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泰航空公司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衝擊而陷入經營危機,公司今天宣布重組計劃即日生效,旗下港龍航空停止營運,國泰航空集團將整體削減約8500個職位,約佔集團總數3.5萬個職位的24%。其中,扣除已經懸缺的2600個職位,國泰預計在數周內裁減5300名香港員工,也規劃裁減600名香港以外的員工,但仍須視當地監管規定而定。
綜合香港媒體報導,國泰航空公司擬尋求監管機構批准,由旗下香港快運航空接手港龍的大部分航線。
此外,國泰航空將要求駐港機艙服務員及機師同意聘僱條件的更改,包括薪資調整,以提高生產力及提升市場競爭力。
而臺灣區員工部分,國泰航空臺灣區僅低調表示,目前沒有進一步說明的計劃。據悉臺灣方面主要裁減對象以香港機師及空服員為主,初步了解預計裁減40人。
國泰航空行政總裁鄧健榮說,必須進行根本性的重組,否則集團最終將無法繼續營運下去,將會為受影響的員工提供遠高於法定要求的離職方案,公司也會延長醫療福利及員工機票優惠的期限,並提供輔導和工作過渡支持服務,資遣費也不會以退休金供款作對衝。
鄧健榮指出,國泰航空每月仍然消耗15億至20億港元現金,長此下去將會難以為繼。今天公布的變動,將使我們的現金消耗每月減少約5億港元。
國泰航空也預計2021年上半年的客運運力仍會遠低於2019年的25%,而2021年全年的客運運力將會低於50%。
新冠肺炎年初爆發後,國泰航空業務備受打擊。據公布,上月國泰及所屬港龍航空公司每天平均只載客1568人次,較去年同期暴跌9成8。
6月初,國泰已採取救亡行動,宣布資本重組,共融資港幣390億元(約新臺幣1500億元),其中港府向國泰注資292.5億元,其餘透過供股向公眾集資。
陳茂波:國泰業務重組屬商業決定 提醒減低對員工影響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國泰業務重組安排是集團的商業決定,政府委派於集團董事局的兩名觀察員,已就安排向公司提供參考意見,並提醒管理層在業務調整中,須儘可能減低對員工及社會的影響。
陳茂波表示,政府在6月份注資時已明確指出,特區政府無意長線持有國泰股權,亦不會參與集團的日常營運,集團運作仍然由董事局及管理層負責。
他又說,全球航空業受疫情嚴重打擊,經營環境變得非常困難,很多主要國際航空公司都無可避免地要透過業務重整及縮減規模等措施,以減省成本。國泰亦正面對史無前例的經營挑戰和財務壓力,若不妥善處理存亡問題,將傷害本港作為區內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和發展,負面影響更會輻射至本港其他經濟環節,不利香港的整體利益。
陳帆哽咽:對國泰數千員工失飯碗感難過
國泰大規模裁員,裁減8500個職位,未來數周將有5300人失去飯碗。運房局長陳帆表示,對數以千計員工失去工作感到難過,又惋惜香港固有品牌國泰港龍停運,言談之間更一度哽咽。
陳帆指,政府今年6月注資國泰航空時,是希望保護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不是只為了單一航空公司的前景。談到國泰港龍就此停運,陳帆聲音沙啞,一度哽咽稱對決定感到惋惜,為數千人失去工作,他也感到難過,但指疫情下這也是無可避免的情況。他重申政府已要求國泰考慮重組方案時,需儘可能照顧員工福祉。
員工:預料之內 擔心難搵工
國泰航空今日宣布裁減8500個職位,當中2000人來自空中服務員,港龍航空實時停止營運。地勤及後勤員工明日將會陸續收到裁員信。
今日所有員工如常返工,雖然收到將裁員的消息,但大部分人都不願多談。有任職國泰後勤部門女員工表示,雖然裁員是在預料之內,但仍心情難過,擔心自己在經濟低迷下難搵工之餘,亦擔心其他同事的前景。
她說;「不知可以轉乜工,本身很喜歡航空業,從來無諗過要轉行」,她又有信心,經濟遲些可以復甦,一切都會好起來。
港股21日漲0.75% 國泰收市漲幅收窄
香港恒生指數21日漲184.88點,漲幅0.75%,收報24754.42點。全日主板成交1095.04億港元。今日港股恆指高開高走,一度漲超1%,午盤漲0.73%,報24747.93點;國企指數漲0.76%,紅籌指數漲0.31%。
截至午盤,北向資金大幅流出57億元,南下資金流入不斷,今天半日流入逾16億港元。
國泰航空一度漲超6%,午盤漲4%。國泰航空(00293.HK)董事局現已通過由管理團隊提呈的重組計劃,內容包括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港龍航空有限公司將停止營運,由今天開始生效;以及整體削減約8500個職位。
業界龍頭曾創輝煌 歷盡沙士工潮終不敵疫情
國泰航空已通過由管理團隊提呈的重組計劃,今日公布決定裁減約8500個職位,而國泰港龍即日停運。回顧國泰歷史,國泰一直為亞洲航空業界創造不少先河,即使曾歷數次工潮及裁員,國泰亦從未試過如今般大規模裁員。
國泰航空於1946年由兩位前空軍飛行員Roy Farrell和Sydney de Kantzow創立,他們希望把急需的物資從澳洲運到戰後的中國。Roy Farrell在成立公司時,夢想終有一天能提供從中國橫越廣闊太平洋的航線,故此將國泰命名為Cathay Pacific,其夢想在公司成立30年後實現。
1948年,英資商行太古洋行(即太古集團前身),收購了國泰45%股權,至於澳洲的最大的私營航空公司澳洲全國航空收購35%,成為第二大股東,而兩位創始人則各持10%股權。當時香港以南的航線獲分予國泰經營,以北的則交予怡和洋行屬下的香港航空(與現時的香港航空無關)經營。至1958年,國泰全面收購香港航空,正式雄霸本地航空業,更進軍東南亞市場。
國泰航空同年購買首架DC-6B客機,當年只有十餘年歷史的國泰航空,將客機投入新開拓的臺北航線服務,後來這條航線成為國泰其中一條獲利最豐厚的航線。國泰於1976年成首家亞洲航空公司推出全貨運服務品牌「國泰貨運」。1986年,國泰正晉身藍籌股,並於2001年率先推出網上預辦登機服務,為亞洲航空業界的領頭,又於2014年4次勇奪Skytrax全球最佳航空公司。
即使作為亞洲航空業界的領頭羊,國泰亦曾出現數次工潮,1981年地勤員工曾就加薪問題發起罷工,1993年亦曾出現歷時17日的大罷工。1999年,國泰被指單方面更改機艙服務員的薪酬架構,需賠償3.5億元予國泰員工工會。2012年末,再有國泰員工在工資問題上發起示威。
遇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17年燃油對衝,國泰當時亦曾數次裁員。2003年,沙士疫症正值高峰,國泰上半年集團錄得虧損12.41億港元,當時國泰發出歷來首次盈利警告,取消航班及安排員工1.4萬員工放無薪假以開源節流。惟當時國泰發放一筆相等於三個星期薪金的特別獎金作為補償,而當年年底員工亦可獲半個月薪金的年終花紅,被譽為「良心僱主」。2017年11月,國泰被剔出恆指成份股之列,失去「藍籌股」地位。
然而,國泰終抵不過新冠肺炎帶來的沉重打擊,由以往通常每日載客近10萬人次,到今年9月每日客量約1500人次。今年6月,政府公布將透過土地基金向國泰航空投資273億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當時指出,是次投資為確保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重申航空業對香港經濟十分重要,對目前正進行的三跑項目對本港生產總值的貢獻大。
國泰會在未來數周裁減約5300名駐港員工,以及另外約600名非駐港員工,為歷來最大規模的裁員行動。作出包括裁員等措施後國泰,每月現金消耗可以由現時15至20億元,減少約5億元。
(圖文選自香港商報等。)
香港下午茶
微信號 : HKCD_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