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為何非打不可?唇亡齒寒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重要

2020-12-11 三叔歷史觀

我國剛建國時,民生凋零,百廢待興,數十年的戰亂早已將曾經「天朝大國」的尊貴打的一乾二淨,所以當戰亂結束,最緊要的事情就是建設國家,可是就在這時,我國又打了一場大仗。

韓戰爆發時,正趕上新中國成立之際,國家實力還沒有從戰亂中恢復,而美國不顧我國嚴厲警告,異常囂張地跨過「三八線」,並一度打到鴨綠江邊,對此挑釁行為,我國領導也在考慮究竟要不要打?敵人這麼強大,武器裝備均為世界一流水準,甚至還有原子彈大殺器。

但經過慎重思考之後,毛主席力排眾議決定:出兵朝鮮。哪怕將好不容易攢下的家底打光,也要打這場衛國戰爭,彭總也說:打完了再搞建設。

那麼為什麼要打這一仗?在當時很多人不理解,畢竟美國沒有直接侵佔我國領土,雙方還有緩和餘地,而一旦我國出兵,勢必會再次陷入戰爭泥沼中,戰爭的結果誰也預料不到,贏了還好,輸了後果不堪設想,而且就當時軍事力量對比,輸的機率似乎更大一點。

如今對於為什麼打這場戰爭,主流思想可以概括為「唇亡齒寒」。但其實這樣想法稍顯片面,打這場戰爭除了看中朝關係,還要分析朝鮮半島的地理位置

對於中國的國家安全而言,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朝鮮半島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價值。朝鮮半島這種極為重要的戰略價值,首先是由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及因此而具有的地緣政治意義所決定的。

其次,曰本自古代以來兩次通過朝鮮半島侵入中國的歷史經驗,也使新中國領導人不得不對朝鮮半島的戰略地位予以重視。

最後,在東西方冷戰的國際大背景下,中朝兩黨兩國人民在反對日本侵略和爭取民族解放運動中結成的深厚情誼,加之雙方基於意識形態而處於共同的社會主義陣營,也給中朝兩國關係的定位在戰略層面被賦予了新的內容。

朝鮮半島的地理位置很獨特,其位於亞洲的東北部,呈狹長的「豕」字形。其北部以鴨綠江、長白山和圖們江為界,與中國和俄羅斯接壤;東臨日本海,西臨黃海,分別與日本和中國隔海相望;東南部隔朝鮮海峽與日本列島為鄰。

在自然地理上,朝鮮半島夾亞洲大陸與日本列島之間,居於東北亞地區的中心地位。

而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朝鮮半島則是被東北亞地區的主要國家所包圍。

二者兼之,使朝鮮半島被賦予了極為重要的戰略價值。因其獨特的自然地理位置,朝鮮半島自古以來就成為連接亞洲大陸和日本列島的重要通道。由此,朝鮮半島自然也就成為大陸勢力與海洋勢力的交匯地帶。

從戰略角度來看,朝鮮半島既是亞洲大陸國家叉向日本列島的匕首,又是日本列島國家進入亞洲大陸所必經的天然的理想跳板。

從而使得無論是大陸勢力還是海洋勢力,都必將爭奪對朝鮮半島的控制權:若防禦則以其作為屏障與戰略緩衝,若進攻則以其作為前沿和突出部。

自中國古代元朝以來,經近代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生動地證明了這一點。而對於朝鮮半島國家被包圍在周邊主要國家之中的生存狀態,美國國際政治學者漢斯摩根索更是從政治學權力本質的角度給予了簡單而直白的評價:

「由於它(指朝鮮半島)的地理位置比鄰中國,在歷史上大部分時間裡,它依靠強鄰的控制和介入,作為一個自治國家而生存。每當中國的權力不足以維護朝鮮的自治地位時,另一個國家,主要是日本,就會試圖在朝鮮半島取得立足點。兩千多年來,朝鮮的命運一直取決於一個國家控制朝鮮的優勢,或者取決於兩個競相控制朝鮮的國家之間的權力均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指導國家對外戰略的地緣政治理論有了新的發展。在繼承了「海洋力量論」和「大陸心臟地帶學說」的基礎上,「邊緣地帶學說」被提了出來。「大陸心臟地帶學說」,將歐亞大陸心臟地帶周圍由水陸兩便國家所構成的區域,稱之為「內新月區域」。

「邊緣地帶學說」稱這一區域為「邊緣地帶」,並認為:「從來不曾發生過單純的陸上勢力與海上勢力的對抗」,歷史一直都是邊緣地帶國家間的對抗。

從而「邊緣地帶學說」斷言:「誰支配著邊緣地區,誰就控制歐亞大陸;誰支配著歐亞大陸,誰就掌握了世界的命運」

進而「邊緣地帶學說」指出:歐亞大陸的邊緣地區處在大陸心臟地帶和邊緣海之間,必須看作是一個中間區域,在海上勢力和陸上勢力的衝突中,起著一個廣大緩衝地帶的作用。

它面對兩個方面,必須起海陸兩面的作用,並且從海陸兩面保衛自己。它的水陸兩面的性質是它的安全問題的基礎。

根據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朝鮮半島自然屬於「邊緣地帶」。自「邊緣地帶學說」成為二戰後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地緣政治理論基礎以後,朝鮮半島在美國遏制蘇聯及共產主義擴張中的戰略價值便尤為凸顯。

反之,朝鮮半島對於同樣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而言,其戰略價值也在理論上顯得更加重要。

也就是說朝鮮半島可以成為一個獨立國家,但他不能受美國、日本掌控,因為那將對陸權國家造成威脅,同樣,美國、日本也不會允許陸權國家(俄國、中國)操控他,那對海權國家也是一種威脅。

所以朝鮮在這種「包圍下」成為海陸兩勢力的緩衝帶是至關重要的。

相關焦點

  • 韓戰初期,北朝鮮軍隊有多厲害?美軍參戰也被打得連連敗退
    但可以肯定的是,韓戰是一場在蘇美冷戰的背景下,南北雙方都想要的戰爭。北朝鮮方面,金日成希望統一朝鮮,建立完整的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蘇聯也想借韓戰拖美國下水,使美國深陷戰爭的泥潭,從而在冷戰中獲取先機;南朝鮮方面,李承晚自然也想拉美國下水,幫助自己奪回在政壇上失去的權力。
  • 中國抗戰和蘇芬戰爭對比,為何中國打不出芬蘭的水平?
    但在兩場戰爭中,芬蘭的表現遠比中國打的要出色。蘇芬戰爭中,芬蘭人重創蘇聯,讓蘇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最終雙方握手言和。而中國則被日本打的丟了半壁江山,如果不是盟軍拉了一把,很可能會被日本佔領。那麼同樣是對抗世界強國,為何中國打不出芬蘭的水平?第一,芬蘭雖然只是歐洲小國,但是一個現代化的西方國家,不管是組織形式還是生產技術都比中國高很多。
  • 韓戰只打了3年,而越南戰爭美國為何敢打10年?
    如果不是美國國內民眾強烈反對越南戰爭,士兵產生極大的厭戰情緒,越南戰爭恐怕還將要一直打下去。越南戰爭一般分為廣義的越南戰爭與狹義的越南戰爭。越南戰爭宣告結束。從時間上來看,越南戰爭中,美國人在越南作戰的時間遠超10年,但是正式大規模作戰也基本上為10年。轉頭看一下韓戰,這場同樣由美國主導而位於東北亞地區的戰爭,卻只打了3年就完全結束。對美國來說,這兩場戰爭的目的是一致的,決心也是一樣的。之所以出現戰爭時間的巨大差距,完全是因為當時的局面決定的。
  • 在韓戰中,美軍打得如此憋屈,為何沒有對志願軍使用原子彈?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在戰爭中真正使用過原子彈的國家,原子彈的威力美國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清楚。在二戰時,美國在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迫使日本放棄了最後的抵抗,最終選擇投降。而美國在韓戰時,美軍打得如此憋屈,為何卻沒有對志願軍使用原子彈呢?
  • 韓戰初期,朝鮮究竟有多少兵力,為何能將韓國打得毫無招架之力?
    1950年6月25日拂曉,韓戰全面爆發! 在戰爭初期,由於當時韓國國防軍的大部分軍隊尚未進入到戰備狀態,因此在面對朝鮮人民軍的猛烈進攻時,被打得毫無招架之力。 南朝鮮軍節節敗退,僅在三天後,即27日,南韓首都漢城就失守了。
  • 《跨過鴨綠江》真實的韓戰(二):必須出兵朝鮮
    在所謂的聯合國軍登陸之前,其實中國方面已經推測出來仁川將會成為登陸的地點,就連登陸時間都算準了。可惜的是中國方面多次電告金日成,但是金日成始終沒有重視中國的意見,否則聯合國軍也不可能如此輕易就切斷了朝鮮人民軍的補給線並被反推了首都平壤。敵人都快打到鴨綠江邊了,並且還時不時地挑釁東北的邊防。但是當時國內對於是否要出兵朝鮮依然意見不一。
  • 壬辰倭亂戰爭中明朝文化在朝鮮半島的傳播
    日本經過統一戰爭之後,豐臣秀吉在日本的統治地位已經不可撼動,政治地位的穩固,國內封建領主對市場的渴望,最重要的是豐臣秀吉渴望改變東亞格局的野心,使得豐臣秀吉將目光轉向了文弱的鄰國朝鮮甚至更遠的明朝。1592年豐臣秀吉發動了對朝鮮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
  • 真相:打了3年韓戰,真是美國為了搶奪朝鮮萬噸鈾礦發起的?
    [老袁侃一侃]:在最近的文章評論之中,有讀者朋友留言,詢問韓戰的起因,提供了這麼一種說法:美國想和朝鮮一起開發鈾礦,但是朝鮮不同意,因此就爆發了戰爭。這種情形乍一看,和伊拉克戰爭相似,為了爭奪礦物資源,說的倒也合情合理。
  • 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之後,為何沒有發動消滅德川家康的戰爭?
    德川家康所以,在屈服織田舊臣和威懾東國方面,豐臣秀吉需要德川家康的支持和協助。當然這是在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之前,1591年後,豐臣秀吉如果沒有出兵朝鮮、增封家康,而是對德川家發動戰爭,他還是有很大的可能消滅德川家康的。畢竟當時島津、上杉、伊達、立花、毛利以及長宗我部都會加入豐臣秀吉的聯合軍,德川家康不可能是對手。
  • 韓戰,美國為何放棄將戰線推到我國?原因主要有兩個
    韓戰時因為美國的介入,朝鮮一時間陷入了困境,所以它選擇了向自己的老大蘇聯求助,希望蘇聯可以像美國一樣出兵朝鮮半島幫自己一把。可是蘇聯出於種種原因的考慮,沒有答應朝鮮的要求,反而是和中國商議,希望我國可以出兵,然後他們在背後提供援助,加上朝鮮也發出了請求,另一方面中國也是考慮到了自己的安全於是最終決定參戰。
  • 剛剛成立的新中國為什麼要參加韓戰?
    在很多的電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關於韓戰的故事,但是其中的來龍去脈可能很多人都不甚了解。尤其是對於剛剛成立的新中國為什麼要參加韓戰就更不知曉了。1950年6月,距離剛剛成立的新中國只有短短8個月的時間。
  • 朝鮮半島到底有什麼誘惑力,為何總是被日本「青睞有加」
    不過從地理來看,半島北部的朝鮮與中、俄交界;南邊的韓國隔對馬海峽與日本相望,重要的地理區位也使得先天條件一般的半島總能得到外界的「青睞」。有些人可能會疑惑,為何古代幾個強盛的中原王朝都沒有佔據此地。古代時期,歷朝歷代都是以農為本,而半島不適農業,自然沒必要派大軍徵服,至於納貢也主要是為了面子,畢竟也不可能指望一個小小的朝鮮發家致富。
  • 韓戰,為什麼美國寧願戰敗,也不用原子彈?美國人說出了真相
    韓戰原本只是一場內戰,是有朝鮮政府發動的統一戰爭。韓戰前期各國都沒有參戰,可是美國在韓國支撐不住的時候,在仁川登陸。美軍參戰後,朝鮮軍隊被迅速擊潰,美軍從那開始一直將戰火蔓延到了中朝邊界,中國這時已經處於了唇亡齒寒的處境了。中國高層通過多次會議最後決定了入朝參戰,抗美援朝戰爭由此爆發。
  • 美軍攻打朝鮮,我軍為何要抗美援朝?只因麥克阿瑟一句話
    而抗美援朝正是最好的機會,以維護和平的名義,敲打一下中國,順便還能夠將自己的勢力延伸到朝鮮半島,何樂而不為呢。畢竟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美國和蘇聯之間的爭奪霸主之勢已經不可阻擋。作為社會主義陣營之中的一員,中國理所當然被美國看作自己的敵人。
  • 抗美援朝美國武器先進,為何打不贏中國?三個原因成就偉大勝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我們國家也展開了一段新的篇章,我國是一個提倡和平發展的國家,奈何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就是想對他國發起戰爭。當年中國為了能夠幫助朝鮮進行了抗美援朝,在這場戰爭裡面,美國人的武器裝備是非常先進的,然而為何他們就是打不贏中國呢?三個原因成就了我國的偉大勝利。
  • 朝鮮戰役,美國三番兩次想把戰場推進到中國,為啥最後放棄?
    但這只是在為其失敗找藉口,我軍韓戰上5次戰役的表現,就已經說明中國軍隊是不可戰勝的,當年的日本不行,美國同樣也不行。早在春秋時期,晉獻公當時想滅掉一個叫虢國的國家,但這其中還隔著一個虞國,也就是說要想滅虢國必須經過虞國。當時的晉獻公的大夫建議送給虞國國王美女寶馬,以求過道。
  • 韓戰中,美國原子彈運抵關島,到最後為何都沒有用?
    「韓戰」本來是一場內戰,結果因為美國等聯合國家的加入,變成了一場單方面碾壓的戰爭,美聯軍派遣兵力幫助南方扭轉了局勢,北方也因為這個原因無法再度進行作戰,並且在美聯軍的反撲下,北方逐漸展現出了潰敗之勢,如此危險的情況下,深知唇亡齒寒的我們,派出兵力進行援助,抗美援朝戰爭也因此爆發。
  • 韓戰美國為何不讓國民黨精銳52軍助戰?麥克阿瑟與杜魯門鬧掰
    韓戰美國為何不讓國民黨精銳52軍助戰?麥克阿瑟與杜魯門鬧掰朝鮮北方軍的勝利,李承晚集團在短時間內直接崩盤,使美國華盛頓當局極為緊張,美國決定對朝鮮進行武裝幹涉。早在朝鮮南方總統李承晚逃離首爾幾個小時以後,美國杜魯門總統就在白宮召見朝鮮南方駐美大使約翰·張,為他鼓勁打氣。
  • 韓戰爆發的歷史真相
    隨著韓戰的俄國解密檔案陸續公布以後,這些派別之間的界限模糊了,大多數學者認為金日成發動了這場戰爭,史達林為北朝鮮開放了綠燈,而毛澤東對此則表示同意和支持。總體來說,這種分析是接近於歷史真實的,但是如果只是籠統地堅持這種說法,似乎證實了以往「共謀派」的理論。所以,筆者以為仍然有必要對某些細節進行更為深入的探討,特別是關於北京在發動這場戰爭中所處的地位及其所持的立場。
  • 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為何會戰鬥力極強,殲敵60000多人
    70年前的韓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洲地區規模較大的局部戰爭。這場戰爭給亞洲地區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然而,當我們系統的研究韓戰的歷史,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對韓軍是一邊倒的進攻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