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鑫宣布完成C輪融資_武漢夢芯自主研發「中國芯」

2020-12-21 電子發燒友

1.樂鑫宣布完成C輪融資 Intel投資與芯動能基金聯合領投;

2.阿里巴巴宣布研製出全球最強量子電路模擬器「太章」;

3.No.1工藝!麒麟980這一招近乎無敵;

4.賀利氏看好電子領域增長機會 招聘得力幹將開疆拓土;

5.倪光南回憶造芯:沒做成事之前 都可能被當成唐吉訶德;

6.武漢夢芯:年底發布國內首款集通信和定位融合的晶片;

1.樂鑫宣布完成C輪融資 Intel投資與芯動能基金聯合領投;

物聯網領域的領軍企業樂鑫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鑫」)宣布完成 C 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英特爾投資與芯動能投資基金聯合領投,是樂鑫繼 2016 年 9 月獲得復星集團 B 輪融資後的又一重大舉措,成為公司發展的新裡程碑。

樂鑫創始人兼 CEO 張瑞安(左一)與其他被投企業 CEO

樂鑫是一家全球化的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致力於為物聯網 (IoT) 行業開發低成本、高性能的解決方案。自 2008 年成立以來,樂鑫在無線計算技術領域深耕細耘,追求創新,研發出多種高性能、高集成度、高性價比的無線通信產品,成為全球物聯網行業最具影響力的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

樂鑫分別於 2014 年和 2016 年推出核心產品:ESP8266 晶片和 ESP32 晶片,後者成為業界首片 Wi-Fi+雙模藍牙/BLE+雙核 32 位微控制器 (MCU) 多合一系統晶片 (SoC)。2016 年,樂鑫被 Gartner 評為 IoT 領域的「酷供應商」。在 Techno Systems Research (TSR) 發布的 2017 Wireless Connectivity Market Analysis 報告中,樂鑫在全球 MCU 嵌入式 Wi-Fi 領域市場排名第一。截止到 2017 年 12 月,樂鑫的物聯網晶片累計出貨量已突破 1 億片。

本次融資的成功,對於樂鑫繼續增強研發實力、擴大市場影響力具有極大的意義。

樂鑫創始人兼 CEO 張瑞安在"英特爾投資全球峰會"

樂鑫創始人兼 CEO 張瑞安:「樂鑫經過 10 年的發展,依靠自主創新,研發出多種物聯網無線通信產品和解決方案,成為全球領先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此次喜獲英特爾投資與芯動能投資基金的聯合投資,將使公司的發展如虎添翼。樂鑫的產品正在走進千家萬戶,我們期待為全球更多的智能家居設備配備樂鑫之『芯』。」 

英特爾投資副總裁兼亞太及歐洲區董事總經理林立中:「英特爾投資致力於推動數據驅動技術的創新,支持中國科技產業智能變革升級。樂鑫具備自主研發生產優秀無線通信產品的能力。我們期待和樂鑫攜手創新,共同構建智能互聯數據領域的新時代,一起掘金數據。」

芯動能基金董事總經理王家恆:「樂鑫作為物聯網晶片的龍頭企業,依靠自主創新和長期堅持取得了嵌入式 Wi-Fi 領域的競爭優勢,公司始終從用戶需求和產品體驗出發,致力於提高其產品用戶體驗和性價比,為客戶提供了簡潔易用的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通過本次資本合作,芯動能利用其在半導體產業鏈方面的深度優勢,幫助樂鑫抓住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黃金期,進一步優化其戰略和運營能力,促進其快速成長,實現共贏。」

2.阿里巴巴宣布研製出全球最強量子電路模擬器「太章」;

5月8日,阿里巴巴量子實驗室施堯耘團隊宣布於近日成功研製當前世界最強的量子電路模擬器,名為「太章」。 基於阿里巴巴集團計算平臺在線集群的超強算力,「太章」在世界上率先成功模擬了81(9x9)比特40層的作為基準的谷歌隨機量子電路,之前達到這個層數的模擬器只能處理49比特。

量子霸權似乎在上演一場「接力戰」。

2月,IBM對外展示了其50個量子比特原型機,內部結構圖也曝光;

3月,谷歌公布72位量子比特處理器Bristlecone。

3月底,微軟發現天使粒子——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存在的有力證據,有望年底前得到可工作的量子比特。

現在,輪到阿里上場了。

5月8日,阿里巴巴量子實驗室施堯耘團隊宣布於近日成功研製當前世界最強的量子電路模擬器,名為「太章」。 

基於阿里巴巴集團計算平臺在線集群的超強算力,「太章」在世界上率先成功模擬了81(9x9)比特40層的作為基準的谷歌隨機量子電路,之前達到這個層數的模擬器只能處理49比特。

同時,本次模擬任務只動用了阿里巴巴計算平臺在線集群14%的計算資源。「太章」的創新算法通信開銷極小,得以充分發揮平臺在線集群的優勢,在過去超級計算機上做不了的模擬任務,比如64(8x8)比特40層的模擬,「太章」只需2分鐘即可完成。

阿里巴巴「太章」模擬器與目前主要模擬器模擬谷歌隨機電路的結果比較阿里巴巴「太章」模擬器與目前主要模擬器模擬谷歌隨機電路的結果比較

「太章」模擬的隨機量子電路規模與谷歌量子硬體可以實現的規模對比

量子計算可能顛覆當前的計算技術,是科學界和工業界研究的前沿熱點。但量子計算的實現十分困難。目前,已經實現的高精度量子處理器也只有20幾個量子比特。故而規模稍大的量子算法尚無運行的載體。

模擬器的作用在於「承上啟下」,往下可以幫助理解、設計硬體,向上可以承載算法和應用的探索和驗證。「太章」首次使得測試和驗證被稱為「中等規模」50-200比特的的量子算法成為可能, 從而為輔助設計中等規模量子算法、量子軟體乃至量子晶片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工具。

在通常的量子電路模擬方案中,需要存儲量子狀態的全部振幅,在此海量數據上同時模擬量子運算。這個方法要求不斷地在眾多的計算節點間交換數據,造成巨大的通訊開銷。因此,過去這樣的模擬任務往往都在超級計算機上進行。

實驗室團隊基於施堯耘教授及其合作者Igor Markov在2005年提出的另一種模擬方案,發明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分解整個模擬任務,然後十分均衡地把這些子任務分配到不同計算節點上。「太章」的通信開銷極小,這個優點使之十分適合分布式的計算平臺。

「太章」模擬的隨機量子電路規模(黑線)與谷歌量子硬體可以實現的規模(紅線) 比較(基於谷歌在[Characterizing quantum supremacy in near-term devices]中對7x7的估計)*

作為基準的隨機量子電路是谷歌提出為實現「量子霸權」的算法。「量子霸權」指的是量子處理器的規模和精度到達無法被經典計算模擬的程度。谷歌今年3月份提出了未來工作的目標:72比特高精度的量子處理器。「太章」的結果表明這一計劃中的處理器如果只運行該基準算法仍不足於達到量子霸權。

本次研究成果也提交到預印本網站arXiv,文章並列第一作者為量子實驗室量子科學家陳建鑫博士與實習生張放,作者還有實習生黃甲辰和Michael Newman博士。

阿里巴巴量子實驗室由美國密西根大學終身教授、世界著名量子科學家施堯耘擔任首席量子技術科學家、量子實驗室主任。兩次理論計算機最高獎哥德爾獎得主、匈牙利裔美國計算機科學家馬裡奧·塞格德(Mario Szegedy)於今年年初也加入該實驗室。實驗室正處於人才引進的高速增長時期。

2016年,谷歌提出通過實現二維陣列MxN對應的量子比特上的一類特定隨機量子電路來實現量子霸權的方案,這一類特定隨機量子電路通常被稱為量子霸權電路。在方案中,認為當該二維陣列上的比特數(MN)達到50, 電路的深度(層數)到達40左右,現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也無法有效模擬這樣的電路。

8x8二維網格上一個深度為20的量子霸權電路對應的張量網絡展示

谷歌的硬體團隊希望將在9量子比特1維陣列中實現的1%讀取誤差,0.1%單比特門誤差,0.6%兩比特門誤差保持到更大規模的量子系統來實現這樣的霸權電路,並通過這個特定任務,實現量子硬體對當前世界上最強大的經典計算資源的超越。此後,若干研究團隊紛紛在不同的超級計算機上對該類電路進行模擬。之前,全球最好的研究結果尚未同時達到50比特40層。

nxn二維網格上,計算隨機電路輸出每一個振幅的執行時間與電路深度的對應關係

在量子計算目前的模型中,有一類是量子電路模型,實現形式是將信息存儲在量子比特中,通過類似經典邏輯門的量子門來實現計算。達摩院量子實驗室團隊量子科學家陳建鑫與實習生張放實現了一種基於分布式的通用量子電路模擬方案,並基於研究的模擬器對谷歌第一版的隨機量子電路進行了測試。

利用阿里計算平臺的在線集群的少量計算資源(14%左右)實驗室團隊成功使用「太章」模擬器模擬了9x9 x40也就是81比特40層隨機電路,還分別成功模擬

了100比特35層(10x10x35), 121比特31層(11x11x31)與144比特27層(12x12x27)的隨機量子電路。

目前業界主流的模擬方案有兩類,一類是存儲量子狀態的所有振幅,一類是對於任意振幅都可以迅速計算得到結果。第一類模擬方案,基本都在超級計算機上實現,因為存儲45比特的量子狀態需要Petabyte量級的內存,在存儲這麼多數據的同時對該量子態進行操作並進行計算,需要不斷地在不同的計算節點之間交換數據,這樣的通訊開銷對於普通雲服務是難以承受的。

在阿里巴巴計算平臺的在線集群上,實驗室團隊採用了第二類模擬方案,通過快速有效的計算任意振幅,任務拆分後可以將子任務十分均衡地分配到不同節點,極少的通信開銷使得模擬器適配現在廣泛提供服務的雲計算平臺。

在本研究成果之前,對於兩種模擬方案,全球尚未有研究團隊可以成功模擬谷歌超過50比特40層的第一代隨機測試電路。在達摩院量子實驗室團隊的模擬器內還可以每2分鐘計算64比特40層隨機電路的一個振幅。本次研究成果也已經以論文的形式在預印本網站arXiv上提交,文章並列第一作者為量子實驗室量子科學家陳建鑫與實習生張放,作者還有實習生黃甲辰和Michael Newman博士。

谷歌、IBM、微軟量子霸權混戰,施堯耘:超導VS離子阱,量子計算進入兩極世界

今年三月,在洛杉磯舉行的美國物理學會年會上,谷歌展示了一個新的量子處理器Bristlecone。這個基於門的超導系統目的在於研究量子比特技術的系統誤差率和可擴展性,以及在量子模擬、優化和機器學習中的應用。

左邊是谷歌最新的72量子比特量子處理器Bristlecone。右邊是該設備的圖示:每個「X」代表一個量子比特,量子比特之間以線性陣列方式相連。來源:Google Quantum AI Lab

谷歌量子AI實驗室研究科學家Julian Kelly在Google Research官博發文介紹,Bristlecone遵循是谷歌之前提出的9個量子比特量子計算機的線性陣列技術所對應的物理學原理,而該技術顯示的最佳結果如下:

低的讀數錯誤率(1%)、單量子比特門(0.1%)以及最重要的雙量子比特門(0.6%)。

該設備使用與9個量子比特的相同的模式進行耦合、控制和讀出,但將其擴展為一個包含72個量子比特的正方形數組。

谷歌研究人員計算後認為,量子霸權的目標可以通過使用49個量子比特,一個超過40的電路深度,一個低於0.5%的2個比特誤差進行完美的證明。

有觀點認為,谷歌之所以公布72位量子比特處理器,是因為量子霸權之路遇到了對手IBM。

2017年11月,IBM宣布成功構建並測量了具有類似性能指標的50個量子比特原型機,今年2月又曝光了其內部結構圖。

50個量子比特被普遍認為可以進行普通超級計算機不能完成的任務,IBM此舉也是在「量子霸權」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步。

因為谷歌和IBM的量子處理器都是通過超導來實現量子計算,因此這兩家公司在量子霸權上你追我趕。

但是另外一股力量也隨時有可能爆發,那就是微軟。

微軟押注拓撲量子計算,雖然目前還沒有做出來相互作用的量子比特,但一直在開發量子硬體以及量子計算機軟體開發套件。

微軟的邏輯在於,雖然谷歌、IBM都做出了量子比特,但這些都是不精確的量子比特,來自外部環境的微小震動或能量都可能導致計算錯誤。

而微軟的拓撲量子計算機可能能夠大大降低噪音。微軟量子計算業務發展總監Julie Love曾說:「我們的一個量子比特將會有1000個、甚至10000個嘈雜的量子比特那樣強大。」他們認為,微軟將在今年年底前得到可工作的量子比特。

施堯耘今年2月發表在新智元上的一篇文章也提到,宇宙中第一個拓撲量子比特將在今年爆發,而微軟是有可能做出來的。

事實也證明,微軟也離量子霸權更近了一步。

今年3月底,微軟的研究人員觀察到被稱為「天使粒子」的馬約拉納費米子存在的相當有力的證據:電子在他們的導線中分裂成半體。

如果微軟希望建造一臺能工作的量子計算機,這將是至關重要的。

另外,離子阱量子計算在今年下半年可能會做出手握50-60幾個比特的利器,施堯耘認為,這一領域最大的贏家是沒有穩定量子比特的Amazon和Facebook,量子計算將進入兩極世界時代。

新智元

3.No.1工藝!麒麟980這一招近乎無敵;

麒麟980將升級為最新7nm工藝,仍然交給臺積電代工。雖然此前有消息稱,三星、GlobalFoundries乃至是Intel都想爭取麒麟處理器的訂單,但最終還是花落臺積電。

華為海思的自然就是下一代麒麟980。華為和臺積電關係密切,比如16nm工藝的麒麟960、10nm工藝的麒麟970,都是雙方合作的成果。

此外,麒麟980將整合寒武紀科技的最新AI技術,基本斷定就是寒武紀剛剛發布的第三代IP產品「寒武紀1M」,後者正是基於臺積電7nm工藝,還是首個公開宣布的7nm產品,和麒麟980融合可謂水到渠成。

根據官方介紹,寒武紀1M能耗比高達5Tops/W,即每瓦特5萬億次運算,並提供2Tops、4Tops、8Tops三種規模的處理器核,滿足不同場景、不同量級的AI處理需求,並支持多核互聯,單個處理器核即可支持CNN、RNN、SOM等多樣化的深度學習模型,更進一步支持SVM、k-NN、k-Means、決策樹等經典機器學習算法,支持本地訓練,為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以及各類經典的機器學習任務提供靈活高效的計算平臺。

根據早先傳聞,麒麟980將在第二季度量產,可能會使用A75 CPU架構(畢竟麒麟970 CPU毫無變化),GPU則有望來自華為自主研發。

2017年,華為牽手寒武紀團隊共同面向終端,在AI方面進行了聯合開發與優化,其中,華為麒麟970搭載的NPU正是寒武紀發布的寒武紀1A處理器。

正是因為華為在產品中植入一個中國完全自主產權的人工智慧晶片IP,主要在工藝、人工智慧、通信、拍照、遊戲、安全等領域都帶來了巨大的創新和突破。

近日,市場研究機構也對人工智慧晶片公司進行了評估,對全球超過100家涉足人工智慧晶片的公司進行了評估,根據評分,全球有24家企業進入了榜單,而以人工智慧晶片麒麟970與Mate結合的華為也創新高進入了全球12強!

4.賀利氏看好電子領域增長機會 招聘得力幹將開疆拓土;

日前,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賀利氏發布信息,公開招聘一位副總裁級別的高級經理人(點擊4月18日相關報導)。該人選將負責發掘並實現賀利氏在電子及傳感器相關業務領域的增長機會,既包括外部併購,也包括有機增長。關於這個職位的要求、期望和發展前景,記者專訪了其上級領導、賀利氏電子業務領域總裁施蒂茨(Frank Stietz)博士。

賀利氏電子業務領域總裁施蒂茨(Frank Stietz)博士

問:首先,這個職位對於賀利氏有什麼重要性?

答:電子和傳感器是賀利氏的增長領域之一。業務增長一方面來自我們的現有業務,比如賀利氏電子、傳感器技術全球業務單元,這兩大業務未來幾年均有兩位數的增長規劃。但更重要的是,為了全面應對電子和傳感器市場的增長機遇,我認為我們也需要外部增長。這種外部增長的形式可以是併購已具一定規模的公司,也可以是對初創公司進行投資,當然也包括與學術機構、大學院校或者其他公司的合作。這是賀利氏最重視的事情,也是電子產品業務領域最關注的事情,我們需要有人負責外部增長項目,所以這個職位對我們很重要。

此外從全球來看,電子和傳感器業務集中在亞洲,所以我們認為這個人選應該放在亞洲——上海或者新加坡。

問:這是一個非常高級的職位。你們肯定對這個候選人有很高的期望,將來又評估他(她)的業績呢?

答:我個人認為,現在的任務非常清晰,就是在電子和傳感器領域加速外部增長;然後,比如說併購一家合適的公司,或者投資初創公司,就將由這個人接管外部增長領域的運營事宜。所以,在一家被收購或投資的公司,他(她)應該既要負責銷售,又要負責運營。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真正優秀的候選人。一方面他(她)應該在業務開發領域有豐富的經驗,另一方面,如果他(她)在即將接管的這個新領域也有運營經驗,那就更理想了。

問:關於併購方面的經驗,什麼樣的背景才能更符合你們的需求?比如,諮詢顧問從業經歷,或者甚至已經有過成功的併購經驗?

答:首先,我認為當我們談論併購的時候,第一步始終是先確定我們想投資的領域,然後是哪一種類型的公司比較合適。對於這些工作職責來說,這個人有沒有併購的背景不太重要,不過必須在市場分析方面有一定的經驗,如果在電子和傳感器領域有一些技術背景就更好了。候選人可以來自諮詢顧問領域,這沒有問題,因為很多時候諮詢公司會聘用有技術背景的專家。在併購方面,賀利氏在電子和傳感器兩個領域都有相關技術專長,我們需要確定合適的公司和細分市場,才能更有戰略意義。另外還有一點我們不能低估,那就是跟學術機構和大專院校的合作。它們其實是處在創新過程的最前沿,所以有相關技術背景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問:既然這個人選需要非常優秀,你們能提供什麼樣的機會,讓他(她)有興趣加入賀利氏並且施展才華呢?

答:首先,我想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候選人有機會負責全球性的事宜,因為這個職位需要負責全球協調;其次,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職位,在我們業務增長領域,完成業務開發項目和運營任務規劃後,職責界定非常清晰。就像我剛才提到的,整個任職期間不是始終負責業務開發,而是在業務開發完成後負責運營;再次,在一家有成長性的技術公司工作是一件好事——我們的項目具有良好的成長性。還有一個好處,賀利氏是一家全球性的大公司,所以對於候選人來說,不僅在亞洲,包括在歐洲和美國,未來都有很多職業發展機會。

問:如果我是一個優秀的人選,那具體的應聘流程是怎樣的? 

答:首先是把你的簡歷提交給大中華區人力資源部負責人程敏女士。如果合適的話,我們會安排一系列的面試。一般來說,會進展得非常快。我們爭取在三到四周的時間內確定優秀的候選人。——例如,我們前不久花費三周左右的時間,就確定了一個全球銷售總監人選。

問:這太好了,這樣的效率非常高。

答:我喜歡快節奏——我們的起點本來就很高,更要快馬加鞭。總之,我們迫切地需要找到合適的候選人:一起加油,贏取成功!

5.倪光南回憶造芯:沒做成事之前 都可能被當成唐吉訶德;

中興被罰事件喚醒了公眾對「中國芯」的關注,曾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助手的梁寧發表文章《一段關於國產晶片和作業系統的往事》,回憶了當年和倪光南等人一起研發晶片和作業系統的歷史,在朋友圈廣泛傳播。倪光南,這位79歲的國產晶片和作業系統領域的權威人物,又一次成為焦點。近日,他接受了尋找中國創客的採訪。

倪光南與中國芯、作業系統一共有兩段淵源。

1983年,倪光南放棄在加拿大國家研究院(NRC)的優厚薪酬選擇回國,彼時中國正面臨發展第四代計算機缺乏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晶片的支持的困境。在國外工作開闊了眼界的倪光南在這樣的背景下回國,他渴望做中國自己的晶片和作業系統。

回國後,倪光南先加入中科院計算所公司(聯想集團前身),擔任公司首任總工程師,後加入方舟公司。但這兩段經歷都以科學家、核心技術人員的離場而收尾。甚至,方舟計劃失敗後,倪光南本人向科技部「負荊請罪」。

力主政府部門桌面作業系統自主化

很多人認為Windows和Intel的壟斷無法打破,只能接受已有的遊戲規則。甚至有晶片研發人員覺得,晶片的自主可控實現之日依然無法預期。更有人嘲笑倪光南想用舉國體制去和全球生態抗衡。

對於誤解,倪光南不急於辯解,面對非議,他也依然語氣平和,不急不緩。

事實上,倪光南深諳Wintel的走勢,雲計算、移動互聯的影響以及網絡信息安全的需求發展。

他所提倡的作業系統的自主可控,其實首先是在政府、大型企業範圍內,尤其是關涉到國家安全的部門,在辦公場景中實現桌面作業系統的國產化替代。

在他看來,政府部門實現桌面作業系統的自主化是完全可能的。並且,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技術已經不再是主要的問題,主要的問題在於,在使用中,讓生態豐富起來,從政府領域逐步推進到企業,最後進入更廣泛的領域。

風和日麗時也要警惕安全風險

然而,替代壟斷絕非易事。

倪光南作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在他看來,去推行作業系統的自主可控義不容辭,就像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作為科學家,他要呼籲人們警惕那些尚未爆發的安全風險,未雨綢繆,哪怕在風和日麗時。

中國是網絡大國,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用戶和市場,蘋果近五分之一的收入的來自中國。如果沒有對禁售晶片這樣的大事件發生,可能整個IT界依然可以自豪於做最大的應用市場。

但從PC時代的Wintel壟斷,到移動端出現安卓、蘋果iOS,中國錯失了移動端作業系統迭代的重大機遇。

倪光南看來,晶片禁售事件不只是在供應鏈、核心技術上被卡脖子,潛在的更大風險在於網絡安全。

北理工大學網絡中心助理研究員,網絡信息安全專家謙恆就曾撰文詳細闡述了這種安全隱患,從技術上植入硬體木馬是可能的,即利用晶片的設計和生產改變晶片的運算邏輯,從而可以達到攻擊的目的。若有硬體木馬的存在,一旦觸發木馬生效的條件,其破壞性將是巨大的,會導致數據丟失、功能失效甚至系統癱瘓。

硬體木馬並非危言聳聽。

早在2018年年初,網絡安全研究人員就發現了英特爾、AMD和ARM架構的晶片當中存在「熔斷"(Meltdown)」和「幽靈(Spectre)」兩個安全漏洞。這些漏洞對筆記本電腦、臺式機、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伺服器在內的硬體設備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能夠讓黑客盜取盜用其中的敏感數據信息。

用最通俗的話來說,即便晶片已經被安裝到全世界各地的計算機,但依然可以通過遠程控制的方法對晶片所在的終端進行控制。

這樣的說法也得到了中國智能終端作業系統產業聯盟秘書長曹冬的認可。

「就好像你們家在那兒,我有你們家鑰匙,只不過是我想不想去,去不去是我的事。遠程就可以控制」,曹冬說,手機丟了你著急,信息丟了你不知道。通過晶片後門可以獲取用戶信息,其實很容易設計一些機制在晶片上做手腳。

對話倪光南

「晶片禁售事件給人的教育挺大,比我們講一百遍都有用」,倪光南穿梭在五道口的路上,這是他一天裡難得的悠閒時光。

如今,他已經79歲,經歷聯想、方舟的波折後,他再也沒有實際加入到任何一家公司。2013年,倪光南發起成立中國智能終端作業系統產業聯盟,致力於推廣國產作業系統。

談「晶片自研」

資金不足,借用別人實驗室

尋找中國創客:你的助手梁寧寫的《一段關於國產晶片和作業系統的往事》一文在網上廣泛傳播,現在回憶起來,聯想的那段經歷,晶片研發具體是什麼情況?

倪光南:我們持續感受到晶片的重要性。

1980年代,中國在第四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上落後,早期能生產大型計算機的包括美國、前蘇聯、英國、法國,中國是第五家。

第三代計算機的集成電路主要是單片、中小規模的,都還是國產的,但到了第四代超大規模計算機時,我們發現沒有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就做不下去了。

上世紀80年代,我們有的成果,比如漢子雷射照排,包括聯想式漢卡,都是計算機的一個擴展功能,不是計算機主體。那時候我就覺得中國要做計算機,就一定要做晶片。

集成電路怎麼做?企業很小,沒有那麼多的投入。當時有一個909工程(編者註:1995年12月,中國電子工業有史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國家項目——「909」工程確定,其內容是建設一條8英寸、0.5微米技術起步、月加工2萬片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線。「909」工程是國家發展微電子產業重點工程的簡稱,其主體為上海華虹集團。投資100億),但實際上比起國際發達國家的投入依然很小,有一部分投資還是企業投的。

尋找中國創客:資金投入不足,如何做晶片研發?

倪光南:當時在聯想時覺得,集成電路的設計可以做,設計投入不大,這是力所能及的。晶片的設計需要EDA軟體和一些測試設備,也很昂貴,因為我們跟一些客戶關係好,就到別人家的設計實驗室做設計,借用別人的工具。

當時為了節省費用,大半年左右,計算所孫祖希研究員帶著年輕人到新加坡CHARTER公司的設計實驗室做投片,就這樣用很少的錢做出漢卡的晶片。設計公司比較容易起步。後來中國也有成百上千設計公司,投入較小。目前我國在晶片設計上並不比國外落後很多。

在我離開聯想前,我們後來一共研發了5個ASIC(專用集成電路),用在漢卡、漢字印表機、微型機上,獲得了成功。嘗試從集成電路設計入門的思路走通了。很多企業在設計上都起來了,設計以人的智力為主,再加上一些工具,起步低。中國目前設計業發展不錯,跟國際上大體差不多。

談「被人利用」

就像颳風下雨,你碰到,躲不開

尋找中國創客:梁寧提到,你冒著一次次被人利用的風險,依然要推行自主可控。

倪光南:你碰到的這些,不是你想要或者你願意的,就像颳風下雨,你碰到,躲不開。李德磊(方舟科技創辦人)不做高科技,炒房產,這是最初無法預料的。當年法治不完善,智慧財產權沒有股權,也就沒有話語權。現在的公司科技人員的智慧財產權都有股權,是在不斷進步。

尋找中國創客:國產作業系統的可替代需要迭代的窗口期,是不是錯失了移動端迭代的時機?

倪光南:Wintel已經壟斷了桌面作業系統,一般領域做國產替代是比較難,但涉及信息安全的國家政府層面辦公桌面的國產替代比較容易些。而移動端目前還沒有很理想的國產作業系統。

過去人們往往會注意終端硬體,對作業系統沒有認真研究,軟體不被重視。現在國家投入1400億做集成電路基金,但光是有晶片不夠,還要有軟體。硬體沒有軟體支撐是不行的。

當時蘋果推出iOS智慧型手機是2007年,安卓手機大約2009年才推出來,如果中國在蘋果手機一出來時,就立刻組織人搞行動作業系統,未必搞不出來,不至於現在被安卓、蘋果的作業系統所壟斷。

尋找中國創客:這個過程裡有哪些經驗教訓?

倪光南:現在國家對作業系統的項目,支持千萬元就算大的,而且往往「撒胡椒麵」,不符合作業系統發展規律。世界上就那麼幾個主要的作業系統,中國能有幾家?作業系統高度壟斷,要麼不支持,要麼只支持一兩家,撒胡椒麵支持方式不符合作業系統的發展規律。

尋找中國創客:你之前提到,作業系統國產化替換在2020年會有一個比較顯著的成果,現在看來可實現嗎?

倪光南:政府領域實現這個目標也不是不可能。一般領域要有很大生態支持才行。目前很多省、地方都在分散搞晶片。晶片需要非常大的投入,各自為戰可能產生分散、重複投入。

希望國家基金牽頭,民間資金參與,包括企業,共同來做,但要考慮產業布局自主可控。集成電路製造要做好國家層面頂層設計,不能遍地開花,否則會分散、重複建設。

談「舉國體制」

只有政府沒企業也有問題

尋找中國創客:作業系統除了國家力量,企業可能做出來嗎?

倪光南:中國企業整體還是有希望的。華為有8萬研發人員,還有BAT等也在加強智慧財產權儲備,加大研發投入。但單個來看,產業界沒有足夠和微軟、Intel、Oracle、蘋果相比肩的公司,企業相對弱時政府需要起作用,中國舉國體制也比較好做,用中國的資源和能力來做事情。政府不是帶領,而是幫助、聯合企業,可能事半功倍。

尋找中國創客:有人覺得,全球化市場的大規律下,舉國體制已經不適用了。

倪光南:並不是說舉國體制就是不按市場規律辦事,可以又有舉國體制又有市場競爭的好處,引入良性競爭。沒有舉國體制很難啟動。比如北鬥,整合航天和網信領域,政府做有好處。但只有政府沒有企業也有問題。

尋找中國創客:你認為BAT有可能實現晶片的自主可控嗎?

倪光南:企業是創新主體,具體晶片、CPU還是靠企業。相信中國很多能幹的企業,現在有足夠的錢,可以在基礎技術領域有所貢獻。人工智慧晶片,也許BAT會做的很好。

尋找中國創客:有人評價你對自主可控的堅持有些唐吉訶德,你怎麼看?

倪光南:沒做成事之前,可能都會被當成唐吉訶德。成功需要很長過程,急功近利不一定有好的結果。另外,不一定要自己成功,我做一段,人家接著做,不一定在乎自己有什麼成果,要有這個心胸,超脫一些,不要斤斤計較自己的得失。從大局看,一個企業不行還有更多企業出來,依託產業界發展是一定可以的。新京報

6.武漢夢芯:年底發布國內首款集通信和定位融合的晶片;

原標題:武漢夢芯:用「芯」引領 打造世界的北鬥,年底發布國內首款集通信和定位融合的晶片

5月7日,湖北電視臺《湖北新聞》欄目以《武漢夢芯:用「芯」引領 打造世界的北鬥》為題,報導光谷企業武漢夢芯科技用創新引領發展、自主研發「中國芯」的故事~

今年底,夢芯將正式發布國內第一個集通信和定位融合的晶片!

報導內容

「緊緊扭住創新這個牛鼻子,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這是他在湖北調研時對全省上下的殷殷囑託,要創新,要引領式發展,這讓光谷企業武漢夢芯科技感受到了加速前進的動力。

見到莫鈞,這位夢芯科技的首席技術官,並不是在實驗室,而是在武漢豆牛科技,這是夢芯晶片的下遊運用方企業。

技術開發的角色,跑起了運營維護,莫鈞為的是,讓實驗室離市場更近一步。

莫鈞表示,這樣更方便了解客戶具體的使用場景,也能知道我們研發方向。

就是在這間只有大概20平方米的夢芯科技的實驗室,不到7個月的時間裡,他們就研發出了國內第一顆40納米大小的晶片。

這款晶片一問世,讓國內衛星導航晶片55納米大小的記錄和國際接軌。

2016年,莫鈞和他的團隊,又研發出了第二代晶片,可以同時接收北鬥、GPS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三種衛星信號,世界四大定位衛星,夢芯就包攬了三個。

莫鈞說道,第一款晶片做的是技術積累,到第二代晶片,我們將市場推向國外市場,第三款晶片希望超越市場上現有晶片的設計。

如何做得更好?莫鈞在和客戶深度互動中,找到了突破方向。

莫鈞說,以前通信晶片和定位晶片需用設備放在一起,如今是將通信和定位這兩個功能的晶片放到一顆晶片裡。

兩年時間,莫鈞和他的團隊都在琢磨這件事情,現在研發有了很大進展。他們通過內部布局優化,晶片在接收定位信息的同時,還可以傳遞出車輛的油耗、行駛速度等信息,它的功耗還只是前兩代的三分之一。

目前夢芯技術所有的技術都是自主研發的,已達到同國外技術競爭的水平。

今年底,夢芯的第三款晶片就將正式發布,這是國內第一個集通信和定位融合的晶片。而夢芯的追夢之路,還在延伸。

夢芯科技總經理王慶海表示,我們新的工藝追趕跟國際接軌,下一個晶片可能會做28納米的嘗試,在國內大多數領域完全取代GPS,讓全世界人民都用上中國的北鬥。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北京中科銀河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打開APP 北京中科銀河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MEMS 發表於 2021-01-09 10:38:35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
  • 智能製造領域晶片研發商「芯歌智能」完成A輪融資,洪泰基金領投
    )北京】10月11日報導獵雲網近日獲悉,智能製造領域晶片研發商「芯歌智能」宣布完成A輪融資,由洪泰基金領投,臨芯投資跟投,上輪投資方高瓴創投、上華紅土(HTC)繼續追加。據了解,本輪資金主要用於公司產品的市場推廣,產品線的擴充以及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加快產品迭代。洪泰基金李晨松博士表示,洪泰基金投資芯歌智能,是洪泰基金在工業級半導體及應用領域的重要布局,主要是看好公司的長期價值。
  • 康聖環球、敏芯半導體、愛博泰克獲融資
    2020年12月15日 ,康聖環球宣布完成上億美元的E輪融資,由CPE領投,Investcorp、中銀國際、鼎珮集團(VMSGroup)、農銀國際等跟投。武漢敏芯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敏芯半導體攜新產品亮相2020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近日,敏芯半導體順利完成B+輪融資。此輪融資領投方為高瓴創投(GL Ventures),跟投方包括中國半導體領域知名投資機構中芯聚源和元禾璞華。
  • 「夢芯」照亮北鬥「芯」
    近年來,武漢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帶動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成為拉動工業增長的新引擎。今天的「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系列報導,帶您走進武漢夢芯,看看北鬥產業如何在武漢「啟夢」。北鬥導航產業形成的鏈條很長,應用前景也無比廣闊,而其中關鍵,就是我手上的這顆小小的晶片,它就是武漢夢芯科技有限公司團隊完全自主研發的——導航定位晶片。」武漢夢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方婷「我們主要做的就是定位,夢芯科技現在能做的比較靠前的一些技術就是高精度定位。
  • 芯和半導體完成超億元B輪融資,上海賽領領投
    【獵雲網北京】1月13日報導獵雲網近日獲悉,國內EDA及IPD濾波器廠商芯和半導體宣布完成超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由上海賽領領投,上海物聯網基金增持。芯和半導體創始人、CEO凌峰博士表示:「我們非常榮幸得到上海賽領、上海物聯網基金和其他投資人的認可。
  • 武漢新芯3D NAND研發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武漢2015年5月11日電 /美通社/ -- 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XMC),一家迅速發展的300MM集成電路製造商,今日宣布其3D NAND項目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第一個具有9層結構的存儲測試晶片通過存儲器功能的電學驗證。
  • 國內首家RISC-V IP供應商芯來科技完成新一...
    國內首家RISC-VIP供應商芯來科技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本輪融資由小米長江產業基金領投,老股東藍馳創投和新微資本追投。作者|吳優雷鋒網消息,近日,RISC-V代表企業芯來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本輪融資由小米長江產業基金領投,老股東藍馳創投和新微資本追投。
  • 雷射雷達公司禾賽科技科創板IPO獲受理;地平線宣布C2輪融資4億美元...
    2、地平線宣布C2輪融資4億美元加速新一代L4/L5級汽車智能晶片研發 2021年1月7日,地平線公告完成C2輪4億美元融資,由BaillieGifford、雲鋒基金、CPE、寧德時代聯合領投。至此,地平線計劃中的7億美元C輪融資已經完成5.5億美元。
  • 物聯網投融資周報|聚芯微電子完成1.8億元融資;航天馭星完成數千萬...
    3起;聚芯微電子完成1.8億元B輪融資,航天馭星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雲鋒基金投資格創東智。企業服務聚水潭完成1億美金C輪融資籤約電商SaaS ERP服務商聚水潭宣布完成1億美金C輪融資籤約,領投方為高盛。
  • 移芯通信:5G+NB-IoT「中國芯」將迎風口
    評選將由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129家會員單位及400多位半導體行業CEO共同擔任評選評委。獎項的結果將在2021年1月份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年會暨中國IC 風雲榜頒獎典禮上揭曉。 本期候選企業:上海移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移芯通信」) 12月9日,蜂窩物聯網基帶晶片設計公司上海移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移芯通信」)宣布正式完成數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
  • 武漢新芯與量準(上海)合作研發的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特性檢測...
    2020年7月3日,紫光集團旗下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新芯」),一家領先的集成電路研發與製造企業,宣布其與量準(上海)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量準〔上海〕」)以及華中科技大學聯合研發生產的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特性檢測晶片各項生物性能指標驗證成功。
  • 武漢夢芯科技推出三款新型導航模塊
    6月23日,武漢夢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人員正在對最新款的高精度導航定位晶片模塊進行測試。(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溪 通訊員 舒睿 攝)湖北日報訊 (記者彭一葦、通訊員韓雨晴)6月23日,我省北鬥產業傳出捷報:武漢夢芯科技有限公司集中推出三款新型北鬥導航模塊,全面支持北鬥三號系統。夢芯科技成立於2014年,先後自主研發出兩代領先全國的北鬥導航定位晶片——「啟夢」系列晶片,助力湖北佔領北鬥產業鏈的上遊。
  • 【芯力量】華為哈勃入資的鯤遊光電 完成2億元B輪融資;20億元達泰...
    雷射器晶片公司博升光電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5.聚焦集成電路等產業,20億元達泰基金落戶南京江北新區6.【音頻】一句話點評|內存生產遭遇疫情所受影響不大;氮化鎵、碳化矽等新技術迎來爆發期公司5G光模塊製造溫控產品已經完成交付認證,出貨華為供應商,即將實現大規模放量。5G基站溫控產品正在研發中,與中科大、中國移動合作,預計今年Q2研發完成,進行試點。
  • 中芯國際接盤武漢新芯
    中芯國際(00981.HK)與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公司(下稱「湖北科技」)在武漢籤訂合資協議,雙方承諾將對武漢新芯12英寸半導體生產線項目實施合資經營,中芯國際
  • 搭載武漢夢芯IC的共享單車投用
    圖片來源:中國光谷此次應用由光谷企業武漢夢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武漢導航與位置服務工業技術研究院、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展開。北鬥晶片由夢芯科技完全自主研發,在接入武漢導航院建設的湖北省北鬥地基增強網後,可實現釐米級的定位。
  • 華度文旅投資獲得天使輪5000萬融資;熊貓快收宣布獲千萬級別融資……
    今日獲悉,易航智能宣布完成2.2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此次融資由中金佳成領投,源碼資本、中金甲子跟投,原股東經緯中國繼續跟進。智芯原動完成英特爾領投B輪融資 智芯原動宣布完成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英特爾投資領投,松禾資本和峰瑞資本跟投。
  • 【芯版圖】湖南:打造中部「芯」都,長沙C位凸顯;
    【芯版圖】湖南:打造中部「芯」都,長沙C位凸顯;2.【中國IC風雲榜最具成長潛力公司候選5】川土微電子:主打高端模擬晶片;3.【中國IC風雲榜最具成長潛力公司候選6】芯來科技:全自主研發領跑RISC-V賽道;4.納思達:公司旗下某款通用MCU單月銷量已突破200萬顆;1.
  • 硬科技投向標|中芯國際聯手大基金投向12英寸產能 聯發科正和美國...
    思必馳旗下AI語音晶片公司獲Pre-A輪融資 巨頭紛紛布局 低門檻賽道「人滿為患」專注高性能專用SoC晶片研發 泰矽微獲數千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上海泰矽微電子有限公司宣布已於今年7月完成數千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張江科投領投,襄創創業跟投。
  • 持續推進零信任理念落地,「芯盾時代」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國泰...
    36氪獲悉,近日業務安全產品和服務提供商芯盾時代(Trusfort)宣布完成由國泰財富基金領投,SIG跟投的數億元C+輪融資。其中,國泰財富基金(Cathay Capital)是一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主要投資於高科技、企業服務、高端製造、消費等行業,其中10多家被投企業在海內外完成上市。在整體融資進展上,此前芯盾時代已先後獲得寬帶資本、雲鋒基金、SIG、昊翔資本、紅點創投等多家機構的多輪投資。芯盾時代創建於2015年,是36氪持續報導的一家公司。
  • 孫世偉任武漢新芯總經理 是晶片業界知名領軍人物
    8月28日,紫光旗下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新芯)宣布,聘請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孫世偉接任高啟全擔任武漢新芯總經理兼執行長(CEO)。此前,紫光集團宣布委任高啟全為DRAM事業群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