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圳到福建南靖八百多公裡,一天就可以開到,不過不想那麼辛苦,在福建南部的海邊城市漳浦休息了一晚,初三繼續前行,到了福建南靖,聽說南靖田螺坑土樓群只需要三個小時就可以看完,中午時分,我們才買了A線景區的門票進去。自己的車不能開進去景區,於是坐上了遊覽大巴,進去田螺坑景區,A線景區的第一站就是南靖縣書洋鎮上坂村,這就是遐邇聞名的「四菜一湯」。
到了景點,依然不能免俗,一定要拍上一張經典照片,這是一個四個圓樓圍繞著一個方樓,感覺就像餐桌上的「四菜一湯」。雖然臘梅花兒的掩映下,書洋土樓別有一番韻味,可惜陰沉著的天,夾雜著寒冷的小雨,景色始終不能如自己所願。景區的路上,遊覽大巴和那些私下開進去的自駕私家車擠成一團,嘈雜與擁擠讓人有點難受。
雖然看過太多的土樓照片,到了上坂村,依然驚詫於過去建築的壯觀,無論是從建築學的角度,還是攝影的角度來看,土樓還是有著無法抗拒的吸引力,於是拿出相機,在擁擠的遊客之中,努力需找自己喜歡的角度。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才發現上坡村土樓群真是太大了,好不容易才看完一個園樓。
每一個土樓都是相同的結構,一個大門,進去,一個大的環形空地,四周是三到五層的樓。土樓裡面還有人居住,不過感覺都是做生意的人,真正的原居民不知道有多少。
畢竟還是旅遊景點,遊客如雲,土樓入口和中間廣場的四周全是做生意的小攤,排滿了當地各種土特產,圍滿了買的、看的人,因此走路都有點困難。對於攝影來說,很難拍到無人的場景,無論怎麼去拍,基本上都是人頭攢動的場面。儘管看起來有點文人的感覺,但是,想表現土樓的本來特色,顯然有點不夠。
仔細看看小攤子,還有很有特色的,當地的木製品、鬥笠、草帽、土樓的書籍、照片、地圖、小玩具、茶葉、木耳香菇等土特產應有盡有,對於大多數的遊客來說,還有蠻有吸引力的,只是我對這些沒有多大的興趣,拍了幾張表現當時的場景。
土樓的上面樓層按說是不讓上去的,據說是為了保護土樓不會過多的遊客踐踏所損壞,不過拿著相機想拍照的攝影愛好者,都有想上去的衝動。在樓梯口有些年老的長者,看著我們拿著相機,一眼就看出了我們的想法,主動告訴我可以上去拍照,不過需要捐款五元,對於大多數普通遊客來說,五元錢確實遏制了上樓的人群,為了拍攝土樓,我們肯定不會為這五元錢所限制,忍不住還是上去拍了照片。
樓上的走道邊上掛滿了晾曬的衣服,顯然是居住在土樓裡面人的,不過這對我們來說並沒有影響,這樣也顯得原生態點,看起來倒是比較本色,但是,這些現代的東西,這樣的場景沒能引起拍攝的欲望,因為一切沒有給我們想像的緣由和空間。
土樓的樓道上還是比較乾淨的,看得出來經常有人打掃,大部分的房間大門緊鎖,門上貼上了鮮紅的新對聯,顯得很有春節的氛圍。遊客四處奔走,忙著拍照,走在樓道上,嘎吱嘎吱的響聲,證明了木質結構的土樓有些年代了。
樓道上,都掛起了紅色的燈籠,顯得很有中國的風格,只是許多小小的衛星天線鍋,顯出了現代的特點。儘管土樓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特色,不過從到土樓來遊覽的遊客來看,還是國人居多,特別是旅遊團最多,似乎外國遊客比其他景點少得多,不知道是宣傳得不夠,還是國外遊客興趣不大。
大多數的遊客來到這裡,都是看看土樓的外觀,拍一個紀念照,買點土特產,呼嘯而來,呼嘯而去,對於土樓本色的東西並不關注。土樓中有很多水井,甚至很多家中都有,裡面的居民很熱情地招呼我們進去看水井,進去了之後,發現他們是賣茶葉的,不過他們都很友善,即使我進去拍照了,不買茶葉,也沒有給我們臉色,倒是介紹了水井的來歷。
很像全面地拍下土樓的壯觀的大環形,可惜21mm的廣角定焦依然不能容下如此之大的場面,每當看到這些,不得不佩服前人的建築。少則一百年,多則七百年的木質建築物,還是如此的牢固,可見當時設計與建築的質量如此之高超。
看了很多的土樓,發現結構都是大同小異,不過最要命的都是人多,無法拍攝,即使樓上人不多,因為經過不斷的修繕,很難看出土樓原有的本色。一直想尋找保持著最原始風貌的土樓,看看曾經的面貌,尋找它們的故事,揭開塵封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