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餐飲業總收入40年攀升811倍 2017年達1225.2億

2020-12-26 安徽網

今年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民以食為天,40年來,安徽的餐飲行業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經歷了起步、擴張、連鎖和品牌創新四大發展階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市場化程度最高、持續增幅最長、受社會關注度最廣、對國民經濟其他行業貢獻率最大的消費領域內第一大行業。為此,安徽省餐飲行業協會獨家發布了《安徽餐飲業改革開放四十年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看餐飲業巨變 40年,安徽餐飲業總收入攀升811倍

古往今來,餐飲業往往是反映生活品質的一大主要特徵。40年風雲激蕩,安徽餐飲業經歷了哪些變化?

《報告》相關數據顯示,安徽餐飲業總收入從1978年的1.51億元到2017年的1225.2億元,攀升811倍,40年年平均增長率高達18.7%。

經營門店從1978年的4260家到2017年的近22萬家,增加51倍,40年年平均增長率為10.64%。

從業人員從1978年的4.6萬人,到2017年的352萬人,就業人數增加76.5倍,40年年均增長11.76%。

年人均外出就餐消費從1978年的2.67元,到2017年的1960元,增長734倍,40年年均增長18.43%。

40年來,餐飲業佔GDP的比重也不斷提升。1978年,安徽省餐飲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僅為1.1%;到2017年,全省餐飲收入已經佔到GDP的4.5%左右,增加了4.1倍,行業作用與地位加速提升。

看餐飲經營主體更迭 93.96%,民營餐飲佔據了絕對市場優勢

四十年來,安徽餐飲業的經營主體發生了根本性的巨變。到2017年,國有餐飲企業數僅佔0.27%,集體企業佔0.04%,民營企業佔93.96%,外資企業佔0.62%,合資企業佔比0.33%,其他佔比4.78%。民營餐飲佔據了絕對的市場優勢。

國營集體一統期(1949年~1978年)。處於完全計劃經濟時期,國有性質的飲食服務公司是當時餐飲業的「龍頭老大」。全省4260家餐館及飲食店,77.6%屬於全民所有制的國有企業,22.4%屬於大小集體所有制的集體企業,沒有私營餐館,也沒有個體飲食店或飲食攤。

個體萌芽發展期(1978年~1984年)。1978年12月18日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按經濟規律辦事,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文革期間被取消的飲食網店得到緩慢恢復,市場上重新出現了個體飲食店和飲食攤點,逐步形成了以國有為主體、集體為輔助、個體為補充的餐飲業格局。個體餐飲的發展開始萌芽。

個私國營競爭期(1984年~1992年)。1984年10月20日召開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強調社會主義經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從1984年到1992年,集體、私營和個體餐館得到進一步發展,國有餐館日漸衰落,餐飲業的格局日新月異,但國有餐飲的主體地位依然保持。1987年安徽飯店副樓竣工開業,1992年主樓建成投入使用。

投資主體多元化期(1992年~2012年)。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發表「南方講話」;同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後,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新一輪改革開放、投資創業的熱潮,國民經濟出現新一波快速增長態勢。從1992年到2000年,私營和個體餐飲企業數量成倍增加,外資企業、合資企業、股份制企業等多種所有制餐企紛紛湧現,一大批餐飲強人、強企開始嶄露頭角。我省餐飲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十年跨越式黃金髮展期。

新銳餐企湧現期(2012年~2018年)。這期間,大眾化餐飲得到迅猛發展,行業結構逐漸趨於合理,全行業逐漸向大眾消費的餐飲本質回歸。中式正餐重現輝煌,中式快餐高歌猛進,專業團膳異軍突起,連鎖餐飲風起雲湧,時尚新餐飲倍受青睞,主題餐廳眼花繚亂,外帶外賣成餐飲新態等等,各類複合型的新銳餐飲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

看消費主體演變 餐飲消費主體從單一到基本實現社會化

40年來,安徽餐飲消費主體的變化跌宕起伏,與國家政治制度、政策導向、經濟結構、國民收入、消費意識、社會環境等密切關聯。《報告》分析,餐飲消費主體的變化,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四大階段。

1978年~1991年,國企單位消費為主,農民工個體剛需為輔。

1992~2002年,商務型餐飲繁榮,家庭式餐飲活躍。隨著經濟大幅度活躍,大量的社會活動、人員出差、人際交往和外向合作性商務宴請大行其道,商務型餐飲開始繁榮;以親友聚會、婚宴、生日宴、喬遷宴、慶功宴等為主的家庭式餐飲漸趨活躍。餐飲消費主體不再單一,基本實現社會化。

從1993年開始,城鎮化與人口集聚,成餐飲消費的持續增量主體。2017年,我省的城鎮化率已達到51.99%。城鎮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城市人口就要增加近70萬人。

從2003年前後逐步形成的全民旅遊,造就餐飲消費活躍增量主體。2017年安徽省全年入境旅遊人數549.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3.1%,國內遊客6.26億人次,增長19.9%,旅遊總收入6196.9億元,增長25.6%。

從「肚子吃」到「腦子吃」 餐飲邁出新格局

40年來,安徽餐飲消費行為也隨著不同歷史時期的變化而變化,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化和階段性特徵。

1978~1992年用「肚子吃」。這時期,從社會封閉到逐步開放,從食不果腹到追求溫飽,人們的第一訴求就是能吃得飽。

1992~2002年用「耳朵吃」。受改革開放紅利的惠及,溫飽問題已基本無憂,「吃什麼」就有了主觀選擇,除大魚大肉外,人們開始打探哪裡有更「好吃的」東西,比如山珍、野貨、河鮮、海味等,餐飲市場開始呈現供需關係的轉換。

2002~2012年用「眼睛吃」。這是餐飲業最瘋狂的時期。從溫飽、大肉到求新、獵奇直至鋪張奢靡,餐飲業逐步進入了「講排場」「擺闊氣」的畸形行業狀態,滿足「眼欲」的攀比之風盛行。全社會的「胡吃海喝」,導致「三高」人群的爆發式增長;「盛宴」變成了「剩宴」,造成了餐飲業驚人的浪費。

2012年至今用「腦子吃」。如今人們外出吃飯,「吃選擇」「吃圈子」「吃健康」等等,都需要動一番腦筋,才能成行。

看消費行為演變看健康新時代 預計我省全年餐飲收入將達1360億元左右

如今的餐飲業已經步入健康發展的新時代。2016年,我省餐飲收入1086.1億元,首次跨入全國「千億俱樂部」,餐飲總量在全國排名第11位;2017年,餐飲收入1225.2億元,同比增長12.6%;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30.9億元,增長12%,同比加快0.3個百分點,比全國高2.7個百分點,居全國第2、中部第1位;餐飲收入964.9億元,增長12.1%,高於「社消零」的增長率。預計我省全年餐飲收入將達到1360億元左右,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此外,《報告》還從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長期重視和支持、各級餐飲(烹飪)行業協會的積極作為、與時俱進開展理論創新和指導、幾代全省餐飲人的勵精圖治和團結創新等幾方面,歸納了我省餐飲業四十年發展的主要經驗;指出了總體發展不均衡不充分、整體缺乏品牌化戰略、管理模式相對滯後、專業化管理人才匱乏等普遍存在的問題;從前瞻性規劃和宏觀性引導調控、堅持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堅持工匠精神塑造更多餐飲品牌、注重生態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發展 、重視消費體驗和情感需求、完善教育培訓體制培養更多專門人才等方面,闡述了發展方向和目標任務。

原標題:40年,安徽餐飲業總收入攀升811倍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access the URL on this server. Sorry for the inconvenience.
Please report this message and include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to us.
Thank you very much!

相關焦點

  • 2017年安徽餐飲收入1225億 增速和總量均超北京上海
    來自中國烹飪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安徽省餐飲行業仍然不失活力,安徽餐飲收入1225.2億元,同比增長10.6%,無論增速還是總量都超過了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2018年,安徽餐飲行業還能獨領風騷麼?有哪些元素在託起整個市場?記者在尋找答案。市場潛力:營業收入超北京、上海「民以食為天」,安徽人能吃能喝,已經成了不少機構的「共識」。
  • 2017年全國實現旅遊總收入5.40萬億元
    中國網2月6日訊 中國旅遊研究院、國家旅遊數據中心今天正式對外發布《2017年全年旅遊市場及綜合貢獻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2017年,國內旅遊人數50.01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2.8%;入出境旅遊總人數2.7億人次,同比增長3.7%;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5.40萬億元,增長15.1%。
  • 四川旅遊6年之變 旅遊總收入增3倍 5A級景區數量增至12個
    事實上,從2010年起,四川就把旅遊業放在了經濟發展「金字塔」的頂端位置,就此開啟了四川旅遊的「黃金時代」,更造就了中國旅遊發展格局中舉足輕重的「四川力量」。  數據之變  建國際旅遊重要目的地 去年旅遊總收入是2010年的4倍  半個月前,四川曬出2017年一季度旅遊總收入。
  • 安徽餐飲業正經歷史無前例的發展困境
    預訂的年夜飯取消了,近九成門店停業,近九成企業客流下滑嚴重……新年伊始,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給餐飲行業重頭一擊,安徽餐飲業正經歷史無前例的發展困境。  鄭德貴說:「據行業測算,2020年春節期間(1月24日——2月24日),我省餐飲消費大約只有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如果按照去年同期180億元計算,實際銳減162億元。」新春佳節本是餐飲業傳統的銷售旺季,很多企業還準備了大量原材料以備春節期間的銷售,目前原材料面臨報廢,損失巨大。
  • 2017年春節期間全國共接待遊客3.44億人次 實現旅遊總收入4233億元
    據國家旅遊局發布的信息顯示:2017年春節期間,全國共接待遊客3.44億人次,同比增長13.8%,實現旅遊總收入4233億元,同比增長15.9%。假日旅遊消費需求增勢明顯,旅遊活動豐富多彩,旅遊過年漸成時尚。
  • 冰淇淋行業投融資:近十年總融資額近24億,2017年達峰值
    (原標題:冰淇淋行業投融資:近十年總融資額近24億,2017年達峰值)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冰淇淋從過去單一的消暑降溫需求,逐漸轉化為無季節限制的習慣性消費,每一個季節都是冰淇淋的銷售旺季。
  • 2017年第二季度中華電信總收入達556.7億新臺幣
    據悉,臺灣運營商中華電信(CHT)日前公布,2017年第二季度總收入達556.7新臺幣(TWD),同比下降0.9%。2017年第二季度移動通信收入增長了1.2%,達267.9億新臺幣。公司透露,主要是由於移動VAS收入和智能設備銷售增加抵消了移動語音收入的下降。
  • 區域觀察:河南40年GDP增275倍,鄭州手機產量佔全球1/7
    改革開放40年來,河南的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根據河南當地媒體報導,河南省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改革開放40年河南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顯示,1978年,河南全省生產總值為162.92億元,此後GDP分別於1991年、2005年跨越千億元、萬億元大關,之後又分別於2010年、2013年、2016年邁上2萬億元、3萬億元、4萬億元三個新臺階,2017年GDP達到4.5萬億元。若按絕對值計算,則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經濟總量增長了275倍。
  • 2017年2月泰國廣告開支近80億銖下降6.95%
    綜合泰國媒體3月16日報導,泰國尼爾森公司(Nielsen)報告2017年2月廣告支出為79億8800銖,比去年同期的85億8500萬銖,減少5萬9700萬銖,降幅6.95%。2017年1-2月廣告開支總值為161億1300萬銖,比去年同期的168億1700萬銖,降低7億400萬銖,跌幅4.19%。
  • 我AI四川·成就|2017年四川接待遊客近7億人次 旅遊總收入8900億元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殷航 製圖/楊仕成作為全國的旅遊資源大省,2017年四川旅遊成績如何?1月24日,全省旅遊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四川的旅遊成績單也隨之出爐。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去年四川共接待國內遊客近7億人次,達到6.69億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8900億元,離萬億產業僅一步之遙。數據顯示,2017年四川共有6個市州的旅遊總收入突破400億元大關,而前年為4個。它們分別是成都、樂山、宜賓、綿陽、南充和瀘州。從增速上看,德陽的旅遊總收入增速最高,超過50%。其次為瀘州和阿壩州。
  • 20年增長11倍!高於中等收入國家均值,2018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
    20年增長11倍!7月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18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9732美元,高於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換算後發現,這已超過66000元。一時間,不明真相的網友紛紛感慨自己又「拖後腿」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你可能誤解人均國民總收入了,「人均國民總收入」≠「收入」!
  • 在眾多御主的氪金支持下,《FGO》歷史總收入突破40億美元
    其中在2018年總是被《王者榮耀》欺負的《Fate/Grand Order》在2019年終於在眾多御主的氪金支持下登頂了全球暢銷榜!那麼《FGO》這款人氣手遊到底賺了多少錢呢?根據外媒「Gamesindustry.biz」的報導,《Fate/Grand Order》從推出到目前為止總收入已經達到了驚人的40億美元!
  • 中國飯店協會:2018年住宿餐飲業總收入近5萬億元 餐飲業收入42716...
    新華網北京7月3日電(王忻)7月3日,新華網攜手中國飯店協會、中公委租賃式公寓創新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了《2019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和《中國長租公寓行業運營情況分析報告》。中國飯店協會副秘書長宋小溪中國飯店協會副秘書長宋小溪介紹,「中國餐飲業年度發展報告」是協會連續十年發布、全面展示餐飲業發展情況的報告,主要內容包括領軍企業排名、主要的經營指標標杆、企業信心指數等,是業內公認的權威數據。
  • 2020年旅遊行業市場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旅遊總收入有望破7萬億...
    ,2018年國內旅遊總收入為5.97萬億元。截止2020年1月2日,2019年全年旅遊收入情況暫未公布,但結合2019年前三季度旅遊人數增長情況及2010-2018年旅遊收入18.17%的複合增長率,通過模型初步估計,2019年旅遊收入有望達7萬億元;2020年旅遊收入預計將達到7.84萬億元。
  • 2017年營收212億,統一飲料業務帶來業績回升
    3月27日,統一企業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統一」)發布2017年年報,在經歷了連續4年的營收下滑之後,統一這家老牌中國食品行業巨頭,終於在2017年迎來營收和淨利的雙重上漲:2017年營收為212.96億,同比上漲1.5%;淨利潤為8.78億,上漲44.6%。
  • 消費量攀升 中馬企業合資2億種榴槤
    作為近年來中國水果市場上的新貴,榴槤深受不少民眾喜愛,年進口量持續攀升。有消息稱,中國榴槤的年消費能力達到35萬噸,超過馬來西亞年產量。面對如此龐大的購買力,最近兩國企業決定合資種榴槤。
  • 廣東黑臉琵鷺逐年增多 2017年達192隻
    方花麗斑蛇(資料圖) 張亮 攝中新網廣州8月28日電 (程景偉 楊茜雯)2018年「長隆杯」發現野生動物之美攝影大賽28日在廣州舉行啟動儀式,廣東省林業廳透露,廣東的黑臉琵鷺數量有逐年增加的趨勢,2014年全省共有159隻,2017年升至192
  • 2020年中國旅遊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預計全年總收入將接近...
    7萬億元,2020年有望再攀高峰根據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統計數據顯示,2010-2018年我國旅遊業總規模實現穩步增長,旅遊產業正在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10年旅遊總收入為1.57萬億元,2018年國內旅遊總收入為5.97萬億元。
  • 澳門居民總收入情況
    隨著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本地居民總收入持續增長,特區政府財力大大增強,住戶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企業稅賦進一步減輕。   一是受益於經濟增長本地居民總收入大幅增加。根據已有數據,2002-2012年,本地居民總收入由547.1億元(澳門元,下同)增加到3017.2億元,增長4.5倍,人均本地居民總收入翻了兩番多,由12.5萬元增長到53萬元,根據世界銀行排名,2012年位居亞洲第二、世界第六位。同期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5倍,人均GDP增長3.7倍,本地居民總收入基本實現與GDP同步增長。   二是低稅負條件下實現了政府財力的增強。