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首,古埃及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 阿福特拉特文明,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也是埃及古文明的發端。
早在5000年前,埃及人就建造了首座金字塔——昭塞爾金字塔,而在公元前2560年(也就是4600多年前),埃及人又建造了世界上最大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剛建成時塔高146.59米,雖然經過常年風化,現在高度降到了136.5米,但仍舊相當於40層大廈的高度,在艾菲爾鐵塔落成之前,胡夫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
據統計,胡夫金字塔整個建築用了230萬塊巨石堆砌而成,這些大小不等的石塊最大的有160噸,最小的也有1.5噸,塔身的總重量約為684萬噸,即便是放到今天,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而如此一個偉大的工程竟然是古埃及人在4600多年前完成,實在是令人咋舌。
除了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還有許多驚人的科技成就,他們很早就發明了文字,掌握了曆法,識別星座,懂得複雜的幾何學知識,是整個西方文明的發源之地。
但更令人驚奇的是,如此偉大的一個文明竟然是出現在酷熱的撒哈拉大沙漠之中,這一點真的很讓人費解。
(埃及90%以上的地區都是茫茫大沙漠,缺乏淡水,也無法耕種)
在現代人的眼中,西歐、北美、東亞才是最為適宜人類生活的地方,這些地區氣候宜人,降水豐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按理說最早的人類文明應該出現在這些地區才對,至於沙漠地帶,那是達喀爾拉力賽的樂園。
不過雖然埃及地處大沙漠之中,環境一算不上優美,但一條大河的流經卻改變了這裡的命運,這條大河埃及的母親河——尼羅河。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就是誕生於水中,而人類最早的文明也起源於大江大河兩岸,中國最早的文明就是起源於黃河流域。
由於種種人為原因,今天的黃河動不動就斷流,黃河泛濫這種事早就遠離了我們的視線。但是在古代,黃河泛濫是十分恐怖的,對沿岸的居民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尤其是黃河改道,每一次都是橫掃千裡,給古代中原百姓造成了巨大的遭難。為了馴服黃河,這才有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不過相較於黃河,尼羅河的脾氣就溫順很多。
尼羅河發源於東非高原,雖然是世界第一長河,但尼羅河只流經兩個氣候區域,一個是中上遊的熱帶草原氣候區,一個是下遊的熱帶沙漠氣候。由於尼羅河下遊是沙漠,沒有任何支流,因此尼羅河的河水主要來自於中上遊地區的降水,這其中80%的尼羅河河水都是來自於衣索比亞高原。
在每年5—8月,衣索比亞高原都會迎來雨季,大量的降水匯入到尼羅河中,導致尼羅河在5—8月定期泛濫,但泛濫的規模不是特別大,淹沒的地方也不過就是河水兩岸很少的地區。
由於尼羅河的泛濫非常有規律,古埃及人對這條河的脾氣摸得很透徹,比起其他大河要好伺候得多。
如果換成黃河長江,一場大洪水淹沒的地方可不是一星半點。98年長江流域大洪水大家還記得吧,當年是調集大量機械設備和軍隊才保住了長江大堤。假如換到五六千年以前,那時的先民是根本沒有能力應對如此勇猛地洪水。
(98年長江大洪水時,是用幾十萬人民子弟兵的身體才護住了長江大堤)
正是因為尼羅河的脾氣比較溫和,才使得古埃及人安心在此定居。而且尼羅河每次泛濫都會在河道兩畔留下大量淤泥,日積月累,這些淤泥就形成了肥沃的土壤,成為沙漠中的一片綠洲,古埃及人則在尼羅河兩岸開墾農田,繁衍生息,並創造了輝煌的埃及文明。
(尼羅河兩岸的綠洲,以及入海口形成的衝積平原,這些地區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其實不只是古埃及,兩河文明以及印度河文明的環境也是基本如此,而黃河文明則是我們的先民在與滔滔河水的不斷鬥爭中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