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自古以來都是日本侵略朝鮮?大化改新前的日本也很厲害嗎?

2020-12-16 冷兵器研究所

編者按:日本對於很多國人來說,算得上是一個既熟悉但又陌生的鄰居。說熟悉,是因為很多人都非常有自信的發表有關這個國家的各種言論;說陌生,則是當深問有關日本的歷史時,不藉助搜尋引擎,很多人往往被立刻問住。大多數人對日本歷史的認識,也就是這個國家在大化改新之後,就一直是中國的學生。那麼日本在大化改信前,究竟是又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呢?

▲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寢——日本古墳時代的仁德天皇陵

日本大化改新前,渡過了彌生時代、古墳時代、飛鳥時代三個時期。其中彌生時代也叫繩文時代,這個時代最早為公元前300-公元250年。不過也正因為這段歷史的太過久遠,因此雖然有《古事記》、《日本書記》兩本重要史料,但是其中充斥著大量神話元素,加之沒有相關的考古能夠證明這兩本書中所記載的歷史,因此被世界主流史學界認為並不可靠。

不過非常有意思的是,無論是從考古相關資料,還是從日本各類古籍的記載來看。日本在大化改新前的歷史軌跡,其實在整個東亞,都算是獨樹一幟。日本以修建龐大的墳墓為開端,其在古墳時代開始走向了建立國家的時代。從目前對古墳的出現和擴散來看。很有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倭國/日本政權,是起源自今天日本的關西京畿地區。但是在古墳時代早期,即使只是從考古和一些古老神話傳說,以及中國的零星記載,也可以發現這一時期日本列島的混亂。除了後來倭國外,當時日本本土還存在著大量部落民族,以及一些獨立的大和人國家。

▲古墳時代初期的日本,還處於一片洪荒時代

但就是在這種混亂的局勢下,卻也孕育出了未來的日本政權。雖然有關日本如何徵服周圍的部落和小國,這些已經並不可考,但是伴隨著三世紀的應神天皇開始,《日本書紀》的記載越來越能夠得到考古的作證。從史料來看,日本從古墳時代早期開始,逐漸形成了一種「部民制」,這一制度究竟該如何定性,目前還存在一定的爭議,但其應該比較類似於歐洲早期的農奴制的制度。相對於半島還大多處於部落狀態的三韓小國,日本可以說算得上是相當先進了。

▲日本古墳時代的經濟制度和同時期的歐洲頗為相似

而與經濟基礎相配的,日本的政治制度也以各地豪族為基礎,建立了貴族分封制度。在這個基礎上,由於這一時期日本天皇本身朝廷控制著較大範圍的土地,同時還有宗教的加成,因此一直到飛鳥時代開始的權臣幹政時期,總體上日本朝廷對各地豪族都有著較強的控制力。

▲龐大的陵寢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當時日本國力的一個很好的展示

那麼日本當時的軍隊戰鬥力究竟如何呢?答案是並不弱。實際上,日本在白江口之戰前,主要的擴張方向,是分為本州島東北部和朝鮮半島兩個方向。在本州島,古墳時代的日本人遭遇了與他們差不多是同一時期抵達日本的阿伊努人。與今天可憐巴巴的阿伊努人地位不同的是,古墳時代的日本人與阿伊努人之間的關係,甚至有點類似於羅馬共和國早期與高盧人之間的關係。

尤其是大和人與生活在本州島東北部阿伊努人之間的戰爭,從古墳時代,一直延續到日本平安時代。兩個民族之間的長期戰爭最典型的遺存,便是時至今日,日本東北部都是大量妖怪傳說的起源地,同時後來幕府的徵夷大將軍這一頭銜中的「夷」,也正是說的阿伊努人。

▲阿伊努人和日本人之間有著漫長的戰爭史

不過相對於日本與阿伊努人的戰爭,他們在朝鮮半島的擴張,卻算得上是真正的一波三折。在之前冷兵器研究所《日韓仇恨何時起》中,講述過日本和高句麗在朝鮮半島的爭霸戰爭。雖然在好太王時代,日本在半島上的軍隊遭遇直接打擊,同時日本朝政也陷入了內鬥,可以說這一時期的確是日本在半島力量的全面衰退。甚至在擴張時代建立的任那府也遭到了曾經小弟百濟的侵略。但是這卻並不代表日本勢力就此從半島徹底退出。之後。日本人很快迎來了新的轉機。

▲雖然好太王碑中對日作戰的勝利也有很大的水分,但是此時的日本在半島的事業,卻也確實因此陷入了黑暗時代。

為日本帶來這個轉機的,實際上不是別人,正是高句麗自己。在好太王死後,新繼位的長壽王為了鞏固其父對日戰爭勝利的成果,因而將首都遷到了平壤,從而開啟了高句麗在朝鮮半島領土擴張的時代。而首當其衝,正是在好太王時代,作為日本小弟,同時也是半島地區除高句麗外最強的百濟。也正是在高句麗的軍事打擊下,百濟幾乎陷入了滅國的境地。

長壽王的勝利,使得百濟和新羅,不得不再次找回他們曾經的宗主國日本。事實上,雖然長壽王碑和高麗時代成書的《三國史記》,都保持著半島人民的一貫傳統,對某些事隻字不提,但是從之後百濟和高句麗以及日本的關係來看。很明顯正是日本的出兵,才最終遏制住了擴張勢頭猛烈的高句麗軍隊。百濟也因此一直到被唐朝滅亡,都保持著對日本的臣服關係,甚至連《三國史記》這本充滿半島史學風採的史書,也不得不隱晦的用百濟派遣王子前往日本作為人質的方式,表達日本對百濟的地位。

▲高句麗的軍事打擊使得百濟不得不再次尋求日本的庇護

不過伴隨著飛鳥時代,日本權臣幹政和內鬥的開始,加之傳統的部民制伴隨著越來越多新土地的開拓,以及大量半島移民的到來,也開始搖搖欲墜。因此,日本能夠向半島所施加的影響力,也逐漸局限於百濟一國。甚至於恢復日本在任那的直接統治的事業,在經離了多位貴族的努力,最後還是因缺乏朝廷人力和無力的支持,只能放任這片富庶的土地。其也因百濟衰落,而趁機崛起的新羅吞併。

▲日本人淡出半島的爭霸更多是自身的問題導致

那麼最後就要說說最為國人所熟知的,白江口海戰的問題。首先要鄭重說明的是,白江口海戰,其實和大化改新之間,是完全沒有關係的。因為早在這場戰爭發生的十多年前,日本就已經開始了大化改新。並向中國派遣遣唐使。學習中國進行的文化和政治改革——聖德太子改革,則更是發生在中國隋朝時期。這些改革的初衷,其實本身也並不是想要以華為師,而是想要通過引進新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以此來壓制威脅天皇政權的權臣、豪強,以及宗教勢力。

▲白江口海戰日本更多的是因為戰略誤判而被卷進與唐朝的戰爭中

總的來說,日本無論是社會發展程度還是其軍隊的戰鬥力,可以說在中古時代早期的東北亞,絕對不是一個邊緣的小角色,而是一個至少在半島事務中,有著極高話語權的硬角色。況且能夠讓高句麗為戰勝他們而數起巨碑(好太王碑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高句麗石碑),也可以想見高句麗對於日本人的重視。不過伴隨著半島的統一,以及日本開始更加專注於本州島的擴張,朝鮮半島與日本的故事,也就此進入了一個新的單元。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鴞,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日本史:日本侵略朝鮮
    日本統一後,把侵略的矛頭對準了鄰國朝鮮。公元1592年—公元1597年,在歷時六年的朝鮮壬辰衛國戰爭結束時,無論在陸地上,還是海洋上,日本侵略軍都遭到徹底的失敗。壬辰戰爭的勝利,使日本統治集團數百年不敢入侵朝鮮。那一系列威武雄壯的海戰,在朝、中海軍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 為何歷史上日本老是侵略朝鮮,朝鮮卻總是挨打?朝鮮有這麼弱嗎?
    在日本人的理論裡,他們想要統治世界,首先就得打敗朝鮮,然後徵服蒙古,最後入主中原。看來日本人還深諳現在的修仙小說的套路,挑選的對手都是由弱到強,像朝鮮這樣弱雞的對手,純粹是給主角練手找感覺的,一切都是為了主角和最終boss大決戰而作鋪墊。
  • 世界那麼大,日本為什麼要侵略中國?
    中日交流源遠流長,然而到了近代,日本卻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在痛斥日本侵略中國的可恥行徑之後,不免有些疑問,世界那麼大,為什麼日本要來侵略中國?倒幕派贏得了勝利,開始對日本進行改革,史稱「明治維新」,日本開始全面學習歐美先進科學技術。在日本打開國門之後,日本人才發現,世界如此之大,而日本卻是如此的渺小。這種心理落差,激發了日本的欲望。尤其在日本得知,與日本相似的島國英國,竟然是世界霸主,號稱「日不落帝國」,這激發了日本的雄心壯志,亦或者說「狼子野心」。
  • 日本當年為何要侵略中國?把地圖倒過來看一下,汗毛瞬間豎起來了
    日本是一個極度不安分的國家,很多人對日本的印象都是曾經的侵華戰爭,但是實際上日本對中國的覬覦能夠一直追溯到唐朝時期。當時日本派譴唐使來到中國學習也並不是為了虛心求教,更多的是想要壯大自己,然後獲得更多的領土。自古以來日本就一直是個島國,擴張領土是他們最大的願望。
  • 都聽說過日本侵略朝鮮,但你知道朝鮮也曾入侵過日本嗎
    此戰過後,倭寇元氣大傷,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沒有恢復過來, 朝鮮海疆得以保持短暫的安寧,但徹底清剿倭寇的目的仍然沒有達到,倭寇問題仍是朝鮮的切膚之患。
  • 曾經日本為何要侵略我國?把「中國地圖」倒過來,你就知道答案了
    曾經日本為何要侵略我國?把「中國地圖」倒過來,你就知道答案了談到抗日戰爭,就會激起中國人民心中的憤恨,我們之所以痛恨日本,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日本在中國的種種罪行。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日本又發動了一場戰爭來侵略中國,但是為什麼日會選擇入侵我們的國家嗎?中國吸引日本的魅力在哪裡?如果你翻轉中國地圖,你就會明白一切。後來,日本更加肆無忌憚,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對中國發動了全面的侵略戰爭,日本開始侵略東北三省,從而吞食整個中國,這也顯露了他們的野心和殘忍。當世界上有這麼多國家時,日本為什麼偏偏選擇入侵我們國家?
  • 日本歷史上曾四次侵略中國,前三次侵略歷史你都知道是何時麼?
    日本歷史上曾四次侵略中國,前三次侵略歷史你都知道是何時麼?勿忘國恥,日本國歷史上曾四次侵略中國,前兩次均以失敗告終!日本作為一個島國雖然國家地盤小,但是野心卻不小,你們知道麼,實際上日本歷史上曾經不止一次侵略中國,但是他們四次侵略中國只有甲午中日戰爭那一次勝利了,前兩次均以失敗告終。
  • 日本總是侵略朝鮮半島,那朝鮮半島有沒有反推過日本?其實也有
    從地形上可以發現,朝鮮半島就是日本進入大陸的跳板,所以歷史上日本侵略朝鮮半島是非常頻繁,唐朝一次(支援百濟對抗新羅),明朝一次(豐臣秀吉侵略朝鮮),不過這兩次侵朝日軍都被中國軍隊打跑了,一直到了晚清時節,中華沉淪,日本崛起之後,日本才終於控制了朝鮮。
  • 為何古代日本總是打朝鮮,朝鮮卻總打不贏,原來都是因為中國
    歷史上日本曾多次入侵朝鮮,而朝鮮基本上沒有侵略過日本。同時,日本入侵朝鮮的時候,每次朝鮮都顯得不堪一擊,最終都是在大陸中原國家的幫助下,朝鮮才把日本打敗,把日本趕出朝鮮半島,解除危機。這樣的情況,歷史上有三個時期最典型。
  • 日本為什麼侵略中國?——告訴您一些真實的歷史事實
    就是這樣一個地狹多災、資源貧乏的國家,其文明卻得以延續千年,繁衍了眾多的人口,誕生了自己獨特的文化,時至今日擁有龐大的經濟體量,我不得不承認日本人民其實是值得敬畏的。日本的地理條件深刻影響著他們的文化和思想,讓這個國家有著一種強烈的危機意識。又由於日本獨特的地理條件,貧瘠多難加上大洋的阻隔,使得它在漫長的古代史上幾乎不受外族的侵略,日本本土發生的戰爭基本都是內戰。
  •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日本很清楚中國的強大,為何還敢侵略中國?
    日本這個國家和我們中國有著很深的淵源,現在提到日本,很多中國人民還是會感到很不舒服,因為日本在抗日戰爭時期給我國帶來的傷害實在是太大了,他們在我國製造了無數的流血事件,很多無辜的百姓就都死在了日本鬼子的手中,這些慘痛的經歷,我們中國人永遠都不會忘記。
  • 日本人鬱悶:那麼多國家侵略過中國,中國為何只記恨日本?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以和為貴的略國家,從來都不會率先挑起戰爭,現如今更是世界和平的維護者,這樣的中國在國際上贏得了世界各國的歡迎,紛紛與中國交好,同時也奠定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按道理來說中國是不會有敵對的國家,但是在眾多國家當中,中國對日本的仇恨是永遠都無法諒解的,這是因為日本在侵華戰爭當中對中國造成了揮之不去的的傷害,是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該銘記的。日本人非常的鬱悶:中國為何要記恨日本呢?
  • 那麼多國家都侵略過中國,為何就恨日本呢?日本人一番言論道明
    即使之後,日本在美國的威脅下戰敗投降,但是受到侵略國家的人民對於日本的恨也是難以消除,尤其是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可以說是恨之入骨。 其實日本並不是第一個侵略中國的國家,在慈禧掌控中國的幾十年裡,八國就侵略過中國,並且割走了中國大部分土地,但是中國的民眾對於這件事卻往往沒有侵華的情緒這麼大,這又是為什麼呢?
  • 歷史知識一覽表:日本大化改新與明治維新
    歷史知識一覽表:日本大化改新與明治維新   摘要:中考網為大家整理了歷史知識一覽表,供大家參考,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資料,方便大家更好的學習。
  • 甲午前攻打日本的計劃能成功嗎?
    從此,中國與日本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且差距越拉越大。堂堂天朝上國居然被一個小國打敗,中國的內心是崩潰的,最懊惱的是,中國後悔沒有提前下手。此時,人們才依稀記得,早在1881年,也就是甲午大戰前13年,中國人就提出了針對日本的先發制人計劃。提出攻打日本計劃的這個人就是雲貴總督劉長佑,湖南新寧人。此人與曾國藩有相似的經歷,都是回鄉辦團練,鎮壓太平軍。
  • 日本為何敢侵略中國?看到他們出版的中國地圖,就都明白了
    近千年來,日本對東亞大陸的賊心始終不改,從中日甲午海戰開始,侵略步伐更是加速。日本只要侵略中國,必然先從朝鮮半島為跳板,進而徐圖東北,再就是整個東亞大陸。
  • 日本為何總想侵略中國?因為總惹事被吊打,害怕被報復
    日本這個島國,說起來一直都跟中國淵源很深,自古以來就一直交流很深。他們的國土並不大,相當於我國雲南省的面積,日本的位置偏居一方,外部勢力很難對其產生威脅。日本侵略中國不是一次兩次,而是長期行為,從明朝時候倭寇開始,一直侵擾中國,到近代更是野心膨脹,直到侵華戰爭,甚至都想全盤佔領中國。為何日本自古至今一直想侵略中國呢?究其原因,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
  • 簡述日本大化改新的發展歷程,王朝的發展帶來了燦爛的文明
    拋去現代日本的發達國家文明不說,歷史時期的日本文明最為光輝燦爛的當屬封建文明。在大化改新日本的封建體製得以建立之後,隨著封建王朝的不斷發展,與其相適應的時代文化也在不斷發展,這是封建化意識形態在原本的部民制經濟基礎清除之後,封建經濟得以建立背景下的必然表現。原來日本處於奴隸制似的部民制時代,由於部民制本身存在的封閉性特徵,自然出現不了燦爛的文化。
  • 學者解析:日本對外侵略的文化特質
    先是迫使朝鮮、菲律賓、琉球前來朝貢,進而大規模出兵朝鮮,試圖以朝鮮作為徵服中國的跳板。1590年冬,已成日本實際統治者的豐臣秀吉致書朝鮮國王,宣稱:「長驅直入大明國,易吾朝之風俗於400餘州,施帝都政化於億萬斯年。」豐臣秀吉還狂妄地說,以日本這樣的「刀箭銳利之國」可以輕取「大明長袖之國(意指文弱的士大夫之國)」。
  • 二戰日本投降後,身為日本的殖民地,為何朝鮮國內不少人痛哭流涕
    朝鮮王朝官員1904,日俄戰爭爆發,在這場戰爭中,日本無視朝鮮對外的中立宣言,派遣軍隊開進朝鮮,逐步控住朝鮮全境,日俄戰爭結束之後,朝鮮的政局基本上都處於日本的控制之下從另外一方面來講,日本確實也給了朝鮮不少「甜頭」,在日本統治時期,朝鮮半島的人口和經濟都得到了不小的提升,朝鮮民眾的文盲率也得到了不小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