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㉕為誰設計?三個案例讓他茅塞頓開

2021-03-04 小褲腳教授

2020年12月18日     |    來源:甬派客戶端     |    記者:張璟璟 文/攝

          

         在貴州定汪村,叢志強指導村民利用本村山上的石頭做盆景。

         「少花錢,就地取材,自己幹!」

         這,是「小褲腳教授」口頭禪;更是他設計理念。在他看來,設計師要做的,就是引導村民從問題中發現資源,並將資源進行創造性轉化。

         2012年至2016年,叢志強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讀博,研究消費主義語境下當代中國設計生態。其間,他查閱了大量文獻,分析數不清的案例,其中三個讓他印象深刻,並觸動到心——

案例一:「圈子」互助計劃

網絡圖:薩瑟克區景觀

         薩瑟克區,倫敦最貧窮的自治區。當地委員會希望,設計師能在現有公共服務的預算內讓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照顧。一家名為Participle的社會企業著手調研,發現老人們最希望得到兩方面的關注:人際交往,能經常見到的熟人;不喜歡被生活瑣事所煩,比如修水龍頭等。

         由此,Participle給出解決方案:創建一個圈子,涵蓋社區裡儘可能多的老人,了解每個人的需求和其技能。在設計師、社區的引導下,老人們互幫互助,難題化解了,自信心也提高了。

         「不止改善個人的生活,還要改善整個社區」,這是設計師的終極目標。圈子在薩瑟克一炮而紅,並被用到其他地區。

案例二:環形水車

網絡圖:環形水車

         非洲不少國家,如肯亞、衣索比亞缺水嚴重。當地兒童、婦女每天要背負沉重的水罐,在陡峭的山路上攀爬。

         一家設計公司看到了這個問題,從而設計了一款環形水車幫助運輸水。該運水車呈圓形,裝有導杆,可以像行李箱一樣拖拉,也可以像背包一樣背著。這樣一來,人們運水過程中省時省力。

案例三:廢墟上的創意原鄉

網絡圖:臺中桃米村

         1999年「9·21大地震」後,位於中國臺灣省臺中市南投縣埔裡鎮的桃米村淪為廢墟。

         災後重建過程中,在民間社會組織——「新故鄉」的幫助、引導下,桃米村深入開展原鄉創意實驗。很快,一個融生態農業、教育、體驗和休閒於一體的「青蛙大家園」誕生了。如今,桃米村成了臺灣省最知名的生態旅遊村之一。

         「這,才是設計應有的樣子!」叢志強感嘆,雪中送炭,而遠非商業設計的錦上添花。

         當時,中國的很多設計師,包括叢志強本人都在做商業設計。

         「錦上添花,為什麼?因為那樣有錢!」

叢志強在貴州定汪村指導村民營造小品。

         那段時間,叢志強不斷自問——

         設計,到底有什麼用?設計師,到底能做什麼?

         他找到了答案:設計的初心,是去解決問題,讓生活更美好,而不是讓一部分人賺更多的錢。而當前,中國設計生態失衡了。從服務群體來看,設計的初心異化了,服務人類異化為服務有錢人;服務地區來看:服務不同類型的地區異化為服務城市。

         「商業尺度,成為衡量設計價值的第一尺度,這是狹隘的,是可笑的!」

         在三個案例的激發下,「小褲腳教授」立志要用自己的專長,為更多的弱勢群體、窮人、農村服務。

11月12日,甬派「知行新說——百名兼職思政導師進高校」首次從寧波移師外地。在貴州定汪村,

         到農村去!激發村民內生動力,幫老百姓成長、幫村子發展——

         從關注人的需求與發展入手,立足長期的社區營造,打造創意地標、激活創意主體意識、提取創意符號、發展創意產業……

         一年多來,「藝術振興鄉村」實踐,讓三個村莊面目一新,效果也超出預期——寧海葛家村的「文化深耕模式」入選「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寧波「藝術振興鄉村」入選全國「對外傳播十大優秀案例」、寧波寧海牽手貴州晴隆振興鄉村新模式入選全國「攜手奔小康行動案例」……

編輯:沈嚴

-end-

相關焦點

  • "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㉕ 為誰設計?三個案例讓他茅塞頓開
    "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㉕ 為誰設計?「商業尺度,成為衡量設計價值的第一尺度,這是狹隘的,是可笑的!」在三個案例的激發下,「小褲腳教授」立志要用自己的專長,為更多的弱勢群體、窮人、農村服務。
  • "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⑯ 老篾匠成了網紅
    「小褲腳教授」最常用的一招是「誇」。每次路過俞振飛的「工地」,他總是鼓勁。「他不光口頭誇,還喜歡給我豎大拇指。他這個人笑眯眯的,沒一點架子,這樣的教授少見。」光誇還不夠,「小褲腳教授」知道,老百姓的心願是在家門口把錢給掙了。
  • 「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研究生「大黑」的分組法
    從寧海葛家村,到鄞州城楊村,再到貴州定汪村,行走在這些正在用「藝術點亮鄉村」實驗的村莊,「小褲腳教授」和他的團隊,懷揣一個夢想——讓農民挺起腰杆自信起來。
  • 千年餘韻,"武所"中山!
    今天是國慶假期第七天,窮遊的我只能做個吃窩邊草的兔子,在近處溜達溜達。只要心中擁有美,身邊處處是風景!今天來到了距離縣城十二公裡處,具有千年歷史的「百家姓"古鎮"中山鎮"。古鎮現居住著102姓人家,被稱為"天下一絕"。該鎮還以「軍家方言島」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軍家話"著稱,它是中國方言史上的一個奇葩,更是中國語言文化的一個奇蹟!
  • 美政府對"美聯航"展開調查,施暴保安停職!股票一夜蒸發88億,CEO不知 "丁義珍"是誰
    "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報導,上傳至臉書的影片可以看到其他乘客吃驚的面容。由於影片新聞流傳,已在今天為聯航(United Airlines)公關形象帶來夢靨。最新進展是,美國政府已經對美聯航這一"虐待乘客"事件展開調查,那名負責 "實施"的保安人員被要求停職等待調查。該班機另一名乘客Tyler Bridges告訴CNN新聞,這名男子說,他是醫生,就因為他是華人,才被挑中拖下機。
  • 行走大美青海之二:"惡魔之眼"與"千佛巖"
    茫崖下設花土溝、老茫崖和冷泉湖三鎮,市政府駐地花土溝。全市戶籍人口五萬多人,相當於內地普通的鄉鎮,但茫崖地域遼闊,面積近五萬平方公裡,接近於半個浙江省。司機小孟說,在海西,從這個鄉到另外一個鄉往往都相距上百公裡,可見這片土地是多麼遼闊空曠。
  • "四知堂"是藥店招牌?楊家人不可不知的幾個故事!
    我們知道"四知"是東漢太尉楊震說的,但楊震這個人是誰?他來自什麼地方?這就要從頭說起。  一、洪洞楊國。        楊姓起源於商代。2700年前的周朝時期封了許多諸侯國,楊國就是其中之一,封地在今山西洪洞縣境內,歷史上洪洞縣就叫楊縣。古人以國為姓,楊國就是楊姓的祖源。古楊國遺址在今洪洞縣曲亭鎮安樂村以西、範村以東、敬村以北的原野上。
  • "一本堂"的歷史傳說 <一>
    ",俗稱"奇峰鄭氏總祠",一本堂座西朝東,始建於唐代,毀於元代,重建於明代,大修於民國(1921)十年。祠堂長:64.7m,寬23.7m,總面積1533m^2,一百二十八根柱子落地,分為門樓.儀門.享堂.寢堂四進,七梁開間,五門出入,原有鐘鼓齊全,祠堂內有複製"一本堂"."鄉賢大夫"."文武大宗"匾額,梁坊.斜撐.雀替等部位雕刻著各類人物花鳥圖案,寢堂設計有藻井,藻井下曾有兩層飛簷翹角的宮殿式神龕,神龕內供奉著先祖鄭傳.鄭延辛父子牌位。
  • 在"溫州小張家界"優雅地張揚
    回走一會兒,便開始進入峽谷,路牌顯示為龍門峽景區(又稱溫州小張家界),又有路牌提醒"景區未開發,請注意安全"。沒有清晰的路道,儘是驢友走出的野路。這裡的優美風光與原始的生態,吸引了遠近很多的驢友來踏足此地。
  • 從"無味精"到"炒豬肉":北美中餐館裡鮮為人知的六個秘密!
    他的父母是一家中餐館的老闆。從"無味精"到"炒豬肉",以下是最突出的幾點:1、你永遠無法複製中餐館的食譜你自己在家裡很難複製出中餐館的菜的味道,主要原因是醬油。你在網上找到的食譜與在中餐館裡所使用的成分不同。餐館裡的醬汁,通常是各種調料和醬汁的摻雜合成,由此調出各家獨特的味道。
  • 關於"旅行"
    去哪很重要,和誰去更重要。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和不同的人旅行,你的快樂和感覺會有相當大的差別。無論和誰,合拍包容有趣最重要,拎包的買票的買單的付款的拍照的看堆的,能夠使雜事不雜每個人各得其所,奉獻的有幹勁被照顧的得到的不僅僅是溫暖,還有滿滿的信任感動和相互尊重善待理解帶來的滿足感幸福感,世界上沒有什麼理所應當,只有合作與成全。 抑或就兩個人,隨性灑脫自然。
  • 江蘇13市媒體和旅遊人聚金陵新城,共商"非常2020"文旅突圍之策
    >"立足江蘇、服務江蘇"等未來的發展思路,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與充分的交流。  南京報業融媒體事業中心,旅創研究院王國俊主任圍繞「心中有數才有數」,展開「以大數據為核心,構建鄉村旅遊生態化價值鏈」的案例分享。他表示,通過運用鄉村旅遊大數據技術,與聯盟成員一起就鄉村旅遊行業發展多維度合作,攜手共促未來美麗鄉村的建設。
  • 愛情瀑、丹霞巖,夢牽最是"四面山"
    進入景區後已近正午,小施先領我們體驗了她們的工作餐,之後便開始正式行程,按照順序,第一站先看教授推薦的龍潭湖酒店,小施和導遊小艾乘我們的車領路,我的幾位戰友換乘了景區的車後邊跟著,這樣也不用擔心陳平的駕技再次掉隊了。
  • 再遊"紅螺寺"品讀人文,觀養心境
    於是背上相機,約上好友,一起給"秋分"這一時刻留下些念想吧。經過75公裡的路程,來到了懷柔區"紅螺寺",一晃10年沒來了,就以拜訪老友一般的懷想,走進了紅螺寺!最早時寺院裡松樹很多,那時覺得非常肅穆莊重,現在種上了竹子,並竹已成林鬱鬱蔥蔥,真可謂曲徑幽長、柔翠剛勁,走在苔蘚點點的石板路上,朋友感慨!
  • 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居住"碉樓 享有"天然空調"美名
    "。李仁奇 攝桃坪羌寨以古堡為中心築成了放射狀的8個出口,出口連著甬道構成路網,本寨人進退自如,外人如入迷宮。李仁奇 攝桃坪羌寨一反傳統古城設東、西、南、北四門的建築形式,築成了以高碉為中心的放射狀8個出入口。
  • 我參加"鐵色之旅.鷹廈回眸"的感受(二)
    有關舉辦"鐵色之旅.鷹廈回眸"活動的方案,我是在群裡看到的,剛開始並沒有很在意,過後又看了一遍,發現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旅遊活動。鷹廈鐵路於1953年1月由鐵道部中南設計分局進行設計,1954年由鐵道兵和當地民工動工興建,1957年竣工通車,曾經長期是進入福建的唯一鐵路線。
  • 行走大美青海之七:王洛賓的金銀灘與"馨廬"
    "。遠處,山巒起伏,天空偶有雄鷹飛過,遠處的蒙古包如同鑲嵌在草原的蓮花,入夜,點點繁星下牧歌聲聲,是個讓人流連沉醉的地方。"馨廬"二字系民國政府主席林森親筆所提。馬步芳,字子香,甘肅臨夏人,為民國時期西北地區軍閥馬家軍重要人物。曾任國民黨陸軍中將加上將銜。
  • 一場繪畫與美景的邂逅---寧波二技學子"秀美古村行"
    一場繪畫與美景的邂逅---寧波二技學子"秀美古村行"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豔陽高照的好日子裡,寧波第二技師學院「秀美古村行」的主題藝術採風活動走進奉化"寫意巖頭"藝術基地。這次活動的主題是開展為期四天的「秀美古村行」主題採風活動,助力推進「藝術振興鄉村」活動,展示寧波後花園奉化的秀美古村落風光,用藝術手法宣傳寧波傳統古村落。師生們用手中丹青描繪美麗農村建設所取得的成績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讓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體會古村美景之新貌。
  • 美高梅參與"北京澳門周"大型路演豐富節目優惠與你歡度雙節慶
    繼在本月初與騰訊、阿里巴巴以及澳門航空合作推動"擴客源.興經濟.保就業"計劃後,澳門特區政府於9月26至29日在北京王府井大街舉辦"北京澳門周"大型路演,推動北京居民赴澳旅遊,加強京澳聯繫。是次路演美高梅以"傳統和創新的結合"、"實境和虛擬的結合"以及"大國與小家的結合"為設計主題,體現美高梅致力結合不同元素,為賓客打造耳目一新、獨一無二的極致文化娛樂旅遊。展位介紹美高梅旗下兩家綜合度假酒店的五星級服務及設施、藝術收藏、多元餐飲,以及多項澳門前所未有的藝文盛事等。
  • 絕不能在日本說出"蛤"
    在中國人來說的"蛤?"說得非常普遍,像是聽不清楚,或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麼的時候就會用"蛤?"要是搞不懂對方的意思,就可以說:"蛤?什麼,可以再說一次嗎?"完全沒有不敬的意思。但是在日本人來說這是非常沒禮貌的語氣,疑似"媽的!你說啥"這個意思了。要你這樣說他們就會生氣,覺得你沒有禮貌,因為這個詞啊,只有日本人在跟別人吵架,或者是輕視別人的時候才會用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