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研究機構:藍天保衛戰讓中國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延長6個月

2020-12-12 第一財經

中美兩國研究機構10日公布研究結果認為,中國在大氣汙染防控方面的努力取得實質性進展。

根據衛星數據和空氣品質壽命指數研究發現,2016年的中國細顆粒物大氣汙染水平比2013年下降12%,該汙染減少程度相當於中國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延長6個月。

芝加哥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大學10日下午在北京籤署諒解備忘錄,宣布在能源與環境領域建立開創性的研究合作關係,共同研究能源、環境和氣候變化等領域的重大問題。

雙方共同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空氣品質壽命指數中國報告》稱,過去幾年,中國在幾個重點地區的汙染濃度降幅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為當地居民帶來更多益處。

天津曾是2013年中國汙染最嚴重的三個城市之一,其顆粒物汙染濃度在2016年下降了14%。《空氣品質壽命指數中國報告》稱,如果能夠維持這個水平,天津1300萬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將比2013年延長1.2年。河南省的大氣汙染改善最為明顯,居民暴露在細顆粒物汙染的時間比2013年下降了20%,相當於平均預期壽命增加了1.3年。

「如果在2016年的濃度水平上進一步改善,達到世衛組織標準的話,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可以再延長2.9年。」《空氣品質壽命指數中國報告》說。

「中國近幾年的汙染治理已見成效。衛星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大氣細顆粒物汙染濃度下降了10%以上。更多最新數據顯示,這幾年的汙染降幅可能更大。」芝加哥大學米爾頓弗裡德曼講席經濟學教授、能源政策研究所主任麥可格林斯通(Michael Greenstone)說,「如果這個勢頭能保持下去,中國人將過上更健康、更長壽的生活。」

中國應對汙染的努力是全球治汙行動的一部分。《空氣品質壽命指數中國報告》稱,細顆粒物汙染是對全球人類健康的首要威脅,它對全球預期壽命的危害已經超過了惡性傳染病(如肺結核和愛滋病)和吸菸等不良行為,甚至超過了戰爭。

事實上,在全球75%的人口(約55億人)所生活的地區,細顆粒物汙染濃度均高於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導標準。

格林斯通介紹,如今,全球很多人呼吸著危及健康的空氣。但是對這一風險的認識不夠,通常做法是將大氣汙染濃度轉化為數字和顏色,如紅色、褐色、橙色和綠色,「但是始終不清楚這些抽象指標對人類健康究竟意味著什麼。」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空氣品質壽命指數這項研究成果是以格林斯通與他人合作撰寫的兩份經同行評審的研究報告為基礎,對人類長期暴露在細顆粒物汙染環境和預期壽命之間的因果關係進行量化分析,然後將研究結果與全球測量的、高度本地化的細顆粒物汙染數據相結合,以揭示全球各地空氣汙染的真實成本。

該指數也可以顯示各種大氣汙染防治政策如何提高預期壽命,包括滿足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標準、現有國家空氣品質標準,或者自定義的空氣品質標準下的不同指標。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 人均預期壽命是什麼意思
    央視網消息:10月28日,國新辦舉行「十三五」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情況發布會。  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於學軍介紹到,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從2015年到2019年底,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76.3歲提高到77.3歲,也就是說4年提高了1歲。
  • 日本人均壽命創新高怎麼回事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計算方法
    報告顯示,日本女性人均預期壽命2018年相比前一年延長0.05歲,男性延長0.16歲,均創 紀錄。在全球各國和地區中,日本女性2018年人均預期壽命連續4年排名第二,僅次於中國香港(87.56歲);日本男性排名不變,連續兩年保持第三,在中國香港(82.17歲)和瑞士(81.4歲)之後。
  •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於學軍表示,從2015年到2019年底,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76.3歲提高到77.3歲。2019年二孩及以上孩次佔比為59.5%。 於學軍表示,從2015年到2019年底,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76.3歲提高到77.3歲,也就是說4年提高了1歲。
  • 國家衛健委:2019年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統計公報,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比2015年提高0.96歲,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人均預期壽命的延長見證了「十三五」時期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不斷提升。
  • 京籍居民平均預期壽命是多少?今天這本藍皮書發布,還有這些統計數據
    12月12日,《北京人口發展研究報告(2020)》藍皮書發布。根據報告,2019年北京戶籍居民平均預期壽命82.31歲,較上一年增加0.11歲。高科技人才保有量和居民受教育程度均位居全國前列。藍皮書聚焦北京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人口與社會、人口與經濟、人口與生態環境的關係問題開展研究,自2018年起每年發布一次。根據今年發布的報告,2019年,北京戶籍居民平均預期壽命為82.31歲,較上一年增加0.11歲,其中,男性79.85歲,女性84.88歲。60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規模已達到371.3萬人,佔常住人口的17.2%,比重進一步增高。
  • 衛健委最新數據:2018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77歲(圖)
    公報顯示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7年的76.7歲提高到2018年的77.0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9.6/10萬下降到18.3/10萬,嬰兒死亡率從6.8‰下降到6.1‰。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指假若當前的分年齡死亡率保持不變,同一時期出生的人預期能繼續生存的平均年數。這個指標與性別、年齡、種族有著緊密的聯繫,因此常常需要分別計算。
  • 調查顯示:中國香港男女平均預期壽命為全球之冠
    信息 調查顯示:中國香港男女平均預期壽命為全球之冠 2016>   中新網7月29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中國香港男女平均預期壽命為全球之冠。
  • 減肥手術可顯著延長肥胖症患者的預期壽命
    減肥手術可顯著延長肥胖症患者的預期壽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2 12:55:00 瑞典薩爾格倫斯卡大學醫院Lena M.S. Carlsson團隊研究了肥胖症患者減肥術後的預期壽命。
  • 2019年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
    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6月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8年的77.0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8.3/10萬下降到17.8/10萬,嬰兒死亡率從6.1‰下降到5.6‰。
  • 各地人均預期壽命比拼:北上港澳碾壓「長壽之鄉」
    按照專家說法,這是一個假定指標,它表明了在當前的經濟、衛生水平下,新出生人口平均預期可存活的年數,一般也稱為人均預期壽命。它的計算方法比較複雜,一般是根據當年死亡率計算的,簡單說是以當前各年齡組死亡率保持不變,同一時期出生的人預期能繼續生存的平均年數,並以該數值來推算這一代人的平均預期壽命。那麼,我國的人均預期壽命是個什麼狀況?哪些地區的居民相對更為長壽?
  •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 2020-11-10 1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胡乃軍:預期壽命延長或導致相關退休年齡和理論領取養老金的變化
    騰訊財經11月23日訊,今日第五屆中國銀色經濟與健康財富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行,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教授胡乃軍認為,我們所推出健康財富生命周期就是建立在人口結構和預期壽命變化基礎之上做的一個計算,可以看到預期壽命延長相關退休年齡和理論領取養老金的變化。
  •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翻一番
    原標題:國家衛健委:居民健康素養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間翻一番從2015年到2019年底,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76.3歲提高到77.3歲。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降至28.4%。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明顯提升,從2015年的10.25%提高到2019年19.17%,到今年年底,居民健康素養平均水平在「十三五」期間翻了一番。近90%的家庭15分鐘內能夠到達最近醫療點。
  • 人均預期壽命是怎麼算的 明年或發「健康期望壽命」
    (圖1)日前,上海市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發布了一項數據:2016年上海人均預期壽命再創新高,達83.18歲。什麼是人均預期壽命?人均預期壽命的提高有什麼意義?人均預期壽命是綜合指標數據顯示,上海的人均預期壽命從1990年的75.46歲提升到2016年的83.18歲,這個數字不僅在中國內地居先,且緊追全球最高人均預期壽命國家———日本的83.7歲和瑞士的83.4歲。在上海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已將保持較高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列入了指標。
  • 《柳葉刀》新研究:中國人預期壽命將超美國 達81.9歲!
    人類都將越活越久根據《柳葉刀》的最新研究結果,2040年,中國人平均預期壽命將第一次超過美國,同時越過八十大關,達到81.9歲,而美國為79.8歲。也就是說,到時,平均每個中國人將要比美國人多活2.1年。中國的排名也從全球第64名上升到第39名。長期佔據長壽國家排行榜首位的日本,也第一次被西班牙取代。
  • 2018巴西人平均預期壽命增至76.3歲 女性比男性多活7歲
    中新網12月2日電 據南美僑報網報導,11月28日,巴西國家地理與統計研究所公布了「2018年全國死亡率評估表」。數據顯示,2018年巴西人的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6.3歲,與2017年相比增加了3個月零4天。
  •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時間:2020-10-28 18:0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 【我國人均壽命4年提高1歲】記者從10月28日國新辦舉行的十三五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情況發布會上獲悉,我國人均壽命4年提高了1歲。
  • 女性平均預期壽命80.87歲 重慶婦女兒童工作發布成績單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10日15時訊(記者 李嫋)今(10)日, 2020年重慶市人民政府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全體(擴大)電視電話會議舉行。據悉,經過十年努力,我市婦女兒童事業實現了創新發展,婦女兒童發展綱要(規劃)即將圓滿收官。
  • 全國各地預期壽命比拼:6地首超80歲 第一名領跑全球
    人均期望壽命也稱人均預期壽命,代表了在當前的經濟、衛生水平下,新出生人口平均預期可存活的年數,因此一般來說較發達或衛生水平較高的地區,一般人均預期壽命更高。據媒體報導,目前我國人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的已有6地,從高到低分別是:香港、澳門、上海、北京、天津、臺灣,均領先於其他地區。
  • 中聯航河北分公司多措並舉全力推進「打贏藍天保衛戰」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唐敏)為貫徹落實民航局發布《關於民航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工作方案》及《關於做好民航打贏藍天保衛戰落實工作的通知》,中聯航河北分公司今年特成立「打贏藍天保衛戰」專項工作小組,推出一系列舉措,緊密圍繞三年行動計劃做好相應工作部署,全力打贏藍天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