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雨露又清明,萬物復甦蓬勃生

2020-12-18 蒹葭成霜

這麼快,三月就要完結了。恍惚之間,清明在即,卻也感慨頗多。在這弘揚孝道、緬懷祖先的節日裡,總會讓人心潮澎湃。想起那些長眠故土的先輩們,內心也開始翻江倒海起來!也許有太多的想法,卻又詞不達意。每每清明節臨近之際,總有言不由衷的感觸。對於這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禮俗,我們不得不極其慎重地對待。

這麼快,清明節就到來了。相比以往,雖然是少了節日裡隆重的儀式感,可是豈能因為時代的變遷就此放棄文化的傳承?也許如今的清明,既沒有「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的愉悅,也沒有「明時帝裡遇清明,還逐遊人出禁城。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雨初晴。」的隆重,有的也僅僅是「風急嶺雲飄迥野,雨餘田水落方塘。不堪寒鴉孤塚立,滿耳蛙聲入夜長」的惆悵。

有史以來,清明節作為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習俗,而被世人所憶及。作為泱泱華夏的炎黃子孫,我們理應明白「禮敬祖先、和睦宗族」的初衷,懂得「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道理。在這風輕雲淡的日子裡,清明節純乎比以往所有的節日都更加的慎重。你看那孤塚遍野的山頭,無處不是鮮花的點綴;你看那寒鴉嘯鳴的長空,無處不是爆竹的喧騰;你看那荒草成堆的田疇,無處不是古樸的鄉村圖畫。清明節自始至終被人們惦記,並非它如何熱鬧非凡,而是它向來影響深遠。再怎麼說,也不能數典忘祖呀!

有史以來,清明節作為一種生生不息的人文風貌,必然被世人所接受。我們如今優渥地生,是因為前輩們曾經悽苦地死。從他們大苦大悲的人生軌跡上,我們怎麼就不感到生活的不易呢?我們完全有必要撫今思昔、憶苦思甜!對於那些逝去的亡魂,總不能置之不理,不捫不問。不管,時間過得多快,歲月走了多遠,不管,人生到了哪個階段,年華逝去了多少,我們總不能輕易忘卻那些長眠故園的前輩!是他們披荊斬棘、開疆拓土,為我們的前進鋪好了道路。是他們摸爬滾打、忍辱負重,為下一代人的幸福做好了準備。他們歷經艱難、不辭勞苦,為兒子兒孫立下了汗馬功勞,永遠值得族人追思緬懷!

真沒想到,這麼快就要到清明節了。這麼多年來,我還是頭一回在家過清明節。也許清明節就是這樣,一樣的傳統節日,不一樣的人間煙火。我們對於一個節日的態度,也直接關係到我們對一種文化的認知。總不能因為,它只是一個節日,就輕慢潦草地對待。清明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它關乎到生,關乎到死。也關乎到一個家族的盛衰興亡。能不引起重視嗎?別說那只是一個祈禱和祭祀的節日,好嗎?我們靜下心來深思熟慮一番,就會發覺其中的奧秘。生而為人,豈能忘本?往往,我們怎樣對待我們的祖先,就直接決定,我們的下一代怎樣對待我們。

真沒想到,清明節就要兵臨城下了。清明節真的會讓人有太多的想法。但是清明節作為一個極其莊重的節日,必然是不能說「清明節快樂」這樣的忌語!往往我們因為對清明節不夠了解,自然也不知道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節日。所以自然會說出一些十分忌諱的話來。待到我們走過了大半生,見天,見地,見眾生,患得,患失,患生死。這才大徹大悟,原來世間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好。生活的路蜿蜒曲折、縱橫交錯,一切都需要我們自己去完成。常懷感恩戴德之心,常寄落葉歸根之情。如此而已,我們的家族,才會發展壯大。我們的後輩,才會頂天立地。

沒錯,清明節總會給人綿延不絕的遐想。也許清明節,既沒有「幾宿春山逐陸郎,清明時節好煙光。歸穿細荇船頭滑,醉踏殘花屐齒香。」的自在,也沒有「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的優雅,只有「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獨繞迴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的沉重,只有「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的神聖。誠然,作為一年一度的祭祀節,清明節讓人飲水思源,凝結族群,沐春踏青,調節情懷。一方面悼念逝去的故人,一方面感恩健在的親人,特別是多年在外的遊子,心情更是和以往回去不同!願天堂所有的親人安息!願所有活著的人安康!

沒錯,清明節就是一個緬懷祖先的節日。都說「苟富貴,勿相忘。」我們總不能因為過上了人上人的日子,就忘了曾經苦不堪言的日子。記得上周,和家人們去掃墓。也就是那樣。一大早就出門了。先去瞻仰姥姥姥爺,再去祭拜爺爺奶奶,在這樣一片熟悉的土地上,我們曾經有著某種千絲萬縷的聯繫。可是時光久遠,一切都難以長久。可是很多的情懷,一切又那麼的真切。對於上幾代人的所作所為,我們大不必評頭品足。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竭盡所能、活好當下,讓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死而無憾。我們沒法留住太多。一切都慢慢地,變成了記憶,變成了回憶。那些被時間和歲月淡忘的人,卻又被我們所念及,年年如一。

無疑,那種意味深長的心緒,從一開始就讓人思潮澎湃。想比那些苦海裡百千萬劫、赴湯蹈火的先輩,我們又何德何能、怨天尤人?必然我們是沒有「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的雅趣,但我們一定會有「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的感悟。直到多年後,我們經歷過溝溝坎坎,再反觀這一輩子走過的路。就會有很多的想法。也許都是對先輩先聖們由衷的敬意。無論怎樣,我們都會想起那首詩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一朝雨露又清明,萬物復甦蓬勃生。

晴川麗水皆古韻,懷親思遠寄深情。

相關焦點

  • 清明節氣|新意盎然,萬物生長
    道歷 4717年| 歲在庚子| 三月十二西曆 2020年4月4日清明雲菲菲 - 清明清明《國語》曰,時有八風,歷獨指清明風,為叄月節。此風屬巽故也。萬物齊乎巽,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清明,有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 萊蕪清明:萬物生長此時 皆清潔而明淨
    清明天氣原標題:清明: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記者 孫菲菲氣溫爬坡天氣晴好馬上就到清明小長假了,據市氣象臺清明農諺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陰雨下了清明節,斷斷續續三個月清明難得晴,穀雨難得陰麥怕清明霜,谷要秋來旱清明有霜梅雨少清明有霧,夏秋有雨清明霧濃,一日天晴清明起塵,黃土埋人清明響雷頭個梅清明冷,好年景
  • e書單(201903) │ 萬物清明,人間至味
    《清明上河圖》張擇端「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
  • 雨水丨一朝春雨過 萬物皆晴朗
    這個象意,四是四方,四維;三是雨露滋潤,天地氣和而成甘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風雨送春歸,靜待春暖花開,河山無恙,人間圓滿。
  • 跨年詞|一場內心的萬物復甦,始於2020
    但正如科恩說,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無論我們處於怎樣的境地,我們都要相信始終有一抹光在閃爍著。這光,就是愛的力量,就是人的力量,是個體的力量。更多的是苦難,但更多的也是不死之心。一場內心的萬物復甦,遠比什麼都強大。無論是我們自己,還是國家和民族,我都希望,從2020年開始,真正的有一場內心的萬物復甦之旅,這也正是下一個十年的重新想像的根本。
  • 頤山公學清明時節話清明:氣清景明 萬物皆顯(組圖)
    演播:Mark 老師  2020年4月4日15時38分迎來了清明節氣。清明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陽氣旺盛,陰氣衰退。  萬物吐故納新,大地春和景明,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謂清明。  到了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 春天萬物復甦的季節
    春天萬物復甦的季節,春雨無聲潤物,春風又綠神州,鳥語花香,桃紅柳綠,萬物競自由,到處透著勃勃生機。難怪韓愈說最是一年春好處。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給人們帶來了期望和完美。景色真美,讓人禁不住想去踏青。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 萬物復甦愛心GO
    萬物復甦錦鯉節登錄商城!錦鯉抽大獎哦對了還有一個好消息要分享萬物復甦錦鯉節已加入萬物復甦錦鯉節X千張愛心餐桌幸運的是我們等到了萬物復甦的季節只要你有愛,我們一直在萬物復甦錦鯉節火熱開啟ing
  • 景區復工率超65%,清明小長假帶來旅遊復甦信號
    地方政府更是放眼於「五一」,比如近日黑龍江省文化和旅遊廳舉辦全省復甦旅遊市場工作座談會視頻會議,要求各地文旅部門打破常規,採取超常舉措,把「五一」小長假作為第一場戰役,推動文旅市場實現復甦振興。南湖國旅總經理鄭年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3月中下旬開始,旅遊市場正逐步復甦中,但由於疫後初期市民比較審慎,再加上廣東清明假期連日暴雨,清明假期出遊人數並不算很多。而對於緊接著的五一假期他是比較樂觀的。樂觀估計,4-5月份,廣東省內遊、國內遊會迎來復甦,五一假期會成為今年疫後旅遊的亮點。
  • 萬物復甦的季節,你那裡的春天是什麼樣子的
    已是萬物復甦的時節,繁花盛放,春色叩響門窗。你那裡的春天是什麼樣子?旅遊君邀你曬出身邊的春色,一起「喚醒好春光」。春天的到來最明顯的是鴨子下水,意味著天氣不在寒冷了。有些地方沒有鴨子沒有河流怎麼辦呢!櫻花是最好區分的,櫻花初開是寒冬快要結束的時候,盛開時便是春色正好的時候。
  • 【金法文苑】又是一年清明時
    【金法文苑】又是一年清明時 2020-04-03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清明】幾縷春風,寄託思念
    【今日清明】幾縷春風,寄託思念 2020-04-04 10: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穿越時空,踏入清明上河圖,而如今它在橫店被演繹得更加真實生動
    穿越時空,踏入北宋清明上河圖,這是以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作為藍本,再現宋朝太平盛世市井生活的繁華景象。汴河蜿蜒自東而西穿城而過,河水清澈,波光粼粼。走上跨度40米寬的虹橋,好似踩著彩虹上了天,真是心曠神怡,美不勝收。而如今,它在橫店被演繹得更加真實生動。
  • 初中清明節作文:清明來歷800字
    清明來歷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 驚蟄之後是春分,跟著陽春三月,去看萬物復甦的元陽梯田
    春分的到來,意味著晝夜平分, 冬天已經過去,春天已經到來,萬物復甦的大地上開始生機勃勃。春分是勤勞的人們開始春耕的季節。忙碌的春天,為的是有個豐收的秋天。中國各地大江南北,滇南是最早感受到春意的地區之一,驚蟄之後,勤勞的哈尼族人民就在田間地裡,開始了他們每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時節的元陽。
  • 清明假期各地旅遊市場逐漸復甦 景區賞花踏青受歡迎
    人民網北京4月3日電 (記者劉佳)清明假期將至,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各地旅遊市場開始復甦。記者從各大旅遊企業了解到,遊客偏愛私家團、周邊度假型酒店,可以賞花踏青的景區受歡迎。部分地區推行2.5天假 周末小團、私家團成「爆款」近日,浙江、江西等部分地區推行2.5天假期,希望藉此提振消費促進經濟,進一步助力旅遊行業復甦。如今在線旅遊平臺和旅行社上線了大量周末跟團遊產品。
  • 二十四節氣之清明時節
    「清明」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也是諸多節氣中唯一一個與傳統節日「清明節」重合的節氣。「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以北鬥七星鬥柄頂端的指向來確定,鬥柄從寅位開始,順時針旋轉。當鬥柄指向乙位時,即為清明節氣。一般冬至之後的第105天為清明時節,落在公曆4月04-06日之中的任意一天。
  • 溫哥華的早上,萬物復甦,一切來的都是這樣悄然無聲
    大地萬物真的已經復甦,山朗潤起來,樹木綠了起來,太陽的臉也已經紅了起來。人常說,春江水暖鴨先知。但我要說,萬物復甦,花先知。這就是溫哥華的早晨,你們喜歡嗎?
  • 「佳節清明桃李笑」,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從何而來?
    這是一首中國一直傳唱千年歌謠,它按順序用中國古歷二十四節氣編成了歌謠以方便人們記憶,而2020年即將來臨的下一個節氣,便是節氣歌中的「清」字,即為「清明」。《歲時百問》中言:「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 萬物復甦在春季,登山踏青正當時
    一元復始 歲始年頭萬物復甦在春季登山踏青正當時跟著小逸一起在柔絮的微風中感受大山的美 山間的靈傾聽大自然的聲音沐浴山林吧▲淨音寺 陳宗武 攝古劍山位於綦江西北部,交通便捷,渝黔高速古劍山出口直通度假區,距綦江城區10餘分鐘車程,海拔800-1200米,夏季平均氣溫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