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解萬曆朝鮮戰爭——在朝鮮發生的戰爭,開局總是那麼的一邊倒

2020-12-10 雲叔愛文史

1582年,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之亂,一代戰神織田信長身亡,豐臣秀吉平叛後掌握了織田家的勢力,開始日出之國的逐步統一。1585年平定四國,1587年平定九州,1590年平定關東,日本步入安土桃山時代。

豐臣秀吉

但是,豐臣秀吉在日本實現的的表面統一,和400多年後東北易幟後的中國其實是一樣的,地方勢力並沒有完全歸附中央,大名仍舊掌握著強大的兵力和財力,整個國家還是處在動亂的邊緣。為了獲得更多土地,穩住所有地方勢力,豐臣秀吉自然想到了身邊的小弟——朝鮮,還有更強大也更富有的對手——明朝。

各大大名

位於九州的大名宗義調掌控著對馬海峽,和朝鮮王室有著很多的接觸,雙方也有著頻繁的貿易往來。豐臣秀吉讓宗義調與朝鮮進行談判,名義上是借道朝鮮進攻大明,實際上是順勢吞併朝鮮。但是無論是宗義調還是他的繼任者宗義智,都並不希望朝日發生戰爭,因為宗義家一項主要的收入就是和朝鮮的貿易收入。所以宗義家一直採用拖延的戰略。但是到1591年,初定天下的豐臣秀吉已經不願意再等了,他將入侵朝鮮的總部搬到了九州,開始籌備戰事。

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組建了一支近16萬的部隊進行跨海作戰,這支部隊由各個地方的大名派遣部隊組成,軍費由大名各自分攤,領地越大經濟越好的大名派出的部隊越多,這就是豐臣秀吉所設計的軍役制度。

這支部隊按照史料來看,大部分是足輕,足輕在日本的理解比較複雜,能解釋為輕步兵,也能解釋為農民步兵,我覺得在這裡兼而有之,但重點並不在於足輕,而是這支部隊中,弓箭手的數量並不多,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歐式火繩槍部隊,又稱為火銃或鐵炮部隊。

鐵炮

早在1543年,歐式火繩槍傳入日本。因為戰爭的需要和火繩槍在戰場上的卓越表現,這種火器在日本發展迅速並逐步替代弓箭。火銃造價昂貴,所以和一般的足輕不同,火銃部隊是各個大名的精銳部隊,都是職業軍人。

寫到這裡就必須介紹一下朝鮮的武器裝備了。朝鮮陸軍當時的遠距離攻擊武器就是弓箭,沒有火銃,但是在火炮方面,卻是朝鮮佔優。

小口徑日本火炮

朝鮮軍隊主要裝備的火炮即「天地玄黃」四類大炮,天字銃筒是其中威力最大的火炮,口徑最大達到140毫米,填藥可達一公斤,攻擊距離為900步,可以發射球形實心彈,也可以發射散彈,更絕的是還可以發射大型弩箭;除此之外,朝鮮還改良了源自大明朝的碗口炮,這種炮是近代迫擊炮的鼻祖,彈道很高,射程不遠,威力大。而當時日本的火炮都是小型炮。口徑不足80毫米,所以射程、威力都遠遜於朝鮮。

這個應該是地字

1592年5月23日,第一波進攻的日軍(小西行長、宗義智)穿越對馬海峽,抵達釜山,日本艦隊有400艘運輸船,沒有護衛的戰船,竟然在被朝鮮軍隊發現的情況下,怡然自得地在釜山港口內休息過夜,朝鮮方面沒有發起任何攻擊。

23日晚上,隨軍抵達釜山的宗義智寫了親筆信給釜山守將鄭撥,再次強調了借道攻擊明朝的目的,被鄭撥拒絕,24日凌晨,日軍發動了攻城戰,不費吹灰之力佔領釜山,鄭撥戰死!小西行長接著率領麾下7000人又順勢攻佔了多大浦關口,守將尹興信戰死!至此,戰爭全面爆發,朝鮮史稱王辰倭亂,中國史稱萬曆朝鮮戰爭。

萬曆朝鮮戰爭

日軍佔領釜山的全過程,朝鮮海軍竟然一炮未發。慶尚道左水使樸泓指揮的部隊,因為選址的港口存在吃水問題,除非漲潮不能出海,所以全軍被困港口,為了免於船隻被日軍俘獲,只得放火燒船。慶尚道右水使元均的部隊雖然可以出海迎敵,但是當時在軍營的人手僅僅足夠四條船出擊,所以也未做抵抗就一路遁走,不過臨走時也燒毀了餘下的船舶。慶尚道海軍當時是朝鮮海軍的精銳,竟然在一炮未發的情況下全部自焚,真的是翻遍史書也很難找到的操作!

釜山戰役後,小西行長繼續沿朝鮮半島的中線火速向王都漢城推進,宗義智則率部從東路向北推進,策應小西行長的主力。兩支部隊很快又在大邱合會,並迅速攻佔了大邱。

大邱不同於釜山,釜山雖然是貿易港,卻不是大城,大邱卻是當時朝鮮的南部重鎮,人口多,商業興旺,日軍攻佔大邱後開始了大肆掠奪。其一是因為日軍一向有掠城的傳統,其二就是為了貼補軍費,畢竟這場戰爭是各家為自己買單,委屈了自己,就是成全了後來者!

日軍搶掠

5月28日,第二批跨海攻擊的部隊在加藤清正的指揮下抵達釜山,參與韓戰。按照原計劃,小西行長和宗義智的部隊應該在釜山等待加藤清正的部隊來到才展開攻擊,可是很明顯他們沒有這麼做,無奈的加藤清正只得命令部隊趕緊起拔,沿著東路去追趕小西他們的腳步。

一天後,日軍第三批跨海攻擊部隊在黑田長政的率領下於安骨浦登陸,這支部隊被要求從西線一路向北攻擊王京漢城。

黑田

形勢如此岌岌可危之下,北道兵馬節度使申立(正確寫法為左石右立)在忠州組建的一支8000人的部隊成為朝鮮的唯一希望。這支部隊的軍官大多來自南方,戰敗後歸建於此,士兵則大多在原地徵召。這樣的部隊構成自然不能有很強的戰鬥力,將領們都建議申立退守烏嶺要塞,但是申立不願死守要塞。

1592年6月6日,申立與小西行長決戰,申立擺下背水一戰的陣勢,背靠南漢江布陣,因為沒有遠程火器,申立的部隊不久就被擊潰,8000人馬幾乎全部被殺,申立自己逃往忠州城,發現忠州城也在他們和日軍對陣的時候被日軍偷襲得手,走投無路的申立跳水自殺。

小西

戰爭發展至此,朝鮮王朝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沒有人知道後面還會發生什麼,但是站在上帝視角的我們,卻可以說出下面這句話:戰爭,才剛剛開始!

相關焦點

  • 萬曆朝鮮戰爭埋下了明朝滅亡的種子
    萬曆朝鮮戰爭(1592年—1598年),又稱萬曆朝鮮之役;朝鮮稱「壬辰倭亂」,日本稱「文祿慶長の役」。是指明朝萬曆年間明朝和朝鮮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是一場抗倭援朝的戰爭。這場戰爭是由日本人豐臣秀吉發起的,1588年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後,野心逐漸大了起來,他打算在亞洲建立由自己主導的大帝國,甚至做出了先攻佔朝鮮,然後徵服中國、印度的大規劃。日本以朝鮮拒絕攻明為由侵入朝鮮。日軍在戰爭初期處於優勢,一個月內攻陷朝鮮京城漢城,驅逐朝鮮國王李昖。朝鮮無力抵抗,只好向大明求援。
  • 萬曆朝鮮戰爭,二次侵略朝鮮的日本軍隊結局如何?
    昨天文章介紹了第一次萬曆朝鮮戰爭,日本以損失35000人的慘痛代價被迫合談退軍,今天繼續聊聊四年後捲土重來的豐臣秀吉在第二次韓戰中的結局如何?萬曆二十四年,一直不死心的野心家豐臣秀吉再度整備軍隊要和明朝比劃一下,這次依舊拿出了老本,派上手裡最精銳的部隊,組成八軍,具體如下:第一軍:加藤清正10000人,第二軍:小西行長14000人,第三軍:黑田長政10000人,第四軍:鍋島直茂12000人,第五軍:島津義弘10000人,第六軍:長宗我部元親:13000人,第七軍:蜂須賀家政11000人,第八軍:毛利秀元40000
  • 萬曆朝鮮戰爭,日本軍隊中表現最好的將領是誰?
    萬曆朝鮮戰爭,前後持續七年,對中、日、朝三國均造成巨大損失。此時的日本剛剛結束動亂150餘年的戰國時代,由豐田秀吉再次完成統一。此人是不可一世的野心家,自認為擁有百萬精兵,無敵於天下,便想要吞併明朝,將明朝土地瓜分,分封給忠於自己的手下大名。
  • 萬曆時期韓戰:豐田秀吉統一日本卻殃及鄰國,三國三敗俱傷
    在我國歷史上,對日戰爭其實並不多,而且還主要集中在明清時代;但是明朝對日戰爭勝多敗少,而清朝對日戰爭則是勝少敗多;不光光是這樣,明朝對日戰爭還是在國力衰落的情況下進行的;那麼明朝和日本最大的戰爭——韓戰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 他是豐臣秀吉的養子,萬曆朝鮮戰爭任統帥,慘被德川家康軟禁50年
    豐臣秀吉日本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豐臣秀吉對隔海相望的朝鮮發動入侵戰爭,由於這時候中國的在位皇帝是大明王朝萬曆皇帝,所以這場戰爭史稱「萬曆朝鮮戰爭」,而朝鮮則史稱「壬辰倭亂」,日本則史稱站到中國和朝鮮的角度,這顯然是一場赤裸裸的侵略戰爭,站到日本的角度,那就是一場所謂的「開疆拓土」的戰爭。在萬曆朝鮮戰爭的整個過程,豐臣秀吉始終御駕親徵,也帶上了部分跟他南徵北戰的家臣,其中擔任日本軍隊統帥的家臣叫做宇喜多秀家,是本文要介紹的歷史人物。
  • 萬曆朝鮮戰爭:碧蹄館之戰的真實傷亡情況
    作為萬曆朝鮮戰爭的一次重要會戰,碧蹄館之戰給明、日雙方都帶來了相當大的重創,是一場沒有真正勝利者的會戰。明、日雙方在碧蹄館之戰中實際投入的兵力與傷亡程度,一直是充滿爭議的話題,長久以來懸而未決,沒有定論。據筆者多年來的整理和統計,明、日雙方在此戰中出動的兵力以及傷亡人數,在明、日、朝三國史料中,存在眾多說法。
  • 伊達政宗與萬曆朝鮮戰爭
    鮮為人知的是,這位充滿爭議、人稱「二十年」的伊達政宗,也曾在豐臣秀吉發起的侵朝戰爭中出兵朝鮮,並且在朝鮮修築倭城。明萬曆二十一年(日本文祿二年,公元1593年),隨著明朝東徵提督李如松率領大軍援朝,日軍在朝鮮戰場開始節節敗退。正月八日,日軍在朝鮮最前線的據點平壤城被李如松攻破,城內小西行長等部日軍棄城而逃。平壤的陷落,瞬間就造成日軍防線的收縮。
  • 萬曆朝鮮戰爭豐臣秀吉這樣說
    編者按:萬曆朝鮮戰爭,朝鮮稱壬辰倭亂,日本稱文祿慶長之役,是明代中後期著名的萬曆三大徵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這場戰爭中,日軍的數量一直多於明軍。第一次日軍有15萬-20萬之間,第二次日軍也有十幾萬。但兩次明軍都不超過10萬。
  • 萬曆年間援助朝鮮的戰爭,明朝軍隊和日軍到底誰更盛勝一籌?
    日軍完勝論從戰爭結果來說就無法自圓其說,1598年11月,日軍從朝鮮撤離,而在撤離之前,日軍就已經被而明朝聯軍給逼到了半島南邊一隅,發動戰爭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是攻略整個朝鮮併入侵中國,豐臣秀吉甚至於有讓日本天皇遷都北京的打算,那麼從這場戰爭的最終結果來說,日本勝了嗎?如果日軍完勝,日軍戰鬥力完勝,那為什麼結果是日軍撤離呢?
  • 美國人眼中的韓戰
    就在此前,南下的難民總是絡繹不絕,而這時路上卻杳無人跡,好像發生什麼大事,而他對此卻一無所知。與此同時,這裡早已是天寒地凍,氣溫差不多每天都要下降5度左右。此外,感到不安的還有一些情報人員。他們從各種各樣的消息來源那裡聽到了一些風言風語。這些傳聞讓他們確信,中國軍隊將於十月底前大舉進軍朝鮮。第1軍(騎1師歸其所轄)情報官珀西·湯普森上校是駐朝美軍中一致公認的最佳情報員之一。
  • 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為何會戰鬥力極強,殲敵60000多人
    70年前的韓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洲地區規模較大的局部戰爭。這場戰爭給亞洲地區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然而,當我們系統的研究韓戰的歷史,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對韓軍是一邊倒的進攻優勢。
  • 萬曆朝鮮戰爭,豐臣秀吉意在入侵明朝,為何他覺得自己能滅大明?
    在他的計劃中,日本要先滅朝鮮,再滅明朝,隨後佔領天竺稱霸世界。並且在計劃實施的第七年,將首都遷到北京。豐臣秀吉當年只是織田信長手下的一個足輕,但卻結束了混亂的日本戰國,相當於日本的秦始皇,昔日那麼多牛逼的大名都成了過往雲煙,只有豐臣秀吉一人笑到最後,你說他膨不膨脹。在他看來,他是命中注定要統一世界的。1591年,豐臣秀吉致書朝鮮國王,想要借道出兵大明,並且勒令朝鮮「秀吉入明之日,其率士卒,會軍營,以為我前導。」
  • 《韓戰》
    《韓戰:未曾透露的真相》封面作者簡介:約瑟夫·古爾登,美國知名政治作家,曾長期從事情報分析工作古爾登在《韓戰》前一部著作《黃金時代:1945-1950》涵蓋了從美國對日戰爭勝利到韓戰的歷史,是美國最有權威的文化機構每月一書俱樂部力薦讀物。其另一著作《超級律師》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達24周之久。譯者簡介:於濱,美國史丹福大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士。
  • 韓戰爆發的歷史真相
    莫斯科一方面滿足於通過共產黨對北朝鮮的控制,一方面相信金日成有能力對抗南方,因此可以實現其在朝鮮半島遏制美國而不發生直接衝突的設想。  然而,自從三八線劃定以後,南北朝鮮就一直處於緊張的對立狀態。金日成始終認為只有通過革命戰爭的手段才能解放全朝鮮並實現統一,而李承晚也主張加強軍備,積極北進。
  • 韓戰解密,史達林的別有用心
    韓戰爆發在得到中國和蘇聯的許諾,金日成回到朝鮮後就開始整頓軍隊,1950年6月25日,打著李承晚的旗號,越界挑釁,命令軍隊向韓國進攻。史達林為什麼改主意了?如果中國受到戰爭威脅,可以請求蘇聯駐兵旅順,共同對侵略者作戰。那麼關鍵點來了:日本的盟友是誰?美國。韓國的盟友是誰?美國。
  • 《日本人眼中的韓戰》書評
    作者簡介:    鍾鷹翔,著名翻譯家,暢銷書《塔利班》的中文譯者    發生於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3日,在朝鮮半島上的那場慘烈戰爭至今仍在人們的記憶中迴蕩。    這場戰爭給韓國、朝鮮、中國、美國等全世界諸多國家帶來了遭難,卻給日本帶來了「繁榮」。日本未曾參戰,卻坐享戰爭紅利,日本著名的「戰史」作家,兒島襄教授的《日本人眼中的韓戰》一書,從日本人的視覺為讀者解讀戰史,並闡述了這段戰史為日本帶來的巨大影響。    本書將韓戰定義為兩個戰場,一為軍事戰場,二為談判戰場。
  • 美國歷史是怎樣記載韓戰的?帶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韓戰
    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詳細聊聊韓戰中你可能不知道的事情,以及離美國歷史關於韓戰的紀錄。 第一,韓戰的起因 在我們的歷史記載中,韓戰講的主要內容是中國志願軍馳援朝鮮,將美國軍隊趕出三八線,成功避免了美國對我國的侵略,保衛了祖國。實際上僅僅只是我國抗美援朝戰爭,但是對於韓戰的詳細起因並沒有太多介紹。
  • 朝鮮和韓國的韓戰紀念館,展出的武器五花八門,令人大開眼界
    韓國戰爭紀念館位於首爾的韓國陸軍總部舊址上,紀念館雖然展示了韓國人幾千年的保家衛國的歷史,但是裡面大部分的內容對於中國遊客來說都只需要一帶而過。人們直奔而去的地方則是被濃墨重彩描寫的,發生在七十年前那場驚天動地的「6.25戰爭」。這是韓國人的叫法,國際上通用的叫法是「韓戰」或者是「韓戰」,國內一般被稱為「抗美援朝戰爭」。
  • 不為人知的英雄:萬曆朝鮮之役中潛伏於日本的大明間諜
    明萬曆二十年 (1592 年), 剛剛同意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派遣軍隊入侵犯朝鮮。 承平日久武備鬆弛的朝鮮 一觸即潰, 敗退千裡, 半月之內, 首都漢城淪陷, 兩月之後, 北方重鎮平壤亦落入敵手。瀕臨亡國的朝鮮的,遣使者向自己的宗主國大明朝求救,經過一番討論大明朝廷決定出兵援救。
  • 《跨過鴨綠江》真實的韓戰(一):戰爭是如何打響的?
    儘管《跨過鴨綠江》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存在,不過我可以接受,一部影視劇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更何況找那麼多演技好的外國演員肯定是不太容易的。整部劇因為有著國家背書,可以說是第一次從全局角度向我們再次呈現了那場戰爭,這在之前是沒有過的。所以我也想借著這部劇集用幾天時間向大家再次儘量全面地介紹一下韓戰的始末,希望現在的人們能記住那個年代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