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日前公告,蔣尚義博士獲委任為本公司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自 2020 年 12 月 15 日起生效。蔣博士曾於 2016 年 12 月 20 日至 2019 年 6 月 21 日擔任本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
公告顯示,中芯國際為蔣尚義開出了 67 萬美元的固定年薪以及年度激勵。
臺灣媒體注意到了這一點,並分析稱,根據臺積電股東會年報,蔣尚義退休前擔任臺積電共同營運長的薪酬,應該與現任臺積電董事長、當時也是共同營運長的劉德音處於同一個級別,從其年資和職位來看,應該是 1 億新臺幣左右,大約相當於 350 萬美元。
中芯國際的薪酬,相當於打了二折。蔣尚義仍然決定上任,背後應該有更大的動機,想完成當年的系統整合大夢。
臺灣業界人士提到,蔣尚義加盟中芯國際已不是為了名利,而是仍對半導體的研發有熱情與執著,也和他工程師性格有緊密關聯,價碼不是重點,而是能有適合的舞臺讓他有所發揮。
蔣尚義在臺積電任職時,提出了突破摩爾定律的 chiplet(小晶片)技術,並率先和時任臺積電董事長兼執行長的張忠謀建言,張忠謀深深認同,立刻拍板投入該領域。
蔣尚義於 2006 年從臺積電退休,梁孟松則是蔣尚義當時最得力的研發乾將。
蔣尚義博士的簡歷如下(來自中芯國際公告):
蔣博士現年 74 歲,一九六八年於國立臺灣大學獲電子工程學學士學位,一九七零年於普林斯頓大學獲電子工程學碩士學位,一九七四年於史丹福大學獲電子工程學博士學位。蔣博士在半導體工業界的 45 年中,曾參與研發 CMOS、NMOS、Bipolar、DMOS、 SOS、SOI、GaAs 鐳射、LED、電子束光刻、矽基太陽能電池等項目。在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臺積電」),蔣博士牽頭了 0.25μm、0.18μm、0.15μm、0.13μm、90nm、65nm、40nm、28nm、20nm 及 16nm FinFET 等關鍵節點的研發,使臺積電的行業地位從技術跟隨者發展為技術引領者。畢業後,彼曾在德州儀器和惠普公司工作。其後,彼於一九九七年返回臺灣,任臺積電研發副總裁。於二零一三年底退休時,蔣博士的職位是共同營運長。之後,蔣博士曾擔任臺積電董事長顧問、本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及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執行長。
蔣博士的成就得到了諸多獎項的認可。於二零零一年,蔣博士名列《商業周刊》雜誌評選的 50 位「亞洲之星」之一,以表彰他在帶領臺積電研發團隊突出表現過程中展現的領導力、視野和決心。於二零零二年,蔣博士被評為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終身會士。於二零一三年,蔣博士獲得潘文淵文教基金會 ERSO 獎,同年被評為國立臺灣大學傑出校友。於二零一五年,蔣博士獲得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 Ernst Weber 管理獎,同年被臺灣政府評為工研院院士。
蔣博士的職業生涯致力於推進半導體技術和半導體工業的發展,彼為推進資訊技術大眾化的先驅。
原標題:蔣尚義在中芯國際固定年薪 67 萬美元,為臺積電退休前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