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餐》:其實比專業拍美食的舌尖系列更有治癒功能

2020-12-13 影視兔槽帝

上學期末最後兩天,同學室友都走了,只剩小編和隔壁老王在寢室喝酒聊天,小編和老王都是電影愛好者,話趕話聊到了一遍看不明白的《路邊野餐》,就借著酒興又看了一遍,被影片中的綠色風景和淳樸民情所吸引,當即酒精上腦,立下去凱裡鎮遠走一走的flag,這一路說走就走,說吃就吃,途徑許多城市,以下是具體情況。

因為工作(寒假打工賺差旅費)去在常熟街頭走一走,忘掉了這個當地小吃的名字,但記得是在青石小巷中遇到的。

常熟物價挺貴,找了個重慶小面店,一碗22元,不過整日吃米,忽而吃麵,爆炸幸福。

炒年糕,不過爾爾。

我們北方的豆腐腦是甜的,他們的是鹹的,叫豆花

年夜飯四個餃子

常熟的酸辣粉真是一絕,配上炸雞柳,雞柳上裹的是脆脆的麵包糠,更是妙不可言,吃了多次!

和老王吃的自助火鍋你,又貴又難吃。

還是大傢伙一起吃火鍋有氣氛,傣妹火鍋好吃實惠。

又好吃又便宜當然隔天再來吃一頓,和老王,澤華一起。

黛黛被通知提前離職,離開前一晚為她踐行。

席地而坐,不拘小節,勁酒也能醉人。

其實是四菜一湯,湯沒照上,我覺得韭菜雞蛋好吃,和老魯,老二,豪傑一起。

老王,小編我,老魯,嘀嘀打車到崑山豆角好吃。

這個是在蘇州,沒別的印象,就是貴!!

和老王坐在城樓吹吹風,喝圓子,吃湯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非黑即白。

記得這個是在蘇州吃的山西美食,biangbiang面和肉夾饃,biangbiang面類似燴麵,但比燴麵好吃,肉夾饃給點一萬個贊,最畫龍點睛的是,吃罷面後端上來的麵湯,原湯化原食。不吹不黑,小編從來沒有喝過如此好喝的麵湯!

南京吃的糖粥藕和各種砂鍋,想著如果能在夏天喝到冰冰涼涼的糖粥藕該多好,小編的砂鍋裡埋著個巨大的獅子頭,但是賣相不好看。老闆是個年輕帥哥,剛和漂亮女友從泰國溜達回來,羨慕。

南京的蟹黃包還有灌湯包,蟹黃包一籠四個,灌湯包九個,全套鴨血粉絲湯有些膩,不建議點這個,甚至不如我們禹州雜可好吃。

早午餐,小編愛韭菜。

終於來到目的地,《路邊野餐》中的凱裡,民風淳樸,物價低廉,在這裡騎個摩託車就能撩到妹,不過這裡一條街都是賣狗肉的

電影中的另一個重要地點鎮遠古鎮,物價便宜,各種粉,好吃,老闆親切,他們那裡的米酒度數高,不像我們北方這裡的甜,容易喝懵逼,要說的是賣粉的大姐特別地道。

鎮遠的小吃,忘記了名字,只記得再也不要吃折耳根

三菜一湯,從來沒吃過那麼好吃的青椒,他們的炒青椒裡放了一種豇豆,好評。黑色那盤是扣肉,但不是梅菜扣肉。皮蛋黃瓜湯有點膩。

火車上的盒飯,米好吃,又軟又糯。

夜裡十一點又殺到成都街頭走一走,找宵夜,酒糟雞蛋湯好喝,炒河粉比我們河南的好吃,香!

九宮格火鍋!!!還想再吃!!!!!!!!!!!!!!!!!!!!

懵逼的小編和老王,見到物價太便宜,一不小心點了五菜一湯。

青椒炒肉,青椒好吃。

14元一盤宮保雞丁,爽到爆!!從小到大沒吃過這麼好吃的宮保雞丁!!!

水煮魚,不是酸菜魚。

燒茄子下白飯。

原來四川的麻婆豆腐也是苦的,小編分析要麼是廚師不會做,要麼是滷水點的太多。

簡單的青菜湯,大魚大肉後遇到它,一切盡在不言中。

萬達芙蓉店,餈粑,肉粽等等......

每天清早一碗重慶小面,巴適!

回到鄭州,去人民公園看尬舞前,像是郃烙面,讓小編想起前年暑假和老朱,小白,住在賈崗的日子,如今常去的那家小店已經關門。

順便約小帥哥去他們學校嘍。

最後和老王踏青後一起吃的晚飯,慄子紅燒肉不地道,京醬肉絲還不錯,更愛蛋花湯。

其實小編想說,文藝作品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特別大,例如當年大家看過《渴望》都想找女主那般的兒媳,例如看過《阿甘正傳》就會有人堅守善良,例如看了《非誠勿擾1》就有大批文青跑到北海道尋找真我,回歸靈魂,所以我們在挑選文藝作品時一定要嚴把質量關,提升自己的觀影品味,從而優化生活,例如我和老王,看過路野之後,一路吃遍小半個中國哈哈哈哈。

相關焦點

  • 其實,《路邊野餐》也沒那麼難懂
    其實,《路邊野餐》也沒那麼難懂 張閱 2016-07-17 14:05 來源:澎湃新聞
  • 《路邊野餐》《三體》山西造
    20萬經費,一群素人演員,拍出了橫掃金馬獎的影片,這個1989年出生的導演的作品令人充滿好奇。目前,《路邊野餐》已經獲得第6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第37屆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等國內國際13個大獎。  《路邊野餐》中,男主人公陳昇因犯罪而入獄多年,出獄後為找回小侄子衛衛途經神秘村莊蕩麥,一路與過往的人事重逢。
  • 《路邊野餐》傳奇
    成功緣於自身天賦和不懈努力,也有學院、老師、同學和更多人的支持今年國慶節當天,第52屆臺灣金馬獎入圍名單揭曉,由山西傳媒學院編導系編導專業2008級學生畢贛編劇、導演的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從427部影片中脫穎而出,獲最佳新導演提名。
  • 《路邊野餐》裡的時間與告別
    當年那個被侄子央求免費幫忙演戲,從短片到長片,成為「御用男主角」的小姑夫陳永忠,也在電影節的大銀幕上看到了自己在《路邊野餐》中的表演,「之前真的不明白在拍什麼,這次看了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他沒想到自己會哭。
  • 《路邊野餐》導演畢贛:讚譽和詆毀早就習慣
    12月1日,《路邊野餐》獲第37屆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金氣球」獎。畢贛,1989年生於貴州凱裡,今年27歲,畢業於山西傳媒學院。《路邊野餐》是他的第一部長片,將於7月15日全國公映。但最終,他在老師的鼓勵下,拿著媽媽給的兩萬塊錢開始拍攝《路邊野餐》。新華娛樂:畢導演,恭喜你,電影馬上就要上映了。《路邊野餐》自面世以來,受到很多業內人士的關注,包括侯孝賢導演、一些著名的影評人、電影愛好者,他們都對你寄予了很大的期望。這種期望對於你來說意味著什麼?有壓力嗎?
  • 你對電影的長鏡頭有什麼看法?——評《路邊野餐》
    從畫面來看,看《路邊野餐》的時候,腦海裡一直閃爍著賈樟柯的《三峽好人》,總覺得太像了,舒緩的劇情節奏也好,實在的山水景色也好,意境相似程度相當高。同是帶有文藝氣質的電影,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路邊野餐》玩虛的太多了,而《三峽好人》則是採用平實地講述一段故事的手法,即使小學生也能看明白《三峽好人》的故事,更難能可貴的是相比之下《三峽好人》並不缺少虛的部分,非要比較這兩部電影其實也沒有多少意思,只是我的一種感受罷了,誰讓自己想到了《三峽好人》了呢?
  • 《路邊野餐》今日公映 四大看點一一揭曉
    《路邊野餐》此前亮相上海電影節、在全國多個城市路演、在北京舉行首映禮。小範圍的放映收穫好評如潮。在豆瓣、微博,看過電影的觀眾無不給出了熱情洋溢的評價。一部藝術電影,它吸引人心之處究竟在哪?    看點一:1989年的導演卻技驚四座    在《路邊野餐》之前,很少有人知道畢贛,畢竟,《路邊野餐》是他第一部導演長片。
  • 這些低成本國產片,能否複製《路邊野餐》奇蹟?
    《路邊野餐》劇照在談及創作時,畢贛表示:「我寫劇本時家裡幾面牆是樹狀圖,特別嚴密的圖,因為素材會有損失、斷裂,但我的文本是非常嚴密、豐富、龐雜的,包括幾個人物關係到底是怎樣的。」《路邊野餐》劇照其實,這種手法並不新鮮。
  • 畢贛與《路邊野餐》:27歲的貴州導演和他的大師雛形之作
    畢贛不是科班出身,他在本科的專業是電視編導,畢業後做過婚慶公司,考過爆破證,《路邊野餐》差點成為他的告別夢想之作。《路邊野餐》獲得了眾多榮譽和佳評。在山西,他和他的老師丁建國都想給《路邊野餐》找投資,但是苦無門路。無奈之下,畢贛只得回到貴州,有幾個朋友準備去爆破公司上班,他就也一起考了一個爆破證,「爆破」在他看來也是一件非常有詩意的事情。當得知畢贛即將成為一名爆破員的時候,他的老師丁建國非常焦慮,狠下心掏出三十萬積蓄給了畢贛,這才有了《路邊野餐》。
  • 《路邊野餐》公映禮 導演畢贛以後拍攝電影會用更多當代的技術語言...
    與畢贛一樣,《路邊野餐》的團隊成員幾乎都是90後,他們花了3個月的時間,在導演的家鄉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完成了這部電影的拍攝。影片中有一個長達42分鐘的長鏡頭,貫穿現實與夢境,從水底到陸地自由切換,十分新穎。在畢贛看來,長鏡頭的存在並不是為了打破時長紀錄,而是起到結構、寫實的作用。
  • 怎麼評價電影《路邊野餐》?
    《路邊野餐》在國內的第一次正式點映的時候,感覺驚豔不已,很難想像這是一部由出生於89年的導演拍出的電影,之後又在影院看了數次,沉醉其中。《路邊野餐》是中國導演畢贛的第一部長片,已經在國際電影節上大放異彩,得到國內外電影界的廣泛關注。
  • 《路邊野餐》導演畢贛成立蕩麥影業
    一個籍籍無名的大學生,畢業了要拍一部長片,不用明星、不講討好觀眾的故事,即便在電影業熱錢洶湧的今天,也不會有人敢冒這個風險去投資。《路邊野餐》最初的啟動資金是畢贛媽媽的兩萬塊,之後畢贛又找了身邊的老師親友湊錢。截至片子拍攝任務基本完成的時候,他們一共花了20萬。
  • 《路邊野餐》:想去一切過去電影未抵達的地方
    這匹「黑馬」絲毫無關票房,更接近電影的意義本身,這是讓畢贛覺得有成就感的事。1989年生的畢贛從十五六歲開始在QQ空間裡寫詩,儘管那個時候他也並不認為那是詩,只是不願意太過直白地去與人分享他的所見所感。寫詩讓他時常能夠在生活中聯繫各式各樣的想像作為意象。
  • 「路邊野餐」背後的「潛行者」
    1979年,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遠赴愛沙尼亞拍出了科幻傑作《潛行者》,改編自斯特魯伽茨基兄弟的經典短篇小說《路邊野餐》。儘管遠離蘇聯故土,但塔可夫斯基鏡頭下的流動時空和精神內核,依然是原汁原味的蘇聯氣格;而更令人嘆服的是他對潛意識和外部世界的無縫隙轉換,正如影片中那行詩句:「過去、未來只是現在的繼續,一切變化只是在水平線那裡閃爍。」
  • 路邊野餐好看嗎 影評:長鏡頭下的詩與佛處女作的大放異彩
    去年的中國電影也給了世界很多驚喜,處女作方面當屬為畢贛拿下洛迦諾當代影人單元最佳導演的《路邊野餐》。其實他之前已經拍過一部長片《老虎》(2011),但因資金和經驗的限制,質量一般,從未問世。   而《路邊野餐》從三月起,分別在法國和臺灣地區公映,口碑極佳的同時,也拿下了對於藝術片來說不錯的票房。
  • 《路邊野餐》今公映 經費僅20萬「神似侯孝賢」
    《路邊野餐》是他的首部長片處女作,此前他聲名不彰,儘管已經憑藉《老虎》、《金剛經》在獨立電影界小有名氣。  一個89年出生的導演,一群素人演員,拍攝前期只湊了20萬經費打造了這部「神似侯孝賢」的《路邊野餐》。畢贛將詩歌、音樂與故事達到了奇妙的結合。  「路邊野餐」取自塔可夫斯基《潛行者》的原著科幻小說《路邊野餐》;電影中「蕩麥」的地名是虛構的。
  • 《路邊野餐》只上映10天 導演不願當下一個賈樟柯
    ▲《路邊野餐》劇照。 他還記得自己在校期間拍的第一部短片叫《南方》,而且在校內影展拿下金獎。「我好像還沒有作品沒拿過獎,但得獎從來不是我追逐的目的。」他的語氣平靜得像在喃喃自語。   《路邊野餐》的錄音師梁凱是畢贛大學時候的師弟。他們很早就密謀「拍些不一樣的片子」,可苦於資金無著落,首先幹成的竟然是婚慶工作室。不過,由於設備遭到客戶嫌棄,僅拍過三十多場婚禮,工作室就關張了。
  • 畢贛導演的《路邊野餐》,拿獎拿到手軟,為何還被稱作「爛片」?
    五年前,26歲的畢贛,帶著自己的處女作《路邊野餐》橫空出世,憑藉著這部影片拿獎拿到手軟,在電影圈內一鳴驚人。《路邊野餐》是一部文藝電影,小編起初知道這部影片,還是因為看到一張電影中的截圖,如下:這段截圖中的臺詞深深地吸引住了我,經過詢問之後,得知這段臺詞出自《路邊野餐》這部電影。
  • 全方位解讀《路邊野餐》:長鏡頭內外的詩與佛
    去年的中國電影也給了世界很多驚喜,處女作方面當屬為畢贛拿下洛迦諾當代影人單元最佳導演的《路邊野餐》。其實他之前已經拍過一部長片《老虎》(2011),但因資金和經驗的限制,質量一般,從未問世。而《路邊野餐》從三月起,分別在法國和臺灣地區公映,口碑極佳的同時,也拿下了對於藝術片來說不錯的票房。今年夏天,這部讓全球評論者耳目一新的影片,在雪藏了一年後,終於要與中國大陸的觀眾見面了。
  • 《路邊野餐》公映期還剩7天 業內人士紛紛推薦
    《路邊野餐》宣傳海報  搜狐娛樂訊 89年出生的導演畢贛帶著一群素人演員,拍攝完成一共花了幾十萬,拍出的文藝片《路邊野餐他說:「畢贛的《路邊野餐》只映10天,知音抓緊,影院見,我也抓緊二刷。」對於影片裡42分鐘的長鏡頭,鸚鵡史航認為這並非是炫技,他說:「就是懶洋洋的喊你同赴夢境。」  影評人桃桃林林對畢贛這位89年出生,年僅27歲的導演抱以期待。他說:「影片迸發出的靈性和不完美,讓人對其未來充滿期待,一個很有潛力的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