家,敘利亞需要大量的國際投資和援助來進行重建。但是,此前美英等國所組成的「敘利亞之敵」聯盟凍結了96億美元的援助承諾;而在內戰中出力的俄羅斯打仗可以,參與如此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卻有心無力;伊朗更是並不足以令千瘡百孔的敘利亞得以復興。這篇文章認為,敘利亞應效仿伊拉克,請求中國施以援手。理由也很充分:中國有錢又有基建能力還需要石油。
  • 外媒聲稱「中國計劃出兵敘利亞」?中方聲明來了
    近日有多家國外媒體稱,中國即將出兵敘利亞。並信誓旦旦拿出了中國駐敘利亞大使在敘利亞《國土報》發表的文章,文章中稱「中國可能以某種形式參與敘利亞方面的行動"。此舉被解讀為中國將直接出兵幫助敘政府軍。因此引起了廣泛熱議。
  • 美俄專家觀點一致:俄羅斯無力支持重建,敘利亞成為俄羅斯的泥潭
    就目前的局勢看,敘利亞境內的勢力範圍已基本劃分完畢,大規模的軍事衝突已經停止,對敘利亞政府來說,目前最重要的就是進行重建,但現在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敘利亞政府願意進行深度的政治和經濟改革,以徹底消滅內戰的種子。
  • 戰後德國的重建與發展
    我們都知道在二戰這場世界大戰中主要是有德國日本和義大利最先挑起的。而其中的德國又是三個國家中的軸心國,所以戰後肯定受到的懲罰更為嚴重。其次就是德國的重建工作由於戰後德國男性青壯年損失約三分之一左右勞動力齊全,物資匱乏。有人做出了保守的估計,德國在未來的50年之內不可能完成國家的重建工作,男人的齊全,導致這個國家的重建工作加載了女人的身上。
  • 大批中國人現身敘利亞,引起美關注,敘:感謝中國,來得正是時候
    但我國的行為引起美國警覺,大量中國人現身敘利亞,參與敘利亞的戰後重建工作,這是在爭奪勝利果實。反倒是敘利亞人民表現出極高熱情,感謝我國的援助,來得正是時候。美國和土耳其籤訂停戰協議後,土耳其暫停120小時的軍事行動,在120小時即將到來時,俄羅斯總理普京在索契與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舉行會談,經過數小時磋商,針對敘利亞的形勢,達成新的停火協議。
  • 「投資必看」敘利亞藍皮書出爐:全方位解讀該國最新政治經濟局勢
    4月27日,西北大學敘利亞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雲端」發布《敘利亞藍皮書:敘利亞發展報告(2019)》。來自北京大學、西北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中東學會、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等高校與科研機構的學者與會,圍繞敘利亞形勢新發展與中國策略等議題開展線上交流與研討。
  • 日媒:周邊外交受挫讓日在戰後69年完敗德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經濟新聞》8月15日撰文稱,日本與德國同屬於戰敗國,在「二戰」結束後的這69年裡,日德兩國同樣在一片廢虛和混亂中起步,兩國甚至基本經歷了同樣的發展道路,但如今的差異卻巨大,其根本原因在於與周邊國家的關係。《日經新聞》認為,日本與中韓兩國鄰國外交受挫,這是導致日德差異巨大的要因。
  • 敘利亞,這個冬天饑寒交迫
    該國的戰後經濟重建還有希望嗎?今年的敘利亞氣候十分乾燥,夏季高溫天氣不斷,降水量也較往年大幅減少,這不僅導致農業的嚴重歉收,還誘發全國範圍內的多起火災。再加上敘政府為了加速戰後重建,過度抽取了地下水,用於糧食生產的水資源發生潰縮,影響了最終的糧食產量。
  • 專訪:中敘關係發展面臨良好機遇——訪中國駐敘利亞大使齊前進
    新華社大馬士革3月17日電專訪:中敘關係發展面臨良好機遇——訪中國駐敘利亞大使齊前進新華社記者鄭一晗在敘利亞危機爆發7周年之際,中國駐敘利亞大使齊前進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齊前進說,中敘建交62年來,兩國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領域一直保持合作。「即使在敘利亞危機期間,中敘友好關係也沒有改變,敘利亞人民對中國人民懷有真誠而深厚的感情。」他說,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積極推動敘利亞問題政治解決,參與了所有涉及敘利亞問題的磋商,並勸和促談。
  • 俄羅斯外長:清除敘利亞「恐怖殘餘」是重要任務之一
    2月18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和國防部長紹伊古在義大利首都羅馬出席會議時,均談及當前敘利亞局勢。拉夫羅夫表示,當前,清除敘利亞境內殘餘的恐怖主義勢力,是重要任務之一。紹伊古則對美國掠奪敘利亞石油資源的行為予以指責。
  • 澳媒抗議中企投資項目:侵佔了我們的領土
    儘管新冠疫情仍然在全球肆虐,但是中企並沒有放慢「走出去」的步伐,正在積極同世界各國開展合作,最近中企又同巴布亞紐幾內亞達成了一個重要的漁業項目,然而這卻引起了某些國家的不滿。
  • 美媒播放「敘利亞激戰」畫面被抓包:視頻來自美國射擊場
    美國廣播公司在敘利亞報導中的視頻被指是來自美國的一個射擊場(視頻截圖)海外網10月15日電 當前,敘利亞北部局勢持續緊張,引發全球關注。而對於美國人來說,他們所看到關於敘利亞局勢的報導畫面卻不一定是真實的:美國廣播公司近日在敘利亞報導中播出的一段「戰事」畫面,事實上來自美國肯塔基州的一個射擊場。綜合《紐約時報》《華盛頓審查者報》14日報導,美國廣播公司(ABC)在13日和14日有關土耳其在敘利亞北部發動攻擊的報導中,播出了一段「激戰」畫面,可以看到明顯的爆炸和煙霧。
  • 大阪通天閣迎來戰後重建開放60周年
    原標題:大阪通天閣迎來戰後重建開放60周年 據日本媒體報導,位於大阪新世界的通天閣(高108米)10月28日迎來戰後重建開放60周年,當天在展望臺舉行了紀念儀式。
  • 澳媒質疑中企投資項目:侵佔了我們的領土
    澳媒質疑中企投資項目:侵佔了我們的領土。巴布亞紐幾內亞距離澳大利亞本土有200公裡,是南太平洋上一個島國,這裡一直被澳大利亞認為是他們的「後院」,容不下中國在這裡摻合。此次中國投資的就是巴比亞紐幾內亞西部省達魯島,準備和這個島國開展漁業項目的合作。澳洲媒體認為中國是想趁虛而入 ,侵佔了澳大利亞的領土。
  • 敘利亞難民:感謝中國幫助,期待「基建狂魔」快來,拒絕西方施捨
    從2013年至今,據聯合國難民署公布的數據,中國援助的敘利亞難民物質位居全球第一(這是不是直接打了西方白頭套的臉),這些物質包括戰爭時期最缺乏的醫療和糧食。也是在這一周,敘利亞負責重建的副總理親切的訪問中國,來到北京最大的感受是,中國人很熱情愛和平,當然這次這位副總理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感恩北京無私的幫助,盛情邀請中國參加敘利亞的重建。」
  • 約旦開放敘利亞邊界,敘利亞和平可期
    敘利亞——舊日景象重現,上周末清晨,約旦的車隊進入敘利亞,當天下午回到約旦,帶來了便宜的產品。 敘利亞和約旦兩國接壤,雙方有長期貿易往來,便宜的羊毛內衣(underwear,于謙大爺可能有點刺癢),睡衣,衣服,肉類,巧克力,傳統甜食與水果。
  • 如今1100萬人淪為難民,敘利亞還有希望嗎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2015年9月2日,跟隨父親從土耳其偷渡到希臘的3歲敘利亞小難民艾蘭·庫爾迪(Alan Kurdi)不幸殞命於地中海,其遺體最終被海水衝上土耳其的海灘。小男孩背面朝天躺在沙灘上的照片令世界揪心,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敘利亞難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