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侵略中國?——告訴您一些真實的歷史事實

2021-02-13 歷史談

日本列島由板塊俯衝形成,這導致日本70%的國土都是山地和丘陵,如此小的國土面積,日本卻擁有全世界10%的火山,而且這些火山中,30%是活火山。日本還是一個人盡皆知的地震高發國家,一年要經歷上千次地震,真可謂家常便飯,而且地震還常常能引發可怕的海嘯。此外颱風、泥石流、暴雪等其他災害也不少,只不過和前面幾種相比容易被人忘記而已。

多災多難也就罷了,日本的國土面積其實和德國相當,但由於緯度偏高,氣候偏冷,加上山地和丘陵的限制,國內的農耕條件其實也不好,日本還缺少各種自然資源,特別是戰略資源。就是這樣一個地狹多災、資源貧乏的國家,其文明卻得以延續千年,繁衍了眾多的人口,誕生了自己獨特的文化,時至今日擁有龐大的經濟體量,我不得不承認日本人民其實是值得敬畏的。

日本的地理條件深刻影響著他們的文化和思想,讓這個國家有著一種強烈的危機意識。又由於日本獨特的地理條件,貧瘠多難加上大洋的阻隔,使得它在漫長的古代史上幾乎不受外族的侵略,日本本土發生的戰爭基本都是內戰。當日本統一強大時,這種骨子裡的危機感,就會迸發出強烈的擴張意識。在以美國為代表的經濟掠奪割羊毛模式出現之前,日本除了領土擴張和殖民外,別無他途,而恰恰,上帝是不公平的,在日本的周圍,到處都是擁有豐富資源的肥美沃土,這麼強大的動力加上如此誘人的吸引力,日本若要追求強大,也就沒有別的路可選了。

再來看看日本的鄰居。在日本的諸鄰之中,中國是最讓日本垂涎的。可是中國畢竟太強大,雙方不是同一個級別的對手,中國和日本還隔著茫茫大洋,所以日本如果要直接吃中國身上的肉,完全不切實際。那麼最適合日本的目標,無疑就是朝鮮。朝鮮半島距離最近,朝鮮海峽全部是淺海易於通過,弱小的朝鮮對於日本來說,是最適合的擴張對象。朝鮮半島相對於大陸方向算是易守難攻,一旦獲得半島,日本就算是在大陸紮下了腳跟,以此為跳板,則進可攻退可守,無往而不利。況且朝鮮和日本本來就存在競爭關係,雙方在漁業等經濟問題以及控制朝鮮海峽這種國家安全問題上,都存在必然的衝突,朝鮮也就成了能對日本形成威脅的敵人,必欲除之而後快。

但是朝鮮半島對於中國的國家安全,特別是在中國的政治中心遷移到北京後,同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朝鮮歷來也是臣服於中國的,日本對於朝鮮的任何企圖,必然和中國發生激烈衝突。由此可知,擴張是日本的必經之路,當他擁有足夠的力量可以和中國掰手腕時,是必然要侵略中國的。

隋唐時的日本已經實現了由天皇控制下的統一,645年日本大化改新,全面學習大唐。當時的朝鮮半島正處於新羅、百濟、高句麗的三國時代,百濟由於和日本有著幾百年的深厚淵源,所以日本通過支持百濟,把手伸進朝鮮半島,663年白江口之戰爆發,一萬唐軍水師憑藉著技戰術上的巨大優勢,以少勝多全殲日軍水師四萬,焚毀全部敵船。此役日本完敗,中日第一戰以中國的壓倒性優勢獲勝。可見此時日本的實力很弱小,遠不如中朝,在朝鮮內部分裂的情況下,也沒有力量發動獨立的入侵,只能通過和百濟聯合爭取半島利益。此役對於中日關係的影響也頗深遠,日本從此堅定的全面學習中國,把自己搞成了小中華,中華文化中的天下思想也被日本吸收,這從日本人出品的各種三國遊戲中就能略見一斑。

到了明代,朝鮮和日本關係又急劇惡化,1419年在己亥東徵中,朝鮮主動進攻日本,清剿騷擾朝鮮沿海的日本倭寇老巢。豐臣秀吉再次統一日本後,有志「圖朝鮮,窺視中華」,於1592年侵入朝鮮,萬曆朝鮮戰爭爆發。初期日軍進展順利很快攻破漢城和平壤,豐臣秀吉甚至已經考慮遷都北京了。明軍入朝後,雙方鏖戰多年,直到1598年豐臣秀吉病死後戰爭才得以結束。中日第二戰,日本已經能和中國在朝鮮掰手腕,朝鮮則完全無力掌控自己的國運。日本雖然最終戰敗,但同樣對大明的國運造成了深遠的影響,朝鮮之役是萬曆三大徵中規模最大的一戰,明軍兩次勞師遠徵,讓本以走下坡路的大明雪上加霜,而此時努爾哈赤則利用明朝注意力的轉移,在遼東悄然崛起,統一了女真各部。此後朝鮮殘破,後金立國和明朝開戰後,朝鮮起到的側翼牽製作用亦有限。

日本1868年開始明治維新,變法開始之日就制定了包括侵朝在內的一系列擴張政策,1874年日本第一次進犯臺灣,1879吞併琉球,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中國失去對朝鮮半島的控制,割讓臺灣島。之後的歷史雲石已經敘述的很多了,我們中國人也從小耳濡目染,無需多言。中日兩國的第三次戰爭,以中國完敗告終,朝鮮則完全淪為可有可無的角色。這種決定性戰役的勝利讓日本國力迅速爆發,而統治中國的滿清則進一步沉淪,中日的國力就此倒轉。十年後的日俄戰爭中,日本已經能夠戰勝沙俄,而滿清則到了崩潰的邊緣。如果說甲午戰爭是日本版的薩爾滸之戰,那麼918事變中的張學良,就是另一種性質的吳三桂,此後的抗日戰爭中,民國政府再也無力抵擋日本人的鐵蹄,中華民族又一次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

下面我們來總結觀點,啟發思想:

第一,日本有著強烈的擴張意願。和中國坐擁亞洲最好的領土,四周皆是窮山惡水不同,日本的自然生存條件太差,人口太多,從豐臣秀吉準備遷都北京,二戰戰敗前日本國會提議遷都東北等等事例中,我們可以窺出,他們是是一群時刻惦記著別人土地的人。作為他們的近鄰和主要眼饞對象,我們中國人一定要時刻保持警惕,所謂懷璧其罪也。

第二,日本會利用一切可乘之機進行擴張。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日本在進行改革或統一後不久,在實力和中國還存在巨大差距的情況下,就迫不及待的開始各種冒險計劃,他們不會等待,因為日本本土的發展潛質沒辦法搞種田流,這和美國人盛行孤立主義,喜歡靠實力碾壓對手不同,迥異的自然生存條件決定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日本從來不缺冒險精神,唐代和明代時中日國力的差距可謂巨大,就算是甲午時,中日的差距也很明顯,日本人會發動珍珠港事件也毫不意外,這就是他們的民族性。網絡上有一些聲音稱現在的日本已經不足為懼,這是大大的要不得,中國人一定要時刻保持警惕,我們中國被弱小的外邦一步步擊垮的例子實在太多,你這麼肥,人家突然咬你一口也就壯了,怎麼能說現在日本的力量不夠呢?

第三,日本人不會反思戰爭罪行。我們常能聽見一種論調,說日本人之所以不反思戰爭罪行,是因為中國人民二戰中,沒有憑藉自己的力量真正戰勝日本,所以他們「不服」。誠然,這是一個原因,但還有一點,日本獨特的文化中,吸收了大量中華文化,對於日本來說,中國才是他們逐鹿的「天下」,後來與時俱進,這種天下的思想擴展到了亞洲,變成了全體黃種人。《菊與刀》中有一段解釋「大東亞」的文字,說「日本應該扶持落後的中國弟弟」。對的,日本人大概是真心覺得,自己是來幫助中國人的,是來帶領東亞的黃種人趕走白種的,所以日本人建設東北和臺灣不可謂不賣力。當然了,這種幫助是由日本人主導的,日本人是黃種人的領袖,他的幫助方式是把中國人變成日本人,一起過上好日子。所以我們中國人要時刻保持警惕,免得以後日子過的不好,我們的鄰居又主動來幫助我們改善生活了。

第四,中國只要自身夠強大,不懼怕任何敵人。小國寡民,不管自己如何努力,命運總難免被大國擺布。但中國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歷史底蘊,決定了只要自身內部不出現問題,任何外敵都是不足為懼的,中國歷史上歷次外族入侵的歷史可以證明這一點。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中國人當時刻謹記。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往期回顧:

史上最難暗殺的人,他被暗殺638次,雪茄菸裡放炸彈都不死

中國古代有種刑罰,聽著就讓人膽顫,此人面對,為何一聲不吭?

古人是如何收集情報的呢?其中一種種只能女性去做,而且犧牲最大

相關焦點

  • 「九一八」前日本在奉天侵略活動檔案彙編出版
    「九一八」前日本在奉天侵略活動檔案彙編出版 真實記錄了日本的侵略行為 作者:李波 2018-09-18 07:20   來源:遼寧日報  目前,《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在奉天的侵略活動檔案彙編》《皇姑屯事件檔案資料圖集》兩個項目編研成果和「國難來襲———九一八事變展覽」「皇姑屯事件展覽」兩個展覽成果一併完成。項目以大量史料揭露了日本侵華罪行,是國家抗戰檔案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
  • 關於鄰國尼泊爾的8個事實,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尼泊爾!
    關於鄰國尼泊爾的8個事實,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尼泊爾!   我們中國是一個邊境線漫長延綿的國家,有著眾多個鄰國,其中有著我們較為熟悉的蒙古國、越南、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家。許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其實尼泊爾也是我們的鄰國,而且這個鄰國的風景也絲毫不遜色於其他鄰國。
  • 世界那麼大,日本為什麼要侵略中國?
    中日交流源遠流長,然而到了近代,日本卻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在痛斥日本侵略中國的可恥行徑之後,不免有些疑問,世界那麼大,為什麼日本要來侵略中國?1853年,美國人佩裡率領艦隊抵達日本,打破了日本閉關鎖國的狀態,日本開始打開國門,融入世界之內。當時德川幕府對歐美列強實行妥協政策,引起日本民眾不滿。一些日本先進人士結成倒幕派,意圖推翻腐朽的德川幕府統治。在經過短暫的戰爭了,德川幕府被打敗,被迫將國家大權還給明治天皇。
  • 日本為什麼一定要侵略我國?把「中國地圖」倒過來看看,就會明白
    日本為什麼一定要侵略我國?把「中國地圖」倒過來看看,就會明白一提起中國和日本大家都會想起那段不容遺忘的屈辱歷史是關於日本的侵略,也是關於中國的被侵略。我們身為中國人,是永遠也不能忘記的。即使曾經的中國也曾輝煌一時,但是由於清朝的過度自負,過度的閉關鎖國、盲目自大,導致了中國歷史的後退。於是才有了中國被侵略的歷史出現。可是為什麼日本非要侵略中國呢?曾經的日本還曾向中國稱臣,還曾派各種使者到中國學習。但是中國卻沒有這樣。可能是因為中國的確能算得上是地大物博,所以沒有島國的危機意識,也沒有強烈的學習意識。
  • 日本人眼中侵華歷史:談侵略仍是個禁忌
    猜疑、「憂慮」情緒開始浮現在日本媒體版面——這往往是日本選擇性忽略侵略戰爭帶給亞洲其他國家傷害的慣用思路。除了「九一八事變」,縈繞中日關係心結的還有其他紀念日:如「七七事變」、「八一五」投降日、「9·3」抗戰勝利紀念日等。於日本普通民眾而言,他們如何看待這些歷史節點,無疑成為反映其內心深處對侵華史觀看法的一扇窗口。
  • 日本侵略給中國帶來巨大災難
    原標題:日本侵略給中國帶來巨大災難(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   日本侵華戰爭結束70年了,但時至今日,日本仍有少數人無視鐵的歷史事實,無視在戰爭中犧牲的數以千萬計的無辜生命,逆歷史潮流而動,一再否認甚至美化侵略戰爭,破壞國際互信,製造地區緊張,引起了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強烈譴責。
  • 日本學者人民日報撰文:日本國內試圖否定侵略歷史的勢頭不減
    2020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法西斯主義在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國家濁浪翻滾,在世界的東方和西方形成了戰爭策源地,通過發動一系列侵略戰爭將世界拖進大戰深淵。
  • 日本第一次侵略中國,野心勃勃,歷史差點為之改寫
    1592年,剛剛統一日本全境的豐臣秀吉將自己的野心瞄向了身邊的那塊巨大的肥肉-明朝,豐臣秀吉已經補甘心與當日本的關白了,他的理想是成為唐之關白,也就是中國的關白。於是在這種野心的支配下,豐臣秀吉在1592年發動了對朝鮮的侵略,然後以朝鮮為跳板侵略中國。
  • 日本當年到底為啥要侵略中國?
    近代的中國因為落後而飽受戰爭的摧殘,一提到戰爭,就不得不提到當年由日本發起的侵華戰爭,日本的侵華戰爭給我國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留下了刻骨銘心的教訓。日本其實和我國的淵源頗深,據記載在秦始皇時期,徐福第一次東渡就是去的日本,還給日本帶去了一些文明。
  • 日本歷史上曾四次侵略中國,前三次侵略歷史你都知道是何時麼?
    日本歷史上曾四次侵略中國,前三次侵略歷史你都知道是何時麼?勿忘國恥,日本國歷史上曾四次侵略中國,前兩次均以失敗告終!日本作為一個島國雖然國家地盤小,但是野心卻不小,你們知道麼,實際上日本歷史上曾經不止一次侵略中國,但是他們四次侵略中國只有甲午中日戰爭那一次勝利了,前兩次均以失敗告終。
  • 近代中國被那麼多國家侵略過,為什麼最恨的只有日本?
    雖然如今的中國已經再次崛起,但我們對往日遭受的苦難扔銘記於心,尤其是數次侵略中國的日本。雖然中國目前的對手是美國,但說起中國人最敵視的國家,毫無疑問還是日本。為什麼幾十年過去了,我們仍然放不下對日本的仇恨呢?
  • 日軍為什麼入侵中國?揭秘歷史事實
    日本其實也算是一個和中國頗有淵源的國家,在歷史上他們從唐代開始就和中國有交流了,那時候兩國聯繫還算密切,日本還會派出使者在中國學習各種文化和禮儀。在學習到了一定程度以後這些來自日本的使者會回到日本,一併帶回去的就是各種用具以及中國唐朝的禮儀制度,然後日本就發展出了自己的文化以及禮儀等制度。
  • 日本侵略中國都做了那些喪盡天良的事?戰後國人如何對日本索賠?
    日本侵略中國都做了那些喪盡天良的事?戰後國人如何對日本索賠?進行賠償;對被日軍殘暴蹂躪的中國女性進行賠償;對當做實驗品的中國人和死在細菌武器下的中國人進行賠償……他們用自己的訴訟行動,揭露出一個個血淋淋的事實,告訴世人,告訴來者,更告訴日本國內某些歪曲歷史的人,歷史不能忘記,更不容抹殺,否認侵華歷史和罪行,中國人民不答應,千千萬萬的受害者更不答應。
  • 真實的歷史人物,跟《亮劍3》裡的差距有多大,幾張老照片告訴你
    我們從老照片裡看一看,真實的歷史人物究竟跟《亮劍3》裡差距有多大。 一、電視劇跟真正的歷史差距有多大?牛皮腰帶三尺長,草地荒原好乾糧。開水煮來別有味,野火燒熟味更香。一半用來煮野菜,一半用來熬鮮湯。在《亮劍》中也確實有很多不土的人,比如國民黨的王牌部隊,楚雲飛的部隊,軍服筆挺,白手套,與我軍形成很大的反差,這是符合歷史事實的。可在《亮劍三》裡這種反差看不出來,《亮劍》中極少有感情戲,唯獨就是李雲龍的未婚妻被日軍你抓走,李雲龍衝冠一怒為紅顏那一次,可是在,《亮劍三》裡女演員很漂亮,男演員大帥哥,談戀愛的時候抽空打個仗。
  • 日本歷史上為什麼從來沒有被朝鮮或者中國侵略
    古代的日本沒有中國需要或想要的任何東西。我想這是古代中國對日本沒興趣的原因。各國不會為了好玩而互相侵略,除了13世紀的蒙古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幾乎所有的主要資源都依賴進口。從這個意義上講,日本之於中國沒有什麼可以利用資源。中華帝國最大的威脅幾乎總是來自其西部和北部邊境。漢唐時期的對外軍事行動主要集中在西部的遊牧部落聯盟,而削弱宋朝的入侵則來自北方的契丹和金。
  • 通訊:「共同挖掘、記錄真實的歷史」——日本歷史學者希望與中國...
    新華社東京9月3日電 通訊:「共同挖掘、記錄真實的歷史」——日本歷史學者希望與中國學者共同對日本侵華戰爭開展實證性調研新華社記者郭丹「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過去75周年。時不我待,希望能與中國歷史學者共同開展實證性歷史調研與合作,共同去挖掘、記錄真實的歷史,一起打下『中日友好、中日不再戰』的基礎。」日本明治學院大學國際和平研究所研究員松野誠也日前說。與中國專家一起進行與二戰歷史相關的實地調研是松野的夙願。松野常年致力於侵華日軍毒氣戰領域的相關研究。
  • 日本到底為什麼要侵略中國?其實在當時已經是早晚的事
    事實上,日本覬覦中國的土地並不只有侵華戰爭,早前當西方列強敲開中國大門之後,日本就已經加入到他們的隊伍,比如最開始的中日甲午戰爭,日軍一舉殲滅了滿清的海軍力量,中國的國防自此成為一張薄如蟬翼的白紙。當然如果我們縱觀中國歷史就能發現,早期的日本對中國只有畏懼和崇拜,他們也接受了許多中國文化,所以歷史中日保持了長久的建交關係,但看看日本近代的表現,它對中國已經完全沒有敬畏之心,瘋狂的找滿清割地賠錢,所以日本到底為什麼要侵略中國?
  • 近代中國曾被多個國家侵略,為何唯獨對日本仇恨最深
    而在英、日、俄這三個國家當中,中國人仇恨最深的不是用炮彈打開中國國門佔領中國香港的英國,也不是侵佔我國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裡領土至今仍未歸還的俄國,而是現今沒有軍隊、沒有佔領中國一寸領土的日本。這是為什麼呢?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原因:一、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匱乏。明治維新以後的日本,為了進行資本積累的需要,急需擴張本國領土,所以把目光對準了中國。
  • 日本為什麼要侵略中國?把中國地圖倒過來看,其實答案很簡單
    日本為什麼要侵略中國?把中國地圖倒過來看,其實答案很簡單在我們爺爺奶奶甚至說父母那一輩,每家每戶裡都會有一樣東西,那就是中國地圖。看地圖也是有方法的,對於大部分國家來講我們都是按照上北下南來看的,但也總是有例外的,就像是日本,他們看地圖跟我們是相反的。其實當年日本來侵略中國這件事也是跟地圖有關係的。你把我們國家的地圖倒過來看一下,你就會發現答案,那麼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到底為什麼吧?
  • 日本外國侵略,結果跟印度沒打多久,就撤退了?
    從九一八開始,到1945年8月15日投降,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花了整整14年,但是有一個國家,日本只是侵略了一次就撤了兵,這是為什麼呢?而這個國家就是印度。     中國作為日本最近的鄰國之一,從遙遠的唐朝開始,日本便是沒有停止過對中國的侵略,甲午戰爭,白江口之戰,這血跡斑斑的戰爭史,一件件都是日本侵略中國的證明,就連清末名臣李鴻章都說過一句話:「日本這個國家,日後一定會是中國的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