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華罪行館開館 三千封侵華日軍家書列展

2020-12-12 參考消息

中新網成都7月7日電 (賀劭清)7日,「七·七」事變爆發78周年之際,四川建川博物館聚落「日本侵華罪行館」展陳完畢,三千封侵華日軍家書、《外人目睹中之日軍暴行》、日軍殺傷山東民眾實錄、《八·一三日記》等14件與日本侵華罪行相關的國家一級文物正式與觀眾見面。

據了解,「日本侵華罪行館」由日本著名建築大師磯崎新設計,按時間順序分為15個展覽單元,按類別分為「大屠殺」、「細菌實驗」、「三光罪行」、「化學戰」等12個展覽專題,展出6000餘件侵華日軍1931年到1945年侵略中國的罪行實物,反映中國軍民自「九·一八」到抗戰勝利共15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艱難,呼籲珍惜和平、勿忘歷史。

當日上午,四川建川博物館聚落工作人員拉響了館藏的侵華日軍警報器,五位曾經參與抗戰的老兵在長鳴的警報聲中緩緩推開「日本侵華罪行館」的鐵門,日本侵華罪行館正式開館。展館入口處,1800頂泛黃的侵華日軍頭盔整齊地鋪陳於白色鵝卵石上,上方寫著「1931年·日軍蜂擁」九個黑色大字,順著左側曲折、狹窄的走廊蜿蜒而上,便能到達用實物、圖片、場景展示日本侵略中國罪行的展覽室。

抗戰老兵劉景軾在「大屠殺」展覽專題前默立良久,這位戰時曾擊落日本轟炸之王奧田大佐的四川防控司令部監視隊副隊長,如今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那場史無前例的全民抗戰雖然已離去很遠,但仍有軍國主義者美化侵略、隱瞞罪惡。」在劉景軾看來,銘記歷史是為了永久的和平。

「磯崎新老師是懷著中日友好相處、永不再戰的目的來設計此館的,他希望民眾置身於入口『九曲十八彎』的走廊時能對戰爭進行反思。」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介紹,為了給全世界人民提供一個正視歷史、呼籲和平的交流平臺,84歲高齡的磯崎新曾先後6次來到建川博物館與他商議「日本侵華罪行館」設計細節。

侵華日軍防毒面具、日軍作戰地圖、日軍轟炸上海炸彈碎片、《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人體試驗受害者名單》、荻島靜夫日記及影集……「日本侵華罪行館」所展出文物大多為侵華日軍所用實物。「我們儘可能用侵略者的侵略實物來還原歷史,自證其罪。」樊建川說。

「日本侵華罪行館」最後陳列著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後,中日雙方友好交流的影像資料。樊建川指著日本老兵巖谷保芳的照片介紹,巖谷保芳在生命最後的20多年裡,堅持每年來中國謝罪,先後6次來到四川建川博物館聚落,自費購買侵華日軍望遠鏡、信號旗、照片捐贈於「日本侵華罪行館」。(完)

相關焦點

  • 日本侵華罪行館成都大邑開館 陳列逾6000件文物
    日本侵華罪行館成都大邑開館 陳列逾6000件文物 2015年07月08日 05:54:12 來源:華西都市報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 曾潔)侵華日軍的家書寫了什麼?
  • 日本侵華罪行館建築師:我一直站在政府的另一邊
    十年間,隨著整個安仁古鎮的博物館聚落建設和自己設計的這座博物館的建造維護需要,磯崎新回過建川六次,每次都有來自日本和中國的許多人問他為什麼,為什麼要接下這個項目?為什麼同意冠名「日本侵華罪行館」?今年9月3日,侵華日軍館即將在 「抗戰勝利紀念日」當天開館,這些問題又再次被提起,人們在意的似乎只是一個日本人建造了一座「日本侵華罪行館」,卻少有人像時下流行的那樣關注一個明星建築師的又一次挑戰。在接受澎湃新聞的專訪時,已經85歲磯崎新顯得相當不以為然,「對建築目的的關注超過了建築本身,這也很正常」。
  • 濟南警察博物館開館 見證侵華日軍罪證
    原標題:濟南警察博物館開館 見證侵華日軍罪證   1月18日,在濟南逮捕的日本潛伏情報人員酒井省一拍攝保存的侵華日軍罪證照片首次向參觀者展示。當日,記錄濟南公安機關發展歷史的濟南警察博物館開館納客。
  • 從日本繪製的中國地圖看日軍侵華史
    日照市抗戰紀念館存有十幾幅日軍侵華前及侵華後的中國地圖,從中可以看出,日本覬覦我國富饒的資源,憑藉手中盜、搶、測的中國各地地形圖,為發動侵華戰爭做準備。日照市抗戰紀念館所存地圖,為日軍侵華史提供了鐵證。
  • 鐵證如山——日本首次發現侵華日軍使用毒氣彈詳細報告!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歷史研究學者松野誠也近日發現一份記錄侵華日軍在中國戰場使用毒氣彈情況的「戰鬥詳報」。 這是侵華日軍毒氣部隊記錄使用毒氣彈作戰的報告首次被發現,為解開侵華日軍暴行再添新證據。
  • 厚顏無恥 侵華日軍竟將東北臺灣納入日本地圖
    厚顏無恥 侵華日軍竟將東北臺灣納入日本地圖 2001年7月9日12:32 東方網   東方網7月9日消息:日軍侵華新證據在成都被發現,一本出版於日本昭和六年(即1931年)的《日本名勝風俗大寫真帖》竟然把我國的東三省、臺灣等地都納入日本勢力範圍
  • 山西發現最大的侵華日軍軍用地圖
    新華網太原4月25日電(記者池茂花譚旭)山西省一位離休教師日前將自己收藏的一張日軍侵華時期的軍用地圖公諸於世。這是目前在山西發現的侵華日軍使用的最大的軍用地圖。  地圖由陽泉市教委退休教師王瑞民收藏,高1.85米,寬1.45米,由15幅小圖拼接而成。
  • 72年前濟南地圖 見證日軍侵華罪行
    濟南一位藏家向記者展示了一張70多年前日軍侵華時期製作的濟南地圖,這張地圖製作很精密,是當年日軍侵華的一份罪證。日制「老地圖」很精密為侵華下足了工夫收藏這張地圖的是濟南煉油廠退休老幹部張化文先生,記者在張化文家見到這張70多年前的老地圖,這張地圖已經有些發黃,上面還有些水漬的痕跡,見證著歲月的滄桑。
  • 侵華日軍「特殊輸送」檔案
    特殊輸送檔案。 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關東憲兵隊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特別是為臭名昭著的七三一部隊源源不斷地輸送活人進行細菌試驗,成為七三一部隊用活人進行細菌試驗、殘殺中國人民的幫兇。 1938年,侵華日軍在哈爾濱平房鎮建立七三一部隊以後,關東憲兵隊奉命承擔為七三一部隊用活人進行細菌試驗提供活人的任務。
  • 解密:侵華日軍在中國到底陣亡了多少人?
    上個世紀,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日軍從東三省開始,將自己的侵略行為暴露在了世界目光之下,中國人民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抗日,於1945年8月15日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 崑山華藏寺方丈捐贈日本老人受訓筆記 揭露侵華日軍罪行
    崑山華藏寺方丈捐贈日本老人受訓筆記 揭露侵華日軍罪行 2015-12-14 18:11:03「受訓筆記」及大量當年的簡報資料,14日,由江蘇崑山華藏寺方丈秋風正式捐贈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東寧新發現三處侵華日軍神社遺址
    近日,東寧縣文物管理所在進行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中,新發現3處偽滿時期侵華日軍神社遺址,成為日軍侵華的又一佐證。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東寧縣文物管理所初步鑑定這些遺址均為侵華日軍神社遺址。據了解,在侵華日軍東北要塞區域內,凡駐軍比較集中的地方都設有神社,在要塞的一些陣地上也設有神社。當地老百姓稱這些神社為「日本廟」。   在前些年的「三普」調查中,東寧縣境內已經發現有2處侵華日軍神社遺址,即東寧鎮西山神社和郭亮神社。其中,東寧鎮西山神社建於1940年,佔地約1.5萬平方米。
  • 日軍為何敢發動侵華戰爭?看完日軍繪製的中國地圖就知道了
    日軍侵華戰爭,我們中國人是不會忘記的。日本鬼子從1894年就開始計劃這場侵華戰爭,甲午戰爭後,他們就掠奪了我們中國許多資源。這也主要是當時清政府的腐敗,1931年,日本鬼子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就開始了全面侵華。這是我們中國人永遠要銘記的,不能忘記這段歷史。
  • 南京發現侵華日軍興建大型神社
    侵華日軍在南京期間曾仿照東京「靖國神社」的規制與格式,興建大型「神社」。日前,這一神社在南京被抗戰史專家發現。    「神社」位於南京五臺山現江蘇省體育局大院內,黑片瓦、丹柱、飛簷、杏黃色牆壁,為典型的日本廟宇式平房。進入「神社」,內有兩個寬敞的大廳。 據抗戰史研究專家王炳毅介紹,這幢平房是「神社」的正殿。
  • 日軍侵華期間八大惡貫滿盈的師團長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侵佔東三省,到1937年7月7日,日軍製造「盧溝橋事變」,侵華戰爭全面爆發。之後日軍以重兵兵分三路開始進攻華北,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開啟了淞滬會戰,南北夾擊之勢由此而成。日軍傾其精銳傾巢而出,妄圖三個月解決所謂的「支那事變」,結果甩出的巴掌,打了他們天皇的臉。
  • 紅色黑龍江——侵華日軍虎頭要塞遺址
    侵華日軍虎頭要塞遺址侵華日軍虎頭要塞遺址位於雞西市虎林市虎頭鎮侵華日軍虎頭要塞是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的一個軍事基地,修建於1934年至1939年,動用了數萬名中國勞工虎頭要塞遺址包括地下通道3800米,房間8處,文物2000餘件,並在遺址上建成了侵華日軍虎頭要塞博物館
  • 臨渭區現日軍侵華地圖 華中地貌被詳細記錄
    本報渭南訊 臨渭區下吉鎮農民趙金龍近日展示了自己收藏的一張日軍侵華時期製作的軍用地圖,地圖製作非常精細,是當年日軍侵華的一份重要證據。1937年7月7日,日軍以盧溝橋事變為藉口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這張於1938年印製的、長約50釐米寬約40釐米,右上端標有「『軍事秘密』、『英山』、『支那事變地軍隊二限』、『南支那十萬分之一安慶十八號』、『湖北省』、『安徽省』 」,左下端標有「昭和十三年七月調製、參謀本部」字樣的圖紙,是侵華日軍為了控制湖北省與安徽省有關地區而繪製的軍用地圖。
  • 日軍騙族譜 利用宗族文化為侵華宣撫服務
    令人扼腕嘆息的是,時值戰亂,簡、羅二位學者所見到的族譜如今也已佚失,無從查找,而另一件洪秀全族譜《萬派朝宗》,在日軍侵華期間,竟然被日本人冒充洪秀全後裔騙走,至今下落不明。而張志斌所藏的這件抄本,則清楚記載了洪秀全一脈自十一世祖洪 三自嘉應遷到花縣的歷史,可謂彌足珍貴。
  • 以史為鑑,日本退休教師講解侵華日軍製造毒氣歷史
    日本退休教師上千次登上大久野島,講解侵華日軍製造毒氣的歷史「以史為鑑,才能避免悲劇重演」山內正之(左二)在大久野島上講解毒氣製造相關歷史。本報記者 劉軍國攝大久野島毒氣資料館外觀。當天,山內正之還在大久野島碼頭附近給200多名日本青年人講了一堂關於毒氣島的歷史課,然後又帶著明治學院大學師生環大久野島一周進行參觀。「雖然70多年已經過去,對於日本人來說,非常有必要了解這段侵華戰爭歷史。
  • 侵華日軍在山西的暴行
    原標題:侵華日軍在山西的暴行   太原會戰   1937年10月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下令調第14集團軍(衛立煌部)至忻口與日軍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