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日本沒有中國需要或想要的任何東西。我想這是古代中國對日本沒興趣的原因。
各國不會為了好玩而互相侵略,除了13世紀的蒙古人。
自古以來,被稱為「一衣帶水」的日本,必然是中國和中國人都無法避開的至關重要的永恆課題。這也許是上天安排的宿命吧。
日本向來是個資源貧乏的國家。這個國家鍛造出了著名的武士刀,正是因為他們國土上唯一可用的鐵礦石質量非常低,所以他們才不得已發明了鍛打武士刀的技術,費盡辛苦才可以得到一個可用的刀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幾乎所有的主要資源都依賴進口。從這個意義上講,日本之於中國沒有什麼可以利用資源。
中華帝國最大的威脅幾乎總是來自其西部和北部邊境。漢唐時期的對外軍事行動主要集中在西部的遊牧部落聯盟,而削弱宋朝的入侵則來自北方的契丹和金。
因此,這些地區是中國人傾向於將軍事行動集中在內戰和國內叛亂之外的地區。本來可以幫助這些戰區(如馬匹)的東西在日本的數量和質量並不是該地區戰役所需的,中國已經擁有相當可靠的馬匹來源,如與西藏的茶馬公路貿易路線。
這些戰爭也有助於確保極其寶貴的絲綢之路貿易站的安全,當然,這是一條陸路。通過馬六甲海峽和其他地區的海外航線在廣州、泉州等城市設有終點站。因此控制日本並沒有獲得任何有價值的貿易路線。
此外,古代中國很少有遠洋艦隊能夠攜帶足夠大的軍力來徵服日本人。戰略要求意味著中國艦隊主要是沿海反海盜部隊和內河作戰艦隻。內河水師必須保持對主要河流和運河的控制,這些運河作為運輸和內部貿易的中心動脈和貢品 ,能夠奪取長江的反叛者基本上可以規定條件。
與此同時,中國的地理位置基本上意味著它沒有主要的海上敵人需要它來發展遠洋作戰艦隊 ,因為保護和保護海盜的貿易路線和港口更為重要。即便是這樣,他們有時也會失敗 , 一支波斯 - 阿拉伯聯合部隊在公元750年洗劫了廣州。古代中國有一種長期忽視海軍的傾向。
所以,為什麼要入侵日本?對於古代的中國它沒有利益可圖,得到日本也不能開闢任何有價值的貿易路線,帝國的西陲在商業貿易上更具價值,並且經營那裡能更好的應對帝國外部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