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食量減少1/3,壽命延長20年,是真的嗎?挨餓使人長壽?

2020-12-16 骨科大夫時代

俗話說得好:「吃飯七分飽,健康活到久」。這話說得也並不是沒有道理,在現在美食「橫行」的生活中,許多的人都喜歡暴飲暴食,而且有的還喜歡吃夜宵。長壽與健康一直是人類永不過時的追求。因此,國外還有研究了一些動物,例如小鼠、猴子、蒼蠅等,研究表明,少吃可以增壽。說同樣這樣的道理也是適應於人類的。吃七分飽剛好可以保證營養的攝入,只要是長時間地堅持下去,就會有助於改善健康,延長壽命。

食量減少1/3,壽命延長20年,是真的嗎?挨餓使人長壽?

首先,這種說法來源於一個英國研究,對200多名參試者進行研究,發現少吃讓他們的身體機能變好了很多,理論壽命得到了延長。從這項研究來看,少吃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但要是說能壽命延長20年,恐怕就有點誇張了。壽命不單只受飲食這一個因素的影響,還會受到基因、生活習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少吃就能延長20年壽命,明顯是不準確不科學的說法。

但是,食量減少雖然不能延長20年壽命,但對身體確實是有好處的。適量少吃,身體會得到一些如下的好處:

第一、食量減少防止早衰,常年輕

我們吃進去的食物都會在體內經過消化代謝和氧化,最終就會產生供人體正常需要的能量。但是我們都不知道,我們體內進行氧化反應的時候,就會產生一些有害的化合物,就是自由基。這種自由,既可以導致細胞損傷和動脈血管硬化,從而激發各類各樣的疾病,甚至是導致提早衰老,直至人們衰亡。

第二、食量減少防止患癌,常健康

要是平時不注意飲食的均衡,導致體內攝入過多的脂肪的話,就會給我們的消化系統帶來很大的負擔。一些沒有完全消化的食物就會長期的滯留在我們的腸道中,時間一長的話,就會產生一些隨意癌的物質和一些毒素。還有就是若是吃得太飽,就會形成人體裡面按捺癌細胞生長的因子活力降低,然後就會添加人體患癌的機率。

第三、食量減少不傷害腸胃,少疾病

如果我們長時間的處於一個飽腹的狀態下的話,就會導致我們的胃黏膜得不到修復的機會,所以為了消化體內的這些食物,我們的胃必須要長期滲出大量的胃液,時間一長的話,就會有可能破損胃黏膜,就會產生胃部的炎症,久而久之,可能就會產生胃部的疾病以及腸道的疾病。

第四、食量減少防止老年痴呆,有助長壽

平時吃得多並且吃得飽的話,就會在我們的人體中產生一種叫做纖維芽細胞的生子因子,這種細胞可以把脂肪細胞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增大,從而就會導致腦動脈硬化或者是腦皮質的供血不夠,就會導致腦緩慢萎縮以及腦功能退化,終極導致老年痴呆從而縮短人類的壽命

從上面的這些表現中來看,食量的減少可以延長壽命。吃飯該吃七分飽,那麼七分飽是多少呢?

七分飽就是你覺得胃裡面還沒有滿,但是看見吃的已經沒有了當初的熱情,主動進食的速度減慢,但是習慣性地還想吃。如果要是看不見食物的話,也就對於進食會很快的忘記,不了了之。

在我們平時的進食中,要儘量控制七分飽。做到吃飯專心致志;不要在最餓的時候選擇猛吃;吃飯要做到細嚼慢咽;飯前吃飯調整進食的順序,比如先喝湯,潤腸等等。

總之,要做到科學吃飯,合理吃飯。少吃點兒對身體更好,記住千萬不要吃得太飽。

相關焦點

  • 食量減少1/3,壽命延長20年?吃得太飽會有這5個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有人會暴飲暴食,美國塔夫茨大學營養專家蘇珊•羅伯茨及其研究小組研究發現:食量減少1/3
  • 每天跑步1小時,可以延長壽命7小時,這是真的嗎?
    美國一研究院曾做過這樣一則調查,就是針對5.5萬跑步的人跟蹤發現:每天跑步5分鐘能有效延長壽命。 但這個結果卻遭到了很多人的熱議,試問堅持走路是否也有同樣效果呢?長跑也可以延長壽命嗎?
  • 每頓飯量減少1/3,壽命或能延長20年,是真是假?醫生公布答案
    生長壽命,因此得出結論,每頓飯量減少三分之一,壽命或能延長二十年。飯量減少1/3,壽命或能延長20年,是真是假?>20年,這就有點言過其實了。壽命不單單是受飲食影響,還會受到基因、疾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個說法顯然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不過,飯量的減少三分之一歲不可以延長20年生存年限,但堅持下來,可以帶來很多的好處。那麼這些好處具體有哪些呢?
  • 微生物群落存活了1億年!人類改變生活方式,壽命也會極大延長?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微生物學研究,日本科學家團隊在能量最貧乏的深海沉積物中,發現有微生物群落維持了1.015億年的代謝潛力。而受這一發現的啟發,哈佛大學天文學院前任院長亞伯拉罕·洛布竟然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人類的壽命可以長達100萬年,會發生什麼?
  • 每天跑步多久,能有效延長壽命?
    精確地講,累計跑步6個月,即堅持四十年每周跑步兩小時,就能延長壽命3.2年,收益為付出的7倍。不過收益不會無限增加,每年跑3次馬拉松並不會讓你長生不老。除了跑步之外,健康的生活習慣可能也是經常跑步的人長壽的原因之一。但即便如此,跑步仍是延壽的最佳方法。
  • 中美研究機構:藍天保衛戰讓中國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延長6個月
    中美兩國研究機構10日公布研究結果認為,中國在大氣汙染防控方面的努力取得實質性進展。根據衛星數據和空氣品質壽命指數研究發現,2016年的中國細顆粒物大氣汙染水平比2013年下降12%,該汙染減少程度相當於中國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延長6個月。
  • 科學家發明「神奇療法」,1加1等於5,可延長壽命500%!
    1提高老年人20%的免疫力。來自2014年的一項研究,製藥巨頭諾華的科學家發現,小劑量的雷帕黴素,能夠使老年人對流感的免疫反應提高20%,一定程度上延長人的壽命。2延長小鼠壽命30%,擊退老年病。眾多研究中,都證實了延壽30%。
  • 寒帶人真的比熱帶人壽命長嗎? 哪些因素可影響人們壽命?
    寒帶人真的比熱帶人壽命長嗎? 哪些因素可影響人們壽命?時間:2017-05-03 11:20   來源:科學工坊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寒帶人真的比熱帶人壽命長嗎? 哪些因素可影響人們壽命?
  • 日本成世界長壽之國 揭如何延長人類壽命
    原標題:日本成世界長壽之國 揭如何延長人類壽命 「健康日本21」計劃實施的階段性評價和改進意見。  據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報告顯示,日本人的平均壽命83歲,居世界第一。
  • 身高和壽命有關?個子越矮越長壽,是真的嗎?醫生來聊聊
    01很多的人都說身高和壽命有關係,是真的嗎?有人說身高和壽命有一定的關係,個子越矮越長壽。國內外針對這一情況做了很多的研究,個子矮的人壽命相較於個子高的人長。對於不同身高段的人都進行了研究,發現個子矮的人身體中都攜帶者一種基因,可以延長壽命。矮個子的人之所以壽命會長,這與人體的代謝水平有關係。
  • 流言揭秘:寒帶人真的比熱帶人壽命長嗎?
    乍一想,生活在熱帶的人大多處在常年高溫多雨的環境中,基礎代謝相對快,細胞老化快,好像壽命短是理所應當的,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讓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根據肯亞奈洛比大學報告統計,從1950年到2010年,熱帶地區的人口平均壽命從41.6歲穩步增長到了64.4歲。
  • 個子越矮越長壽?身高1米5的人壽命最長?先別樂,拿研究告訴你
    今天來和大家說說個子矮這個話題,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個子矮是他們的硬傷,為了給自己長顏面還有可能偷偷墊增高墊來掩飾這個殘忍的事實。然而和70、80後的人不同,現在的00後普通身高都高出一大截,有的學生到高中就已經1米8以上,總的來說佔據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可身高真的越高越好嗎?其實,身高高可以確認的一個好處就是能在顏值上加分,畢竟瘦高的身材是很多人都嚮往的,如高富帥、高富美,這些標籤都是人們心之所向。可在美國的一項研究,打破了人們的這種想像。
  • 長壽新秘訣 美研究:每天3杯咖啡健身又防癌
    【環球網綜合報導】 您是咖啡愛好者嗎?那可以高枕無憂了!法國《20分鐘報》報導稱,美國近期兩項研究顯示,每天喝咖啡可以強身健體,甚至能夠延長壽命。第一項研究由歐洲癌症和營養前瞻性調查組發起,以歐洲52萬名35歲以上男性和女性為研究對象。
  • 人的壽命長短,與什麼有關?研究發現:可能取決於3個因素
    生活中如果看到一些百歲老人,人們總會不自覺地產生羨慕的情緒,希望自己也能夠更加長壽。可是很多人很難達到這樣的期望。人們也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人的壽命長短,與什麼有關?在美國的加州大學有一項研究就是針對於人的壽命長短的研究。在這項研究的結果中顯示,人們的壽命長短,可能取決於3個因素。遺傳因素。在人們繁衍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疾病以及體質都會隨著基因遺傳給下一代。
  • 靠譜嗎,最新研究跑步可讓人平均延壽19年
    跑步是否有助於延長壽命一直都是眾說紛紜,一種聲音是過度跑步的人壽命可能更短,另一種聲音則認為,長期跑步的人可以延長自己的壽命。最近的一項研究再次佐證了第二種聲音。在1970年代到1980年代中期,「早餐俱樂部」每次約跑的人數都在35-50之間,跑步距離為20英裡(約32.1公裡),他們也開始經常參加馬拉松比賽。「早餐俱樂部」至今還在,星期天來參加跑步的人雖然有所減少,但也有20多人。一些年過80歲的老人依然會每周堅持跑幾次,其餘時間大多以走代跑。
  • 有人說吃倍他樂克可以長壽,真的嗎?醫生:真正需要的是這4類人
    吃倍他樂克可以長壽嗎? 倍他樂克並沒有使人長壽的作用。倍他樂克是原研的美託洛爾的商品名,是一個治療心血管疾病的β受體阻滯劑類藥物。對於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使用符合倍他樂克的適應症,就可以緩解疾病的進展,降低死亡的風險,自然就活得久些了。 所以並不是倍他樂克本身可以使人長壽。對於以下幾類人群服用倍他樂克是能夠使身體獲益的。
  • 老年人壽命,和走路快慢有關嗎?長壽的老人走路都有三個特點
    走路是一項再普通不過的運動,它幾乎適合所有人,但是最近網上關於走路速度能決定人壽命的話題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走路速度到底跟壽命有多大關係?它真的能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嗎?一、走路快慢跟壽命有關嗎?美國匹茨堡大學研究人員對3.4萬名65歲以上老人的研究發現,走路速度在每秒0.8米或更快的老人,實際壽命往往比平均預期壽命長。走路這個動作看似很簡單,但實際上需要全身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等多方面配合才能夠順利完成。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走路速度也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和活力。
  • 壽命長的人,一般會有3個「慢」特徵,哪怕佔一個也不錯
    壽命長的人,心率慢。心率慢的人,往往比較容易長壽,正常來說,健康的成年人,如果可以將心率保持在60-100次的話,說明還是比較健康的。譬如說心率每分鐘70次,壽命達到80;心率每分鐘60次,理論來說就可以多活十三年左右,壽命會隨著心率變慢而相應的延長。
  • 跑步1小時能延長人將近7小時的壽命?
    科學研究表明:跑步1小時能延長人將近7小時的壽命。 每天進行少量的運動就可以延長生命?研究人員想知道你必須花多少時間進行有氧運動才能獲得延長的生命。比如,為了延長一小時生命,你需要運動超過一小時麼?如果答案是正確的,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得不償失的。
  • 來跑步吧,跑者的壽命比平常人多19年!
    美國《跑者世界》前主編、1968年波士頓馬拉松冠軍Amby Burfoot剛發表文章說美國跑步者羅欣博士的研究發現,馬拉松跑者心血管病和冠狀動脈病發病率較低,且壽命延長19年。為了驗證自己的看法,羅欣醫生決定採取進一步行動:收集整理這些老跑友的壽命資料。這一研究的結果發表在體育醫學類期刊《The Physician and Sports medicine),標題是「跑馬拉松有毒嗎?:對54名男性馬拉松跑者心血管病患病率及壽命的觀察性研究》,文章的結論是,羅欣醫生的馬拉松跑友比同年齡美國男性(1975年年滿40歲的成年人)平均多活1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