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後宮裡的女人通常都被限制幹預朝政,如果哪朝的女人幹預了朝政,那麼民間就會流傳不利於國家的言論,所以,無論哪個朝代的大臣都不願意被女人領導。
縱然國家不允許女人當政,或者瞎指揮,但是,歷史上總有些事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比如蕭太后,武則天和慈禧等,這些都是比較出名的女人專權,當然還有一些女人也出於保護皇帝兒子的政權不得不出來把關,像竇太后和呂后等。
而這些女人的手腕,通常都比較鐵腕,而且不受朝廷那些元老們認可,只是因為背後的勢力各自盤根錯節,才不得不忍讓,可見,就沒有一個大臣願意女人理政的。
不願意歸不願意,總有一位皇后是特別的,在史海鉤沉中,顯得那麼與眾不同。
褚蒜子,東晉時期晉康帝司馬嶽的皇后,就是這樣一位特別的皇后。她可以說是受到了眾多顧命大臣,三朝元老們的一致推崇,心甘情願地請願,請她臨朝聽政。
01.第一次臨朝聽政,來自於男權們的試探
褚蒜子出身望族,而且是那種長盛不衰型的望族,這是由於他們家世代為人低調,而且處事外圓內方,是以沒有得罪過人,多與人交好。
而褚蒜子被封為司馬嶽的皇后只有19歲,帝後二人鶼鰈情深。褚蒜子極為得司馬嶽寵愛,所以他處理朝政的同時,也會經常讓褚蒜子參與。這時候褚蒜子自幼的良好教育得到了體現,面對這些奏摺,夫妻二人經常會進行探討,而且褚蒜子也經常會有自己不同的見解,而且大多時候還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不足,並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這讓大臣們非常信服。
可惜,司馬嶽只做了2年皇帝,就撒手西去,留下了21歲的褚蒜子和2歲的兒子司馬聃。
皇后年輕,兒皇帝更年輕,還是個奶娃娃,這時候朝廷中有些老臣就存了一些心思,於是,他們合計了一下,有一天齊齊上書懇求褚蒜子垂簾聽政。
褚蒜子那是啥人,能當皇后的女人有幾個是草包的,尤其還是這樣名門貴族的女子,當即看出這幫老傢伙的意圖,隨即委婉地回答說,皇帝年幼,我一個婦道人家,不過是出來撐撐場面罷了,還要依賴各位公卿大臣盡心輔佐。
老傢伙們一聽,皇后不錯,雖然這小女子手法厲害,而且對於國家大事也有一定見解,但是咱們不是也得防著點她專權不是,但是現在看這小女子還挺上道兒,那麼好吧,就一起輔佐小皇帝吧。
02.第二次臨朝聽政,來自於皇帝不務正業
話說司馬家的男人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本來褚蒜子這個皇后當得好好的,本來她琢磨的是和皇帝生一大堆孩子,再安穩地當個太上皇和太后啥的,可是沒想到皇帝早早地去了。
皇帝早早地去了不說,我一介女流之輩,在這些大臣們的輔佐下也將就管管國家大事了,可是這皇帝的兒子是怎麼回事?好不容易等兒子司馬聃15歲了,可以親政了,也大婚了,怎麼又是不到2年就又領盒飯了呢。
可是她和康帝只生了司馬聃一個兒子,也沒有別的兒子可以繼承皇位了啊,沒辦法,只好和臣子們商量,把一個司馬家的不錯的侄子司馬丕立為皇帝。
這個司馬丕是晉成帝的兒子,當年晉成帝把皇位傳給了褚蒜子的老公晉康帝,現在弟弟的兒子又把皇位傳給了晉成帝的兒子,這也算完璧歸趙了。
可誰成想,司馬丕這小子平時人五人六的表現不錯,一當上皇帝,馬上就開始不務正業了,別人家皇帝不務正業是泡妞吃喝玩樂啥的,這位可到好,小小年紀一不泡妞,二不琢磨生兒子,一心煉丹修道,一心琢磨要成仙。
好吧,由於長時間服用自製的「仙丹」,沒幾年就「飛升」了。
03.第三次臨朝聽政,來自於國難臨危授命
這可怎麼辦啊,褚蒜子無奈,又和臣子們商議把「飛升」的司馬丕的弟弟司馬奕扶為皇帝,然後安排了司馬昱和桓溫輔佐,自己則想好好歇歇,就退居深宮,每天溜溜達達悠哉悠哉。
可惜司馬奕太窩囊,能力不行,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司馬昱又常年在外駐守,所以朝廷上下就變成了桓溫把持。
這人的權力一旦大了,心裡就開始王二小放牛,不往好草上趕了。這小子不是個東西,仗著打架厲害,南徵北戰得了不少地盤,打了不少勝仗,有了軍功開始飄了。
他有一句名言:人生在世,如果不能流芳百世,也定要遺臭萬年。果然,很快,他就大權獨攬,還說司馬奕沒有生育能力,開始想廢了他,立自己想立的傀儡司馬昱。
當時褚蒜子已經久居深宮,即使這樣,桓溫也不敢明目張胆,只好不遺餘力地抹黑司馬奕,在得到了群臣的肯定後,一紙申請廢帝的詔書由褚蒜子籤發後,他才放下心來。
奈何,司馬昱當上皇帝都已經知天命了,由於前幾任皇帝都早早地領了盒飯,這小子竟然嚇得只當了8個月皇帝就再見了。
褚蒜子只好第三次出來,當時為了鉗制桓溫,她把司馬昱的兒子司馬耀立為皇帝,桓溫非常不高興,但是他已經歲數不小,有心無力,竟然病死了。
這時候朝廷經常多年的儲位動蕩,很多大臣們再次聯合上表,請求褚太后再次臨朝聽政。
褚太后年齡也不小了,她為司馬耀舉行了婚禮後又舉行了冠禮,在皇帝親政後,她看著不錯,就真的退居深宮安享晚年了。
這個皇帝領導的果然不錯,擊敗了前來攻擊的前秦軍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漂亮大仗「淝水之戰」。
結語:
這位在歷史上沒有名氣的褚蒜子,雖然史書記載甚少,但是卻是名符其實的大家閨秀,治國能力不遜於武則天,蕭太后,政治才能也不輸於男人們,她多次在晉朝皇室出現危機之時,不動聲色地來一個「危機公關」,力挽狂瀾,穩定了東晉的江山,矯正了歷史的軌跡,使那時的百姓免於戰爭之苦。
我在想,如果她可以放開手腳去做,歷史會不會就此改變呢?畢竟,能得到封建社會顧命大臣們的幾次請求,那可是相當地不容易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