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的人事變動消息驚動了整個半導體圈。
事件涉及半導體晶圓代工業的兩位重要人物——蔣尚義與梁孟松。據悉,中芯國際昨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大會上正式宣布蔣尚義回歸。
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現任聯合執行長梁孟松對蔣尚義的回歸投下棄權票並在大會上提出辭職。
目前,雖然梁孟松離職一事仍未落定,但是這戲劇性的一來一走之間,盡顯江湖色彩。
蔣尚義回歸:出任副董事長、執行董事
自武漢弘芯離職後,半導體老將蔣尚義的去向一直備受關注。日前,有媒體報導稱,蔣尚義將回歸中芯國際擔任執行董事、副董事長,該消息在業內掀起了熱議。
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一紙公告證實了傳聞。
公告顯示,董事會欣然宣布蔣尚義博士獲委任為本公司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自2020年12月15日起生效。
公告指出,蔣尚義將與中芯國際訂立聘用合約及董事服務合約,其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中芯國際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
根據組織章程,蔣尚義須於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上接受股東重選,而如獲重選後,其後須按照中芯國際之組織章程細則至少每三年一次輪值退任。蔣尚義有權根據聘用合約獲得年度固定現金酬金67萬美元及年度激勵。
來源:中芯國際公告截圖
中芯國際介紹稱,蔣尚義現年74歲,1968年於國立臺灣大學獲電子工程學學士學位,1970年於普林斯頓大學獲電子工程學碩士學位,1974年於史丹福大學獲電子工程學博士學位。其在半導體工業界的45年中,曾參與研發CMOS、NMOS、Bipolar、DMOS、SOS、SOI、GaAs鐳射、LED、電子束光刻、矽基太陽能電池等項目。
畢業後,蔣尚義曾在德州儀器和惠普公司工作。其後,蔣尚義於1997年返回中國臺灣,任臺積電研發副總裁。於2013年底退休時,蔣尚義的職位是共同營運長。在臺積電,蔣尚義牽頭了0.25μm、0.18μm、0.15μm、0.13μm、90nm、65nm、 40nm、28nm、20nm及16nm FinFET等關鍵節點的研發,使臺積電的行業地位從技術跟隨者發展為技術引領者。
據了解,作為臺積電的研發大將,蔣尚義曾是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的左膀右臂,一度被業界認為是張忠謀的接班人之一,被臺積電員工尊稱為「蔣爸」。
2006年,蔣尚義首次從臺積電退休,2009年應受張忠謀之邀回任領導研究發展組織;2013年,蔣尚義再次從臺積電退休,蔣尚義在退休時表示,在就任期間,臺積電研究發展組織從400人擴大到7600人規模。
中芯國際公告還指出,自2013年底退休後,蔣尚義曾擔任臺積電董事長顧問、中芯國際獨立非執行董事及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弘芯」)執行長。一句話概括了蔣尚義從臺積電退休後的工作經歷。
2016年12月,中芯國際宣布,蔣尚義加入中芯國際出任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不過,蔣尚義擔任中芯國際獨立董事這一職位並沒有很久。2019年6月,中芯國際公告披露,任期屆滿三年的蔣尚義因個人原因不再連任獨立非執行董事。
離開中芯國際後,蔣尚義有了新去向——2019年7月,蔣尚義加入武漢弘芯擔任CEO,但這一段在武漢弘芯的經歷被蔣尚義認為是「一場噩夢」。
由於種種原因,武漢弘芯在一度停擺後由武漢市東西湖區政府接管,而蔣尚義於2020年11月通過律師發表聲明,其已於2020年6月因個人原因辭去武漢弘芯的董事、總經理及CEO執行長等一切職務。
如今,蔣尚義選擇再次回歸中芯國際。筆者注意到,蔣尚義這次回歸在職務上與前一次有所變化。
前一次奔赴中芯國際,蔣尚義出任「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當時蔣尚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該職位不參與公司經營;而這一次其出任「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這是否意味著蔣尚義將參與中芯國際的經營?
業界對蔣尚義重回中芯國際有著不同解讀,有人認為,對於中芯國際而言,蔣尚義的回歸或許將為其整體運營以及發展戰略帶來新變化。
而蔣尚義在接受問芯Voice採訪時則表示,再度回歸中芯國際「主要是因為我對於半導體還有很強烈的熱情,我非常熱衷先進封裝技術和小晶片(Chiplet),在中芯國際實現我的理想會比較容易。」
梁孟松請辭:感到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
事實上,由於蔣尚義回歸的消息已有傳聞,業界更為震驚的是董事會上梁孟松提出辭職之事。
據媒體報導,在對蔣尚義入職中芯國際的董事會表決中,梁孟松投出了一張無理由投棄權票,這在中芯國際的公告中亦有體現。但更為震驚的是,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被曝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並且網上流傳出一張梁孟松給公司董事的辭呈信。
來源:中芯國際公告截圖
在辭呈信中,梁孟松表示自己在12月9號才接到蔣尚義將出任公司副董事長一職,對此,他感到十分錯愕與不解,因為自己事前對此事毫無所悉。「我深深的感到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我覺得,你們應該不再需要我在此繼續為公司的前景打拼奮鬥了」。因此,梁孟松將在公司董事會和股東會通過蔣尚義提名任職之後,正式提出辭呈。
針對此事,12月16日上午,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注意到,有媒體報導本公司執行董事及聯合執行長梁孟松博士擬辭任本公司職務的消息,並且本公司已知悉梁博士其有條件辭任的意願。
公告指出,本公司目前正積極與梁博士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願,任何關於上述事宜的進一步公告將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適時作出。任何本公司最高管理層人事變動,以本公司發布公告為準。
來源:中芯國際公告截圖
據了解,梁孟松生於1952年,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機工程及電腦科學系並取得博士學位,其在半導體業界也有著三十多年經歷,擁有逾450項半導體專利,曾發表技術論文350餘篇,被譽為半導體行業的傳奇人物。
與蔣尚義的經歷略有相似,梁孟松畢業後曾在美國半導體廠商AMD工作,隨後1992年返回中國臺灣加入臺積電,在臺積電一幹便是17年,亦曾是臺積電先進位程的研發戰將,在職期間幾乎參與了臺積電每一世代製程的最先進技術。2003年,臺積電比競爭對手IBM搶先一年研發出130納米銅製程,在這一戰中梁孟松功不可沒。
然而,2009年梁孟松從臺積電離開。據悉,當時其離開臺積電的原因與現在憤然請辭中芯國際的原因頗為相似,同樣是因為不滿人事變動,因此這次有業界人士表示對於他的做法並不意外,「這就是他的行事風格」。
2011年,梁孟松加入臺積電的競爭對手三星,亦因此與臺積電開始了長達多年的訴訟。2016年,梁孟松離開三星,並於2017年10月正式加入中芯國際。
在網傳的辭呈信中,梁孟松提及自己被任命為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至今已三年餘。這段期間,其完成了28nm到7nm,共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10年以上時間才能才能完成的任務。
「目前,28nm、14nm、12nm及n+1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m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明年四月就可以馬上進入風險量產。5nm和3nm的最關鍵、也是最艱巨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只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
不得不說,梁孟松的到來,讓中芯國際在先進位程方面大踏步前進。辭呈信中,梁孟松還說了一句:「公司應該對我這三年多的貢獻給予全面公正的評價,而我應有接受和申訴的權利」。
從臺積電、三星到中芯國際,梁孟松在晶片技術上毋庸置疑,而他的行事風格卻似乎獨樹一幟,其傳奇一生中亦經常處於風口浪尖、糾纏於恩恩怨怨。
結語
如今,蔣尚義回歸已落定,梁孟松的去留仍有變數。對於目前正處於被美國打壓之局勢的中芯國際而言,蔣尚義回歸無疑是好事,但梁孟松若離開亦是一大損失。但無論何時,內部人事紛爭對任何一家企業都是一種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