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接盤武漢新芯

2020-12-21 電子產品世界

  中芯國際(00981.HK)與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公司(下稱「湖北科技」)在武漢籤訂合資協議,雙方承諾將對武漢新芯12英寸半導體生產線項目實施合資經營,中芯國際名正言順地成為該項目的「主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19606.htm

  武漢新芯是由武漢當地政府主導投資,一期總投資達100億元,自2008年正式投產來,一直由中芯代管運營。早在去年10月,中芯和湖北科技就有合作的意向,當時中芯董事長江上舟、總裁王寧國對武漢方面承諾,將改變過去託管合作模式,注資新芯,將其正式變為中芯武漢廠。時隔半年之後,此事終於落定,雙方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即「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武漢)有限公司」,中芯將投資10億美元,持股66.66%;湖北科技以新芯所有資本作價,外加2.26億美元,合計5億美元,持股33.34%。中芯承諾未來會追加投資,2013年底,總投資或達45億美元。

  武漢新芯雖然在3年前已投產,但長期徘徊在每月3000片產能,持續虧損,而當大客戶飛索半導體2009年遭遇危機面臨破產、中芯因敗訴加人事動蕩自顧不暇時,新芯還曾一度無米下炊。危急局面之下還引來覬覦者。美國美光科技、臺積電先後與武漢當地談判,試圖接盤。2010年年初,臺積電甚至與它草籤了意向書。但消息人士此前透露,外資瘋狂抄底本土半導體重大項目的舉動最終引來警惕,相關部委未能放行。

  目前,武漢新芯每月大約9000片產能,距3萬片盈虧平衡點仍有不小距離。中芯正式接盤,令人對該項目的發展前景有所期待,預計年底有望達1.5萬片,未來3年將達到4.5萬片。此外,武漢新芯還有望獲得老客戶飛索半導體訂單的進一步支援。飛索全球高層也現身籤約現場。

  不過,中芯如何拿出10億美元注資新公司遭到質疑。雖然中芯已走出虧損,而且過去3年來直接融資已達8.5億美元,但其資金並不寬鬆。前不久,中芯人士透露,國開行牽頭6家銀行承諾為其貸款6億美元,而用途除了採購設備等,還包括還債。而 2010年中芯總營收15.5億美元,盈利卻不足2000萬美元。

  「要麼不搞,要麼必須搞大。這個行業就是一個吞金獸,上了就很難下來。」iSuppli中國高級分析師顧文軍說,一旦達到相當規模,代工業賺錢也很多,就像臺積電的毛利,不遜英特爾。在顧文軍看來,中芯當務之急還是要加速擴充產能。

  中芯目前全球排名僅列第四,位居臺積電、GlobalFoundries、聯電之後,如果加上目前強化代工的三星,會更靠後。而未來5年,假如中芯以及大陸其他代工廠無法快速規模化,將很難參與全球競爭。前不久,臺積電已宣布未來5年產能翻一倍。

  「中芯此前在6個城市布局生產基地,構想合理,但只是技術儲備、運營、客戶關係等方面還缺乏支撐。」顧文軍說,如今中芯獲得新芯,至少在12英寸工廠數量上,已接近聯電與中東企業,不至於被拉開,如果工藝再快速提升,藉助產業轉移趨勢,應該能從對手那裡奪取更多訂單。


相關焦點

  • 離開武漢弘芯,蔣尚義將加入中芯國際?
    近日,臺積電前營運長蔣尚義離開武漢弘芯後,有媒體報導,蔣尚義將在明年元旦後,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據問芯Voice 報導,蔣尚義已從美國返抵上海,進行隔離中,之所以選擇回到中國加入中芯,是因與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熟識,加上對半導體產業還有很強烈的熱情。
  • 半導體產業的突變: 武漢新芯的崛起
    上回我們分析了中國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SMIC)的失敗原因,這回我們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新興的半導體代工廠企業――武漢新芯(XMC)(註:武漢新芯
  • 武漢新芯
    項目介紹 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是中國*的半導體公司,於2006年在中國武漢成立
  • 武漢宏芯前CEO蔣尚義加盟中芯國際 梁孟松無理由投棄權票
    原標題:武漢宏芯前CEO蔣尚義加盟中芯國際 關鍵人物梁孟松卻憤然辭職?  12月15日晚間10點35分左右,中芯國際一連發布了5份公告,總結起來是兩件事情:一是公司關注到一份來自美國的訴狀,該訴狀將公司及部分董事列為被告,指稱公司發布的某些陳述或文件違反美國證券交易法的相關法規,並尋求未確定金額的經濟補償。
  • 武漢新芯真的很差嗎
    打開APP 武漢新芯真的很差嗎 發表於 2018-03-14 15:32:47
  • 離開弘芯之後,傳蔣尚義將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
    摘要:12月15日消息,據業內傳聞稱,臺積電前營運長蔣尚義、中芯國際前獨立非執行董事、武漢弘芯前CEO蔣尚義,在武漢弘芯項目遭遇「爛尾」並離開弘芯之後,蔣尚義將重回中芯國際,並在明年元旦後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職務。
  • 中芯國際在香港暫停交易
    DoNews 12月16日消息(記者 劉文軒)據財聯社消息,中芯國際在香港暫停交易。中芯國際昨晚發布公告,委任蔣尚義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其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
  • 武漢新芯在爭議中堅守 市領導感慨「幸虧沒有賣掉」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近日採訪武漢新芯相關人士,以武漢發力集成電路產業以及武漢新芯近十餘年來如何發展等系列問題為樣本,還原央地政府和企業在晶片領域的艱難突圍。   從2006至今12年,央地政府持續大手筆投入武漢新芯,集成電路產業投資資金密集、周期長,這家在2017年前持續虧損的企業也在爭議中奮力突圍。
  • 長江存儲、武漢新芯產能受疫情影響,武漢新芯已下調Q1產能
    集微網消息(文/小如)據經濟觀察網報導,武漢兩大晶片廠長江存儲、武漢新芯疫情期間未中斷生產,但在產能方面會受影響,其中武漢新芯已適當下調了Q1產能。據悉,武漢封城期間,長江存儲與武漢新芯採取輪班制度以維持生產線的正常運轉,武漢封城以來也並未影響長江存儲和武漢新芯工廠的正常運轉。此前新芯公司董事長楊道虹表示,公司已申請帶寬擴容支持,未來能夠保障5000名以上的員工同時遠程在線辦公。目前,除研發略有延遲外,企業基本保持計劃進度。
  • 缺「芯」眼的中芯國際,你可長點「芯」吧!
    中芯國際CEO辭職昨晚中芯國際迎來人事地震,臺積電前COO、技術大神蔣尚義重新回歸中芯國際任職副董事長。隨後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宣布辭職,理由是非常的「錯愕與不解」,覺得「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疑似內訌。
  • 剛剛,中芯國際回應…
    蔣尚義回歸:出任副董事長、執行董事自武漢弘芯離職後,半導體老將蔣尚義的去向一直備受關注。日前,有媒體報導稱,蔣尚義將回歸中芯國際擔任執行董事、副董事長,該消息在業內掀起了熱議。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一紙公告證實了傳聞。
  • 剛剛,中芯國際回應……
    蔣尚義回歸:出任副董事長、執行董事自武漢弘芯離職後,半導體老將蔣尚義的去向一直備受關注。日前,有媒體報導稱,蔣尚義將回歸中芯國際擔任執行董事、副董事長,該消息在業內掀起了熱議。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一紙公告證實了傳聞。
  • 中芯國際:無奈的內訌
    中芯國際的投資規模,使其產能得以迅速進入全球半導體代工行業的前三甲,僅次於中國臺灣的臺積電及臺聯電。 顯然,中芯國際設立初期所募集的10億美元無法應付如此大的投資規模,於是2003年9月,中芯國際再向原有股東和新投資人私募約6.3億美元。
  • 武漢新芯3D NAND研發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武漢2015年5月11日電 /美通社/ -- 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XMC),一家迅速發展的300MM集成電路製造商,今日宣布其3D NAND項目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第一個具有9層結構的存儲測試晶片通過存儲器功能的電學驗證。
  • 楊道虹接替王繼增 任武漢新芯董事長
    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董事會9月5日發布公告稱,鑑於武漢新芯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王繼增先生新任長江存儲及武漢新芯監事長,故長江存儲董事會在8月24日召開的第一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上,同意王繼增先生辭去武漢新芯董事長和武漢新芯法定代表人職務,同時委派楊道虹先生擔任。
  • 華天科技牽手武漢新芯 共謀集成電路產業鏈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李興彩)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武漢新芯)13日宣布,公司與華天科技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集成電路先進位造、封測等方面展開合作,共同建設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鏈。
  • 「存儲教父」全掌舵武漢新芯,或締造「紫光系」最快掛牌上市公司
    「存儲教父」高啟全掌舵武漢新芯,或締造「紫光系」最快掛牌上市公司| 獨家現任中芯國際獨立董事、臺積電前營運長蔣尚義曾一針見血的提醒:國內要在半導體領域追趕至世界水平,著力於封裝技術才是「解藥」。武漢新芯曾被視為國家存儲基地,後被長江存儲光芒蓋過在紫光集團廣大的布局藍圖中,武漢新芯是一個曾經「消失」的名字,然而現在,它卻可能是紫光集團眾多轉投資公司中,最快掛牌上市的企業!當年,國內在遴選國家存儲基地時,武漢打敗眾多一線大城市,拿下國家存儲基地項目,一夕之間,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武漢新芯身上。當時,各界曾以為國家最重要的存儲基地會在武漢新芯底下動起來。
  • 中芯國際內訌真相
    新聞報導中,梁孟松和趙海軍二人「嫌隙」開始暴露出來。2019年,因為5G手機快速增長,電源管理晶片比4G多消耗3-5倍,陷入全球缺貨。趙海軍在董事會提議擴建新產能,滿足電源管理晶片的新需求。而梁孟松則對此投下反對票,理由是這種成熟工藝產品,不如自己負責的先進位程重要。
  • 武漢封城!長江存儲、武漢新芯、武漢弘芯三大晶圓廠營運現狀剖析
    武漢肺炎爆發導致封城的政策已將近一周,晶片產業開始聚焦在武漢三大晶圓廠長江存儲、武漢新芯、武漢弘芯的運營和出貨狀況,是否因疫情而中斷工廠運營?晶片能否能運出武漢抵達下遊封裝廠?然後再運往客戶端。長江存儲和武漢新芯在疫情籠罩下,眼前的狀況和因應措施,牽動著當今全球最缺貨的三大晶片3D NAND、NOR Flash、CIS 的供給狀況。更可說,全球的快閃記憶體晶片大廠三星、SK 海力士、美光、威騰電子、鎧俠也都緊盯著武漢疫情和長江存儲的最新近況。
  • 武漢新芯晶圓級三維集成技術研發成功
    12月3日,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下稱「武漢新芯」)對外宣布稱,基於其三維集成技術平臺的三片晶圓堆疊技術研發成功。武漢新芯的晶圓級集成技術可將三片不同功能的晶圓(如邏輯、存儲和傳感器等)垂直鍵合,在不同晶圓金屬層之間實現電性互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