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眼中侵華歷史:談侵略仍是個禁忌

2020-12-26 騰訊網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裡,警世鐘上的四個大字「勿忘國恥」提醒著每一個來訪遊客。 本報資料圖

日本人眼中的九一八 原載《國際先驅導報》

鬥轉星移。你是否還記得那首歌: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衰老的爹娘……

對於中國人來說,那是一段屈辱的歷史。如今,它已經過了整整八十年。

從1931到2011,九一八事變後的這八十年,日本人是怎樣看待那段歷史的?「活在當下」的同時,歷史真的可以忽略不計或任意美化嗎?

從某種程度上,了解他們的看法,才更有助於我們清晰地看到中日關係的癥結所在。

紀念日:渲染「被害」,匱乏反思

很多日本年輕人根本就不知道「九一八」是什麼日子;但對於日本自身的「被害」,卻是牢牢記住:日本是唯一被發射原子彈的國家,日本人深受原子彈之害……

當中國國內還未拉開紀念「九一八事變」80周年的活動序幕時,日本已經提前把中日在歷史問題上的敏感性擺到了臺面。

最新的「依據」緣於今年8月,黑龍江省方正縣拆除了「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牆」。日本媒體索性從東京趕到方正縣,細述中國多年的「反日教育」和方正縣「委屈被批為漢奸縣」。

「9月18日將迎來『柳條湖事件』(即九一八事變)爆發80周年,預計這段時期中國的反日氣氛會日益高漲。」日本《東京新聞》如是評估道。猜疑、「憂慮」情緒開始浮現在日本媒體版面——這往往是日本選擇性忽略侵略戰爭帶給亞洲其他國家傷害的慣用思路。

除了「九一八事變」,縈繞中日關係心結的還有其他紀念日:如「七七事變」、「八一五」投降日、「9·3」抗戰勝利紀念日等。於日本普通民眾而言,他們如何看待這些歷史節點,無疑成為反映其內心深處對侵華史觀看法的一扇窗口。

戰爭紀念片主打愛和親情

日本把8月15日稱為「終戰日」,每到「8·15」前後,電視臺都會播出戰爭紀念片,但主題基本上是呼喚和平,內容多表現親情和愛情。例如今年,富士電視臺在8月13日播出表現戰爭中兄弟情的電視劇《最後的紐帶》,說的是哥哥在美國謀生,參加了美軍,而弟弟成為日軍敢死隊成員,兄弟倆在衝繩戰場相逢,本是站在敵我雙方立場的兩人,最後兄弟愛和親情跨越了一切。

眾多電視劇中,每年NHK電視臺為紀念「終戰日」播放的節目最引人矚目。今年8月13日,該臺播出了紀實性電視劇《藍眼睛的(中國)少年兵》,以一位還存活著的日本老兵——已經95歲的藤井先生對當年戰爭的一段真實回憶為中心內容而改編。電視劇由中日混血兒、少年明星小針昇平主演。故事的時代背景是1943年秋季,當時日軍的一支連隊在行軍途中,發現一個掉了隊的中國(重慶)少年兵——羅布信。他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只有14歲。後來,他被日軍的藤井收留。在激戰中,少年兵被當做雜役,後來在炮擊中左眼受傷失明。日本兵像對自己的弟弟一樣愛護他,他們在相處中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電視劇表現了這樣的主題:如果沒有戰爭,日本人都是有情有義的普通人,被收留在日軍中的中國少年兵,他那淳樸的性格、可愛的笑臉給在戰爭中苦熬的士兵們帶來了很大安慰,他們在同甘苦共患難的生活中通過交流,士兵們的人性和良心得以萌發。電視劇把戰爭故事描寫得有些浪漫色彩。而關於這部電視劇還有一個後續話題:導演久保田在電視劇播放後,受藤井先生的委託,想與中國電視臺合作,共同製作一個「尋找羅布信」的節目,如果當年的少年兵還活著的話,已過80歲了。

少年明星小針昇平的母親是中國人,她曾打聽是否有中國的電視臺願意引進這部電視劇,結果還是未能如願以償。當然,小針昇平的母親也能夠理解的原因之一是,日本所拍攝的戰爭題材影視片,視角本身缺乏對戰爭責任的反思。所以,中日兩國關於戰爭的價值觀能夠互相融通和理解的那天還遠未到來。

強調作為「被害者」的悲傷

隨便問一個日本人,8月6日和8月9日是什麼日子?他們準會告訴你:那是廣島和長崎遭受原子彈的日子。很多日本年輕人根本就不知道「九一八」是什麼日子。抗日戰爭在日本普遍被叫做「日中戰爭」,過去曾稱為「支那事變」、「日華事變」。但對於自身的「被害」,日本卻是牢牢記住,日本人從小學開始就接受這樣的歷史教育:日本是唯一被發射原子彈的國家,日本人深受原子彈之害……

每年的8月6日和9日,廣島和長崎都要舉行隆重的悼念儀式,紀念在原子彈爆炸中死難的日本人。每次在追悼儀式上,人們點上和平之燈,中小學生合唱歌曲,大家為犧牲者默禱,態度很虔誠,場面莊嚴肅穆。

日本有眾多以原子彈爆炸為故事背景的影視作品,都拍得相當感人,日本人把原子彈爆炸稱為「被爆」,他們在「被」字上做足了文章,那種「被害」的悲傷甚至被營造得充滿了詩意和美感,但這種日本式的悲傷卻是孤獨的。

筆者曾聽日本的和平人士說起,當年的廣島曾是日本的「軍都」,1888年即明治二年,以兇猛作戰著稱的第5師團成立,總部就設立在廣島。1945年以前,廣島的宇品港是輸送侵華日軍的重要出港口,絕大部分侵華日軍都是從那裡出港。廣島曾是日本重要的軍事城市,這也是其遭受原子彈襲擊的原因之一。日本在南京進行大屠殺、731部隊搞人體實驗、實施細菌戰,對重慶、成都等地實施無差別轟炸……這些都和廣島的悲劇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一切,如今的日本民眾哪怕是廣島人、長崎人都知之甚少。

每年8月15日,靖國神社裡總是熙熙攘攘,祭奠「英靈」的人不少。還有一些「遺老」穿起舊日軍軍服,拿著軍刀招搖過市。在靖國神社的附近,有個千鳥淵公墓,它的正式名稱是「千鳥淵戰死者墓地」,每年日本政府都要在這裡隆重舉行追悼儀式,悼念戰死者,天皇出席。海上自衛隊遠航艦隊出航前,也會來此地參拜。

談「侵略」,還是個禁忌

今年8月14日,在北海道長萬部町代言卡通形象的微博上,出現了反省戰爭的言語:「日本的戰爭犧牲者310萬人,日本給亞洲諸國造成2000萬受害者。這都是日本的侵略戰爭引起的。」這段話在網站上引起很大的反響,長萬部町遭到多方抗議,町方面只能解釋說,這不代表町裡的意見,是運營微博的會社的人自作主張寫的。最終微博不得不關閉。在日本,談「侵略」,至今還是個禁忌,反省日本的戰爭罪行的言辭,常被人稱為「自虐」。

8月21日,中國電影《南京!南京!》在東京中野的一個小影院就放映了一場。當天,為了防止出現混亂局面,日本警方出動了數十名警察在影院四周巡視,維持秩序,另外還請了律師和志願者來幫忙。在現場,有觀眾問導演陸川一個尖銳的問題:「在日本人中,有些人認為南京大屠殺是捏造的,如縣知事、國會議員、以至前首相等,對那些聲音你是怎麼看的?」陸川回答:「說(南京大屠殺)不是事實的大人物們,希望他們也來看這個電影。」

有看過這部電影的日本觀眾說:「作為日本人,希望電影中所說的是謊言,但是聽在現場的導演說是根據事實拍攝的,感到很難過。」

這就是有代表性的日本人的想法,不願意相信日本犯下戰爭罪行,就算心裡覺得那是「侵略」,也覺得那是遙遠的事了,不值得一提。日本人崇尚「活在現在」,他們覺得現實問題比起歷史問題要重要得多。

相關焦點

  • 如何看待日本抗日神劇?正常看待日本歷史,日本人眼中的侵華戰爭
    而這些神劇大多都是由中國人拍攝進行描寫日本侵華的一些情節,但是近期日本也是拍攝了一部抗日神劇,而這一舉動更是讓眾人吐槽這還有自己抗自己的?如何看待日本抗日神劇?正常看待日本歷史,日本人眼中的侵華戰爭。原來這部劇是紀念日本反法西斯70周年所拍攝的作品劇情講述的是在二戰爆發之後女主角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毅然決然的成為了一名軍醫。
  • 以史為鑑,日本退休教師講解侵華日軍製造毒氣歷史
    這個資料館詳細記載著當年日本政府製造毒氣、使用毒氣、戰後毒氣處理的相關資料。當天,山內正之還在大久野島碼頭附近給200多名日本青年人講了一堂關於毒氣島的歷史課,然後又帶著明治學院大學師生環大久野島一周進行參觀。「雖然70多年已經過去,對於日本人來說,非常有必要了解這段侵華戰爭歷史。
  • 專家談香港二戰遺留炸彈:反映日本侵略香港歷史
    灣仔警區署理副指揮官謝名揚在現場表示,炸彈拆除以前,周邊地區共有超過2000人被疏散撤離。從6日下午3時許接到報警出動到7日晨成功解除,整個拆彈行動歷時17個小時。  新華社香港分社保安員張先生表示,這次能夠及時發現炸彈並成功解除,感到十分幸運。炸彈沒有讓他感到恐慌,相信香港警方的處置能力。
  • 日本侵華罪行館開館 三千封侵華日軍家書列展
    據了解,「日本侵華罪行館」由日本著名建築大師磯崎新設計,按時間順序分為15個展覽單元,按類別分為「大屠殺」、「細菌實驗」、「三光罪行」、「化學戰」等12個展覽專題,展出6000餘件侵華日軍1931年到1945年侵略中國的罪行實物,反映中國軍民自「九·一八」到抗戰勝利共15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艱難,呼籲珍惜和平、勿忘歷史。
  • 為什麼近代會有侵華史?看看日本的地圖就知道了!
    文/歷史演說舞臺可能大家對於「侵華史」的認知,還停留在二戰時期的抗日戰爭,其實在一戰以前,清朝末期的「八國聯軍侵略戰爭」開始,侵華史就已經慢慢出現了。現在看來,這兩個皇帝早已被自己的地位衝昏了頭腦,眼中容不下任何國家,閉關鎖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所謂「閉關鎖國」就是將自己處於一個封閉的環境中,自給自足,但同樣的,眼中閉塞耳目,看不見世界的發展。清政府所實行閉關鎖國的初心是自己的國力強盛,完全不用通商。而結果也毋庸置疑,長期停留在農耕社會,經濟區域內穩定,放在世界上卻是較為低下的。
  • 你知道大多數日本人是不知道侵華歷史的嗎
    一提起小日本估計很多中國噴青便會恨得牙根直癢吧!沒錯那一段歷史的確讓中國人恨之入骨,而那些侵華戰犯基本上已經不在人世,而在日本卻被後人標榜為保家衛國的英雄,好多都永"住"在了日本的靖國神社。那為什麼現在很多活著的日本人是不知道那段歷史的呢?
  • 日本右翼為何否認侵華歷史,竟敢把「侵入中國」換為「進入中國」
    日本人這種特殊的「恥感文化」與其武士道精神相結合,將不懺悔,不坦白的思想推向了頂端。面對鐵證如山的日本侵華事實,在「恥感文化」的影響之下,日本人恥於承認自己的罪行,儘管侵華罪行已經被揭示,他們依然否認、美化侵華歷史等顛倒黑白、指鹿為馬的方式拒絕承認,而不向中國人民道歉。
  • 「符合當時帝國主義潮流的侵略行為」?山本又來美化侵華戰爭
    日前,曾發表美化侵華戰爭言論的日本導演山本寬開通微博,受到國內網友關注。然而,就在今天,山本寬竟在微博上發文,聲稱日本二戰期間在華擴張「符合當時帝國主義潮流的侵略行為」,為自己早年的爭議性言論進行解釋,再度惹來非議。
  • 日本侵華戰爭親歷者長春口述歷史 揭露戰爭真相
    日本侵華戰爭親歷者在長春口述歷史 肖寓隆 攝中新網長春9月13日電 (李彥國 郭佳)由「日中口述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和日本知名反戰人士組成的9人訪華演講團13日在吉林長春開啟了演講活動的序幕,他們通過口述歷史的方式,從多個角度還原、揭露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歷史真相。
  • 央視記者街頭採訪日本中學生:對侵華歷史全然不知
    原標題:央視記者街頭採訪日本中學生:對侵華歷史全然不知  主持人:在東京的街頭,我們隨機採訪了一些初中生,發現他們對日本侵華的歷史幾乎是一無所知。  記者:中日戰爭死了很多中國人你知道嗎?  日本中學生:不知道,不太知道。
  • 那麼多國家都侵略過中國,為何就恨日本呢?日本人一番言論道明
    中國人對日本的人怨念已經不是一兩年的事情了,當年的釣魚島事件,國內甚至全面出現了反日的風潮。 當然,我們對日本人的仇恨,主要就是因為日本的 侵華戰爭 。日本在中國做盡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給中國幾千萬的人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傷害。
  • 吉林省檔案館館藏日本侵華檔案學術研討會舉行
    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說,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舉辦吉林省檔案館藏日本侵華檔案學術研討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日本一再掀起否認侵略歷史、試圖改動戰後和平憲法的歪風,特別是安倍第二次上臺後在歷史問題上大放厥詞,不斷散布右傾化言論,提出「侵略定義未定論」,並不顧國際社會反對,肆意參拜供奉著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面對始終不肯老實認罪的日本,中國作為受害國必須發出正義的聲音,必須讓更多的人了解過去的歷史。
  • 日本侵略給中國帶來巨大災難
    原標題:日本侵略給中國帶來巨大災難(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   日本侵華戰爭結束70年了,但時至今日,日本仍有少數人無視鐵的歷史事實,無視在戰爭中犧牲的數以千萬計的無辜生命,逆歷史潮流而動,一再否認甚至美化侵略戰爭,破壞國際互信,製造地區緊張,引起了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強烈譴責。
  • 當年的侵華事件,現在有多少日本人知道?日本網友的回答讓人意外
    大家都知道二戰爆發後,德國便聯合日本,一同發動了侵略戰爭,一個法西斯國家在歐洲橫掃各國,而日本則直接將目標放在了我國身上,14年的侵華戰爭開始了,當時我國軍工體系落後,根本無法靠自己的力量研發出武器裝備,另一方面經濟落後,也沒有充足的資金,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抗日戰爭打的格外艱難。
  • 日本第一次侵略中國,野心勃勃,歷史差點為之改寫
    多麼熟悉的套路啊,二戰時期的日本侵華不就是採取的這個套路嗎,先佔領朝鮮,再侵略中國。1592年4月歷史上爆發了歷史上的壬辰倭亂,日本舉全國之力20萬大軍進攻朝鮮,此時的日本剛剛結束戰國時期,正是名將輩出的年代,軍隊也都是虎狼之師。
  • 日本當年哪來的勇氣侵華?看看日本畫的中國地圖,讓人後背發涼
    眾所周知,在我國歷史上,日本只不過是我國的一個藩屬國,而且很多文化,都是從我國學習的。隨著時代的發展,清朝滅亡之後,中國也處在了一個非常落後的位置。而日本紫名紫薇信一直在發展軍事,不過作為彈丸小國的日本,哪來的勇氣敢侵華?
  • 日軍雜誌美化侵華歷史 擺日軍列隊默哀中國軍人照
    「當時,這本《大黃河以北肅清號》被一個舊書攤主扔在一個角落裡,路過的人不時會蹲下翻翻,但因為是日文的,看不懂,翻完就撂下了。」劉先生之前聽朋友講起日軍侵華時曾經刊發有隨隊攝影記者拍攝的戰地雜誌,因此,他毫不猶豫將這本雜誌買了下來。出於想讓更多中國民眾能像他一樣了解這本日軍侵華原始罪證的想法,他將該雜誌寄給了本報。
  • 日本人鬱悶:那麼多國家侵略過中國,中國為何只記恨日本?
    按道理來說中國是不會有敵對的國家,但是在眾多國家當中,中國對日本的仇恨是永遠都無法諒解的,這是因為日本在侵華戰爭當中對中國造成了揮之不去的的傷害,是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該銘記的。日本人非常的鬱悶:中國為何要記恨日本呢?
  • 日本侵華罪行館成都大邑開館 陳列逾6000件文物
    日本侵華罪行館成都大邑開館 陳列逾6000件文物 2015年07月08日 05:54:12 來源:華西都市報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 曾潔)侵華日軍的家書寫了什麼?
  • 香港高考試卷中,竟問學生:是否同意日本(侵略)帶來利多於弊?
    那麼,日本侵略是事實,全世界都在反對侵略,反對戰爭。認為侵略帶來的反人性、反和平是罪惡的,這是最基本的世界觀。熱愛和平的全世界人民都會遵循這一基本原則。那麼,反人性、反和平的罪惡侵略、戰爭,有什麼利可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