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文章介紹了第一次萬曆朝鮮戰爭,日本以損失35000人的慘痛代價被迫合談退軍,今天繼續聊聊四年後捲土重來的豐臣秀吉在第二次韓戰中的結局如何?
萬曆二十四年,一直不死心的野心家豐臣秀吉再度整備軍隊要和明朝比劃一下,這次依舊拿出了老本,派上手裡最精銳的部隊,組成八軍,具體如下:
第一軍:加藤清正10000人,第二軍:小西行長14000人,第三軍:黑田長政10000人,第四軍:鍋島直茂12000人,第五軍:島津義弘10000人,第六軍:長宗我部元親:13000人,第七軍:蜂須賀家政11000人,第八軍:毛利秀元40000人。
日軍大舉登陸朝鮮釜山
以上軍隊為12萬人,加上釜山預備隊2萬人,總計14萬人,水路並進,再次入侵朝鮮。
此時在朝鮮駐軍的明朝軍隊只有6000餘人,明朝政府經過商議,派出吳惟忠3700人,楊元3000人兩支先頭部隊前往支援。由於此時李如松已經在和蒙古作戰中中伏身亡,他的老下屬麻貴接替總兵率領17000遼東鐵騎奔赴漢城。
戰爭第一階段,十幾萬日軍進攻朝鮮南原,副總兵楊元的6000部隊孤軍堅守數日寡不敵眾,守城將士除了楊元突圍出來的十幾人外,其餘全部陣亡,南原失守。猛將楊元被麻貴斬首示眾。
攻破南原後,付出很大傷亡代價的日軍喪心病狂開始屠城,之後日軍又分別攻陷黃石山、金州、公州等地, 漢城的屏障盡失,明軍在朝鮮的形勢陷入被動,雙方展開拉鋸戰,各有傷亡。
之後邢玠率領的4萬大軍到達朝鮮戰場,明軍和朝鮮軍開始轉入戰略反攻,經過稷山大捷和蔚山之戰後,日軍損失慘重,不斷後撤。明軍用火炮不斷收復城池。
明軍圍著蔚山城,正在射箭攻擊日軍
此時日軍後勤部隊已補給困難,士氣低下,十分渴望和明朝合談。但明朝武將均是死硬派,拒絕談判,總想一舉殲滅日軍,無奈明軍兵力太少,誰也吃不下誰,只能坐在原地對峙。
慢慢的,日軍開始吃不消了。由於日軍下了血本,部隊太多,國內已經供養不起,日軍只能陸續撤回日本,在朝日軍減少至80000人。與此同時,明朝軍隊卻源源不斷開往朝鮮,此時明朝軍隊總數已達70000人。總兵麻貴覺得清算日軍的日子到了,於是分兵三路,全線進攻,日軍損失慘重全線後撤至釜山一帶。
1598年8月,一代梟雄豐臣秀吉病死,日軍士氣大大受挫,已無心戀戰,秘密開始撤回日本。
之後在露梁海戰,以犧牲名將李舜臣、鄧子龍的代價大勝日本海軍,日本殘餘部隊逃回日本。
朝鮮水軍龜甲船
經過這次戰爭以後日本元氣大傷,國內怨聲哀道,豐臣秀吉集團的勢力徹底垮臺,日本從此進入德川幕府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