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朝鮮戰爭,日本第一次侵略朝鮮派了多少兵?傷亡多少?

2020-12-16 歷史新烙印

豐臣秀吉在統一日本戰國以後,強迫日本天皇賜名賜官,野心開始膨脹,遂萌發了要依次徵服朝鮮、明朝、印度等國,建立一個包括日本、朝鮮、明朝、印度、東南亞在內的亞洲大帝國。

豐臣秀吉在一次會議上對家臣說:「在我生存之年,誓將唐之領土納入我之版圖」。這裡的唐就是指明朝,因為日本受唐朝影響深遠,所以日本人一直稱中國為唐。

明神宗和豐臣秀吉

但要佔據中國,必先要徵服朝鮮,於是開始和朝鮮國王談判,要借路進攻明朝,被朝鮮國王言辭拒絕,於是豐臣秀吉於決定立刻發兵攻打朝鮮。

1592年正月,15萬名日本士兵通過對馬海峽,達到朝鮮。豐臣秀吉這次壓上全部老本,派上手裡最精銳的嫡系部分,分為九軍,由九名日本戰國赫赫有名的武將率領。具體如下:

第一軍:小西行長,18000人;第二軍:加藤清正22000人;第三軍:黑田長政:12000人;第四軍:島津義弘14500人;第五軍:福島正則25000人;第六軍:小早川隆景:15000人;第七軍:毛利輝元30000人;第八軍:宇喜多秀家11000人;第九軍:羽柴秀勝11000人。

明軍援助朝鮮

以上九位鬼子軍官在日本國內都是如雷掛耳的名將,可見豐臣秀吉已經賭上了老本。這幾位日本戰國精英到了朝鮮,確實表現出了精英的素質,在朝鮮一路勢如破竹。

而對面的李氏朝鮮王朝由於近200年沒有打過什麼仗,部隊軍事素質極差,連民兵都不如,而且朝鮮繼承了明朝重文輕武的傳統,國內政治鬥爭更甚於明朝,政府亂的一塌糊塗。在面對軍事素質極強,武器裝備遠超自己,如狼似虎的日本武士便一潰千裡,僅僅20天就丟了漢城,30天丟了平囊,朝鮮八道丟了七道,朝鮮國王被趕到鴨綠江邊上,連夜派出使者請求大明援助。

李如松遼東鐵騎砍殺日本軍

就在豐臣秀吉得意忘形之際,已多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拍板發兵援助朝鮮,在名將李如松的遼東鐵騎猛攻下,日軍節節敗退,在饑寒交迫中犧牲慘重,半年間日軍死亡超過35000人,日軍厭戰氣氛開始瀰漫,不甘心的秀吉不得不向明朝和談退軍,萬裡朝鮮第一次戰役以日軍慘敗告終。

相關焦點

  • 萬曆朝鮮戰爭,二次侵略朝鮮的日本軍隊結局如何?
    昨天文章介紹了第一次萬曆朝鮮戰爭,日本以損失35000人的慘痛代價被迫合談退軍,今天繼續聊聊四年後捲土重來的豐臣秀吉在第二次韓戰中的結局如何?萬曆二十四年,一直不死心的野心家豐臣秀吉再度整備軍隊要和明朝比劃一下,這次依舊拿出了老本,派上手裡最精銳的部隊,組成八軍,具體如下:第一軍:加藤清正10000人,第二軍:小西行長14000人,第三軍:黑田長政10000人,第四軍:鍋島直茂12000人,第五軍:島津義弘10000人,第六軍:長宗我部元親:13000人,第七軍:蜂須賀家政11000人,第八軍:毛利秀元40000
  • 萬曆朝鮮戰爭,日本軍隊中表現最好的將領是誰?
    萬曆朝鮮戰爭,前後持續七年,對中、日、朝三國均造成巨大損失。此時的日本剛剛結束動亂150餘年的戰國時代,由豐田秀吉再次完成統一。此人是不可一世的野心家,自認為擁有百萬精兵,無敵於天下,便想要吞併明朝,將明朝土地瓜分,分封給忠於自己的手下大名。
  • 萬曆朝鮮戰爭:碧蹄館之戰的真實傷亡情況
    萬曆援朝,明朝提督李如松收復被日軍佔據的朝鮮陪都平壤後,想乘勝收復朝鮮都城王京,結果明軍在進兵路上的碧蹄館被日軍重重包圍,戰敗逃走。經此一戰後,李如松大受打擊,喪失進取之心,一路北退。而作為勝利者的日軍,不僅在此戰嚴重損兵折將,戰後也無力反攻明軍,同樣沒有進取的動作。
  • 萬曆朝鮮戰爭埋下了明朝滅亡的種子
    萬曆朝鮮戰爭(1592年—1598年),又稱萬曆朝鮮之役;朝鮮稱「壬辰倭亂」,日本稱「文祿慶長の役」。是指明朝萬曆年間明朝和朝鮮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是一場抗倭援朝的戰爭。這場戰爭是由日本人豐臣秀吉發起的,1588年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後,野心逐漸大了起來,他打算在亞洲建立由自己主導的大帝國,甚至做出了先攻佔朝鮮,然後徵服中國、印度的大規劃。日本以朝鮮拒絕攻明為由侵入朝鮮。日軍在戰爭初期處於優勢,一個月內攻陷朝鮮京城漢城,驅逐朝鮮國王李昖。朝鮮無力抵抗,只好向大明求援。
  • 萬曆時期韓戰:豐田秀吉統一日本卻殃及鄰國,三國三敗俱傷
    在我國歷史上,對日戰爭其實並不多,而且還主要集中在明清時代;但是明朝對日戰爭勝多敗少,而清朝對日戰爭則是勝少敗多;不光光是這樣,明朝對日戰爭還是在國力衰落的情況下進行的;那麼明朝和日本最大的戰爭——韓戰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 日本史:日本侵略朝鮮
    日本統一後,把侵略的矛頭對準了鄰國朝鮮。公元1592年—公元1597年,在歷時六年的朝鮮壬辰衛國戰爭結束時,無論在陸地上,還是海洋上,日本侵略軍都遭到徹底的失敗。壬辰戰爭的勝利,使日本統治集團數百年不敢入侵朝鮮。那一系列威武雄壯的海戰,在朝、中海軍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 日本近代的第一次對外戰爭(甲午戰爭的朝鮮篇)
    中日甲午戰爭是近代日本第一次對外戰爭。1894年6月初,朝鮮政府因東學黨起義向清政府求援。清廷派2000多人赴朝駐紮在朝鮮牙山。與此同時日本於6月12日,派歩兵第9旅團一戸大隊800步兵抵達仁川,拉開日本近代對外戰爭的序幕。
  • 萬曆朝鮮戰爭豐臣秀吉這樣說
    編者按:萬曆朝鮮戰爭,朝鮮稱壬辰倭亂,日本稱文祿慶長之役,是明代中後期著名的萬曆三大徵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這場戰爭中,日軍的數量一直多於明軍。第一次日軍有15萬-20萬之間,第二次日軍也有十幾萬。但兩次明軍都不超過10萬。
  • 不為人知的英雄:萬曆朝鮮之役中潛伏於日本的大明間諜
    早在中日開戰爭之前, 旅居日本的明人許儀後等人,就已經將豐臣秀吉企圖侵犯明朝的情報書送呈福建巡撫。 得到消息的東南沿海開始戒嚴,但沒想到日本的侵略戰爭在朝鮮爆發, 中日兩國在朝鮮的地盤上開戰。但是此時,大明朝廷對於日本的了解太少,還停留在昔日平定東南倭寇時的認知。
  • 韓戰各國派出多少兵力,中國犧牲了多少志願軍?
    這一階段主要是北朝鮮發動的統一南北。朝鮮的戰爭。同時呢,也是美國武裝幹涉韓戰的開始。接下來呢,從1950年的10月25號到1953年的7月27號,這一段時間才是咱們嚴格意義上來說的抗美援朝戰爭。1950年10月25號誌願軍出兵一隻跟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到了1953年的7月27號,最終走上了停戰談判桌。這也就宣告了整個韓戰的結束。
  • 原來在明朝,中國就援助過朝鮮打敗了侵略者!
    萬曆十三年(1585),在日本,豐臣秀吉被天皇任命為「關白「(攝政),次年又兼太政大臣,成為日本的實際統治者。豐臣秀吉掌權後,結束了日本延續百年之久的分裂局面。為了轉移國內各種勢力之間的矛盾,掠奪外國財富,豐臣秀吉發動了侵略朝鮮的戰爭。萬曆二十年(1592)四月,豐臣秀吉派小西行長等將領率軍20萬進攻朝鮮。
  • 伊達政宗與萬曆朝鮮戰爭
    鮮為人知的是,這位充滿爭議、人稱「二十年」的伊達政宗,也曾在豐臣秀吉發起的侵朝戰爭中出兵朝鮮,並且在朝鮮修築倭城。明萬曆二十一年(日本文祿二年,公元1593年),隨著明朝東徵提督李如松率領大軍援朝,日軍在朝鮮戰場開始節節敗退。正月八日,日軍在朝鮮最前線的據點平壤城被李如松攻破,城內小西行長等部日軍棄城而逃。平壤的陷落,瞬間就造成日軍防線的收縮。
  • 韓戰:紐西蘭軍輔助部隊難逃傷亡
    紐西蘭沒有出動短兵相接的步兵,只派炮兵16團和2艘護衛艦參加「聯合國軍」。雖然沒和志願軍面對面的交戰,但也有23人在炮火中喪生,79人傷病、失蹤,共計103人。紐西蘭戰後公布,一共派出了兩首軍艦和4700名官兵(其中1000名為志願兵)參加韓戰,45人陣亡。
  • 二戰時期,朝鮮裔日本兵是什麼情況?侵略湖北湖南被擊斃幾百人
    朝鮮總督府募兵令所以,二戰時期的韓裔日本兵到底是個怎樣的存在呢?說到這個,就要說說日本是怎麼統治朝鮮半島的了。而且30年代之後,日本先是陷入了中國戰場,後又挑起太平洋戰爭,所以前線兵力不足,在國內大肆徵兵,1937年,日本第一次近衛文麿內閣9月時通過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不過,日本人當時還是不敢徵召朝鮮人入伍(懷疑他們的忠誠度),但開始掠奪朝鮮半島勞工,甚至臭名昭著的「慰安婦」,但是1938年2月開始,允許朝鮮人參加志願兵,並頒發了《朝鮮人陸軍志願兵令》。
  • 細解萬曆朝鮮戰爭——在朝鮮發生的戰爭,開局總是那麼的一邊倒
    但是無論是宗義調還是他的繼任者宗義智,都並不希望朝日發生戰爭,因為宗義家一項主要的收入就是和朝鮮的貿易收入。所以宗義家一直採用拖延的戰略。但是到1591年,初定天下的豐臣秀吉已經不願意再等了,他將入侵朝鮮的總部搬到了九州,開始籌備戰事。
  • 歷史上中國與日本的五次較量:第三次萬曆朝鮮之戰(中篇)
    朝鮮跟明朝告急,讓明朝太出乎意外,明朝官員跟朝鮮的使臣說:你們國家實力不弱,為什麼突然這麼快三個月就淪陷,都快亡國了,所以開始懷疑朝鮮是不是跟日本聯合起來,先讓明朝出兵到朝鮮,然後將明軍一起給殲滅了。朝鮮國王聽到回報,估計快崩潰了,立馬在派好幾波使者,並把日本給朝鮮的國書帶去,表示自己真的沒有跟日本合起來坑你。
  • 最生死攸關鄰國:中國兵臨朝鮮3次,竟導致中國三個強盛王朝滅亡
    日寇傷亡超過萬人。明軍陣亡796人,受傷1492人。李如松的坐騎被鳥銃擊中、浙兵主將吳惟忠的胸部中彈負傷。當年三月,明朝增調劉綎、陳璘率軍入朝。在第一次援朝戰爭中,平壤城是拿下了,大明卻付出了幾十萬兩白銀,戰死幾千人。中日於1593年議和並休戰,李如松凱旋班師,被加封為太子太保,中軍都督府左都督。
  • 1592年—1598年發生在朝鮮半島的戰爭(壬辰倭亂) 現韓國不承認
    面對日軍的大舉侵略,朝鮮各地的有力鄉士自組義軍,如慶尚道星州的郭再祐於1592年4月21日組織義兵,屢次令安國寺惠瓊敗戰使其無法順利進入全羅道,甚至在1592年10月10日的第一次晉州城之戰中擊退細川忠興和長谷川秀一的大軍,人稱「天降紅衣將軍」,還有鄭仁弘、孫仁甲、金沔等也令毛利輝元無法順利佔領慶尚道。
  • 韓戰慘烈超乎想像,志願軍傷亡多少人,真實數據讓人淚崩!
    二戰中,英國和法國等西方國家,因為接連不斷的戰爭,失去了大量的兵力,沒有辦法繼續進行殖民統治,被迫放棄了海外的殖民地。而美國這個國家,卻靠著之前的軍事交易,賺取了大量的財富,還在戰爭結束後一躍成為超級大國。
  • 他是豐臣秀吉的養子,萬曆朝鮮戰爭任統帥,慘被德川家康軟禁50年
    豐臣秀吉日本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豐臣秀吉對隔海相望的朝鮮發動入侵戰爭,由於這時候中國的在位皇帝是大明王朝萬曆皇帝,所以這場戰爭史稱「萬曆朝鮮戰爭」,而朝鮮則史稱「壬辰倭亂」,日本則史稱站到中國和朝鮮的角度,這顯然是一場赤裸裸的侵略戰爭,站到日本的角度,那就是一場所謂的「開疆拓土」的戰爭。在萬曆朝鮮戰爭的整個過程,豐臣秀吉始終御駕親徵,也帶上了部分跟他南徵北戰的家臣,其中擔任日本軍隊統帥的家臣叫做宇喜多秀家,是本文要介紹的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