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敘利亞:人去樓空的戰爭廢墟

2021-01-10 界面新聞

​司機開著一輛灰色的豐田卡羅拉,沿著敘利亞42號公路從霍姆斯南部駛向東北方,經過一個檢查站,被盤查一小時之久,終於放行。這是戰亂國家的常態。車子突然拐上一條無名的臨時道路,向西北直奔阿勒頗。天色已黑,電線桿東倒西歪,被炸毀的空房屋散在路兩旁,只有幾個看守的士兵在路口抽著煙。

車子進入狹窄的街巷,城市裡沒有燈光,一片死寂,周圍是中世紀的石牆,彎彎曲曲的走向,讓人分不清前路在何處。我意識到自己進入了阿勒頗老城。

第二天,我很早就起來,迫不及待深入阿勒頗老城。清晨的陽光給整個未甦醒的城市鋪上了一層溫暖的色調。戰時未遭毀壞的喜來登酒店建立在一片古羅馬遺蹟之上,在剛剛恢復和平的阿勒頗,迫不及待地開始營業。周圍都是人去樓空的戰爭廢墟。

穿過東倒西歪的城市建築,走過空曠無人的街道,來到始建於公元8世紀的阿勒頗倭瑪亞清真寺。圍牆已被炸開口子,看得到倭瑪亞清真寺內部。被炸毀的屋頂散落下的石塊被整整齊齊擺放在地上,等待在戰後重建中使用。阿勒頗是敘利亞政府戰後重建的樣板城市,倭瑪亞清真寺更是重點中的重點,帶有復甦的跡象。然而放眼看看四周,殘垣斷壁、滿目瘡痍,沒有一座建築有完整的玻璃窗,沒有一座建築沒有彈孔,甚至沒有一座建築不帶有炸毀塌方的痕跡,這才是真實的阿勒頗,一座空無一人的死城。整個敘利亞逃出的幾百萬難民,很少有人還能回到自己的家鄉。

 

2019年3月,敘利亞阿勒頗。倭瑪亞清真寺對面的Matbakh al Ajami。

 

2019年3月,敘利亞阿勒頗。過去的商業街人去樓空。

 

2019年3月,敘利亞阿勒頗。老城巴扎內被炮彈衝擊波吹變形的捲簾門。

 

2019年3月,敘利亞阿勒頗。老城為數不多未被炸毀的中世紀巴扎樣貌。

 

2019年3月,敘利亞阿勒頗。在老城廢墟內賣鞋的阿勒頗人。

 

2019年3月,敘利亞阿勒頗。阿勒頗亞美尼亞區正在復建的四十殉道士主教堂座。

 

2019年3月,敘利亞阿勒頗。穹頂被炸毀的Al Adeliah清真寺。

 

離開倭瑪亞清真寺,踩著地上的瓦礫向南走,就是阿勒頗古老的大巴扎。傳統的阿拉伯巴扎是街道被帶小天窗的石質穹頂覆蓋著的,而原本在穹頂之下的街道已經被陽光照得通明,超過千年的石質穹頂坍塌在地上,只有很少一部分保留著中世紀般的樣貌。阿勒頗老城,是敘利亞引以為傲的世界文化遺產,過去遊人如織、叫賣聲鋪滿在古老的巴扎街巷內,這座世界文化遺產徹底淪為現代戰爭的廢墟。

即便在阿勒頗老城之外,也都是戰爭廢墟。人們在廢墟中尋找還能使用的空房間,將毛毯和印有UNHCR(聯合國難民署)的帆布搭在外面,遮擋風寒,就此搭建新家,撐起臨時且不穩定的生活。

2019年3月,敘利亞阿勒頗。阿勒頗城南一所學校的操場。

 

2019年3月,敘利亞阿勒頗。學校被炸毀的籃球架。

 

2019年3月,敘利亞阿勒頗。城東Karm al-Myassar街區的樓房。

 

2019年3月,敘利亞阿勒頗。街巷內隨意搭建的電線。

 

2019年3月,敘利亞阿勒頗。老城內廢棄的商業街。

 

2019年3月,敘利亞阿勒頗。老城南Antakya城門外的墓地。

 

2019年3月,敘利亞阿勒頗。老城內一處院落內,一隻貓臥在車頂。

 

2019年3月,敘利亞阿勒頗。初升的陽光照耀在無人的阿勒頗穆太奈比大街上。

 

2019年3月,敘利亞阿勒頗。城東Karm al-Myassar街區的樓房。

 

2019年3月,敘利亞阿勒頗。寫字樓散落在階梯上的文件。

 

2019年3月,敘利亞阿勒頗。老城南的戰爭廢墟街區。

 

阿勒頗去往霍姆斯的敘利亞M5號國家幹道仍有一段在反政府軍控制區域內,我繞道去往霍姆斯。道路兩旁散落著一些被炸毀的車輛,底朝天靜靜地躺在敘利亞的曠野中。薄薄的烏雲遮蔽了強烈的陽光,遠處一道縫隙內陽光傾斜在曠野上,照著無人的小鎮廢墟。面對這樣平淡卻內涵力量的美景,我想起去年夏天在阿富汗,從潘傑希爾山谷出來,在興都庫什的山間平原駛向喀布爾。尋找完坦克墓地,路過美軍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之後也是這樣的一小段時間:稀淡廣闊的高原感,戰後恢復自然的平靜。司機把車扔給了我,第一次在阿富汗開右舵手動擋,我多少有些激動,菸草味在車裡瀰漫有些膩香,我根本不記得一小時前所謂的凝重、歷史,只想眼下的路再長點。此刻在敘利亞,又是這樣一段路,平淡的背景,活泛的司機在和搭車的士兵在用阿拉伯語閒聊。這段路剛恢復不久,槍炮聲停止了。數月前,不知道他們有沒有這樣的瞬間,看一眼這平淡的景觀,忘記遠處仍在巷戰的城市,只想躺在近處的草地上,甚至寫首詩。

 

2019年3月,敘利亞阿勒頗。城東Karm al-Myassar街區幾個興奮的女孩。

 

2019年3月,敘利亞阿勒頗。站在穆太奈比大街上的敘利亞人。

 

2019年3月,敘利亞阿勒頗。城西北赫納奴汽車站附近的立交橋。

 

2019年3月,敘利亞阿勒頗。阿勒頗城堡巨大的斜坡。

 

2019年3月,敘利亞阿勒頗。城東Karm al-Myassar街區的戰爭廢墟。

 

車子到達霍姆斯,沿著城內那一小段M5號公路向市區走去,路兩旁的場景如同電影裡的場景。我曾在黎巴嫩、伊朗也見過小片的戰爭廢墟,但是霍姆斯整座城都是戰爭廢墟,巨大靜默體讓我震撼得說不出話來。

 

2019年3月,敘利亞霍姆斯。卡納克汽車站附近的城市戰爭廢墟。

 

2019年3月,敘利亞霍姆斯。布滿瓦礫的街區。

 

2019年3月,敘利亞霍姆斯。薩拉米耶大街附近廢墟內的兩個年輕人。

 

2019年3月,敘利亞霍姆斯。被炸彈衝擊波和機槍掃射之後的捲簾門。

 

2019年3月,敘利亞霍姆斯。城東一處被戰爭摧毀的學校走廊內。

 

2019年3月,敘利亞霍姆斯。一處牆上畫著敘利亞地圖的殘破牆壁。

 

2019年3月,敘利亞霍姆斯。教室牆角貼著的被撕毀的梅西畫像。

 

霍姆斯的日子都是大雨伴隨,在一片墓地後看得到被炸毀的房屋。由於沒有人聲,雨水打在地上的聲音清晰可辨。與阿勒頗老城不同,霍姆斯更現代,傳統建築不多,然而十多層的公寓樓在巷戰中受傷最為嚴重。街道上到處看得見戰壕、人工搭建的掩體。

沒有一棟完整的建築,沒有一處平坦的街道,這就是霍姆斯最真實的寫照。在我眼裡,陰天色調下的霍姆斯帶給我的震撼更為強烈,在廢墟間躲避大雨時,聽得見每一滴雨打在木質殘破家具上發出的聲音。我凝視對面的樓體,天花板被被扯斷的鋼筋掛在牆面上,而原本的牆體坍塌之後疊在一起看起來更像是「千層餅」,整個城市成了一座現代戰爭的「紀念碑」。

 

2019年3月,敘利亞霍姆斯。透過學校走廊看到的霍姆斯。

 

敘利亞就是這樣一個國家,一座座現代戰爭的城市廢墟矗立在遠古文明的遺蹟之間,在這裡時間觀念不再清晰,甚至感知到空間的扭曲。我站在世界的渦旋之中,想到《私人戰爭》開場和結束時的鏡頭。著名的戰地記者瑪麗·科爾文躺在樓門口的瓦礫之下,鏡頭慢慢升起,是那座被炸得殘破不全的公寓樓,鏡頭再慢慢抬起,看到了這座城市的全貌。在一片焦土之中,到處是燃燒著的黑煙、爆炸的火光、坍塌的樓房,這裡便是霍姆斯了。

 

—— 完——

 

李亞楠,山西人,自由攝影師。喜歡遊走國內西北以及中東地區。

相關焦點

  • 敘利亞最大城市阿勒頗,千年古城變成一堆廢墟,深深刺痛人們的心
    阿勒頗是敘利亞北部最大的城市,人口約有190多萬人。在敘利亞內戰沒有爆發前,阿勒頗經濟繁榮,民眾過著安寧的生活。但從2012年7月開始,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展開交火,使得城中的數十萬人被迫撤離。2016年底,政府軍收復了阿勒頗,宣告了戰爭的勝利,阿勒頗開始了艱難的戰後重建工作。圖為行駛在阿勒頗市區道路上的汽車。雖然重新修好了馬路,但我們還是可以看見大面積的廢墟。圖為街道兩旁的店鋪。在以前的時候,這裡人群擁擠,店鋪裡擺放著各種各樣的物品。但一場戰爭過後,早已人去樓空,一片死氣沉沉。
  • 實拍敘利亞第三大城市,曾繁華無比戰爭後成廢墟,如今逐漸恢復
    敘利亞的內戰長達7年之多,即便是現在部分地方仍然沒有結束戰爭,不少國土依然為統一。每每看到某個文物或者城市被炸,總有一種難以說出來的痛楚。即便遠離這種困擾的我們而言,大部分都只能通過新聞媒體去了解,但真實的它到底如何呢?
  • 在敘利亞,我進入地下酒吧、戰爭廢墟和「伊斯蘭國」控制區
    李亞楠:我去拍戰爭廢墟的時候,每天得走三四萬步。在戰爭過後很多路都被毀掉了,根本沒法按著地圖走,所以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地。城裡每家每戶基本都沒人,門都敞開著。有的人家所有的陳列都沒有變,炮火來了之後,他們可能沒來得及拿走東西就離開了,生活就那樣戛然而止。
  • 在敘利亞,我進入地下酒吧、戰爭廢墟和伊斯蘭國控制區
    我很喜歡那種畫面,古老的城市,幾千年的世界文化遺產,因為現代戰爭,被摧毀成了一座戰爭廢墟。 落在城市裡的一顆顆炸彈,自然又人為地把樓房炸出一種難以想像的形態。那些巨大的靜默體,在我面前孤零零地立著,整個世界沒有一點人氣,光看著心裡就直發顫。
  • 我去了敘利亞地下酒吧、戰爭廢墟和伊斯蘭國控制區-虎嗅網
    我很喜歡那種畫面,古老的城市,幾千年的世界文化遺產,因為現代戰爭,被摧毀成了一座戰爭廢墟。落在城市裡的一顆顆炸彈,自然又人為地把樓房炸出一種難以想像的形態。那些巨大的靜默體,在我面前孤零零地立著,整個世界沒有一點人氣,光看著心裡就直發顫。所以當時在阿勒頗,我們本來只打算待兩天,但是我一看那架勢,就跟劉怡說,不行,至少得住四天。
  • 貴為敘利亞第一大城市,曾繁華無比卻飽受戰爭,如今宛如一片廢墟
    雖然我們都知道敘利亞的首都是大馬士革,但其實敘利亞國內最大的城市並非是首都,而是地處敘利亞和土耳其邊境的阿勒頗。雖然貴為敘利亞最大城市,但似乎阿勒頗看起來總是那麼的悲情,接二連三的經歷著戰爭,直到如今這裡依然不算太安全。
  • 敘利亞戰後重建,中國製造持續發力,基建狂魔並非浪得虛名
    二戰結束至今,世界再也沒發生過大規模的戰亂,和平成為了當今時代的主題,給人一種戰爭離我們很遠的戰爭,但熟不知戰爭依舊在持續上演,局部矛盾衝突依舊存在。比如中東這個是非之地,就連年飽受戰爭的摧殘,尤其是位於地中海東岸的敘利亞,從2011年爆發內戰至今,雖然已經經歷了長達九年的內亂但依舊還未能完全平息。原本這場內亂只是敘利亞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之間的內部鬥爭,但是隨著後來美國的介入,使得這裡的局勢變得愈發複雜和混亂,久久不能停歇。
  • 敘利亞進退兩難!美軍不惜發出戰爭警告,別靠近否則就立即開火
    敘利亞總統巴沙爾早已對美軍控制油田表達不滿,他說:「我們當然會感到憤怒,全體敘利亞人民都會感到憤怒。這實在是掠奪。但這裡既沒有國際秩序,也不講國際法。」他指出:「美國人總是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掠奪其他國家,不僅掠奪石油、錢和金融資源,還掠奪權利——政治權利和其他權利。」據俄羅斯國防部數據統計,美國每月從敘利亞石油開採賺取3000多萬美元的收益。
  • 花200美元就可買到敘利亞膚白貌美大長腿女人,是誰導致戰爭悲劇
    敘利亞地處亞洲,歐洲和非洲的交匯處,地緣位置非常重要,歷來都是各種勢力衝突和角逐的地方。敘利亞衝突的根源是因為敘利亞優質的石油引起大國在博弈……敘利亞戰爭不是敘利亞自己說了算。根源是民族不團結,被美國利用顏色革命而掀起的對立,最後導致各自為政,四分五裂。
  • 戰爭的副產品:敘利亞黑市上,女子被明碼標價,讓人心酸
    經常看國際新聞的朋友應該知道,現在很多國家還在遭受著戰爭的折磨,所以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我們一樣生活的很安心,而其中最令人關注的就是敘利亞。
  • 戰後日本為何能從廢墟中迅速崛起?全體日本人都應該感謝一場戰爭
    「二戰」後的日本,堪稱滿目瘡痍,遍地廢墟。工業基礎和城市建築,幾乎全部被美軍的無差別轟炸摧毀。在嚴厲的國際制裁下,日本國民經濟更是到了崩潰的邊緣。當時,就有不少日本女子,迫於生計充當慰安婦,為駐紮日本的美國大兵提供性服務。
  • 敘利亞:男子為了生活,回收廢墟中鋼材,回爐重造拿去賣錢!
    當地時間2020年10月13日,敘利亞伊德利卜北部,敘利亞男子為了生活,回收廢墟中的鋼材,回爐重造重新煉好後,再拿去賣錢。敘利亞伊德利卜北部,敘利亞男子為了生活,回收廢墟中的鋼材,回爐重造重新煉好後,再拿去賣錢。
  • 9年敘利亞戰爭,女子生活有多慘?在黑市被明碼標價比冰箱都便宜
    眾所周知,戰爭威脅到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一場戰爭下來,最受罪就是平民百姓。而戰爭是政客為了爭奪利益發起的,古往今來都一樣,目前主要是爭奪資源。二戰結束後,美國不顧世界人民嚮往和平的願望,不斷挑起局部戰爭,中東人民飽受戰火的迫害流離失所,到處都是橫屍遍野的場面,這很觸動人心,就像敘利亞戰爭是一場敘利亞反對派和正規軍之間的戰役,後演變成美國謀取利益的戰爭,這場戰爭持續了9年之久,帶給人們的痛苦至今仍然無法消除。敘利亞的地理位置很特殊,西接伊拉克和阿拉伯,並且擁有豐富的石油產量。
  • 敘利亞|焦土之城 何以為家
    這個時候我才真正意識到,這是敘利亞。這是更加殘酷的那一面。我從前並未親身經歷過戰爭,甚至在大馬士革的幾天時間裡我也未曾感覺到戰爭是多麼的殘酷,只是覺得可能經濟倒退了,直到我親眼看著這些轟然倒塌的房屋,廢墟堆在一塊甚至已經長了雜草,還有一些散落在地上的衣服鞋子,隨著時間已經逐漸褪色,從前這些房子的人都去哪裡了呢?是否成為難民逃到周邊其他國家去了?他們還好好活著嗎。我不敢繼續想。
  • 敘利亞戰爭前後對比照,以前美麗富饒的城市現在已是千瘡百孔
    阿勒頗是敘利亞最大的城市,也是人類最古老的定居點之一。這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本來美麗富饒,戰爭卻把它變成了另外一幅模樣。現在敘利亞政府軍與反叛武裝已經達成阿勒頗停火協議,允許反叛武裝撤離,平民也正在撤離。一起看看過去和現在的對比照,認識一下這座千瘡百孔的城市吧。美麗的街心公園只剩一片殘垣斷壁。
  • 戰爭中的敘利亞:女人成熱銷「商品」黑市明碼標價,最低僅有68元
    說起敘利亞很多人想到的就是,一個因為戰亂而飽受摧殘的國家,在這樣的背景下,最痛苦的就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尤其是敘利亞的女性,竟被在黑市明碼標價出售,價格最低只有68元人民幣。曾經的人間天堂變如今的地獄?
  • 敘利亞戰爭慘狀,冰箱成為奢侈品,黑市裡60元就能買走一名女性
    導語:敘利亞戰爭慘狀,冰箱成為奢侈品,黑市裡60元就能買走一名女性眾所周知,戰爭的挑起最倒黴的永遠是平民,本來好好的生活因為戰爭打亂節奏,處於戰鬥中心的家庭,被迫遷移到別的地方,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敘利亞戰爭8年多時間,讓本來繁華無比的城市變成廢墟,已經徹底沒有人居住,必須要進行重建工作之後才能重新住人。而原本的居民因為戰爭不知道跑散到哪裡去了,有的甚至已經成為戰爭的犧牲品。常年的戰爭,讓活著成為大部分平民唯一的信仰,不敢奢求幸福的生活。
  • 摧毀中東雄獅的戰爭,敘利亞沉重的經濟不堪重負,農牧業瀕臨崩潰
    而玻璃,瀝青,石膏,礦鹽,水泥製造業,以及石油天然氣構成了敘利亞中部地區的主要經濟源,也是敘利亞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從上個世紀中後期開始,敘利亞依靠這些產業維持了相對穩定的經濟增長,但隨著戰爭與對外國投資公司的嚴格管控,當地的油氣開採加工行業一度嚴重萎縮,導致敘利亞一度成為了燃油進口國。
  • 敘利亞:戰火摧殘下一片廢墟,一組長曝光拍攝璀璨星空銀河美景!
    當地時間2020年6月27日,敘利亞伊德利卜阿里哈,這裡因為戰火摧殘下成為了一片廢墟,一組攝影師長曝光拍攝璀璨星空銀河美景!敘利亞伊德利卜阿里哈,這裡因為戰火摧殘下成為了一片廢墟,一組攝影師長曝光拍攝璀璨星空銀河美景!
  • 日媒文章:中企積極參與敘利亞戰後重建
    原標題:日媒文章:中企積極參與敘利亞戰後重建參考消息網1月15日報導日本《每日新聞》1月14日報導稱,中企正在積極對敘利亞進行投資。在從2011年開始的敘利亞內戰中,巴沙爾政府確立了優勢地位。對於倡導建設從亞洲至歐洲、非洲巨大經濟帶「一帶一路」的中國來說,敘利亞是鄰近地中海的重要據點。中國此舉似乎是瞄準內戰之後,希望獲得「重建權益」。文章稱,中國領導人去年7月在中阿合作論壇上宣布,中國將再向敘利亞、葉門、約旦、黎巴嫩人民提供6億元人民幣援助,用於當地人道主義和重建事業,表明了參與中東地區事務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