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朝鮮戰爭,二次侵略朝鮮的日本軍隊結局如何?

2020-12-16 歷史新烙印

昨天文章介紹了第一次萬曆朝鮮戰爭,日本以損失35000人的慘痛代價被迫合談退軍,今天繼續聊聊四年後捲土重來的豐臣秀吉在第二次韓戰中的結局如何?

萬曆二十四年,一直不死心的野心家豐臣秀吉再度整備軍隊要和明朝比劃一下,這次依舊拿出了老本,派上手裡最精銳的部隊,組成八軍,具體如下:

第一軍:加藤清正10000人,第二軍:小西行長14000人,第三軍:黑田長政10000人,第四軍:鍋島直茂12000人,第五軍:島津義弘10000人,第六軍:長宗我部元親:13000人,第七軍:蜂須賀家政11000人,第八軍:毛利秀元40000人。

日軍大舉登陸朝鮮釜山

以上軍隊為12萬人,加上釜山預備隊2萬人,總計14萬人,水路並進,再次入侵朝鮮。

此時在朝鮮駐軍的明朝軍隊只有6000餘人,明朝政府經過商議,派出吳惟忠3700人,楊元3000人兩支先頭部隊前往支援。由於此時李如松已經在和蒙古作戰中中伏身亡,他的老下屬麻貴接替總兵率領17000遼東鐵騎奔赴漢城。

戰爭第一階段,十幾萬日軍進攻朝鮮南原,副總兵楊元的6000部隊孤軍堅守數日寡不敵眾,守城將士除了楊元突圍出來的十幾人外,其餘全部陣亡,南原失守。猛將楊元被麻貴斬首示眾。

攻破南原後,付出很大傷亡代價的日軍喪心病狂開始屠城,之後日軍又分別攻陷黃石山、金州、公州等地, 漢城的屏障盡失,明軍在朝鮮的形勢陷入被動,雙方展開拉鋸戰,各有傷亡。

之後邢玠率領的4萬大軍到達朝鮮戰場,明軍和朝鮮軍開始轉入戰略反攻,經過稷山大捷和蔚山之戰後,日軍損失慘重,不斷後撤。明軍用火炮不斷收復城池。

明軍圍著蔚山城,正在射箭攻擊日軍

此時日軍後勤部隊已補給困難,士氣低下,十分渴望和明朝合談。但明朝武將均是死硬派,拒絕談判,總想一舉殲滅日軍,無奈明軍兵力太少,誰也吃不下誰,只能坐在原地對峙。

慢慢的,日軍開始吃不消了。由於日軍下了血本,部隊太多,國內已經供養不起,日軍只能陸續撤回日本,在朝日軍減少至80000人。與此同時,明朝軍隊卻源源不斷開往朝鮮,此時明朝軍隊總數已達70000人。總兵麻貴覺得清算日軍的日子到了,於是分兵三路,全線進攻,日軍損失慘重全線後撤至釜山一帶。

1598年8月,一代梟雄豐臣秀吉病死,日軍士氣大大受挫,已無心戀戰,秘密開始撤回日本。

之後在露梁海戰,以犧牲名將李舜臣、鄧子龍的代價大勝日本海軍,日本殘餘部隊逃回日本。

朝鮮水軍龜甲船

經過這次戰爭以後日本元氣大傷,國內怨聲哀道,豐臣秀吉集團的勢力徹底垮臺,日本從此進入德川幕府時代。

相關焦點

  • 萬曆朝鮮戰爭,日本軍隊中表現最好的將領是誰?
    萬曆朝鮮戰爭,前後持續七年,對中、日、朝三國均造成巨大損失。此時的日本剛剛結束動亂150餘年的戰國時代,由豐田秀吉再次完成統一。此人是不可一世的野心家,自認為擁有百萬精兵,無敵於天下,便想要吞併明朝,將明朝土地瓜分,分封給忠於自己的手下大名。
  • 萬曆朝鮮戰爭埋下了明朝滅亡的種子
    萬曆朝鮮戰爭(1592年—1598年),又稱萬曆朝鮮之役;朝鮮稱「壬辰倭亂」,日本稱「文祿慶長の役」。是指明朝萬曆年間明朝和朝鮮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是一場抗倭援朝的戰爭。這場戰爭是由日本人豐臣秀吉發起的,1588年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後,野心逐漸大了起來,他打算在亞洲建立由自己主導的大帝國,甚至做出了先攻佔朝鮮,然後徵服中國、印度的大規劃。日本以朝鮮拒絕攻明為由侵入朝鮮。日軍在戰爭初期處於優勢,一個月內攻陷朝鮮京城漢城,驅逐朝鮮國王李昖。朝鮮無力抵抗,只好向大明求援。
  • 歷史上中國與日本的五次較量:第三次萬曆朝鮮之戰(上篇)
    萬曆朝鮮之戰的起因日本從公元1467年應仁之亂起,進入了長達一百多年,各地大名割據,相互徵伐的狀態之中,史稱「戰國時代」。在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兩位大名率領下,逐漸平定日本各地的大名,基本結束了戰國割據的局面。
  • 他是豐臣秀吉的養子,萬曆朝鮮戰爭任統帥,慘被德川家康軟禁50年
    豐臣秀吉日本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豐臣秀吉對隔海相望的朝鮮發動入侵戰爭,由於這時候中國的在位皇帝是大明王朝萬曆皇帝,所以這場戰爭史稱「萬曆朝鮮戰爭」,而朝鮮則史稱「壬辰倭亂」,日本則史稱站到中國和朝鮮的角度,這顯然是一場赤裸裸的侵略戰爭,站到日本的角度,那就是一場所謂的「開疆拓土」的戰爭。在萬曆朝鮮戰爭的整個過程,豐臣秀吉始終御駕親徵,也帶上了部分跟他南徵北戰的家臣,其中擔任日本軍隊統帥的家臣叫做宇喜多秀家,是本文要介紹的歷史人物。
  • 細解萬曆朝鮮戰爭——在朝鮮發生的戰爭,開局總是那麼的一邊倒
    鐵炮早在1543年,歐式火繩槍傳入日本。因為戰爭的需要和火繩槍在戰場上的卓越表現,這種火器在日本發展迅速並逐步替代弓箭。小口徑日本火炮朝鮮軍隊主要裝備的火炮即「天地玄黃」四類大炮,天字銃筒是其中威力最大的火炮,口徑最大達到140毫米,填藥可達一公斤,攻擊距離為900步,可以發射球形實心彈,也可以發射散彈
  • 萬曆時期韓戰:豐田秀吉統一日本卻殃及鄰國,三國三敗俱傷
    在我國歷史上,對日戰爭其實並不多,而且還主要集中在明清時代;但是明朝對日戰爭勝多敗少,而清朝對日戰爭則是勝少敗多;不光光是這樣,明朝對日戰爭還是在國力衰落的情況下進行的;那麼明朝和日本最大的戰爭——韓戰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 日本史:日本侵略朝鮮
    日本統一後,把侵略的矛頭對準了鄰國朝鮮。公元1592年—公元1597年,在歷時六年的朝鮮壬辰衛國戰爭結束時,無論在陸地上,還是海洋上,日本侵略軍都遭到徹底的失敗。壬辰戰爭的勝利,使日本統治集團數百年不敢入侵朝鮮。那一系列威武雄壯的海戰,在朝、中海軍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 不為人知的英雄:萬曆朝鮮之役中潛伏於日本的大明間諜
    明萬曆二十年 (1592 年), 剛剛同意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派遣軍隊入侵犯朝鮮。 承平日久武備鬆弛的朝鮮 一觸即潰, 敗退千裡, 半月之內, 首都漢城淪陷, 兩月之後, 北方重鎮平壤亦落入敵手。瀕臨亡國的朝鮮的,遣使者向自己的宗主國大明朝求救,經過一番討論大明朝廷決定出兵援救。
  • 萬曆朝鮮戰爭,日本第一次侵略朝鮮派了多少兵?傷亡多少?
    豐臣秀吉在統一日本戰國以後,強迫日本天皇賜名賜官,野心開始膨脹,遂萌發了要依次徵服朝鮮、明朝、印度等國,建立一個包括日本、朝鮮、明朝、印度、東南亞在內的亞洲大帝國。豐臣秀吉在一次會議上對家臣說:「在我生存之年,誓將唐之領土納入我之版圖」。
  • 萬曆朝鮮戰爭,豐臣秀吉意在入侵明朝,為何他覺得自己能滅大明?
    在他的計劃中,日本要先滅朝鮮,再滅明朝,隨後佔領天竺稱霸世界。並且在計劃實施的第七年,將首都遷到北京。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日本戰國時期的戰爭無異於鄉村械鬥,其實強大的大名還是能夠召集數萬的兵力的,日本雖然小,但是人口還是挺多的。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後,戰爭動員能力就更強了。1592年,豐臣秀吉召集了30萬大軍準備先攻朝鮮,再攻大明。日本戰國時期從來沒有人能指揮這樣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豐臣秀吉相信自己的軍隊是史無前例的強大!
  • 日本歷史上曾四次侵略中國,前三次侵略歷史你都知道是何時麼?
    日本歷史上曾四次侵略中國,前三次侵略歷史你都知道是何時麼?勿忘國恥,日本國歷史上曾四次侵略中國,前兩次均以失敗告終!日本作為一個島國雖然國家地盤小,但是野心卻不小,你們知道麼,實際上日本歷史上曾經不止一次侵略中國,但是他們四次侵略中國只有甲午中日戰爭那一次勝利了,前兩次均以失敗告終。
  • 歷史上中國與日本的五次較量:第三次萬曆朝鮮之戰(中篇)
    此時的明朝是明神宗萬曆皇帝,剛剛完成張居正改革,還有戚繼光訓練的新軍還在,國庫還算充盈,雖然張居正去世了,大臣黨派林立,但是整體國力還沒有快速的衰退,還是有實力能夠跟日本一較高下的。此時乘朝鮮各地還有點力量在抵抗,日軍立足未穩,而且兵力分散到朝鮮八道,應該快速派遣軍隊把日軍各個擊破,趕出朝鮮。我們且看明朝如何應對。
  • 中國歷史上共有幾次抗日援朝戰爭?結局如何?
    朝鮮作為我國的主要鄰國,歷史上數次遭到日本的侵略。日本也是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他們隔著朝鮮海峽彼此相望。千百年來,日本又是一個不安分的國家,對於朝鮮半島垂涎三尺,一直蠢蠢欲動,躁動不安。從唐朝到晚清,日本主要對朝鮮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戰爭,我國無一例外地對朝鮮進行了援助,分別是唐朝與日本的白江口之戰,明朝抗日援朝戰爭,晚清爭奪朝鮮控制權的甲午戰爭。
  • 萬曆年間援助朝鮮的戰爭,明朝軍隊和日軍到底誰更盛勝一籌?
    日軍完勝論從戰爭結果來說就無法自圓其說,1598年11月,日軍從朝鮮撤離,而在撤離之前,日軍就已經被而明朝聯軍給逼到了半島南邊一隅,發動戰爭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是攻略整個朝鮮併入侵中國,豐臣秀吉甚至於有讓日本天皇遷都北京的打算,那麼從這場戰爭的最終結果來說,日本勝了嗎?如果日軍完勝,日軍戰鬥力完勝,那為什麼結果是日軍撤離呢?
  • 為何古代日本總是打朝鮮,朝鮮卻總打不贏,原來都是因為中國
    歷史上日本曾多次入侵朝鮮,而朝鮮基本上沒有侵略過日本。同時,日本入侵朝鮮的時候,每次朝鮮都顯得不堪一擊,最終都是在大陸中原國家的幫助下,朝鮮才把日本打敗,把日本趕出朝鮮半島,解除危機。這樣的情況,歷史上有三個時期最典型。
  • 都聽說過日本侵略朝鮮,但你知道朝鮮也曾入侵過日本嗎
    作為與日本隔海相望的鄰國,歷史上的朝鮮可沒少受日本欺負。而作為中國的藩屬國,每次朝鮮被日本欺負時中國自然都會替朝鮮出頭。無論是唐朝幫助新羅抵抗日本、百濟聯軍的白江口之戰還是明朝萬曆年間中朝聯合對抗日本的萬曆朝鮮之役,因為背後有中國老大哥的存在,受了欺負的朝鮮總是有機會能還手打回去。
  • 韓戰初期,北朝鮮軍隊有多厲害?美軍參戰也被打得連連敗退
    新中國成立後,歷經百年戰亂,早已破敗不堪的中國終於迎來了新生,全國上下一片歡愉,無論是金戈鐵馬的軍隊統帥,還是飽受摧殘的勞苦大眾,都對和平生活充滿了希冀。然而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朝鮮卻深陷戰爭的漩渦,蘇聯和美國相繼從南北朝鮮撤軍後,南北朝鮮圍繞著祖國統一問題,爆發了韓戰。
  • 中美俄朝韓五國教科書上如何描述韓戰?
    1905年日本打敗俄羅斯後,朝鮮被歸併進入日本帝國,並延續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國宣布的目標之一,就是讓朝鮮擺脫日本的控制。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蘇聯和美國同意按照38度緯線將這個國家分成兩個不同佔領區。他們最初想在朝鮮半島恢復和平後舉行全國大選,但隨著美蘇關係惡化,朝鮮半島出現了兩個各自獨立的政府,一個是北方的共產黨政府,一個是南方的反共產黨的政府。
  • 壬辰倭亂戰爭中明朝文化在朝鮮半島的傳播
    引言壬辰倭亂是指發生在明朝萬曆年間的一場持續七年(1592--1598年)之久的由剛統一日本的關白豐臣秀吉發動的對朝鮮王朝的侵略戰爭以及明朝出於宗藩關係和自身利益所進行的抗倭援朝戰爭。在戰爭期間,明、朝兩國將領及士兵共同作戰,明朝將士使中國文化傳入朝鮮半島,得到了朝鮮王朝軍民的認可和接受。
  • 歷史上中國曾三次出兵幫助朝鮮,很多人只了解1950年那次
    朝鮮自中國明朝皇帝朱元璋賜名「朝鮮」國後,幾百年來一直和中國保持良好的關係。朝鮮國力不強,屢次遭到外族侵佔,歷史上中國共三次出兵幫助朝鮮抵抗侵略,也許由於時間問題,大多數人都只知道最近一次爆發於1950年的韓戰;那麼還有兩次發生在什麼時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