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的日本,堪稱滿目瘡痍,遍地廢墟。
工業基礎和城市建築,幾乎全部被美軍的無差別轟炸摧毀。在嚴厲的國際制裁下,日本國民經濟更是到了崩潰的邊緣。
當時,就有不少日本女子,迫於生計充當慰安婦,為駐紮日本的美國大兵提供性服務。美國大兵享受一次性服務後,會支付大約100日元的費用。這筆費用不高,卻相當於一位日本工人兩個月的工資。
但是,僅僅用了10年,到1955年,日本就全面恢復了經濟,主要經濟指標基本達到甚至超過了戰前最高水平。
這種經濟奇蹟,是怎麼發生的?究其原因,全體日本人都應該感謝一場戰爭——為期三年的韓戰。
1950年6月25日,以朝鮮不宣而戰進攻韓國為標誌,韓戰爆發。
在韓戰的最初階段,日本人極為擔心這場戰爭會不會「殃及池魚」。畢竟,已經沒有軍隊的日本,如果沒有美國大兵的保護,他們抵禦外來戰爭的能力幾乎為零。所以,不但日本老百姓惶恐不安,連日本政府也一度陷入高度慌亂。
很快,隨著美國軍隊為首的「聯合國軍」在朝鮮仁川登陸,介入韓戰,日本人開始笑了。
因為,來自美軍的訂單,雪片一樣飛向日本企業。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現代戰爭,是需要大量的後勤物資作為保障的。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一旦在朝鮮半島開戰,其需要的大量後勤物資根本就無法從遙遠的本土運送過來,必須依賴日本,成為「聯合國軍」的後勤物資供應基地。
我們知道,戰後日本,雖然極力想振興經濟,可在短時間內,無法走出困境。到了1950年初,日本經濟依然陰雲密布,令人窒息。因為沒有足夠的訂單,許多企業被捲入倒閉的狂潮。
數據顯示,從1949年下半年開始,日本中小企業中有40%倒閉,大企業中有2.6倒閉。勉強生存下來的企業,根本就無法進行設備投資,擴大生產。全國工人失業多達50萬。這牽涉到百萬、千萬的人口,難以過上正常的生活。
「聯合國軍」的訂單拯救了日本企業。日本企業馬上開足馬力,日夜不間斷生產,生產的槍枝彈藥、煤炭、卡車、鋼材、毛毯、棉布源源不斷地運往朝鮮半島。仿佛一夜之間,滿大街貼上招聘啟事。
舉一個例子,現在赫赫有名的汽車巨頭——日本豐田公司。1945年,日本戰敗,作為重要軍火供應商的豐田,工廠被夷為平地。在1950年左右,豐田公司已經奄奄一息,接近於關閉狀態。韓戰一打,美軍急需大量軍用卡車,給豐田公司帶來了大批訂單。
很快,豐田公司的產量就一翻再翻,一年之內,就將產量恢復到戰前的水平。
而且美國軍方在購買這些物質時都支付現金,絕不拖欠,甚至還痛快地答應了日本企業提高售價的要求。
美國軍隊不差錢。
數據不會騙人。三年韓戰打下來,日本向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提供了總共達36億美元的軍用物資。1952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也只有173億美元。
除了後勤物資訂單,韓戰期間,大量美軍和家屬,加上各種非軍事機構在日本居住,也在不同程度上刺激了日本經濟的恢復。
雖然韓戰結束後,美軍就停止了在日本的大宗軍用物資採購,可日本已經度過了戰後最困難的時候,駛入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