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韓戰,沒有所謂的侵略與被侵略,有的只是國家統一

2020-12-16 中華庫史

之前有個問題一直搞不懂,那就是韓戰的爆發,到底是北朝鮮的過錯還是南朝鮮的過錯?在以往的歷史認知中,總感覺是南朝鮮發動進攻,並且導致了後來的戰爭。但是後來看歷史的時候又發現,事實上不是如此,應該是北朝鮮先發動進攻,然後才導致了大戰。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真的可以認為是北朝鮮是侵略者,是戰爭發動者嗎?其實還真不能這麼說。對於這段歷史,我們應該客觀的認知,正如學者所評價,沒有所謂的侵略者,只有國家統一的期望。

以前我們認為南朝鮮發動戰爭,但事實上發動戰爭以後,不到兩天的時間結果自己首都沒了。因此如果是南朝鮮主動進攻,不可能有這麼弱,所以更多的人認為是北朝鮮主動進攻。但事實上仔細想想,這段歷史並不能這麼說,特別是關於入侵和侵略這個詞。

首先我們得承認,當年金日成的確是作為主動進攻方,但他所做的事情並沒有如我們想像中的那樣是侵略者。因為南朝鮮和北朝鮮之間的戰爭不是兩個國家的戰爭,而是一個國家的內戰,他們要做的事情不是侵略,而是完成國家的整合與統一。所以在搞清楚了這一點以後,我們就可以比較客觀的看這段歷史,並且否認美國方面對於當年歷史的抹黑。

而且有一段歷史大家可能不太了解,金日成在發動統一戰爭的時候,其實還做了兩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這件事情並沒有被過多的報導。例如在1950年6月7日的時候,北朝鮮就曾經提出過建議,要求在8月5日到8月8日之間,在朝鮮整個半島進行公民選舉,希望通過比較靠譜的方式來和平統一。我們先不說金日成當時的動機是什麼,但就說這個態度是真的很不錯的,國家統一真的可以靠談判桌來實現,沒必要打打殺殺,畢竟受傷的都是自己人。

除此以外,還有一件事情也比較有趣,那就是在同年6月11日的時候,金日成派了三名代表,越過了三八線,向南朝鮮遞交了和平統一呼籲書。但是結果卻讓人失望,俗話說得好,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但南朝鮮政府卻把這些使者給扣留了起來。也就是說當時南朝鮮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統一這件事情,恐怕只能靠武力,至少他們對於金日成的態度不予理睬。

所以回顧那段歷史,金日成所代表的北朝鮮發動進攻,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其實都沒有太大的過錯,畢竟這是人家內部的事情,而且這也是統一戰爭,局外人不怎麼好評價。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金日成的提議其實可以打開一個窗口,但南朝鮮並沒有接受這個提議,所以只能兵戎相見,這也算是一個可惜的事情。所以那段歷史還有很多的內容,我們了解的越少,越容易對這段歷史有偏見,因此看歷史還是客觀點的好。

如果想了解那段時間的歷史,李峰所著的《決戰朝鮮》是回顧和認識抗美援朝這段歷史的必讀書。中國出兵朝鮮的真相,志願軍和美軍戰力真實對比,蘇聯對我國的支援的內幕,志願軍戰俘的真實境遇等等。讓我們能夠真正感受到那段歷史的過往。

這本書是一部全景式再現韓戰歷史風雲的經典作品,從不同的視角記述和分析了韓戰。通過詳細的史料全面揭開了韓戰臺前幕後的諸多歷史真相,更是破除了有關韓戰的種種迷思與誤解。

相關焦點

  • 韓戰爆發後,美國到底有沒有侵略我國的野心?
    在關於韓戰的種種爭論裡,「美國有沒有想侵略中國」這事兒,也是個向來討論極熱的話題。許多「票友」還扒出了韓戰期間美國政要的種種言論,激動推論出「美國沒想打中國」乃至「不該出兵朝鮮」的論調。甚至還有「票友」生出幸福暢想:倘若沒有出兵朝鮮,中美在新中國成立伊始就建交成功,國運豈不美得很?那這類「幸福暢銷」,真有這麼美?美國在當時,又到底有沒有侵略中國的野心?這就要先弄清楚一個問題:新中國當時想不想出兵朝鮮?答:一萬個不想!
  • 日本史:日本侵略朝鮮
    日本統一後,把侵略的矛頭對準了鄰國朝鮮。公元1592年—公元1597年,在歷時六年的朝鮮壬辰衛國戰爭結束時,無論在陸地上,還是海洋上,日本侵略軍都遭到徹底的失敗。壬辰戰爭的勝利,使日本統治集團數百年不敢入侵朝鮮。那一系列威武雄壯的海戰,在朝、中海軍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 韓國人看甲午戰爭:日本對韓中兩國的侵略戰爭
    甲午戰爭後,日本取代中國掌握了東亞的主導權,以從中國獲得的巨額賠償為基礎發展成為強大的產業國家。同時還全力擴充陸軍和海軍軍備,擁有了能夠侵略周邊國家的軍事力量。戰勝的日本確保了侵略中國東北(原文為滿洲——筆者)的橋頭堡,獲得的巨額戰爭賠款加快了以軍需產業為中心的產業化。同時鎮壓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東學農民運動,強迫進行甲午改革,擴大了對朝鮮的影響力。
  • 韓戰爆發後,美國到底有沒有侵略我國的企圖
    這一點我們必須要首先明確,當時的杜魯門政府沒有入侵我國的意圖,從現在已經解密的美國文件也說明了這一點。但這絕對不是我們抗美援朝錯誤的原因。透過現象看本質。再當時美國嚴重威脅我新生國家安全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出兵,這不僅僅是開國之戰,更是年對外來威脅而採取的必然措施。
  • 學者解析:日本對外侵略的文化特質
    中日戰爭及太平洋戰爭期間,「八紘一宇」成為日本帝國的國家格言,其軍政機構懸掛兩大條幅,一為「武運長久」,一為「八紘一宇」。   踐行「八紘一宇」的海外擴張   作為日本千餘年的國家格言,「八紘一宇」決非徒快口耳的言辭,而是實行方針。自大和國於4世紀末、5世紀初統一日本開始,即踐履「掩八紘而為宇」的擴張計劃。
  • 伍修權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上控訴美國武裝侵略中國領土臺灣的發言
    中國國民黨反動殘餘集團在聯合國的所謂「代表」,只是不久即將完全被消滅的一小撮流亡分子的御用工具,絕對沒有代表中國人民的任何資格。從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五日起,我國周恩來外交部長就連續不斷地要求聯合國,將中國國民黨反動殘餘集團的所謂「代表」從聯合國一切機構及其會議中驅逐出去,並接納我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到聯合國的一切機構及其會議中來。
  • 日本歷史上曾四次侵略中國,前三次侵略歷史你都知道是何時麼?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雖然國家地盤小,但是野心卻不小,你們知道麼,實際上日本歷史上曾經不止一次侵略中國,但是他們四次侵略中國只有甲午中日戰爭那一次勝利了,前兩次均以失敗告終。【日本對中國的第一次侵略戰爭】日本對中國的第一次侵略戰爭是在唐朝時期,當時的日本人野心非常的強大,但是他們還有有一點不知道天高地厚,當時的唐朝正處於強盛時期,日本人選擇在這個時候與唐朝在白江口爆發了戰爭無疑是十分不明智的選擇,後來他們自然是被打的偃旗息鼓灰溜溜的回到老家,還不忘學習唐朝文化。
  • 學者:北朝鮮戰敗 金日成應為戰爭災難負責(1)
    筆者以為,在這些基本問題上爭論的最大誤區在於,一些人把當年朝鮮半島上的這場戰爭簡單地看成是兩個陣營的戰爭,把中國的抗美援朝戰爭等同韓戰,而忽略了這場戰爭實際上有四個不同的戰爭主體,這就是,北朝鮮,韓國、美國(包括聯合國軍)和中國;這場戰爭雖然在總體上稱為韓戰,但中國的抗美援朝戰爭只是這場戰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 日本為啥一直想侵略中國?國民黨元老解釋:與另外一個國家有關
    他草根出身,長相似猴子,卻一步步奮鬥,最後成統一日本,成日本實際最高統治者。 本身很勵志的故事,在遇到中國時,成了人生敗筆。 統一日本後的豐臣秀吉躊躇滿志,提出「霸朝鮮、窺中華、圖印度」的野心,他說:「我生存之年,誓將唐(明)之領土納入我版圖」。
  • 新聞背景:日本表態侵略戰爭歷史的「談話」傳統
    對侵略戰爭歷史表態,日本政壇向來有「談話」傳統。  1982年,時任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宮澤喜一發表談話,表示在歷史教科書問題上,日本將充分傾聽鄰國批評,由政府負責糾正;1993年,時任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河野洋平發表談話,承認日軍強徵「慰安婦」,對此表示道歉和反省。
  • 近代中國被那麼多國家侵略過,為什麼最恨的只有日本?
    雖然如今的中國已經再次崛起,但我們對往日遭受的苦難扔銘記於心,尤其是數次侵略中國的日本。雖然中國目前的對手是美國,但說起中國人最敵視的國家,毫無疑問還是日本。為什麼幾十年過去了,我們仍然放不下對日本的仇恨呢?
  • 日本總是侵略朝鮮半島,那朝鮮半島有沒有反推過日本?其實也有
    從地形上可以發現,朝鮮半島就是日本進入大陸的跳板,所以歷史上日本侵略朝鮮半島是非常頻繁,唐朝一次(支援百濟對抗新羅),明朝一次(豐臣秀吉侵略朝鮮),不過這兩次侵朝日軍都被中國軍隊打跑了,一直到了晚清時節,中華沉淪,日本崛起之後,日本才終於控制了朝鮮。
  • 《螢火蟲之墓》對日本侵略戰爭沒有任何反思?這部電影的主題究竟是...
    作為一部以日本侵略戰爭為時間背景的電影,《螢火蟲之墓》上映之後便受到了許許多多的爭議。有的人說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思想很是混亂,還有人說這部電影當中沒有體現對日本侵略戰爭的任何反思。剛剛又對這部電影重刷了一遍的筆者想就這兩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關於這部電影當中,有沒有對日本侵略戰爭的反思以及這部電影的主題究竟是什麼?
  • 越南為什麼要侵略柬埔寨?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如果越南沒有侵略柬埔寨,既不可能存在現在的版圖,更不具備如今發展的底氣和潛力。 極其不對稱的實力差距是越南得以侵略柬埔寨的根本原因,複雜的歷史糾葛使柬埔寨無法有效整合國內勢力,無論在哪個時期,柬埔寨內部各方勢力對越南的態度從未統一過。 柬埔寨既沒有抵抗越南侵略的實力,更沒有統一的抵抗意志,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促成了侵略事實。
  • 日本第一次侵略中國,野心勃勃,歷史差點為之改寫
    1592年,剛剛統一日本全境的豐臣秀吉將自己的野心瞄向了身邊的那塊巨大的肥肉-明朝,豐臣秀吉已經補甘心與當日本的關白了,他的理想是成為唐之關白,也就是中國的關白。於是在這種野心的支配下,豐臣秀吉在1592年發動了對朝鮮的侵略,然後以朝鮮為跳板侵略中國。
  • 朝鮮王朝為什麼會覆滅?是西方資本主義侵略,還是自身問題過多?
    自此,歷經27代君主,共計五百餘年的李氏朝鮮政權宣告覆滅。而它的覆滅同樣也是東北亞地區近代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那麼,作為朝鮮半島上最後一個統一封建王朝的李氏朝鮮政權究竟是如何覆滅的呢?是西方資本主義侵略,還是自身問題過多?
  • 「日不落帝國」幾乎侵略了整個世界,為何殖民地卻沒有太多怨言?
    奇怪的是,儘管英國通過侵略成為日不落帝國,但很少有被侵略國家討伐英國這種行為,相對比法西斯在二戰時期的行為對比,不由得讓人升起深深的好奇。其實,與其說英國侵略國家,不如說英國擴張的是文明勢力,使用的是經濟手段而不是殘忍的屠殺手段,當然,無論那種侵略都是不可饒恕的,只是激起的民憤強烈程度不同而已。
  • 二戰時,日本侵略了那麼多的國家,為什麼不敢佔領中國這一地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全球先後有六十一個國家和地區被侵略,將近二十億人口被迫捲入戰爭中,作戰範圍大至二千二百萬平方千米。最後以美利堅合眾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 清末時期,無數西方列強肆意侵略中國,為啥中國人卻最痛恨日本人
    中國也漸漸的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根據統計,一共有25個國家侵略過中國,但是在這些國家當中,要說最令我們記憶深刻的,那一定是日本了。那場甲午戰爭不得不說是改變了我們中國的歷史,要知道,在這之前日本也曾經多次入侵朝鮮半島,但是不管是唐朝的白江口戰爭,還是說明朝時期的萬曆朝鮮戰爭,我國的的確確把日本打得潰不成軍。
  • 韓戰爆發的原因,是美國的霸權與李承晚的狂妄
    網絡上有很多聲音在說這場戰爭爆發的原因是因為北朝鮮領導人金日成不顧國際條約,甚至有人說他是為了一己私利擅自發動對南朝鮮所謂的侵略,而我國參戰也是被北朝鮮拉下水的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