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日本總是打朝鮮,朝鮮卻總打不贏,原來都是因為中國

2020-12-14 張生全精彩歷史

喜歡歷史的朋友,都會發現一個現象。歷史上日本曾多次入侵朝鮮,而朝鮮基本上沒有侵略過日本。同時,日本入侵朝鮮的時候,每次朝鮮都顯得不堪一擊,最終都是在大陸中原國家的幫助下,朝鮮才把日本打敗,把日本趕出朝鮮半島,解除危機。

這樣的情況,歷史上有三個時期最典型。

(白江口之戰)

第一個時期是唐朝的時候。當時朝鮮半島分裂成了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個國家。日本先是控制了百濟,接著聯合百濟,攻打新羅。新羅很快就淪陷。於是新羅王公貴族向唐朝求救,唐高宗派出軍隊,與日本在白江口發動了一場大戰。最終把日本打出去,同時也順便滅亡了百濟和高句麗,重組了半島的政治格局。

第二個時期是明朝的時候。萬曆年間,日本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便發動了對朝鮮半島的戰爭。當時朝鮮半島是李朝宣祖時期,也是打不贏,急忙向明朝求救。明朝萬曆皇帝兩次派出軍隊,歷經數年,終於把豐臣秀吉的隊伍打出朝鮮半島。日本的政治格局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豐臣秀吉去世,德川家康上位,日本從戰國時代,進入了幕府時代。

第三個時期是在清朝末年的時候。日本入侵朝鮮半島。本來,清朝也曾派軍隊積極幫助朝鮮,但是由於自身實力不濟,最後並沒能幫助到朝鮮,朝鮮淪為日本的殖民地。而日本也全面介入中國事務,不但在甲午戰爭中打敗清朝,同時開始了數十年的侵華戰爭,直到抗日戰爭結束後,日本被攆出中國,而朝鮮也終於脫離了日本的殖民統治。

(豐臣秀吉)

那麼,為什麼在歷史上,總是日本侵略朝鮮呢?朝鮮為什麼總是受日本的欺負呢?難道朝鮮就從來沒有強大過一次嗎?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其一,日本有危機感朝鮮沒有。

日本因為生活在島上,同時又是火山極為活躍的地帶,這讓他們一直以來就有很大的危機感,總覺得自己生存的地方不安全,似乎要沉沒,或者有被海水淹沒的危險。所以,他們總想找到一塊更加安全的地方居住。

另外,日本由於孤懸海外,因此在歷史上,很少有依附關係。也就是說,在整個亞洲的宗藩體系中,他們既沒有當過宗主國,也沒有當過藩國。這樣他們也就很少有朋友。雖然他們一直以來,試圖奉大陸中原國家為宗主國,不過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這種情況其實很少實現。

而朝鮮不一樣。朝鮮從箕子朝鮮開始,就與大陸的中原國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一直以來,都是奉大陸中原國家為宗主國。而且在所有大陸中原國家的藩屬國中,要說最忠誠,和大陸中原國家發生矛盾最少的,也就是朝鮮了。

正是由於朝鮮和大陸中原國家有著這種牢不可破的關係,因此,朝鮮一直以來就很有安全感。畢竟只要自己遭遇了麻煩,作為宗主國的大陸中原國家,必然會出頭幫他們擺平。因此,他們就不太重視自己的軍事建設。而這樣一來,一旦日本打過來的時候,他們自然要打不贏,需要大陸中原國家幫忙了。

(侵略朝鮮的日本軍)

其二,日本侵略朝鮮不是只為了侵略朝鮮。

日本確實多次侵略朝鮮。但是,日本侵略朝鮮,從來不是只為了侵略朝鮮,他們只是把朝鮮當成一塊跳板,希望通過這塊跳板侵略大陸中原國家。

日本為什麼總是想著要侵略大陸中原國家呢?日本有兩個目的:一是大陸中原國家很寬闊,在這樣的地方住著,日本很安心。二是大陸中原國家物產豐富,日本侵入大陸中原國家,可以得到豐富的物資。這一點,和古代中國北方的那些民族是一樣的想法。明朝的時候,海邊不斷出現倭亂,就是日本人想通過抄掠,獲得更多物資的表現。

朝鮮半島地勢狹窄,和日本比較,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因此,從安全性的角度來考慮,日本就算把朝鮮打下來,他也不會很安心。朝鮮的資源也不是很豐富,日本當然也不會費盡心機,只把朝鮮打下來了事。

朝鮮地勢狹窄,資源不豐富,但是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它可以作為進攻大陸的跳板。有這塊跳板和沒有這塊跳板,是完全不一樣的。有這塊跳板,那麼,日本就可以在這裡做準備,囤積物資,操練軍隊,布置戰術,然後不慌不忙向大陸中原國家進攻。沒有這塊跳板,從船上直接打過來,他們就沒有根基,就很難在中國找到便宜。

所以說,朝鮮正是因為中國的存在,他們才會總是被日本欺負。

(參考資料:《舊唐書》《明史》《清史稿》等)

相關焦點

  • 古代的朝鮮,為什麼和中國關係那麼好,只是因為害怕中國麼
    我們都知道在歷史上朝鮮和中國的關係一直是非常好的,一度是中國的藩屬國,那麼朝鮮是什麼時候脫離中國的呢?從我們的歷史上和容易就能發現,我們古代中國和朝鮮的關係就能很好的反映出當時中國國力的強盛與否。說到朝鮮的這次亡國危機那我們就不得不說日本了,我們可以研究一下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戰爭,倭寇入侵不算的話基本上是可以概括為四場場大戰的,但是其中有三場大戰都是在朝鮮半島打起來的,那就是白江海戰、萬曆年間的韓戰然後就是甲午中日海戰了。最有意思的是我們中國一直是非常友好的,這幾場戰爭的發起方也一直不是咱們泱泱中華,而是一直不安分的日本。
  • 韓戰為何非打不可?唇亡齒寒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重要
    哪怕將好不容易攢下的家底打光,也要打這場衛國戰爭,彭總也說:打完了再搞建設。那麼為什麼要打這一仗?在當時很多人不理解,畢竟美國沒有直接侵佔我國領土,雙方還有緩和餘地,而一旦我國出兵,勢必會再次陷入戰爭泥沼中,戰爭的結果誰也預料不到,贏了還好,輸了後果不堪設想,而且就當時軍事力量對比,輸的機率似乎更大一點。
  • 朝鮮半島到底有什麼誘惑力,為何總是被日本「青睞有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過,拋開先前的歷史時期不談,現代社會的局部動蕩和不安定因素似乎都在幾個半島國家上,比如朝鮮半島、巴爾幹半島和索馬利亞半島。另外一個規律就是,除了印度之外,幾乎也很少有完全統一的位於半島上的國家。
  • 直到晚年,麥克阿瑟仍未釋懷:按我的計劃打,韓戰早打贏了
    出於捍衛本國國防安全的目的,在美軍無視中方多次警告,悍然跨過三八線進入北朝鮮作戰後,中方便組建了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發起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戰爭。在聯合國軍吃第一次敗仗之前,包括美軍在內的不少國家都對中國軍隊抱有強烈的輕視態度,甚至認為中國並不會在這場戰爭中投入過多,畢竟中國當時還是一個農業大國,軍隊在武器裝備、後勤等方面都處於劣勢。
  • 老外:古代中國為什麼沒拿下朝鮮?韓國網友:他們兵力弱,打不過
    在很多人眼中,中國的版圖似乎從來都是如今那支「亞洲雄雞」的模樣,其實並不是那樣,早在商朝時期的中國其實規模很小,能夠有如今的版圖可以說是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打拼的結果,歷朝歷代的皇帝有的為我們開疆拓土,有的為我們守衛家園,中國能有如今世界第三大的國土,實屬不易。可是從地圖上來看,朝鮮半島這塊地圖最多也就是中國的附屬國,為何中國沒對他們下手呢?
  • 韓戰初期,朝鮮究竟有多少兵力,為何能將韓國打得毫無招架之力?
    那麼問題來了:朝鮮究竟有多少兵力,為何能將韓國打得毫無招架之力呢? 我們本文就來解決一下這個問題!看一下在韓戰初期,南韓軍隊和朝鮮軍隊的各項實力對比,看看南韓軍隊為何會被打得節節敗退!
  • 朝鮮人能打?不,主要是中國培養的好,從我國回朝鮮有多少部隊?
    朝鮮人很能打?不一定,因為要看怎麼來看待這件事。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上來看,身處於半島上的國家經常受到來自中原、塞北以及日本的侵略,比如唐朝、蒙古、後金以及古代日本都曾侵入過朝鮮半島,此時的古代朝鮮一敗塗地,幾乎沒有一戰之力。如果從近現代來看的話,日本和沙俄也曾將朝鮮半島作為其勢力範圍,此時的朝鮮也是無力抵抗。
  • 韓戰中中國、美國、韓國打得不可開交,可為什麼日本獲益最大
    韓戰油畫就連美國在戰後重新審視這場毫無勝算的戰爭時都不斷地搖頭、搖頭、再搖頭。因為美國在這場戰爭中不但消耗掉了大量的物力和財力,就連人力也損失了不小。二、日本成為美的後勤補給基地,經濟、軍事迅速得以復甦二戰結束後美國開始了大量的裁軍,就連朝鮮局勢日益緊張時,依然將國內以及在日本駐紮的第八集團軍裁撤了很多。開戰後為了應對後勤的不足,美國在日本直接訂貨,大到軍火物資、小到軍人用的飯盒都在日本訂購,就連聯合國軍中不吃豬肉的土耳其旅的官兵,他們的清真食品也是美國後勤部門緊急在日本採購的。
  • 美國老兵回憶韓戰:當看到他們的雙腳時,就知道這場仗打不贏
    因為,他們都已犧牲了。年輕的戰士們手握鋼槍,保持戰鬥姿勢,槍口瞄著敵人,但是卻已成了「冰雕」。是的,整連的士兵都在寒冷下犧牲了。即使犧牲,他們的槍口也依然瞄向敵人的方向。這就是韓戰中「冰雕連」的故事,而且不是一個連隊,而是三個連隊,僅有兩人生還。
  • 為何歷史上日本老是侵略朝鮮,朝鮮卻總是挨打?朝鮮有這麼弱嗎?
    在日本人的理論裡,他們想要統治世界,首先就得打敗朝鮮,然後徵服蒙古,最後入主中原。看來日本人還深諳現在的修仙小說的套路,挑選的對手都是由弱到強,像朝鮮這樣弱雞的對手,純粹是給主角練手找感覺的,一切都是為了主角和最終boss大決戰而作鋪墊。
  • 日本總是侵略朝鮮半島,那朝鮮半島有沒有反推過日本?其實也有
    從地形上可以發現,朝鮮半島就是日本進入大陸的跳板,所以歷史上日本侵略朝鮮半島是非常頻繁,唐朝一次(支援百濟對抗新羅),明朝一次(豐臣秀吉侵略朝鮮),不過這兩次侵朝日軍都被中國軍隊打跑了,一直到了晚清時節,中華沉淪,日本崛起之後,日本才終於控制了朝鮮。
  • 在韓戰中,美軍打得如此憋屈,為何沒有對志願軍使用原子彈?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在戰爭中真正使用過原子彈的國家,原子彈的威力美國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清楚。在二戰時,美國在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迫使日本放棄了最後的抵抗,最終選擇投降。而美國在韓戰時,美軍打得如此憋屈,為何卻沒有對志願軍使用原子彈呢?
  • 日韓的千年恩怨:原來朝鮮也曾入侵日本!
    01日本倭寇對朝鮮長期侵擾互為鄰裡的古代中國、日本和朝鮮,隨著中國文化的輸出而不斷加強著聯繫在中日海路發展出規模以前,朝鮮一直是日本入華的重要途徑。許多中國文化,也是經由朝鮮傳入日本的。但對於古代日本而言,"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儘管朝鮮在促進日本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日本還是長期將朝鮮視作"假想敵",乃至"盤中餐"。且這種觀念,直到近現代都還是日本對待朝鮮的重要思想。
  • 中國、日本、美國是如何在朝鮮半島「相愛相殺」的?
    有人說國運是歷史發展大勢,也有人說國運是英雄創造的時事;就連古代易學家們也說這是陰陽交替的產物。不管怎麼解釋,「國運」聽起來都很形而上,這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究竟該如何理解?那麼今天冷先生就帶大家落到實處,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側,用經濟視角看「國運」。
  • 一巴掌打在美國臉上,喊痛的卻是蘇聯。這就是韓戰
    一場戰爭,有時候,明明戰打贏了,事後看,實際是輸了。比如二戰時期,日本偷襲珍珠港,戰術上來說,的確是一場大勝戰。但也正因為偷襲珍珠港,給了美國參戰的最好偷口,最後日本完敗。現在看,珍珠港之戰其實是日本輸了。
  • 抗美援朝美國武器先進,為何打不贏中國?三個原因成就偉大勝利
    中國經歷了14年的抗日戰爭,終於得以在1945年以一個勝利國的姿態在世界上站起來了。我們國家的發展史也是一部血淚史,中國因為清朝末年的閉關鎖國,而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實力漸漸拉開,後來我們國家更是遭受了不少國家的打擊,對中國人來說,這是非常屈辱的一段歷史。
  • 韓戰只打了3年,而越南戰爭美國為何敢打10年?
    轉頭看一下韓戰,這場同樣由美國主導而位於東北亞地區的戰爭,卻只打了3年就完全結束。對美國來說,這兩場戰爭的目的是一致的,決心也是一樣的。之所以出現戰爭時間的巨大差距,完全是因為當時的局面決定的。因為當時朝鮮半島已經形成了和東西德相似的局面,就算局勢再壞,也不過是兩者分而治之,敵對相處而已。至於越南,雖然法國無力控制局面,並狼狽撤走,但是美國已經下定決心要支持南越,形成南北對峙,達到僵持的局面。然而所有的一切都出乎美國的預料,因為金日成在朝鮮發動了進攻南朝鮮的戰爭,而在越南,北越同樣發動了對南越的戰爭。
  • 韓戰誰贏了?為何一槍未發的蘇聯和日本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01 美國:現在韓國經濟好,所以我們贏了從戰後美國一些類似於克拉克等高級將領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絕非是韓戰的贏家,但同時他們也不認為自己是輸家。其實美國這樣的說法還是有一定根據的。但是僅僅是因為打了一場仗韓國的經濟就上去了?這樣的理由無疑是站不住腳的,雖說韓國的一些財團是借著韓戰發家的,比如說著名的韓進財團,但是若是將這樣的個例歸咎於韓國經濟發展的原因。無疑是有失偏頗的。
  • 收復海南島,打贏韓戰彰顯中國力量,金一南:生死存亡靠戰將
    金一南在《為什麼是中國》中曾經提到韓戰的重要性,這場戰役不只打醒了美國人,更讓全世界驚嘆中國睡獅的怒吼和崛起。美軍從未想到,中國在內戰剛完畢的「休整期」,居然能快速集結39軍和38軍跨過鴨綠江,這讓身經百戰的結合國軍無比震驚。
  • 別看在打貿易戰,古代他們才是一家,說說大和民族與朝鮮半島的愛恨糾葛
    雖然現在日本和韓國因為經貿、產業關係鬧得不可開交,在歷史上日本也多次進攻朝鮮半島,但日本和朝鮮半島政權之間卻有非同一般的關係,可以說沒有朝鮮半島政權的支持大和民族難以在日本列島站穩腳跟。大和族能戰勝土著勢力朝鮮半島的支持至關重要,大和民族所需要的刀劍、盔甲、鑄城技術都和朝鮮半島有關,朝鮮半島還充當了中國鐵器進入日本的中間商,可以說沒有朝鮮半島的物資(別管原產地是哪裡)在早期甚至可能手無寸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