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個問題一直搞不懂,那就是韓戰的爆發,到底是北朝鮮的過錯還是南朝鮮的過錯?在以往的歷史認知中,總感覺是南朝鮮發動進攻,並且導致了後來的戰爭。但是後來看歷史的時候又發現,事實上不是如此,應該是北朝鮮先發動進攻,然後才導致了大戰。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真的可以認為是北朝鮮是侵略者,是戰爭發動者嗎?其實還真不能這麼說。對於這段歷史,我們應該客觀的認知,正如學者所評價,沒有所謂的侵略者,只有國家統一的期望。
以前我們認為南朝鮮發動戰爭,但事實上發動戰爭以後,不到兩天的時間結果自己首都沒了。因此如果是南朝鮮主動進攻,不可能有這麼弱,所以更多的人認為是北朝鮮主動進攻。但事實上仔細想想,這段歷史並不能這麼說,特別是關於入侵和侵略這個詞。
首先我們得承認,當年金日成的確是作為主動進攻方,但他所做的事情並沒有如我們想像中的那樣是侵略者。因為南朝鮮和北朝鮮之間的戰爭不是兩個國家的戰爭,而是一個國家的內戰,他們要做的事情不是侵略,而是完成國家的整合與統一。所以在搞清楚了這一點以後,我們就可以比較客觀的看這段歷史,並且否認美國方面對於當年歷史的抹黑。
而且有一段歷史大家可能不太了解,金日成在發動統一戰爭的時候,其實還做了兩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這件事情並沒有被過多的報導。例如在1950年6月7日的時候,北朝鮮就曾經提出過建議,要求在8月5日到8月8日之間,在朝鮮整個半島進行公民選舉,希望通過比較靠譜的方式來和平統一。我們先不說金日成當時的動機是什麼,但就說這個態度是真的很不錯的,國家統一真的可以靠談判桌來實現,沒必要打打殺殺,畢竟受傷的都是自己人。
除此以外,還有一件事情也比較有趣,那就是在同年6月11日的時候,金日成派了三名代表,越過了三八線,向南朝鮮遞交了和平統一呼籲書。但是結果卻讓人失望,俗話說得好,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但南朝鮮政府卻把這些使者給扣留了起來。也就是說當時南朝鮮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統一這件事情,恐怕只能靠武力,至少他們對於金日成的態度不予理睬。
所以回顧那段歷史,金日成所代表的北朝鮮發動進攻,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其實都沒有太大的過錯,畢竟這是人家內部的事情,而且這也是統一戰爭,局外人不怎麼好評價。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金日成的提議其實可以打開一個窗口,但南朝鮮並沒有接受這個提議,所以只能兵戎相見,這也算是一個可惜的事情。所以那段歷史還有很多的內容,我們了解的越少,越容易對這段歷史有偏見,因此看歷史還是客觀點的好。
如果想了解那段時間的歷史,李峰所著的《決戰朝鮮》是回顧和認識抗美援朝這段歷史的必讀書。中國出兵朝鮮的真相,志願軍和美軍戰力真實對比,蘇聯對我國的支援的內幕,志願軍戰俘的真實境遇等等。讓我們能夠真正感受到那段歷史的過往。
這本書是一部全景式再現韓戰歷史風雲的經典作品,從不同的視角記述和分析了韓戰。通過詳細的史料全面揭開了韓戰臺前幕後的諸多歷史真相,更是破除了有關韓戰的種種迷思與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