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皇帝所任命的「顧命八大臣」結局如何?三個皇室成員都被殺了

2020-12-18 Hei白歷史

鹹豐皇帝是清朝中後期的皇帝,鹹豐皇帝在位期間,雖然勤於政事,並大手筆地對朝政改革,但此時的清王朝已經積重難返,而且能力平平,遠沒有雍正皇帝那般的魄力,所以他雖然有心,但卻無力改變什麼。在第二次鴉片期間,英法聯軍兵鋒直指北京城,鹹豐皇帝見抵擋不住,就趕緊帶著一大幫人逃到了承德避暑山莊。

鹹豐皇帝原本就身體羸弱,加上長期的勤政,身體就更差了;或許本來鹹豐皇帝還能再堅持幾年,但這次逃亡,加上驚嚇過度以及內心的各種複雜心情,導致鹹豐皇帝到避暑山莊不久,就病倒了,而且是一病不起。在彌留之際,鹹豐皇帝對身後事做了細緻的規劃,繼承人是獨生子載淳,這是沒得選。

但此時的載淳年僅六歲,是無法處理政事的,故而安排了八位心腹大臣來輔佐載淳,贊襄一切政務,這八位大臣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顧命八大臣」或「贊襄政務八大臣」。但鹹豐皇帝又擔心臣強君弱,為了保持平衡,於是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貴妃掌管),就是說,如果要下旨的話,必須要有這兩個印章才有效。

可以說,這是鹹豐皇帝一生做的最正確的規劃;但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好的規劃,也能被打破;由於懿貴妃(慈禧太后)和「顧命八大臣」矛盾極深,可以說雙方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在鹹豐皇帝死後沒多久,慈禧太后就內聯慈安太后,外聯恭親王奕訢,發動了一場宮廷政變——辛酉政變。

這「顧命八大臣」毫無防備,就算是有防備,也沒有實力去抵擋,所以這八位大臣很自然的就悲劇了,那這裡就來看看這八人的結局究竟是如何悲劇的吧:

八大臣之首是怡親王愛新覺羅·載垣,世襲鐵帽子王,在鹹豐皇帝時期累官左宗正、宗令、領侍衛內大臣,算得上是位高權重;在政變之後,載垣被迅速逮捕,而後賜白絹自盡,年四十六歲,族弟愛新覺羅·載敦襲爵。

八大臣第二位是鄭親王愛新覺羅·端華,也是世襲鐵帽子王,官至總理行營事務大臣及御前大臣;政變之後以「專擅跋扈罪」賜死,死後降爵。

八大臣第三位是富察·景壽,滿洲鑲黃旗人,官至蒙古都統,授御前大臣,賜用紫韁,尋授領侍衛內大臣;政變後被削職但仍留公爵及額駙品級,但是沒過多久又再次被啟用,算是運氣最不錯的了。

八大臣第四位是愛新覺羅·肅順(載垣的弟弟),自道光中期歷任御前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深受鹹豐皇帝器重;政變後被斬於菜市口,年四十五。

八大臣第五位託和絡·穆蔭,官至理藩院尚書兼都統,調兵部尚書;政變之後被撤職流放,後被贖了回來,但沒過多久就暴斃於家中。

八大臣第六位是匡源,漢人,累官至吏部侍郎,後入軍機處;政變後被罷官還鄉,退出政界的匡源受聘講學濟南濼源書院,歷時17年,弟子多達3000多人,他深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樂趣,過得倒比之前瀟灑多了,而且匡源還教出了不少優秀的學生。

八大臣第七位是杜翰,他是帝師杜受田的長子,官至工部侍郎,在軍機大臣上行走,辦理京城巡防事宜,備受器重;政變後被革職流放,後被赦免,從此閉門不出。

八大臣第八位是焦佑瀛,曾奉命在天津靜海一帶治團練;因文筆敏捷,才幹超群,又頗有見識,經肅順推薦,受命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為「挑簾軍機」,任軍機大臣,當時皇帝詔書多出其手;在政變後被撤職,歸隱於故鄉「逋園」。

以上八位顧命大臣中,三位姓愛新覺羅的皇室成員都被殺了,而且這三位裡,有兩位是鐵帽子王,還有一位是鐵帽子王的弟弟;反而是另外五人雖然被撤職乃至流放,但終究沒有性命之憂,尤其是富察·景壽,沒過多久就又再度被啟用;而最瀟灑的反而是杜翰,離開官場後,反而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路,教書育人挺好的。

相關焦點

  • 鹹豐生前任命了8位顧命大臣,他們都是誰?結局又是如何?
    於是,他在同月21日,在病榻前召見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肅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等身邊重臣,下了聖諭,立年僅載淳為皇太子,並命八名心腹重臣為「贊襄政務大臣」,作為輔助年僅6歲的兒子載淳理政的顧命大臣。那麼,這八位被鹹豐帝任命為「顧命大臣」都是誰呢?他們的結局又是如何?第一位是怡親王,愛新覺羅·載垣。
  • 鹹豐的「顧命八大臣」為什麼鬥不贏一個慈禧
    鹹豐十一年1861年7月15日,鹹豐皇帝病重,7月16日病危,7月17日駕崩。死前他召集八大臣,讓他們做顧命大臣,也記載叫做贊襄政務大臣。從這八人的組成來看,其中有親、有貴、有滿、有漢、有內臣、有外官,堪稱完美的班子。據傳聞,鹹豐皇帝生前,肅順等建議他仿照漢武帝殺其母留其子的"鉤弋夫人"故事,免得日後皇太后專權。《漢書·外戚傳上》記載:漢武帝寵幸鉤弋夫人趙婕妤,欲立其子,以"年稚母少,恐女主顓恣亂國家"。趙婕妤遭漢武帝譴責而死。漢武帝臨終前,立趙婕妤子為皇太子,以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輔少主,是為漢昭帝。
  • 鹹豐帝的顧命八大臣——大多結局悲慘,只有一人的下場最好
    遺命時年僅五歲的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即位,因皇帝年幼,鹹豐帝臨終之前特意指定了八位深受其信任的朝廷重臣為輔政大臣,時稱「顧命八大臣」,即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肅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同時為了防止八大臣勢力過大而威脅皇權,鹹豐帝在病逝前,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貴妃掌管),詔以二璽代替硃筆,輔政大臣所擬上諭,必須加蓋這兩方印章才能奏效,以對八大臣手中的權勢形成牽制。
  • 鹹豐皇帝與恭親王奕訢有沒有什麼恩怨?為什麼顧命八大臣中沒有他
    鹹豐皇帝與恭親王奕訢有沒有什麼恩怨?為什麼顧命八大臣中沒有他?鹹豐帝愛新覺羅·奕詝是清朝時期內憂外患最嚴重的皇帝之一,和碩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是鹹豐帝愛新覺羅·奕詝的六弟,關於這兄弟倆的關係及影響,小編給大家說道說道。
  • 為什麼鹹豐帝的顧命八大臣鬥不過26歲的女人慈禧?
    1861年,時年才26歲、只有私塾文化,屬於半文盲的慈禧聯合恭親王奕忻發動政變,把鹹豐皇帝留下的「顧命八大臣」 戶部尚書肅順、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等殺、貶、關,消除自己的心腹之患,史稱「辛酉政變」,又因為同治帝的年號初為「祺祥」,又稱「祺祥政變」
  • 辛酉政變中 顧命八大臣做錯了什麼 導致了身敗名裂的下場?
    在這裡開個玩笑。慈禧或許因吃飯問題和肅順結怨,但也不至於因此要殺了他。其實,慈禧之所以迫切想要除去「顧命八大臣」,歸根結底,還是權力分配不勻的問題。鹹豐駕崩後,肅順等八人奉旨「贊襄一切政務」,自然想「拿著雞毛當令箭」,統攬所有政權,完全架空兩宮太后和小皇帝。如此一來,「顧命八大臣」便成為凌駕於一切之上的存在,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慈禧不是甘居人下之輩,又豈肯過這種仰人鼻息的日子?所以一開始,兩宮太后和「顧命八大臣」商量了一個折衷的辦法。
  • 為什麼鹹豐帝的顧命八大臣鬥不過一個26歲的女人慈禧?原因何在?
    為了同治帝能更好的管理朝政,鹹豐帝在臨終前便為他找來了八位顧命大臣,分別是:戶部尚書肅順、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景順。這個陣容確實是強勁,先皇為後世皇帝安排顧命大臣的案例在歷史上並不少見,但一下子安排八位的卻是獨一個,可見當時鹹豐也是深知當時的清朝風雨飄渺。
  • 鹹豐帝駕崩後,26歲的慈禧太后是如何鬥垮顧命八大臣的?
    臨死之前,他做了三項安排:第一,立載淳為皇太子,為繼皇帝位鋪路。第二,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盡心輔弼載淳,贊襄一切政務。此即「顧命八大臣」,其實是肅順一個人說了算,其他七人隨聲附和罷了。
  • 大評比明清兩朝張居正鰲拜這些顧命託孤大臣們
    先說哥哥明朝的三個。這三個人,都是明孝宗時代內閣成員,輔助明孝宗開創「弘治中興」,劉健四朝元老,朱厚照推崇有加,高壽94歲!三人曾力除劉瑾,但沒成功!劉健、謝遷因此辭職獲準。後劉瑾死後又復職!可以說這三人,作為顧命託孤的大臣來說,無話可說!不欺負皇帝年幼,一心輔助毫無怨言。但比起三楊來說,在政治建樹上,還是要略微差一絲。
  • 鹹豐去世前,大臣說:皇上還記得鉤弋夫人嗎?結果大臣被慈禧處死
    鹹豐皇帝繼位後,肅順迎來了仕途上最輝煌的時期,僅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得的了幾次升遷,先後歷任御前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等職,官至一品大員。肅順性格耿直,屬於雷厲風行的人物,儘管他有時候會略顯狂妄、目中無人,但對有才之士非常器重。
  • 雍正稱帝後,「四爺黨」成員結局如何?
    但英雄遲暮,桓公晚年時,由於他的五子熱衷於爭權,連病重的老子齊桓公都無暇顧及。齊桓公被餓死後,兩個多月都無人給其發喪,遺體都生了蛆蟲。對於齊桓公的晚年慘況,康熙皇帝都不勝唏噓,擔心自己步齊桓公的後塵。康熙皇帝的擔心也是不無理由的。在他晚年時,發生的「九子奪嫡」,暗流洶湧,也搞得他心力交瘁。
  • 明成祖曾經連小蟲子都不忍傷害 為啥滅此大臣三族毫不手軟
    這麼富有愛心的皇帝,對蟲子都不忍傷害,對人應該更加寬厚仁慈吧?答案是否定的,朱皇帝對人殘忍至極,濫殺無辜,草菅人命,如同魔鬼一樣令臣民驚恐不堪。建文一朝,順從的大臣不僅不殺,反而再度在新朝為官,朱棣對於那些忠於建文帝的強硬派毫不手軟,露頭一個殺一群。
  • 清朝的第一昏君鹹豐皇帝,在歷史中留下了千古罪名!
    據說,清朝時期,對於皇子們的教育特別上心,所以說清朝沒有昏庸的皇帝。但是其實不是這樣的,如果說清朝都是明君賢主的話,清朝為什麼會有走到了滅亡的地步呢?!我們今天要裡來說的這位皇帝便是鹹豐皇帝。他坐上儲君的位子還是使用了計謀才成功的!年僅二十歲的他便當上了皇帝,共在位起價一共十一年,而且這位皇帝單單不稱職,而且還相當沒有責任心,可謂是清朝的第一大昏君了!!
  • 晚清顧命大臣之一,進宮時轎夫崴腳遲到,因此改變了近代史
    起初的袁世凱是晚清皇室的顧命大臣,他的一生發生了非常多的傳奇的事情,今天就來說一件袁世凱還當顧命大臣時候發生的事情。當時晚清在慈禧去世以後,三歲的溥儀就登基稱帝了,溥儀的生父載灃成為攝政王,而袁世凱就是當時的顧命大臣之一,但是因為袁世凱曾經背叛出賣過光緒皇帝,所以載灃就非常反感袁世凱,對他處處排擠,所以就想著除掉他。
  • 鹹豐年間,一名大臣的死讓曾國藩傷心:冤獄啊大清這是自毀長城!
    鹹豐十一年十月之夜,一名大清國顧命大臣被殺,消息傳出,當時的曾國藩慘然曰:「此冤獄也,自壞長城矣。」曾國藩所言的長城,便是題中所言的肅順。那麼以曾之能,何以會如此看重一名被殺的罪臣呢?大清國自乾隆後期至鹹豐年間所出現的極度官場腐敗,幾乎已經呈現不可逆轉之勢。肅順,就是你們眼中的反面人物肅順,嚴厲打擊貪腐者,毫不留情地懲辦失職者(一個集權的朝廷是否有生命力,上層是否真正的打擊貪腐,是極其重要的標誌。如果表面上談反腐而實際上毫無動作,百姓就不可能真的擁戴這個朝廷)。
  • 顧命大臣:臣等恭請皇后垂簾聽政!皇后:這多不好意思
    自古以來,後宮裡的女人通常都被限制幹預朝政,如果哪朝的女人幹預了朝政,那麼民間就會流傳不利於國家的言論,所以,無論哪個朝代的大臣都不願意被女人領導。她可以說是受到了眾多顧命大臣,三朝元老們的一致推崇,心甘情願地請願,請她臨朝聽政。
  • 歷經大清五代皇帝,垂簾聽政幾十載,慈禧有的不僅是美貌
    那麼慈禧到底是靠著什麼才能讓朝堂之上,一群來自不同地區、分屬不同利益集團的大臣俯首聽命?慈禧又是靠著什麼手段才能夠獲得這麼大的威懾力呢?慈禧走過太多的路,見過太多的黑暗慈禧這位曾經葉赫那拉氏的美女,在清朝經歷過五代皇帝,輔佐過其中的四位。
  • 他帶領200個農民殺進皇宮,直接將皇帝大臣都嚇哭
    其實,這裡曾經發生過一次激戰,雖然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卻也是前所未有的奇聞,一百多個農民居然闖進紫禁城要殺皇帝。這件奇聞,還得從嘉慶年間一個叫做林清的人說起。他是直隸大興宋家莊人,父親是個小吏,家境並不殷實。林清年輕的時候,掙扎在最底層,做過藥店學徒,當過打更人,跑過茶館,當過赤腳醫生,賣過鵪鶉,開過藥鋪、花鳥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