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皇后一生經歷了北宋王朝的兩次變法,經歷了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在這一生中,曹皇后都在為了保護皇權,保住大宋江山社稷而鞠躬盡瘁。
宋朝常常出現無嫡親子嗣繼承大統的局面,這可謂是一個奇怪的現象。趙氏帝王一般都是子嗣不盛,這可苦了身為后妃的女人們。然而,面對這樣的狀況,精明的曹皇后也是有所準備,可以說是未雨綢繆。
曹皇后十八歲嫁給仁宗趙禎,為皇后多年,可惜久無子嗣。一朝沒有後續的儲君,這件事情是非同小可的。於是,景祐二年(1035年),宋仁宗決定把四歲的侄子、濮王趙允讓的十三子宗實接入宮中,由曹後來親自撫養,打算把他作為繼嗣,一來江山社稷後繼有人,二來也可以免去儲君之爭給朝廷帶來的動蕩。
巧合的是,曹皇后把她妹妹生的女兒高滔滔作為養女,養於宮中。高滔滔與宗實同歲,兩人在曹後身邊結伴玩耍,感情甚好。當時宮中稱高氏為「皇后女」,宗實為「官家兒」。於是,慶曆七年(1047年),年已十六歲的高氏與趙宗實結婚,當時宮中稱「天子娶婦,皇后嫁女」,一時傳為美談。
常言說男子只有成家立室之後才會有男子應該有的擔當,為了盡力培養宗實,曹皇后甚至連高氏都是悉心栽培,正是這一對由曹皇后親手培養起來的皇上皇后,繼承了這北宋的江山。
然而,宋仁宗畢竟也是一代帝王,儲君的人選,他也是自有主張的。雖然他在晚年體弱多病,選立嗣君成為朝廷中的熱門話題,一直議論紛紛,朝中的權臣重臣又各有所重,大臣司馬光、包拯、韓琦、富弼等都紛紛建議早定人選,這樣有利於江山的長治久安。
曾作為仁宗養子的宗實希望最大,況且是由曹皇后親手培養長大,曹後對他也格外看重,所以不時地向仁宗吹風。仁宗便在諸大臣與曹後的勸說下,同意選立宗室之子為嗣,經過斟酌,選宗實為皇子,改名趙曙。
趙曙繼位登基,功勞最大的其實曹皇后,雖然宋英宗在位時間不長,但是也充分證明了宋英宗是一代仁君,曹皇后在儲君的選擇上,還是很有眼光的。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的一天夜裡,宋仁宗突然病危。一更天,把曹後召來時,宋仁宗已不能再講話,只用手指著自己的心,不一會兒,就駕崩了。
自古帝王駕崩,君王更替之時都是最容易發生政變的,熟讀歷史書籍的曹皇后又怎會不知?為了保證朝廷政權平穩過渡,曹皇后強忍住喪失夫君的痛苦,當機立斷地密召兩府,讓他們黎明入宮。
為了封鎖宋仁宗駕崩的消息,她決定在三更天仍令向宋仁宗進粥,四更時還召御醫,並命人看守,她傳旨下去,宮門一律不得開啟,並親自掌管各個宮門的鑰匙,生生將宋仁宗駕崩的消息封鎖,防範了一場政變的發生。
第二天一大早,召皇子趙曙嗣位。趙曙驚叫道:「某不敢為!某不敢為!」說著轉身就往外走,曹皇后看到此情此景,深知如果讓太子離開,定會引起朝變,於是命令韓琦抱住太子,命人給太子解發戴冠,給他穿上了御衣龍袍,立為新君,是為宋英宗。曹後被尊為皇太后,高氏隨之入宮,被立為皇后。等到太子登基為帝,這一個過渡算是平穩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曹後臨終前,曾交給神宗一個封閉甚嚴的錦盒,並告誡他:「等吾死後你再打開!」曹後逝世,宋神宗打開木匣,見裡面裝的全是宋仁宗時,反對選立英宗為皇嗣的奏章。可見,就連神宗的皇位,也有曹皇后的汗馬功勞在裡面。曹皇后對宋英宗父子的恩情,是多麼深厚。
參考文獻:《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