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鍾鷹翔,著名翻譯家,暢銷書《塔利班》的中文譯者
發生於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3日,在朝鮮半島上的那場慘烈戰爭至今仍在人們的記憶中迴蕩。中國軍隊戰死戰傷36萬人,擊斃擊傷敵軍109.3萬人,其中美軍39.7萬人,韓軍66.7萬人,英法其他軍隊2.9萬人(美國和韓國官方公布的擊斃擊傷人數總和為113萬,甚至超越了我國官方統計)。
這場戰爭給韓國、朝鮮、中國、美國等全世界諸多國家帶來了遭難,卻給日本帶來了「繁榮」。日本未曾參戰,卻坐享戰爭紅利,日本著名的「戰史」作家,兒島襄教授的《日本人眼中的韓戰》一書,從日本人的視覺為讀者解讀戰史,並闡述了這段戰史為日本帶來的巨大影響。
本書將韓戰定義為兩個戰場,一為軍事戰場,二為談判戰場。有如下三個特點:(1)紀錄翔實,從三八線的形成、戰爭爆發到停戰協議生效的歷次事件,全方位描述了參戰各方的立場和策略。(2)客觀公允,從歷史學家的角度,對各方的政治、軍事手段等的描述比較客觀,其立場和用詞比較公允。(3)節奏感強,全書29章400餘節,既有宏觀敘事也有細節的描述,節奏感、閱讀感俱佳。總體而言,書稿對讀者比較全面地了解韓戰有益,對維護人類和平、防止戰爭有益。
兒島襄教授總結韓戰對日本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日本對韓戰的關注不亞於太平洋戰爭。在戰爭上,許多日本學者將韓戰定義為太平洋戰爭的延續與終結;在政治上,韓戰的爆發促使美國對日政策轉向,由壓制轉為扶持;經濟上,日本作為美軍的最大供應基地,獲得了超過36億美元的戰爭特需。為朝鮮戰場提供的軍備物資就超過1億美元,美國將原定於戰爭賠償的850座工廠正式交還日本,其中飛機製造廠314座,軍火工廠131座,武器研究所25個。原本千瘡百孔的經濟面貌得到了極大改善,促使日本在戰後廢墟中迅速崛起。
閱讀本書,將幫助讀者從一個更立體的角度去審視韓戰,從更高層面認識韓戰對東亞,甚至全世界政治格局帶來的影響和演變。
作者:[日] 兒島襄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1月
內容簡介
《最寒冷的冬天Ⅳ:日本人眼中的韓戰》準確而翔實地記錄了1950年6月25日北朝鮮軍破突三八線始至1953年7月27日交戰雙方正式籤訂停戰協議止的戰爭始末。以時間為線索,史料為依據,採訪為支撐,客觀展現了那段精彩的戰爭歷史。
全書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對戰爭的背景介紹,描寫了開戰初期,韓國軍隊的大潰敗以及美國的幹預;第二部分,從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開始,介紹了美軍與中國志願軍之間的作戰態勢;第三部分,戰爭陷入僵持,各國開始在戰爭中尋找和談機會,最終在板門店達成停戰協議。作者訪問了戰爭的親歷者,對朝鮮半島歷史遺留問題和美蘇兩大陣營的勾心鬥角形成有獨到見解,客觀地將戰爭全貌展現在我們面前。
專家推薦
日本導師級史學大家兒島襄先生巨作,解讀史料,分析史實,觀點獨到——韓戰,未參戰國的日本,是最大的受益國!韓戰似乎是為日本而戰!日本戰史界權威,分享韓戰對日本帶來的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