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謝皇后…… 曾叫德壽宮、重華宮、慈福宮、壽慈宮、宗...

2020-12-25 和訊

歷史上的杭州,曾經是什麼樣子的?也許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個人都有好奇和想像。

1月7日,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2019年的考古工作進行了盤點,過去一年,市考古所在杭州完成17個考古發掘項目,其中有479座墓葬,出土了文物標本6532件(組)。

2020年,我們將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開設《杭州寶藏》欄目,來講一講考古背後的那些生動有趣且有歷史溫度的故事。今天,來說說南宋德壽宮遺址。

記者劉雲照片由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德壽宮,在這座城市,幾乎沒人不知道。

開在中河高架上,過了胡雪巖故居,杭州市方志館背後一片坑坑窪窪的空地,就是了。

年紀稍微大一些的人,會告訴你,以前這裡是蠻大一個停車場;老人家則會說:「哦,老底子,杭州工具廠的位置嘛。」

就在這塊地下,藏著南宋德壽宮。

也是這塊地,自從1984年發現它以後,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1年、2005至2006年、2010年,以及2017年至今,對它先後四次考古發掘。

施夢以,是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隊員。德壽宮的第四次考古發掘,從2017年開始,持續至今,他是考古領隊。

施夢以說,再過些日子,德壽宮的考古發掘就要結束了。未來,德壽宮遺址將會打造成杭州南宋宮殿遺址展示的樣本,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讓大家可以在遺址上,看到當時的南宋皇宮生活場景。

歷時36年,先後四次考古,杭州的考古隊員們,在德壽宮遺址都找到了些什麼?這個地方究竟有多「寶貝」,值得一次次考古發掘?

且不說它多「寶貝」,光是看看它的歷代主人,都夠說上一說的了,秦檜、宋高宗、吳皇后、宋孝宗、謝皇后……他們先後都在這裡安了家。這些主人也都曾給它取過名字,所以,我們現在說的德壽宮也可以理解為它的統稱。

在德壽宮遺址上,施夢以跟我們講了講,德壽宮和它的歷代主人,留給杭州的故事。

第一任主人:秦檜跟宋高宗要了這塊「有王氣」的地

最早,這裡是南宋宰相秦檜的宅邸。

紹興十五年,也就是1145年,秦檜在朝中「無法無天」,宋高宗趙構不但對他的貪汙腐敗視而不見,還大加賞賜。賜他一年可收租三萬石的永豐圩,還要賜宅邸,地址讓秦檜選。

秦檜看來看去,選中瞭望仙橋東甲第一區,為啥?「望仙橋東有王氣(也有說龍氣)。」

嶽飛的孫子嶽珂,曾寫過一本《桯史》,裡頭記載的是兩宋朝野見聞的史料,裡頭就有提到秦檜宅邸的地理位置——朝天之東,有橋曰望仙,仰眺吳山,如卓馬立顧。紹興年間,望氣者以為有鬱蔥之符,秦檜顓國,心利之,請以為賜第。其東偏即檜家廟,而西則一德格天閣之故基也。

紹興十五年(1145年)四月,宋高宗把這塊地,賜給了秦檜,蓋了秦府。

賜宅那天,宋高宗親筆御書:「一德格天」,秦檜把匾高掛到客廳,從此名為一德格天閣。

秦檜家具體有多大?史料裡沒有記載。根據推斷,「遠遠不如後來的德壽宮大。」

到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66歲的秦檜在病逝前,一直住在這裡。

秦松宅邸裡找到了什麼?

作為第一任主人,秦檜留下了哪些生活痕跡?

「因為歷代主人太多了,改建次數也太多了,可能一個房子在南宋時就改建了五六次。」施夢以說,用考古專業用語來說,就是「打破情況太多了,破壞太嚴重」。

所以,很難找。

目前,通過幾次考古,找到和秦檜家有關的遺蹟,有兩個地方。

一個,是一塊方磚鋪地。施夢以說,應該是秦檜家裡,某一個房間裡的鋪地。

另一個,是2019年剛發現的,很有可能是秦檜家的廁所。

在考古工地,靠近斷頭河小區的這一邊,在一些方磚之間,立了一口直徑1米多的大缸。施夢以說,這個就是廁所。

看我一臉驚訝,施夢以說,這是以前浙江農村常見的。有時是一口大缸,有時是一個木桶,上頭搭兩塊木板,就是蹲坑了。

他印象裡,小時候還聽說過,有小孩掉進糞缸裡淹死了。在史料記載裡,有一位國君——晉景公姬獳,就是掉進糞坑淹死的。

秦檜家的廁所,找到了兩個。怎麼知道,它們就是廁所?施夢以說,圍著大缸的方磚,組成了一個長方形的廁所,前頭是空的,後頭是大缸,也就是蹲坑,構造上和現在差不多。

第二任主人:宋高宗

擴建德壽宮,還在中間挖了「小西湖」

1155年,秦檜死了;過了七年,1162年,56歲的宋高宗「退休」,不當皇帝了,做了太上皇,說自己「老且病,樂欲閒退」,他也看中了這塊地,就在秦檜老宅子的基礎上「升級」成德壽宮,自己住了進來。

宋高宗趙構,看中這裡什麼?

地段。

施夢以說,從古至今,這裡都是杭州城的中心地段。

先說南宋,那時的臨安城很擁擠,14萬平方公裡大小,擠了200多萬人口,可以說相當密集了。

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勝錄》等,都有記錄宋代的經濟繁榮、生活安逸。那時的杭州生活,用南宋人周密的話來說,「就像做了一場夢,太美了。」

作為都城,杭州和其它城市很不一樣,比如西安,天圓地方,規規整整,而杭州三面雲山一面城,整個城市像一個狹長形的靴子,地理條件決定了,是沒辦法按照中軸線,方方正正來布局的。

而德壽宮這個地方,可以說是宋高宗精挑細選過的。

當時,南宋皇城在鳳凰山東麓,離德壽宮很近,直線距離不過兩公裡。德壽宮離太廟、御街等行政機構都不遠,有事叫得動;西湖也不遠,附近還有五柳園、富景園,去玩也方便。

最重要的是,想造個德壽宮,整個杭州城裡頭真沒那麼大的地方了。也考慮過留下,宋高宗不是說過「西溪且留下」,不知道是不是嫌遠最終放棄了。

宋高宗改建德壽宮,手筆可比秦檜大多了。

首先是地方大。

大家都知道,鳳凰山東麓有南宋皇城,它還有個名字叫「大內」,另外還可以叫「南內」。有「南內」,自然有「北內」,「北內」就是德壽宮。一南一北,和皇城並列。

德壽宮的範圍,大約東面到直吉祥巷,西面到中河中路,南面挨著望江路,北面到了梅花碑一帶。算起來,大約17萬平方米。

施夢以說,考古發現,德壽宮的宮牆和臨安城的城牆,最近的地方差了不過一米,可以說把皇宮地盤用到了極致。

建一個17萬平方米的德壽宮,也是經過「徵遷」的。

施夢以說,首先是填河,以前秦檜家東面有條茆山河,為了擴大地盤,河填了,成了斷頭河,至今旁邊的小區還叫「斷河頭小區」,非常寫實。

《鹹淳臨安志》裡記載:「德壽宮之東原有茆山河,因展拓宮基,填塞積漸,民戶包佔,惟存去水大溝。至蒲橋、修內司營,填塞所不及者,故道尚存,自後軍東橋至梅家橋河。」

德壽宮初修時,只有宮殿區,後來,當上了皇帝的兒子宋孝宗趙昚(shèn),給宋高宗擴建德壽宮,集能工巧匠,修了後苑。

後苑在哪?就是秦檜家北面,以前都是民宅,古時候都是有地契、房契的,哪怕是皇帝,想徵來用也是費了點功夫的。

花功夫改建的德壽宮,在歷史記載中,布局和皇城很像,有德壽殿、後殿、靈芝殿、射廳、寢殿、食殿等十幾座殿院,基本上一座皇宮該有的都有了。

另外,園林景觀也很美。

據說,趙構喜歡山水園林,特別喜歡逛西湖,有一天他和兒子宋孝宗說,老是出門逛西湖太擾民了。孝順的孝宗心領神會,馬上在德壽宮的中心,建了個「小西湖」。

「鑿大池於宮內,引水注之,疊石為山,像飛來峰,有堂名冷泉,有樓名聚遠。」

據記載,這個「小西湖」有10多畝,裡面可以划龍舟,而且西湖邊有的很多景致,比如冷泉、飛來峰、聚遠樓、浣溪、萬歲橋、四面亭……德壽宮的「小西湖」都有,一年四季有花看。

住在德壽宮的趙構,每天嗨得不得了,聽小曲、賭馬、辦嘉年華……大臣都羨慕他:「境趣自超塵世外,何須方士覓蓬瀛。」

趙構在德壽宮住了25年,每天生活在這樣的地方,難怪一直活到了81歲的高齡呢。

德壽宮

找到了什麼?

施夢以說,發現了磚牆、道路、院落等諸多遺蹟,很多人關心的「小西湖」,也發現了一點蹤跡——水池駁岸、水渠,以及水閘、水池、水井等一系列園林遺蹟。

就拿水渠來說,把中河水引進德壽宮,一路上疊山理水,創造出小瀑布等景觀,最後注入「小西湖」,佐證小西湖是「活水系統」。

這次找來找去,在考古區的東北方向,找到了可能是「小西湖」的舊址——水池駁岸。駁岸的砌法和北宋金明池的營建方式較為接近,而且這裡的地理位置比較接近中部的位置。

站在考古工地上,往東面望過去,施夢以說,「小西湖」肯定是在德壽宮中央的位置。這樣來推斷的話,「小西湖」應該就「藏」在斷河頭小區下面。

第三任主人:吳皇后、宋孝宗

宋孝宗改名叫重華宮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在德壽宮住了25年後,宋高宗去世。他走了,他老婆吳皇后還在。

為了讓吳皇后安享晚年,兒子宋孝宗把德壽宮做了部分改建,改名叫慈福宮,讓吳皇后搬了進去。

但很快,宋孝宗也退位了,和吳皇后前後腳,搬進了慈福宮。

一個養母、一個養子,住在一起總歸是不大方便的。所以,宋孝宗把主殿慈福宮,又改名叫重華宮,自己住;在重華宮旁邊新建了一個慈福宮,給吳皇后住。

相當於,吳皇后、宋孝宗同為第三任主人。

可惜的是,宋孝宗只住了五年,到了紹熙五年(1194年),他就在重華宮去世了。

重華宮

找到了什麼?

施夢以說,找到了宮殿基址、柱礎、連廊、水池等。

就拿房子來說,找到了一個三間進深的房子,估計有5到7個房間,但具體情況是怎樣的,還不清楚。

在考古工地,可以看到遺蹟上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柱礎,施夢以說「實在太討厭了」,因為,這些不同時期的主人,都是在同一個位置上多次重建,一層層疊壓,就很難判斷到底誰是誰。

第四任主人:

吳皇后、謝皇后

慈福宮壽慈宮名字改了好幾次

宋孝宗走了,吳皇后又搬回主殿住,她拍板,把主殿重華宮的名字,改回了慈福宮。

但同時,宋孝宗的老婆謝皇后,也搬了進來。長者居中,吳皇后住主殿慈福宮,謝皇后就住原先的慈福宮,她也拍板改了名字,叫壽慈宮。

是不是很拗口?其實也簡單,就是宋孝宗、吳皇后、謝皇后,三個人誰是老大,誰住中間主殿,名字也聽誰的。

再後來,吳皇后去世了,謝皇后就搬進了主殿,又把吳皇后的慈福宮名字改了,換成她喜歡的壽慈宮。

宋孝宗的兒子宋光宗,一直住在南宋皇城,想讓謝皇后搬回去,甚至在皇城裡頭又新建了一個壽慈宮,謝皇后一直不願意回。

直到開禧二年(1206年),壽慈宮一把火燒了起來,實在沒法住了,謝皇后搬回了皇城。

從此,改了好幾次名字的德壽宮,沒了主人,史料中也沒有記載,它之後具體用來做了什麼。

第五任主人:宋度宗宗陽宮曾經是進京學子的聚集地

說宋度宗是第五任主人,但其實,他並沒有住過。

鹹淳四年(1268年),隨著國勢漸微,宋度宗出面,把舊日的德壽宮,南面一半,廢為民居;北面一半改建為道宮,取名宗陽宮,「其時重建,殿廡雄麗,聖真威嚴,宮囿花木,靡不榮茂」。

為什麼要修宗陽宮?

宋度宗信奉道教,修建宗陽宮是供奉三清的,裡頭有三清殿,「輪奐極東南之美,經營來山嶽之奇」。還有講堂,作為宣講論道的場所,「遠者來,近者悅」「用開後覺之天」。

一直到元代,宗陽宮都還是很有名氣的,也是很多學子進京趕考的聚集地,比如杜道堅、趙孟頫等,在這裡開設課堂。像趙孟頫,還在這裡留下了大名鼎鼎的《宗陽宮帖》。

再後來,宗陽宮漸漸廢棄,但這塊地在不停地重複利用。到了這一代,它變成了杭州工具廠;拆建後,又改為了停車場。

慈福宮壽慈宮宗陽宮

找到了什麼?

施夢以說,從重華宮以後,就沒有再具體分類到底是哪個時期了,因為實在沒法確定。

堂堂一個德壽宮

為什麼沒有貴重文物?

2017年4月,接手德壽宮的考古任務時,施夢以說他是「興奮、期待」的,哪怕歷史悠久,但歷代皇城就那麼幾個,能去考古發掘其中一個,「是很幸運的。」

只是,「失望大於收穫。」

這次考古,布了68個探方,總計發掘面積6900平方米。施夢以說,對17萬平方米的德壽宮來說,「見縫插針地挖」,只是挖了一個角落而已。

在考古隊員們的眼裡,德壽宮的晚期破壞實在是太厲害了,所以找到的遺蹟都是很模糊的,梳理到底誰是誰,也有很大困難。

至於出土文物,施夢以說,經常有人問他,「曾經的皇宮,肯定挖出了不少值錢的寶貝吧?」

施夢以說,「不好意思,金銀器啊這些貴重物品,一個沒有!」

為什麼?也很簡單。從秦檜開始,到宋高宗,到宋孝宗,再到宋度宗……每一任不是搬走,就是廢棄,這就意味著,人走的時候當然把值錢的東西帶走了,「再財大氣粗,也不會金子銀子不要了吧?」

所以,德壽宮出土的文物,大部分是建築構件、瓷片。

建築構件,比如磚塊、瓦片、瓦當,還有屋脊上的脊獸等等。瓷片,完整的幾乎沒有,都是生活用具,比如碗、盤子、瓶子等壞了的碎片,主要是龍泉窯,也有少量北方定窯、本土越窯、天目窯、朝鮮高麗青瓷等。

德壽宮的考古發掘記錄

1984年

在望仙橋至新宮橋之間的中河東側,發現一條南宋時期的道路。道寬2米,砌築整齊,路基厚達0.4米,距中河約15米,可能與德壽宮遺址有關。

2001年9月至12月

對望江路北側地塊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發現了德壽宮的東宮牆、南宮牆以及部分宮內建築遺蹟。

2005年11月至2006年7月

發現西宮牆、便門、水渠、水閘與水池、磚鋪路面、大型夯土臺基、水井等遺蹟。

2010年3月至7月

在地下兩三米處發掘出德壽宮遺址近1000平方米,發現了西宮牆,距中河僅20米,南北走向,還有一條為宮內園林引水的水渠,以及水閘、水池、水井等一系列遺蹟。

德壽宮南宮牆、東宮牆、西宮牆都已發現遺蹟,獨獨北宮牆的位置還沒能確定。

2017年5月至今,考古工作還未結束。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

相關焦點

  • 南宋德壽宮有望建成遺址公園?聽聽政協委員怎麼說
    10月23日,杭州市政協召開南宋德壽宮遺址保護與展示專題民主監督會。專家學者、政協委員們通過現場考察、座談協商,為德壽宮遺址的保護利用建言獻策。在考察現場,挖掘出的大片德壽宮遺址震撼雙眼。只見低於地平面2.5米左右的挖掘遺址上存在著凹凸不平的土坯水坑,其中依稀可見當初的青磚路面和水井等園林遺蹟,現場尚有工作人員正在挖掘和勘探。
  • 南宋帝王宮殿德壽宮有望重現風採
    德壽宮遺址的分布、結構、做法和保存狀況日漸清晰,宮牆、便門、大型夯土臺基、廊、水渠、水閘、水池、水井等重要宮內建築遺蹟也逐步展露在了考古工作者面前。 德壽宮是南宋臨安城僅次於皇城遺址的重要宮苑遺址,其內宮殿與園林並置,是我國皇家園林的典範,是杭州市現存的極為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南宋高宗趙構禪位後,居於德壽宮內,頤養天年。根據文獻記載,該地原系秦檜舊第,秦檜亡故後收歸官有,改築新宮。
  • 2021,南宋「德壽宮」面貌愈加清晰
    德壽宮遺址《夢粱錄》卷八《德壽宮》載:「德壽宮在望仙橋東,元系秦太師賜第(秦檜舊宅),於紹興三十二年六月戊辰,高廟倦勤,不治國事,別創宮廷御之,遂命工建宮,殿匾德壽為名。」富麗堂皇的德壽宮坐北朝南,其布局與皇城相近,宮中建有十餘座殿院。1189年,孝宗亦仿效高宗內禪退居德壽宮,並改名重華宮。此宮後又侍奉憲聖太后,壽成皇太后,先後改名為慈福宮,壽慈宮。1268年,度宗將其地一半改建道宮,名宗陽宮,一半廢為民居。至清初,此地漸為官署、民居所佔,「故址所存不及十之二三。」
  • 德壽宮是座什麼宮②|宮裡都有啥?我們能看到什麼?
    【編者按】南宋的經濟、文化、科技在歷史的天空中,曾閃耀著奪目的光輝。杭州作為古都,是這段歷史上最關鍵的一環。2021年起,浙江日報杭州分社和杭州市社科聯(院)聯袂推出《南宋十萬個為什麼》欄目,講述那些塵封的歷史故事,打開傳統到現代的通道。正值去年歲末杭州正式啟動德壽宮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我們先來聊一聊這座曾繁華一時的宮殿。德壽宮裡有什麼?
  • 穿越800多年,杭州人耳熟的「德壽宮」,遺址上將建「南宋宮苑」
    德壽宮(南宋博物院)整體建設情況德壽宮項目正式進入建設階段,這對於構建南宋文化地標、推進南宋臨安城遺址綜合保護、傳承弘揚傳統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歷史沿革和考古背景歷時152年的南宋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的黃金時代。
  • 歷史故事——宋孝宗禪讓後的悲劇晚年
    消息傳到南宋都城臨安,思考再三的宋孝宗最終於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1189年2月18日),傳位於太子趙惇,即宋光宗。趙昚自稱太上皇,閒居慈福宮,後改名重華宮。金國新皇帝即位,關宋朝何事,為何宋孝宗選擇退位呢?其實宋孝宗有難言的苦衷。隆興北伐因宋軍在符離慘敗,宋軍全線崩潰,軍資器械喪失殆盡,不得於1164年與金國達成和議,史稱「隆興和議」。
  • 剛剛,備受關注的德壽宮遺址公園暨南宋...
    今天(12月28日),德壽宮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暨南宋博物院(一期)正式開工。德壽宮這個名字這幾年可能很多杭州人都有所耳聞,但真正知道它在哪裡的人卻不多。它位於杭州望江路中河中路交界處,對面就是胡雪巖故居。今天開工的德壽宮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是杭州首個規模性展示南宋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將於2022年建成並向公眾開放參觀。
  • 吳瑜55年輔佐了4位皇帝,83歲離世的皇后一生有何傳奇?
    紹興十三年(1143年)被冊立為皇后……吳太后是個高齡的女人,83歲才去世,諡曰憲聖慈烈皇后,攢祔於永思陵。吳後一生,先後經歷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宋寧宗四個朝代,輔佐了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位皇帝。
  • 趙構住過25年的德壽宮掀起神秘面紗
    17萬平方米宮殿發掘出1000平方米  太上皇當年在此遊湖飲酒很是逍遙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趙構覺得累了,不想再理朝政,於是傳位給他的養子趙昚,是為宋孝宗,自己則退居德壽宮,做起「太上皇」。趙構在德壽宮裡一住就是25年,直到81歲去世。
  • 「風洲」上的重華書院
    據《曹州府志》記載,重華書院在府治西北,四面有水環之,門外有橋,因有重華祠而得名(傳說舜帝目中有雙瞳仁,姓姚,名重華)。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曹濮道兵備使李天植(南直隸廣德人),他「法堯舜而宗孔孟」,在曹州奉祀舜帝,於「風洲」興修「舜帝祠」。同時,熱心教育,聚攬文人,又在此倡建「重華書院」,收徒講學。當時建有大廳三間,樓房一座,小亭一個,房舍六間。
  • 韓國的五大古宮你都去過嗎?去過了幾個呢?
    在勤政殿舉行過登基儀式的國王有第2代王定宗、第4代王世宗、第6代王端宗、第7代王世祖、第9代王成宗、第11代王中宗和第13代王明宗等。 壬辰倭亂時期景福宮的大部分建築被燒毀,後高宗時期,興宣大院君主持恢復並興建了7700多座建築。但明成皇后暗殺事件以後,隨著王朝的逐漸沒落,景福宮也不再作為王宮使用。
  • 杭州德壽宮將建南宋博物院 一期有望在2022年前建成
    圖為杭州德壽宮遺址 郭其鈺 攝圖為杭州德壽宮遺址 郭其鈺 攝中新網杭州10月25日電 (江楊燁)南宋文化是浙江杭州文旅的「金名片」。10月24日,記者了解到,杭州擬在中河高架東側,河坊街南側,建國南路西側,望江路北側建設德壽宮遺址保護工程暨南宋博物院(一期)(中西區除汪宅)工程,並有望在2022年前建成。公元1138年,南宋正式以杭州為都城,稱臨安。臨安作為南宋的政治中心,存在了一百餘年。期間,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曾稱讚臨安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天城」,這體現了南宋時杭州的繁榮。
  • 重華茶宴賀新春
    孟暉巧妙調製出獨家配方的花果茶,然後專門定製享飲這種茶所使的茶具,再然後憑著茶品與茶具的新穎組合為「爬踢(party)」營造氣質,這多像是小資和文藝青年的舉動,可是,乾隆皇帝在當年於用心國務之餘,卻也曾以如此的清娛舒緩心情,培養情趣。你以為皇帝與大臣在一起就準會大魚大肉縱情聲色嗎?錯!
  • 在韓國,德壽宮和在石牆路的故事
    從大漢門往裡走,跨過禁川橋,沿路向前走,就是德壽宮了。德壽宮,首爾五大宮殿建築之一,是朝鮮14代王宣祖在壬辰倭亂時期躲避了一段時間後,重新回到這裡時,臨時把月山大君的子孫居住的私邸,改做王宮居住的地方。
  • 論心狠手辣,宋朝這位皇后堪比武則天,皇帝見到她就害怕
    她叫李鳳娘,是宋光宗的皇后。李氏生於宋高宗年間,是節度使李道的女兒,因姿色出眾,被宋高宗得知後,將她傳喚入宮,命其成為皇孫趙惇的妃子,而趙惇便是後來的宋光宗。趙惇被提為太子後,李鳳娘的本性開始顯露出來。她處處體現出自己強勢的一面,且嫉妒心理極強,對權力的渴望非常明顯。
  • 她18歲入宮,19歲封皇后,一生無子,卻垂簾聽政輔佐三朝皇帝
    巧合的是,曹皇后把她妹妹生的女兒高滔滔作為養女,養於宮中。高滔滔與宗實同歲,兩人在曹後身邊結伴玩耍,感情甚好。當時宮中稱高氏為「皇后女」,宗實為「官家兒」。於是,慶曆七年(1047年),年已十六歲的高氏與趙宗實結婚,當時宮中稱「天子娶婦,皇后嫁女」,一時傳為美談。
  • 母親節丨謝氏家族在中國歷史上曾出現六位帝王后妃,個個母儀天下
    隆興二年(1164年),宋孝宗成恭皇后夏雲姑逝世,中宮虛缺。因謝婉容知書達理,賢惠善良,深得太上皇、太后、皇上鍾愛,封貴妃,代掌中宮。淳熙三年(1176年),謝貴妃侍奉皇上來到宋高宗德壽宮,趙構告訴她要立她為皇后。不久即派德壽宮提舉張雲傳旨,立謝貴妃為皇后,並恢復其本姓謝氏,並讓其親屬覃恩有十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