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秀吉在統一日本戰國以後,強迫日本天皇賜名賜官,野心開始膨脹,遂萌發了要依次徵服朝鮮、明朝、印度等國,建立一個包括日本、朝鮮、明朝、印度、東南亞在內的亞洲大帝國。
豐臣秀吉在一次會議上對家臣說:「在我生存之年,誓將唐之領土納入我之版圖」。這裡的唐就是指明朝,因為日本受唐朝影響深遠,所以日本人一直稱中國為唐。
明神宗和豐臣秀吉
但要佔據中國,必先要徵服朝鮮,於是開始和朝鮮國王談判,要借路進攻明朝,被朝鮮國王言辭拒絕,於是豐臣秀吉於決定立刻發兵攻打朝鮮。
1592年正月,15萬名日本士兵通過對馬海峽,達到朝鮮。豐臣秀吉這次壓上全部老本,派上手裡最精銳的嫡系部分,分為九軍,由九名日本戰國赫赫有名的武將率領。具體如下:
第一軍:小西行長,18000人;第二軍:加藤清正22000人;第三軍:黑田長政:12000人;第四軍:島津義弘14500人;第五軍:福島正則25000人;第六軍:小早川隆景:15000人;第七軍:毛利輝元30000人;第八軍:宇喜多秀家11000人;第九軍:羽柴秀勝11000人。
明軍援助朝鮮
以上九位鬼子軍官在日本國內都是如雷掛耳的名將,可見豐臣秀吉已經賭上了老本。這幾位日本戰國精英到了朝鮮,確實表現出了精英的素質,在朝鮮一路勢如破竹。
而對面的李氏朝鮮王朝由於近200年沒有打過什麼仗,部隊軍事素質極差,連民兵都不如,而且朝鮮繼承了明朝重文輕武的傳統,國內政治鬥爭更甚於明朝,政府亂的一塌糊塗。在面對軍事素質極強,武器裝備遠超自己,如狼似虎的日本武士便一潰千裡,僅僅20天就丟了漢城,30天丟了平囊,朝鮮八道丟了七道,朝鮮國王被趕到鴨綠江邊上,連夜派出使者請求大明援助。
李如松遼東鐵騎砍殺日本軍
就在豐臣秀吉得意忘形之際,已多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拍板發兵援助朝鮮,在名將李如松的遼東鐵騎猛攻下,日軍節節敗退,在饑寒交迫中犧牲慘重,半年間日軍死亡超過35000人,日軍厭戰氣氛開始瀰漫,不甘心的秀吉不得不向明朝和談退軍,萬裡朝鮮第一次戰役以日軍慘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