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往年的這個時候,正值春風和睦,百花盛開,而由於今年的特殊情況,我們尚未見春天,而春天卻早已悄然開始!
春,是萬物復甦,是春回大地;是桃花紅、梨花白,是柳葉發芽,野草生根的時節。
唐代詩人賀知章在《詠柳》裡寫道「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再寒冷的冬天也終將被春風吹散,枯木也逢春。
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白居易也曾寫過「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春給了這世間萬物復甦的希望,春風吹過,在春雨的滋潤下,小草開始頑強地生根發芽,只為不辜負這春天賦予它的生命。
不管身處何地,不管依附在哪裡,不管是泥土,是枯枝,是頑石,它們終究在努力地成長著,帶著春天給於的生生不息的希望。
春,是花的季節,臘梅剛剛開始凋謝,杏花便已經含苞待放,而桃花也不甘示弱,緊隨其後,藍天白雲,桃紅柳綠,一片春意盎然。
《詩經》中曾寫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可見桃花是春天的使者和信徒,從羞答答的花蕾,到怒放的生命,也代表了女子從大家閨秀到嫁與夫家的歷程 。
古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今有「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寫照,百花之中,杏花光彩照人,千嬌百媚;櫻花風姿卓越,似大家閨秀;桃花嬌豔欲滴,濃妝淡抹,似夢中情人,而梨花清新素雅,似小家碧玉。
到了陽春三月,到了踏青賞花的季節,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成了最亮麗的風景,被青山環繞,在綠水河畔,綠油油,金燦燦。
春、不僅僅是花的世界,它也是春耕秋收的開始,是大雁北歸的方向。
「民以食為天」,所以春天是勞動人民一年真正的開始,如今社會發展越來越好,很多地方都用上了自收插秧的機器,而對於山區的農民來說,依舊還保留著最原始的耕地方法,家畜成了不可缺少的勞動力。
候鳥隨著季節遷徙,到了冬季,大雁南飛,而春天卻是一種召喚,春風掃過,冰雪融化,大雁北歸,恆久不變。
《淮南子·說林訓》「鳥飛反鄉,兔走歸窟,狐死首丘,寒將翔水,各哀其所生。」大雁沒有永久不變的居所,春天便是它的故鄉,它們迎著朝陽,不畏千裡的飛翔,只為春的召喚。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這是詩人王維眼中的春天,是溫熱、是思念,是愛,是寄託。
從古至今,春天都象徵著朝氣蓬勃的開始,生生不息的希望,不管寒冬多麼凜冽,春天終將到來,不管夜晚多麼黑暗,黎明也總會如期而至。
春,是希望、是信念,疫情當下,沒有人放棄,也沒有人被放棄,這就是希望,是祖國帶給我們的希望,是當今醫護人員賭上生命給我們帶來的希望,國家不需要我們做什麼,保護好自己,不給社會添麻煩,這就是貢獻。而「有些人」卻連這點都做不到,敢問沒有自律,何來自由?
春天的花依舊會開,風依然是暖的,陽光仍然是炙熱的,夏天也仍然會到來,而「疫情」也終將散去,相信國家,相信春天,相信心中那生生不息的希望。
人到七十古來稀,回首人生不過短短幾十年,為了誰而活?有人覺得為父母,為子女;可歸根結底,我們終究都是為了自己,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父母的愛是偉大的,無私的,法律不能接受的,社會不能容忍的,唯有父母會原諒你,這一生我們都在學習,學習如何為人子女,又如何成為好的父母,當我們長大,父母開始老去,他們的春天已經越來越少,所以請珍惜每一個春天,珍惜與父母的時光!
#春日心願旅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