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素心箋言。歡迎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來查看更多文章。同時歡迎點讚+收藏+分享
文丨素心箋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
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結婚隨禮的習俗,禮尚往來,大家圖個喜慶。一般來說,份子錢金額的大小反應的是彼此之間關係的親疏遠近,所以很多人都非常看重好友出了多少份子錢。
份子錢作為一種社會禮儀,同時也是一種感情上的投資,今天好友結婚自己出多少分子錢,明天自己結婚好友就會回多少份子錢,或在此基礎上多加一點。但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禮尚往來的份子錢及其金額的多少,有時候也會引發諸多矛盾。
01閨蜜結婚我隨禮2000,我結婚她回600,聽完解釋後把她拉黑了
淘淘和閨蜜是大學同學,也是在同一個宿舍住了4年的室友,可以說她倆之間毫無隱私,關係堪比親姐妹。
閨蜜在大學談過兩次戀愛,每次分手心情墜落谷底的時候,都是淘淘陪在她身邊,對她進行開導,幫她走出感情的陰霾。
大學畢業後,閨蜜回到家鄉發展,通過相親認識了現在的丈夫,而淘淘則是留在了大學所在的城市工作。大學畢業僅半年,閨蜜就給淘淘發來了結婚喜帖,那時候淘淘剛工作沒多久,省吃儉用也沒存下什麼錢。
即便如此,一想到相處了4年多的好姐妹要結婚,淘淘還是坐了幾個小時的高鐵去參加了閨蜜的婚禮,隨了2000塊錢的份子錢並送上了自己最真摯的祝福。
在閨蜜結婚一年後,淘淘也要結婚了,當然也會發喜帖給閨蜜。可讓她沒想到的是,閨蜜說自己正在哺乳期帶孩子走不開,為了表示對淘淘的祝福,微信轉了600塊錢給淘淘。
當時淘淘心裡就有些不舒服,畢竟自己是坐了好幾個小時的高鐵去參加閨蜜的婚禮的,並隨了2000的份子錢,可現在閨蜜不來就算了,也不至於回禮才回600吧?不過,淘淘還是給閨蜜找了個理由:
她可能是剛生了孩子,手裡並不寬裕。
雖然這件事情慢慢過去了,但卻一直像根刺一樣卡在淘淘的心裡,直到前幾天發生的一件事,讓她徹底憤怒了。
原來前幾天淘淘在閨蜜的朋友圈裡看到她曬出了一個包包,光看樣子就知道是名牌,淘淘立馬就不高興了,心想:你自己買包包有錢,我結婚你回禮就沒錢了?
於是,淘淘就直接挑明了去問閨蜜:「你買的包應該挺貴的吧?看樣子你也不像差錢的人,怎麼我結婚你才隨了600塊錢,當初我可是給你隨了2000呢,難道我們的感情在你眼裡只值600塊錢?」
閨蜜回覆:
「沒想到這點事你還跟我斤斤計較?我是覺得現在成家有孩子了,生活不易,能省就省一點,再說了結婚隨禮就圖個喜慶,心意到了就行,沒必要一定要隨2000,你說對吧?」
淘淘看到閨蜜的回覆,氣得半天沒打出字來,隨後直接將閨蜜給刪了,心想:就當多花了1400塊錢認清一個人了,值得!
02淘淘為什麼那麼在乎閨蜜隨的份子錢?
1、閨蜜不懂得禮尚往來的對等性
其實,很多時候人情的維繫是以禮尚往來為基礎的,而禮尚往來不僅只是一種去與回的表現,它還涉及到數量方面的考量。
比如,上述中淘淘給閨蜜隨禮2000,閨蜜回禮600,金額上的差距懸殊必然會導致淘淘心裡不舒服,
雖說感情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但金錢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是衡量感情的標準之一。
所以,閨蜜以600作為回禮,這在禮尚往來方面已經不對等了,更顯得是一種敷衍。
2、感情並非是單方面一味地付出
從上述中我們可以看出,淘淘其實是一個比較重感情的人,為了維繫她所謂的這份閨蜜之情,她付出的遠比閨蜜要多得多,但她只是單方面沉浸在自己付出所帶到的認同感中,卻忘了去觀察對方是否值得自己如此付出。
其實,無論什麼感情,一旦付出了,就會自發地去看中自己的付出,進而期待自己的付出能有回報,但不付出的人卻永遠體會不到付出所帶來的珍貴。
3、付出代價的成長往往更有「含金量」
在人生的旅途中,往往付出一定代價所換來的成長更有「含金量」,就像淘淘自己說的「多花1400塊錢認清一個人,值得」,畢竟如果沒有這件事,她今後可能還要吃更多的虧。
03寫在最後
隨禮如隨人品,雖然識人的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一項技能,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會在損失了很大代價之後才認清一個人,這種成長的代價不可謂不大,而這種代價所換來的成長「含金量」也值得讓人期待。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朋友,你們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嗎?你們是怎麼處理的?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分享!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