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關扶持政策出臺背景及主要內容
為促進實體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推動龍頭企業解困境、求發展、促增長,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16年12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於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93號),提出到2020年、2025年兩個階段,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主要發展指標和重點工作任務。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文件精神,推動安徽省農業產業化發展再上新臺階,安徽省政府於2017年4月12日印發了《安徽省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快發展實施方案》(皖政〔2017〕43號),提出到2021年,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1.5萬億元,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87:1,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規上龍頭企業數量突破8000家,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民人均增收2000元。同時,省政府圍繞未來五年農業產業化發展總體規劃,設置了分年度的農產品加工產值、增幅、規模以上企業數、主導產業產值、產業集群規模、加工能力、品牌創建、招商引資、企業融資、資金扶持等若干具體發展指標。2019年,為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充分發揮農產品加工業在產業興旺中的關鍵作用,推動全省農業產業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農產品加工業「五個一批」工程的意見》,明確提出在全省發展一批農產品加工強縣(市、區),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強園,打造一批農產品加工領軍企業,引進一批知名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力爭到2022年,全省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值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超300億元的縣(市、區)10個以上;建設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的園區10個以上;打造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的企業15個以上;引進投資額累計超100億元的知名加工企業項目20個以上,形成一批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培育「皖」字號農產品品牌50個以上,其中在全國行業市場佔有率、影響力位居前列的品牌10個以上。
為貫徹落實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優惠扶持政策,推動我市農業產業化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市政府印發了《六安市農業產業化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六政秘〔2017〕234號),在主導產業培育上,提出集中力量打造茶葉、蔬菜、水果等八大特色產業集群;在工作創新上,提出培育六安茶谷、淠河生態經濟帶、江淮果嶺、西山藥庫、淮河適應性農業等核心平臺建設;在動力支撐上,提出建立農業發展用地保障機制、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實行考核評價和績效管理等保障措施。對省政府確定的五年目標任務進行細化分解,從基地建設、龍頭壯大、集群打造、園區建設、農業招商、政策扶持、市場拓展等方面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轉型升級。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認真貫徹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農產品加工業「五個一批」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到2022年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重點目標任務,提出全面組織實施農業特色產業「138+N」工程和農產品加工業強縣倍增計劃、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建設計劃、農產品加工百企千億發展計劃、農業重點項目招商計劃、區域特色品牌價值提升計劃,力爭五年內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0%以上,農產品加工產值年均增幅超過9%,確保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的比值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隨後,我們積極爭取市級財政創新資金支持方式,切實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的資金投入和支持。一是設立市級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聯合印發了《六安市財政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實施意見》,統籌整合現有農業專項,從2018-2020年,每年安排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5000萬元,重點支持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江淮果嶺建設、茶產業發展、一谷一帶建設以及其他特色主導產業集群培育等領域。二是設立市級產業扶貧引導資金。印發了《六安市產業扶貧引導資金使用管理實施意見》,由市融資擔保公司設立5000萬元市級產業扶貧引導資金,分別按照合作業務份額存入農行六安市分行、六安農商行、郵儲銀行六安分行,委託其按照存入風險補償金的5-10倍比例放大貸款規模,為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的龍頭企業增加授信,提供擔保貸款。三是設立市級農業產業化發展引導基金。由市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設立首期市級農業產業化發展引導基金5000萬元,面向全市範圍內的農業企業,通過股、債結合的方式開展項目投資。
根據省級財政關於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扶持資金的獎補內容和市級農業產業化引導資金的使用方向,我市今年的農業產業化對企優惠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發展壯大龍頭企業。根據統計部門核定,對2020年農產品加工產值新突破10億元的規上企業,每個企業獎補100萬元;新突破5億元的規上企業,每個企業獎補50萬元;新納入統計範圍的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每個一次性獎勵10萬元;對年加工產值較上年增幅超過10%的農產品加工規上企業,每個一次性獎勵5萬元,對年加工產值較上年增幅超過20%的農產品加工規上企業,每個一次性獎勵10萬元。
2.招商引資「頭部」企業獎補項目。今年從市級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獎補本年度大型招商引資企業。對引進投資總額到位3000萬元以上的農業項目企業,每個縣區給予不超過100萬元支持。
3.生豬產能恢復獎補。對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新引進的種豬進行補貼。原則上祖代以上種豬補貼金額不少於1000元/頭,父母代種豬補貼金額不少於500元/頭,每個企業獎補資金不超過30萬元。
二、企業爭取政策申報條件、程序和注意事項
(一)申請相關政策辦理程序
1.扶持對象:在本市註冊、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的農產品加工規模以上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2.申報企業應具備的條件:企業資產優良,具有一定的經營規模和經濟實力,法人代表具有良好的社會形象和誠信記錄,企業不欠稅、不欠員工工資、不欠社會統籌保險金。財務管理規範,能保證項目按計劃建成和財政資金規範、安全、有效使用。
3.申報程序:
(1)由市級農業主管部門下發有關優惠政策獎補工作開展和項目申報通知,各縣區對照條件和標準,及時了解掌握符合該資金獎補政策兌現的項目實施主體,全面開展摸底、排查等工作。
(2)符合兌現優惠政策的企業須向所在縣區農業農村局自願申報。各縣區收到企業申報材料後,會同統計、財政部門對項目申報材料進行審核,提出推薦申報意見,並對項目申報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
(3)同一項目單位同一年度只能申報一類扶持項目。被各級財稅、審計、監察等部門檢查發現存在較大問題或有不良誠信記錄的項目單位不得申報項目。
(4)市級農業主管部門對申報項目進行整理匯總,審核各地申報的項目內容,與統計、財政等相關部門會商,部分需要財務審核的項目安排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評審機構進行評審,並完成專家評審、現場考察、「涉企系統」比對、公示、市農業產業化工作指導委員會會議審定等程序。
(二)相關申報材料
1.發展壯大龍頭企業。項目單位年度農產品加工發展基本情況;《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複印件);項目單位對申報材料真實性的承諾;縣區農業農村局推薦報告(含縣區統計局證明材料)。
2.招商引資「頭部」企業獎補項目。按《農業財政資金項目申報標準文本》格式填報申報項目書,並提供如下附件:招商引資合同;申報單位設立或變更驗資報告;項目所在地政府提供的項目投產證明;建設項目立項或備案批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土地使用權證和土地流轉合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的批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設備採購合同、增值稅發票及銀行轉帳支付憑證;項目建設工程決算報告和中介機構的決算審核報告;項目申報承諾書。
3.生豬產能恢復獎補。資金分配至各縣區,由各縣區農業農村部門(畜牧業發展中心、畜牧水產中心)具體安排,原則上需提供如下材料:引進的種豬憑供種場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系譜、動物檢疫和非洲豬瘟檢測證明、發票等。
以上內容的政策相關資金已下達至各縣區農業農村局,還需要進一步對接聯繫的,大家可與縣區農業農村部門溝通。
三、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目前全市規模以上(2000萬元)農產品加工企業總數達363家,農產品加工產值增長率逐年提升(由2015年的0.9%增加至2019年的5.8%),成為拉動全市工業經濟和GTP增長的重要力量。實施農產品加工業「五個一批」工程成效明顯,今年我市2個縣區(金安區、舒城縣)、1個園區(霍山經濟開發區農產品加工園)、2家龍頭企業(西商食品、海洋羽毛)、4件馳名商標企業(龍翔美食王、皖西羽絨廠、徽六瓜片、華銀茶油)和2個籤約項目(安徽夏星食品年產20萬噸低溫禽肉項目、華好乳業牛奶及乳製品加工項目)入選省級農產品加工強縣、強園、強企、強品牌和農業招商重點調度項目。同時設立了市、縣兩級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重點向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傾斜。在各類優惠扶持政策帶動下,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態勢良好,茶葉、糧油、畜禽、竹木等重要農產品產業集群綜合產值突破100億元,加工轉化率已突破50%,對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推動作用日益顯現,預計到今年年底帶動農戶人均增收達到1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