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聽說過日本侵略朝鮮,但你知道朝鮮也曾入侵過日本嗎

2020-12-16 騰訊網

作為與日本隔海相望的鄰國,歷史上的朝鮮可沒少受日本欺負。而作為中國的藩屬國,每次朝鮮被日本欺負時中國自然都會替朝鮮出頭。無論是唐朝幫助新羅抵抗日本、百濟聯軍的白江口之戰還是明朝萬曆年間中朝聯合對抗日本的萬曆朝鮮之役,因為背後有中國老大哥的存在,受了欺負的朝鮮總是有機會能還手打回去。也正因此,歷史上的朝鮮在我們的印象中永遠是以一個受氣包的形象出現。

但就是這麼一個我們印象中的受氣包,在歷史上面對日本時也有硬氣的時候。它不僅曾經主動進攻過日本,而且還取得了不小的勝利,使襲擾朝鮮海疆多年的倭寇銷聲匿跡數十年。

上圖_ 白江口之戰

海疆警報迭傳,太祖領兵徵討

自14世紀中葉開始,隨著朝鮮半島高麗王朝的統治日益腐朽,朝鮮海防便開始逐漸廢弛。

覺察到高麗王朝變化的日本倭寇很快便趁機舉兵大肆侵犯朝鮮沿海地區,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在倭寇的襲擾和打擊下,高麗王朝的軍隊無力守衛疆土,不斷潰逃奔散,高麗王朝的財政很快便出現了巨大的危機,在最困難的時候甚至連京都官員的薪水都支付不起。

無奈之下,高麗政府只好採取疏散官庫的辦法,把日本倭寇襲擊重點地區的官方倉庫全部轉移到內陸地區,任由倭寇襲擾朝鮮沿海地區,高麗王朝的這種行為更加助長了倭寇囂張的氣焰。

上圖_ 高麗王朝(宋遼金元)

倭寇的侵襲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後來李氏朝鮮建立後情況才有所好轉。為了解決倭寇之患,朝鮮太祖李成桂率領朝鮮軍隊不斷四處徵討倭寇,最後在南原之戰中李成桂負傷指揮朝鮮軍隊英勇作戰,最後朝鮮大破倭寇,擊殺倭寇頭目阿只拔都,殺敵無數,俘虜倭寇600餘人。

此戰過後,倭寇元氣大傷,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沒有恢復過來,

朝鮮海疆得以保持短暫的安寧,但徹底清剿倭寇的目的仍然沒有達到,倭寇問題仍是朝鮮的切膚之患。

上圖_ 日本武士畫

倭寇盤踞對馬,朝鮮大患仍存

在日本和韓國之間的朝鮮海峽中部有一座島嶼,名字叫做對馬島。

從十二世紀到1868年六百多年的歷史中,對馬島一直是日本的令制國之一,被對馬國宗氏所統治。

在日本室町幕府中期,由於日本國內地方割據勢力不斷增強,日本中央政府對於全國各地的掌控能力逐漸開始減弱,地方之間混戰不斷,大量無主武士為了生存便鋌而走險做了海盜。

儘管中央權威不復以往,對馬國仍然是武家中央幕府堅定支持者,並聽命於代表中央的室町幕府的調遣。

上圖_ 標註處為 對馬島

對馬島居於連接日本與朝鮮的交通要道之中,離朝鮮半島只有大約五十公裡

,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在高處甚至可以望見對面的韓國釜山,具有天然的地理優勢,因此在歷史上它一直充當著日本進攻朝鮮半島甚至妄圖中國大陸的一個重要跳板,也是朝鮮半島通往日本的一個重要海上門戶,蒙古大軍兩次入侵日本都首先佔領對馬島作為重要運轉基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對馬島面積不大,且多山林,地勢險峻,因此島上農田不多,一些生活日用品很難自給自足,只能依靠自己優勢的地理位置與朝鮮開展貿易以解決一些最基本的需求。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除了經營可憐的農業外,島上大部分人整日以捕魚打獵為生,民風極為彪悍。

「所居絕島,方可四百餘裡,土地山險,多深林,道路如禽鹿徑。有千餘戶,無良田,食海物自活,乖船南北巿糴。」

《三國志·魏書》

每逢災荒之年糧食歉收,為了解決生計問題,大批島民便會成群結隊地前往朝鮮海岸進行劫掠,再加上對馬島離日本本土較遠,離朝鮮又如此之近,久而久之對馬島便成了倭寇襲擾朝鮮的聚集之地,一度成為了倭寇的大本營。

上圖_ 李成桂(1335年-1408年),李朝開國之君

倭寇海患又起,朝鮮君臣決心討伐

李氏朝鮮建立後,攝於南原之戰的影響,在李成桂當政期間倭寇基本不敢侵犯朝鮮。但是當李成桂去世後,由於朝鮮接連發生多次宮廷政變無暇顧及海疆之事,倭寇便很快瞅準機會再次捲土重來。

當國內政局逐漸穩定後,朝鮮宮廷便開始設法處理倭寇之患。除了派兵嚴守海疆以防倭寇侵略外,朝鮮還致書日本室町幕府要求他們派兵圍剿倭寇,但是由於對馬島離日本本土相隔較遠,因此鎮壓倭寇的事情便很自然的落到了對馬宗氏的手上。

好景不長,公元1418年對馬國守護大名、宗氏家主宗貞茂去世,其子宗貞盛即位,但是由於權力都被倭寇頭目出身的家臣早田左衛門大郎所掌握,因此圍剿倭寇之事也終究不了了之。

恰逢當年對馬島糧食歉收,大批農民為了生計只能下海為寇。在1419年劫掠中國明朝沿海地區後,在返航的途中倭寇順便襲擊了朝鮮忠清道和黃海道,給朝鮮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消息傳到朝鮮宮廷之後君臣一片譁然,都強烈要求朝鮮世宗派兵徵伐對馬島以徹底解決倭寇之患。朝鮮君主世宗此時並不傾向出兵,但是由於在軍中影響力極大的太上王太宗李芳遠極力主張出兵,朝鮮君臣最終決定主動對倭寇發起進攻,命長川君李從茂將軍為三軍都體察使,率1.7萬人及兩百餘艘戰艦遠徵對馬島以徹底掃平倭患。

上圖_ 倭寇船

大軍遠徵對馬,決心蕩平倭患

公元1419年6月17日,朝鮮巨濟島海域附近艦舸齊列,旌旗蔽空,在世宗發表了一陣激烈的動員報告後朝鮮艦隊正式開始起錨遠徵。

由於途中遭遇颶風,朝鮮艦隊不得已只得暫時返回,到19日清晨,朝鮮軍隊再次出發遠徵對馬島,並於翌日登陸對馬。

登陸後的朝鮮軍隊一面派人勸降宗貞盛,一面派出軍隊一路高歌猛進,接連在幾次戰鬥中大敗日本倭寇,解救了數百名被倭寇擄掠的明朝和朝鮮的百姓。

朝鮮進攻對馬島的消息很快便為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持所知,當聽有人說明朝也準備派兵進攻日本時,很快足利義持便急令九州島守護大名派兵支援對馬島,爭取在明軍到達之前將朝鮮軍隊趕出對馬島。

一路高歌猛進的朝鮮軍隊此時並不知道日本正規軍已經前來支援對馬島了,因此在幾場與倭寇的戰鬥勝利後很快便自鳴得意,不把倭寇放在眼裡。後來隨著朝鮮軍隊深入對馬腹地,

由於地形不熟又分兵冒進,很快便遭到了日本正規軍的埋伏,在糠嶽之戰中被殺的大敗而回,日軍以陣亡120餘人的代價消滅朝鮮2500餘人,無奈之下朝鮮軍隊只得退守尾崎浦,戰爭陷入了膠著狀態。

上圖_ 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永樂皇帝

對馬島雖然有日本軍隊的援助,但由於距離的差距對比朝鮮的優勢還是有限的,在戰事僵持之下,對馬島很快便支持不住了。

在朝鮮遠徵對馬島的同時,日本倭寇派出三十一戰艦1500餘人襲擊大明遼東海岸,接到朝鮮方面的密報,明成祖朱棣要求遼東總兵嚴加防範。最後在劉江的率領下,明朝軍隊在望海堝之戰中大敗倭寇入侵,殲敵742人,俘虜857人,使可以回援對馬島最後一支有生力量也被消滅殆盡。

6月29日,宗貞盛率部向李從茂投降,並且答應保證嚴厲遏制倭寇行為,不再侵擾朝鮮各地。

再加上日本方面欺騙朝鮮說七月海上會有大的風暴發生,再加上此次遠徵耗資巨大,以朝鮮的國力很難維持,因此朝鮮方面很快便接受了對馬的投降請求,於7月3日正式正式回國。

上圖_ 朝鮮畫中的己亥東徵

此戰朝鮮對日本倭寇的入侵給予了堅決的打擊和強有力的回應,在朝鮮史書中被稱為「己亥東徵」。

此戰過後朝鮮與日本之間保持了數十年的和平局面,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明朝方面接到朝鮮的密報在望海堝之戰之戰中獲得大勝,從此使中國海疆保持了一百年的安定。

「己亥東徵」是朝鮮歷史上唯一一次主動出擊日本的戰役,顯示了朝鮮捍衛國家權益的力量和決心。

但是由於種種局限性這次東徵並沒有將盤踞對馬島的倭寇勢力連根拔除,此後數百年間倭寇仍然時刻威脅著朝鮮的海疆安定。日本倭寇像一個飄散不去的幽靈一樣一直懸在朝鮮君臣的心頭,直到一百多年後一個名叫豐臣秀吉的日本人將這個幽靈變成一把真正揮向朝鮮的屠刀。

文:舍旃

參考資料:

【1】《三國志 魏書》

【2】《朝鮮實錄 世宗實錄》

【3】《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日韓的千年恩怨:原來朝鮮也曾入侵日本!
    "一衣帶水",這個成語使用最頻繁的用法,大抵就是形容我國與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的關係。而對於朝鮮和日本的關係,我們最熟悉的也是日本侵略朝鮮。畢竟侵略朝鮮,在古代日本甚至算是一項長期"國策",相關事件多不勝數。但你可知,被日本當成"軟柿子"的朝鮮,也曾主動向日本發起入侵?
  • 日韓的千年恩怨:原來朝鮮也曾入侵日本!
    "一衣帶水",這個成語使用最頻繁的用法,大抵就是形容我國與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的關係。而對於朝鮮和日本的關係,我們最熟悉的也是日本侵略朝鮮。畢竟侵略朝鮮,在古代日本甚至算是一項長期"國策",相關事件多不勝數。但你可知,被日本當成"軟柿子"的朝鮮,也曾主動向日本發起入侵?
  • 日本史:日本侵略朝鮮
    日本統一後,把侵略的矛頭對準了鄰國朝鮮。公元1592年—公元1597年,在歷時六年的朝鮮壬辰衛國戰爭結束時,無論在陸地上,還是海洋上,日本侵略軍都遭到徹底的失敗。壬辰戰爭的勝利,使日本統治集團數百年不敢入侵朝鮮。那一系列威武雄壯的海戰,在朝、中海軍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 日本總是侵略朝鮮半島,那朝鮮半島有沒有反推過日本?其實也有
    從地形上可以發現,朝鮮半島就是日本進入大陸的跳板,所以歷史上日本侵略朝鮮半島是非常頻繁,唐朝一次(支援百濟對抗新羅),明朝一次(豐臣秀吉侵略朝鮮),不過這兩次侵朝日軍都被中國軍隊打跑了,一直到了晚清時節,中華沉淪,日本崛起之後,日本才終於控制了朝鮮。
  • 為何古代日本總是打朝鮮,朝鮮卻總打不贏,原來都是因為中國
    歷史上日本曾多次入侵朝鮮,而朝鮮基本上沒有侵略過日本。同時,日本入侵朝鮮的時候,每次朝鮮都顯得不堪一擊,最終都是在大陸中原國家的幫助下,朝鮮才把日本打敗,把日本趕出朝鮮半島,解除危機。這樣的情況,歷史上有三個時期最典型。
  • 為何歷史上日本老是侵略朝鮮,朝鮮卻總是挨打?朝鮮有這麼弱嗎?
    在日本人的理論裡,他們想要統治世界,首先就得打敗朝鮮,然後徵服蒙古,最後入主中原。看來日本人還深諳現在的修仙小說的套路,挑選的對手都是由弱到強,像朝鮮這樣弱雞的對手,純粹是給主角練手找感覺的,一切都是為了主角和最終boss大決戰而作鋪墊。
  • 為何古代日本總是打朝鮮,朝鮮卻總打不贏,原來都是因為中國
    歷史上日本曾多次入侵朝鮮,而朝鮮基本上沒有侵略過日本。同時,日本入侵朝鮮的時候,每次朝鮮都顯得不堪一擊,最終都是在大陸中原國家的幫助下,朝鮮才把日本打敗,把日本趕出朝鮮半島,解除危機。這樣的情況,歷史上有三個時期最典型。
  • 韓戰:近代朝鮮從隱士王國到日本殖民地的屈辱歷史
    明朝不僅沒有入侵過朝鮮,朱元璋還讓朝鮮的疆域擴展到了鴨綠江流域,而到了明英宗朱祁鎮(1427-1464年)時期,朝鮮東北部的疆域擴展到了圖們江流域。這樣一來,加上高麗王朝在1105年設置了耽羅郡(1121年改名濟州),現代朝鮮半島的版圖也就基本成型。
  • 朝鮮曾進攻過日本,結局如何?
    日本位於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其它小島嶼。朝鮮與韓國位於朝鮮半島,朝鮮在北部,韓國在南部。日本陸地面積約37.8萬平方公裡。朝鮮面積12.3萬平方公裡,韓國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裡。
  • 得知美國入侵朝鮮,彭德懷徹夜難眠:美國若佔朝鮮,隨時可以侵華
    晚清雖孱弱,但底子好歹還是厚實的,在當時的世界範圍內也算一個強國,而新中國在當時除了面積大之外,什麼都不是。那麼,對於一個擁有原子彈的世界頭號國家,中國應不應為了朝鮮去和他血拼呢?要想知道這一點,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朝鮮和中國的歷史淵源。朝鮮半島自古就是中國的藩屬,最早可追溯到商紂王的叔父箕子時期,是箕子分封之地。在兩漢、魏晉時期,今朝鮮半島北部成為統一中原王朝的領土。
  • 日本歷史上曾四次侵略中國,前三次侵略歷史你都知道是何時麼?
    日本歷史上曾四次侵略中國,前三次侵略歷史你都知道是何時麼?勿忘國恥,日本國歷史上曾四次侵略中國,前兩次均以失敗告終!日本作為一個島國雖然國家地盤小,但是野心卻不小,你們知道麼,實際上日本歷史上曾經不止一次侵略中國,但是他們四次侵略中國只有甲午中日戰爭那一次勝利了,前兩次均以失敗告終。
  • 韓國人為什麼恨日本:歷史上日本從沒有停止過對朝鮮半島的侵犯
    但是,我們學歷史就知道,明朝一直在抗倭,甚至產生了戚繼光這樣的抗倭名將。其實,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日本在海洋上的強大。他們到中國沿海,他們到朝鮮海岸,來去自如。但是我們呢?除了元朝,沒有任何朝代的戰船到過日本。日本其實才是亞洲的海洋強國,近代他的擴張實力,也是建立在若干年的成就之上的。日本人一直有野心,在明代他們就差點佔領了朝鮮。
  • 韓戰:近代朝鮮從隱士王國到日本殖民地的屈辱歷史
    明朝不僅沒有入侵過朝鮮,朱元璋還讓朝鮮的疆域擴展到了鴨綠江流域,而到了明英宗朱祁鎮(1427-1464年)時期,朝鮮東北部的疆域擴展到了圖們江流域。這樣一來,加上高麗王朝在1105年設置了耽羅郡(1121年改名濟州),現代朝鮮半島的版圖也就基本成型。
  • 日本聖母神功皇后,其實並不存在,為何日本人堅定相信她侵略朝鮮
    你要問什麼功勞這麼巨大,那文史君只能蔑視地說,這女的堪稱軍國主義侵朝鼻祖,她首開日本侵朝先例,並成功攫取了朝鮮大量領土。神功生卒暫時為170-269,但可以肯定是假的,可又沒有比這個時間更準確的考證。雖然她的存在與否仍是史學界的難題,但這並不妨礙我們通過神功三侵朝鮮的故事來看日本對朝鮮半島的「情有獨鍾」。
  • 冷研說歷史|為何自古以來都是日本侵略朝鮮?大化改新前的日本也很厲害嗎?
    不過也正因為這段歷史的太過久遠,因此雖然有《古事記》、《日本書記》兩本重要史料,但是其中充斥著大量神話元素,加之沒有相關的考古能夠證明這兩本書中所記載的歷史,因此被世界主流史學界認為並不可靠。▲阿伊努人和日本人之間有著漫長的戰爭史不過相對於日本與阿伊努人的戰爭,他們在朝鮮半島的擴張,卻算得上是真正的一波三折。在之前冷兵器研究所《日韓仇恨何時起》中,講述過日本和高句麗在朝鮮半島的爭霸戰爭。
  • 日本裔朝鮮兵,朝鮮王朝是如何利用「降倭」資源的?
    朝鮮籍日軍倒是聽說過,這算是二戰時期日本在朝鮮半島造的孽。但日裔朝鮮兵,真的存在這種人嗎?這個群體還真存在,不過不是在二戰時期,而是在幾百年前的朝鮮王朝時期。朝鮮半島和日本的地緣關係是很緊密的,咱們中國人熟悉的「倭寇」問題在朝鮮也存在而且更加嚴重,但是,這打來打去,也會有不少「倭寇」臣服於朝鮮王朝,即「降倭」。
  • 日本入侵朝鮮老照片,混成旅團仁川登陸,很快清朝再次被日本羞辱
    朝鮮這個和我國一江之隔的鄰邦自古以來就受到我國長期的影響,很多時間裡都是中央王朝的附屬國,也正因如此,這個東亞的小小半島就像是伸向大洋深處的一個跳板,給中國帶來了很多的麻煩,在明朝、清朝甚至是新中國建立後,我們都曾因為朝鮮而出兵,這其中又以清朝晚期出兵朝鮮導致的一系列戰爭和對我國的影響最為深遠
  • 明知朝鮮有大明罩著,豐臣秀吉為何還敢打朝鮮的主意
    文/寂寞的紅酒朝鮮,位於中國的東部,和日本隔海相望。歷史上,朝鮮一直是日本侵略的重要目標,日本曾多次大規模入侵朝鮮。16世紀中後期,豐臣秀吉統一了日本,隨後兩次入侵朝鮮,結果倭寇被中朝聯軍打的丟盔棄甲,狼狽逃回本土。
  • 為何自古以來都是日本侵略朝鮮?大化改新前的日本也很厲害嗎?
    不過也正因為這段歷史的太過久遠,因此雖然有《古事記》、《日本書記》兩本重要史料,但是其中充斥著大量神話元素,加之沒有相關的考古能夠證明這兩本書中所記載的歷史,因此被世界主流史學界認為並不可靠。不過非常有意思的是,無論是從考古相關資料,還是從日本各類古籍的記載來看。日本在大化改新前的歷史軌跡,其實在整個東亞,都算是獨樹一幟。
  • 二戰時期,朝鮮裔日本兵是什麼情況?侵略湖北湖南被擊斃幾百人
    韓國人會為日本人賣命嗎?韓國人當然不想,但是,1910年日本侵吞了朝鮮半島,所以當時韓國法理上就是日本的領土。三一運動這段時期,由於受「大正民主」的影響,日本軍事政府被文人政府替代,統治相對溫和,文化限制也稍有放寬,但1930年代開始,隨著日本日益「軍國主義」化,對朝鮮的同化也空前加強,韓國稱為「民族抹殺統治期」,日本殖民當局教育要所有朝鮮人都能使用日語;學校裡不再教授朝鮮語;從1940年開始,日本強制要求朝鮮人之姓名都必須改成日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